•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罗敷夸夫”喜剧中的封建悲歌前奏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8 07:30:08 点击:

    【摘要】《陌上桑》作为汉乐府民歌中一首著名的叙事诗,诗中以优美的辞藻和流畅的文笔刻画了一个美丽动人又机智坚贞的采桑女形象。本文浅析了《陌上桑》的封建文化观照。

    【关键词】“罗敷夸夫”;《陌上桑》;封建文化

    《陌上桑》作为汉乐府民歌中一首著名的叙事诗,诗中以优美的辞藻和流畅的文笔刻画了一个美丽动人又机智坚贞的采桑女形象。以往大部分学者认为,《陌上桑》中罗敷体现了一个独立机智、敢于反抗强权的传统女性群体,是女性意识的文学观照,而罗敷作为一个采桑女,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平民的主体精神和对贵族反抗的胜利。

    然而,单纯从文学艺术上对罗敷形象的解构无疑局限了大部分人的思想,作为《陌上桑》最为精彩的部分,“罗敷夸夫”在体现了一个聪慧女性形象的同时,其文本背后蕴含的古代社会文化意蕴和价值观念更值得深挖和反思。她究竟是一个难得的灵动于僵硬制度下的鲜活形象,还是一个被用来教化世人的封建傀儡?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加强封建统治,建立完整的伦理道德系统的一个朝代,汉乐府的诗歌,文字之下隐含的并不是欢愉的桑田生活,而是暗缚人心的意识禁锢和文化渗透。

    一直以来关于罗敷的形象一直众说纷纭,究竟是家中富贵的小姐,还是夫婿有为的贵妇人,抑或是美貌的采桑民女,一直难以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其意是太阳从东南边升起,照耀在秦氏的楼阁上。然而为何强调“日出东南”,大约是阳光从窗照进,随着阳光从而引入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女形象。此句蕴含着主人翁的家庭信息。首先,坐北朝南是从古至今公认的房屋坐落极佳朝向,而此处的“朝南”,其实便是指朝向东南太阳升起处。此外古代二层以上为楼,从此处看罗敷纵然不是大家闺秀,至少也是一个小家碧玉,绝非是身世单薄的采桑女。再看其“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明月珠为西域宝珠,绮为上等有文彩的丝织品,一可见其为富贵小姐形象,二可见其打扮之美。然而她又“喜蚕桑”,且亲自“采桑城南隅”,一个贵族女子是不可能亲自采桑的。对于此矛盾处,古今大多数学者都希冀以合理的想象和分析去圆此矛盾,认为是民歌中以夸张描写衬托罗敷美者有之,认为是从民间传唱到官方润色从而产生格格不入的硬伤者有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此处矛盾无伤大雅,反而为刻画其美艳上增色不少。然而这种内在蕴含的冲突却恰好反映了男权社会下男性的择偶标准,或说有代表性的模范女性形象。

    诗歌对罗敷美貌的描写极尽之能事,除了直接的叙述,还有巧妙地以“少年”“耕者”“锄者”的反应侧面描写了罗敷的美貌。自女性形象从现实生活走入文学想象,自《神女赋》《逍遥游》到《洛神赋》几无例外是“瑰姿玮态,不可胜赞”的绝色佳人,男性皆有“神女倾倒世人然唯我独有”的情结,可以说,此处描写可看出,美貌是罗敷拥有的,男性心中对理想女性的重要要求之一。

    其次,汉刘向《列女传》对上层社会妇女做出了“仁智”“贞顺”“辩通”等要求,罗敷对使君诱惑时表现出的品性温而不懦、行为敏而节制无疑符合当时对妇女主流的审美思想。

    再者,采桑的行为可能在民间传说时还附带着劳动人民的色彩,然到了乐府改编以取悦封建统治者时,便已经被赋予了一种文化习俗的象征内涵。汉代蚕桑纺织是妇德的重要表现,一如皇后亲自蚕织以奉祭服,这种具有象征性的仪式行为,表达出了当时男权社会下对妇女伦理道德的要求。

    最后,“罗敷夸夫”这一最精彩的情节,曾被作为“独立机智”的体现和代表,事实上却是其独立人格的最大障碍,也对是夫权社会下的理想女性形象塑造的一大牢笼。“夸夫”背后是“从夫”的心理,是男权话语下要求的女性的自我束缚和心理捆绑。“夸夫”的胜利意味着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已成女性有尊严地存活的条件之一,罗敷说夫婿“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其职位之高足以让使君知难而退,因此夫婿的地位如何便意味着女性的地位如何,汉朝加强儒家思想“男尊女卑”的灌输后,教化女性如何顺从地成为附庸品是统治阶层的任务之一,这也是此篇《陌上桑》中秦罗敷的社会作用之一。

    而罗敷所代表的古代女性的婚恋审美观,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才观。罗敷夸耀其夫阔气的排场“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亨通的官运“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以及温文儒雅的外表“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汉朝时儒道独尊,儒家的人才标准,一是儒雅的君子风度,二是踏实勤奋的实干精神,三是文武双全的出色能力。从罗敷的陈述中可看出,其夫不仅风度翩翩,而且文韬武略(可从其文职和佩剑看出),这正是儒家的人才标准。在儒家思想已经主导了社会话语权的背景下,可以想象作为文学形象的罗敷,被赋予了以文学宣传发挥教化的作用,传播适合汉代社会政治需要的儒家的人才观的作用。

    罗敷的个人期待以及陈述的婚姻生活,其实是深受时代文化影响的文化观念,而她本人也代表着大部分被封建思想同化的女性的形象,她对自己的心理期待,其实是将女性塑造成的适合封建伦理和要求的一种无意识同化,她对婚姻的设想,反映了当时女性对婚姻的麻木与服从,也为统治阶层传播着“从夫”的女性心理,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心理永远依附与男性打造的时代上,挣脱不得,从未真正实现所谓的“独立”女性意识。

    因此,“罗敷夸夫”通过女性视角来揭示社会现象的主题意寓纵然值得肯定,这篇批判强权迫民的作品得以流传也可看出当时社会的包容性和一定程度的民本性,然而细究之下会发现,男权话语体系中的文学形象,女性人物从未获得过真正的独立,主角的一言一行却无不遵循着封建伦理主导下对女性定下的规矩,褒贬评价以男性的利益为根本,将本质的道德主题文学包装成情爱主题为主的桑林文学,以此扩大无意识接受教化的阶层。“桑间濮上”的放歌者早已死亡,所谓的“独立人格”,其实不过是披在封建女性模范傀儡上的灵动皮囊,用以让无数后人去向往和模仿,达到封建教化的目的罢了。

    《陌上桑》本是一个封建社会中,难得的官方改编并推广的,讽刺强权的艺术作品,这反映了统治阶层对封建官僚体系所存弊病的认知,对百姓压抑心理的安抚。文本潜隐的情节,不管是“罗敷采桑行”还是“罗敷夸夫”,都彰显出封建等级社会的文化生态、审美情感,甚至是等级权力关系。

    这篇看似同时取悦了统治者和人民的歌谣中,特比是最精彩的“罗敷夸夫以抗强权”这一情节,却是折射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对男权话语、平民对官僚主义的绝对服从,罗敷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独立的人,她只是封建社会下,一个用于给予平民美好期许和慰藉,实是担任教化功能的女性傀儡。罗敷的反抗,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反抗,不是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而是在男性占绝对话语权的社会中,借力使力的一次无奈的小挣扎,而她的所言所行无声地宣传着男权至上、官权至上的心理,表面上反抗使君,实际上是屈从于整一个封建制度,暗含着鼓励平民按封建的制度去自我塑造、自我保护的悖论,这种通俗文化渗透的方式远比规则和口号影响要更深远,也更可怕。

    自汉始,封建社会独尊儒术,自此纲常伦理与官僚苛政并行,由内到外地禁锢着人民的自由,罗敷时代,是近两千年封建社会之始;罗敷之遇,是人治时代下人民生活的缩影;而罗敷之心,开始在中国人骨子里刻下了奴性、女卑、畏权等意识,并影响中国自封建社会至今。罗敷的喜剧,却是封建社会悲歌的前奏。

    【参考文献】

    [1] 余冠英. 乐府诗选[M]. 中华书局, 2012.

    [2] 刘爱媛. 《陌上桑》的文化观照[J]. 名作欣赏, 2012(06).

    [3] 尚 洁. “罗敷夸夫”背后的古代文化——析《陌上桑》中的女性意识[J]. 语文建设, 2014(13).

    推荐访问:悲歌 前奏 封建 喜剧 罗敷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