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基于对分课堂与PBL相结合的社会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7 18:20:31 点击:

    杜 偲 偲

    (南京审计大学,南京 211815)

    近年来,对分课堂和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式学习)两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中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有很大裨益[1]。对分课堂则是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分配给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充分发挥讲授法和讨论法两种教学方法的长处,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沟通合作、批判质疑、创新实践等核心素养[2]。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课程组连续多年开展了对分课堂教学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课程组授课教师也有PBL教学方法的经验积累。然而,这两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否有机融合并发挥各自优势仍未可知。为此,笔者在PPE专业的社会学教学中,开展对分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以期提高社会学的整体教学效果[3]。

    (一)社会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梅书(2022)和陈世旺(2020)基于OBE理念,通过优化考核机制,引入对分教学及研究性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社会关怀意识、拓宽学科视野和提升社会洞察力[4][5]。艾晶(2021)创设了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调研,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并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6]。汪玲萍和李红芳(2021)在社会学的课程实践中,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将赋权学生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实现了课堂互动活跃和学生获得感高的教学效果[7]。李玲(2018)采用“FFS”教学模式,将课程分成几大学习主题,每个主题的学习都遵循“三严”原则,即严格分工、严选案例、严格实践,并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和体验学习教学法[8]。罗国芬(2018)认为在本科生的社会学课程教学中,研究性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沪江大学社会学系的系史资料进行历史分析,开展社会调查课题研究探索现实社会问题和进行社会学的思想实验深层理解社会生活,实践证明了研究性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理解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及运用社会学视角思考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9]。

    唐芳明(2017)、范兆飞等(2017)和杨展怡(2015)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其中,唐芳明(2017)和杨展怡(2015)都认为教学内容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体现融合性;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增强互动性;
    考核方式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10][11]。范兆飞等(2017)在教学内容上强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PBL和“走出去”的教学方法,加强典型案例教学法;
    在考核方式上,着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12]。

    谭爽(2016)、秦毓梅(2015)、潘振华(2014)和安蒂娜(2014)探索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社会学课程。谭爽(2016)、秦毓梅(2015)、潘振华(2014)都认为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体验式教学情境[13-15]。除此之外,谭爽(2016)认为还需要增加课堂外实践与调研和构建有利的配套制度[13]。潘振华(2014)认为还要明确教师角色定位和注重体验的分享和反思[15]。安蒂娜(2014)则阐释了体验式教学的系统构建,并举例说明了如何结合社会学教学特点,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16]。

    (二)基于对分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霞等(2021)、陈琳等(2021)和刘杰(2020)分别在无机化学课程、腐蚀试验与监测课程和物理化学课程,采用“PBL+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张霞等(2021)、陈琳等(2021)和刘杰(2020)都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17-19]。张霞等(2021)和刘杰(2020)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课程成绩[17][19]。陈琳等(2021)和刘杰(2020)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也提升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18-19]。

    陈立新等(2021)、肖寒等(2020)和蔡莉等(2018)分别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探讨“PBL+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医八纲辨证教学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陈立新等(2021)、肖寒等(2020)和蔡莉等(2018)都发现运用“PBL+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观察组的成绩要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20-22]。陈立新等(2021)发现观察组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规范护理操作和慎独意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0]。肖寒等(2020)发现观察组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学习主动性、分析能力、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所增强[21]。蔡莉等(2018)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主动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并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22]。

    梁培迅等(2021)、马汉俊等(2019)和袁海虹等(2019)将PBL教学法和对分课堂的优势有机结合,分别应用于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和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总结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梁培迅等(2021)认为这种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师生间互动交流和督促教师提高素质[23]。马汉俊等(2019)认为这种结合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增强实验的实用性和启发性、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24]。袁海虹等(2019)则从教学内容、过程、形式和实践以及考核方式五个方面总结这种结合的优势[25]。

    综上所述,基于对分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集中于化学和医学专业课程。针对社会学课程,学者们尝试了一系列多样化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其中,有学者探索了对分教学和PBL教学的应用。但是,将对分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入社会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鲜见。

    对于这类题型,一般方法是将其归为极值点偏移问题:∵f′(x)=2/x-2x=0 ⇔ x=1, ∴ f(x)max=f(1)=m-1,不妨设 x1<1<x2 ,当x>1时,f′(x)=2/x-2x<0 ,f(x)单调递增,只需证f(x2)=f(x1)<f(2-x1)⇔ 2lnx1- x12+m< 2ln(2-x1)-(2- x1)2+m ⇔ 4-4x1< 2ln[(2- x1)/ x1], 设 t=(2-x1)/ x1,则 t∈(1,+ ∞),⇔ g(t)=4/(t+1)+lnt-2 > 0,求导得 g(t)> g(1)=0,f(x2)< f(2-x1)⇒ 2-x1 < x2 ⇒x1+x2>2

    (一)课前准备

    教学支撑材料的准备与完善。PPE专业的社会学课程共计51课时,设有26次课,需要完成26个教学资料,每个教学资料包括:学生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根据知识点设置的问题;
    课件及教学视频等内容。

    师生交流平台的建立与运行。授课教师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设立课程班级群,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对分易教学平台丰富的功能模块可以满足授课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授课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模块选择随机提问、随机小组提问和抢答方式进行课堂提问;
    授课教师可通过课程资源模块上传学习资料;
    学生可通过微信消息模块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课堂教学包括内容回顾、问题讨论和内容补充三个环节:

    在内容回顾环节,每次课程开始后,授课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次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的课堂提问模块,选择随机提问、随机小组提问或抢答的方式,进行重点内容的回顾。

    在问题讨论环节,由学生轮流作为Leader负责问题讨论的组织。讨论的问题根据每次课程的知识点设置,在每次课程前上传至对分易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模块。学生在每次课程前针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作为Leader的学生亦在每次课程前确定,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另外,每次课程前会确定一位学生作为记录员,负责记录课程的内容。记录员所记录的课程内容会上传至对分易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模块,供所有学生复习参考。授课教师在这一环节会根据讨论情况,适时适度对学生进行引导。每次课程的问题讨论环节大约占课程时间的1/2。

    在内容补充环节,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补充。对于学生已经讨论得相当充分的问题,授课教师不做过多讲解。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授课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课程考核的方式

    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考核。课程考核包括平时和期末两个部分,分别占课程总成绩的1/2。其中,平时考核由出勤、课堂参与和作业三个部分组成。授课教师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的考勤模块,采用签到码或二维码实现高效、准确的学生出勤考核。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内容回顾、问题讨论和内容补充三个环节获得课堂参与成绩。授课教师根据参与次数和质量,给予课堂参与成绩。作业包括学生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其中,个人作业根据学生作为Leader或记录员的表现给予成绩。小组作业包括主题PPT制作、文献综述等多种形式。授课教师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的作业模块发布小组作业,学生在截止时间前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的作业模块提交小组作业。

    期末考核为闭卷考试,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的分值比例分别为10%、15%、30%、25%和20%。考核学生识记能力、运用与分析能力以及批判与创新能力的试题分别约占试卷总分的40%、40%和20%。

    (一)学生成绩

    表1 学生课程总成绩各分数段的人数和占比

    学生平时成绩的平均值为86.18分,标准差为5.52。学生期末成绩的平均值为70.09分,标准差为12.62,期末考试及格率为75%。学生课程总成绩的平均值为78.32分,标准差为8.04。表1反映了学生课程总成绩各分数段的情况。大约70%的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处于70分到90分之间。剩下30%的学生,其中大约12%的学生处于90分以上的高分数段,另外18%的学生处于60分到70分的低分数段。

    (二)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的调查问卷模块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学习社会学课程过程中,在知识掌握、相关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变化情况。问卷共设置8个问题,其中前7个问题为单项选择题,最后1个问题为开放式问题。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应答率约为88%。

    表2反映了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课堂参与积极性等六个方面的自我评价。填写问卷的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效率和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了,而且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也均有提升。尤其在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效率和参与积极性方面,仅有1到2位学生认为没有提高。这也反映在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中。当询问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时,在回复的学生中,接近80%的学生都提到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课堂氛围活跃和课堂参与积极性得到调动。

    最后,关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11位学生认为能掌握课堂内容的80%及以上,占比为36.67%;
    18位学生认为能掌握课堂内容的60%到80%,占比为60%;
    只有1位同学认为掌握的课堂内容不到60%,占比为3.33%。这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大部分的课程内容以及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反映在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中。有的学生认为课堂内容讲解非常易懂,有的学生则反映课程内容掌握不牢固,课后容易忘记。

    表2 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一)所取得的经验

    课前在对分易教学平台推送的供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尤为重要。问题要明确、具有导向性,紧扣课程知识点,还要充分考虑课堂时间,避免设置过多问题。这样,学生课前学习和课堂问题讨论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可以在记录员提交记录内容后,再在对分易教学平台推送对应的课件,从而促使记录员关注课堂内容并实现相关能力的培养,避免记录员产生依赖课件的倾向。最后,可以要求Leader在课前提交所做的准备,比如组织讨论的思路、PPT等,从而使教师更好引导课堂问题讨论和补充内容。

    在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中,内容回顾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程重点内容,查漏补缺。在这一环节可以利用对分易教学平台的随机提问、随机小组提问和抢答,增加趣味性。同时,在这一环节可以着重关注课堂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进而了解其课程内容掌握情况并提高其课堂参与度。问题讨论环节通过相互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减少学习盲区,是一个互相学习、不断纠错与自我肯定的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这一环节,Leader的作用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Leader不仅自己提前针对讨论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能引导学生表达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总结。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适度地引导,既不能过度干预,也不能放任不管。内容补充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它既可以补充问题讨论环节遗漏的内容,又可以巩固课程重点和难点。在这一环节,教师讲解时可以理论结合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保持学生的课堂专注力,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讲解社网图时,可以让学生绘制社网图来说明宿舍成员间的关系。以上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密不可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课堂节奏,即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时间。

    课后布置的小组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术素养。小组作业在紧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讲解环境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制作PPT阐述我国某一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分析造成这一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缓解这一环境问题的对策;
    讲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地区绘制人口金字塔,分析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另外,教师要对小组作业进行反馈,既要指出小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也要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肯定。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课前,学生对课堂要讨论的问题的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课堂问题讨论环节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程度差异较大。有的学生针对要讨论的问题,不仅阅读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而且查阅课外资料,达到了较好的课前自主学习效果,课堂问题讨论环节的参与度也较高。有的学生则可能仅阅读了教材上的相关内容,甚至没有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课堂问题讨论环节的参与度自然也较低。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向学生强调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其次,鉴于学生学习能力、效率存在的差异,可以告知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阅读的内容和可以选读的内容。最后,为督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可以抽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并纳入平时成绩考核。

    课堂问题讨论环节是发挥对分课堂作用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既需要Leader的组织和引导,也需要其他学生的参与,两者相辅相成。但是,在这一环节,Leader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大部分Leader着重于阐述自己针对问题所准备的内容,而对于讨论的引导不足;
    另一方面,Leader引导组织讨论的方式不够多样化,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在课程开始时着重向学生说明Leader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组织问题的讨论,并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针对如何引导和组织讨论给予一些建议;
    另一方面,为了激励Leader采用多样化方式引导和组织讨论,可以限制引导和组织讨论的方式被使用的次数。

    另外,由于社会学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课时相对较少,因此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授。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网课资源,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目前,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等网站都能搜索到社会学的网课资源。这不仅可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也能为今后社会学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社会学环节内容内容回顾温故知新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4期)2021-07-27必要的环节要写清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2021年3期)2021-04-06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6期)2021-01-14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科学与社会(2020年4期)2020-03-07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主要内容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新时代职业教育(2016年3期)2016-02-06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中国工程咨询(2010年9期)2010-02-20

    推荐访问:相结合 教学研究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