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跟腱断裂的外部动态特征、诱因与运动干预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7 12:55:26 点击:

    沈连梅,严荣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安徽 滁州 239000)

    职业体育的传播与效仿,让原本专属竞技体育领域的运动损伤如跟腱断裂等渐次延展到群众体育领域。跟腱断裂是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虽然跟腱位置表浅,但临床上误诊率很高[1]。跟腱断裂是职业运动员的“杀手”,对于普通体育爱好者亦是一种重大运动伤病,依据外部特征对跟腱断裂进行初步研判,有利于伤者进行及时诊治、克服心理障碍、客观避免误诊误判等。因此,有必要对跟腱断裂时所产生的一系列伴随性外部状态进行分析、归纳,进而得出跟腱断裂的一般外部特征;
    同时,对诱发跟腱断裂的各种内外因素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跟腱断裂的运动干预,最大程度规避跟腱断裂的发生,减少锻炼者身心伤害及经济损失,为国家全民体育健身氛围的构建形成提供少量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撑。

    1.1 声响

    跟腱是人体最粗大最强壮的肌腱[2],由结缔组织构成,质地非常坚硬,可承受的应力大,通常状态下,除非受到外来锋利器械击打或瞬间猛烈“寸劲”作用下,否则跟腱很难断裂。通过文献搜索及伤者回访,跟腱断裂时通常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声响,包括木棍击打声、闷砰声、弦断声等。

    由表1可得,跟腱断裂时近半数伤者产生跟腱遭受木棍猛烈击打声或被踢感,少部分伤者产生弦断等本体感觉。无论是木棍击打声、闷砰声、弹响还是弦断声等,伤者跟腱断裂时都会产生一种腿部被外物瞬间碰撞的声响,且多数只能由伤者自我感知。因此,当伤者跟腱发生急性断裂时,旁观者由于无法听到声响,通常会认为伤者只是扭伤了脚踝,只有通过伤者的自我描述才能够对跟腱损伤作出初步研判。

    表1 跟腱断裂时伤者自我感受的声响

    1.2 疼痛

    疼痛是机体运动损伤或运动不适的本能告知。跟腱断裂通常伴随急切疼痛,但通过对伤者调查,跟腱断裂时,瞬时疼痛感觉并非十分强烈,比照扭伤、骨折等,跟腱断裂的疼痛感略低,大部分伤者反应跟腱断裂时疼痛感持续时间较短,当受伤跟腱充血肿胀时疼痛感逐渐加深加大。

    表2 跟腱断裂时伤者疼痛感觉状况

    根据疼痛感觉等级(0~10)划分状况,1~3级为手背用力击掌疼痛级别,跟腱断裂时伤者酸疼感占63.0%,主要以酸疼为主。因此,当跟腱发生断裂时,多数伤者第一时间是回头转身作寻找物体动作,并非立刻坐地抱脚喊疼;
    当然也并非所有伤者状况一致,NBA球星科比·布莱恩特跟腱断裂时表情十分痛苦,按照疼痛等级应划分3级以上。

    1.3 肿胀

    扭伤、骨折等都会产生局部肿胀现象。跟腱断裂属于韧带的严重扭伤。跟腱发生断裂,充血肿胀时间略显滞后,调查显示,多数伤者跟腱断裂时约10 min发生充血肿胀,30 min后充血肿胀明显,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消肿措施,随着时间变化肿胀的位置可以扩展到小腿中间部位,一般认为跟腱断裂应是急性充血肿胀,这容易给跟腱断裂的及时准确判断造成偏执理解。因此,肿胀的是跟腱断裂的必然表现却并不是即时体现,应注意对跟腱断裂后伤者部位的肿胀变化进行及时判断,避免误判表象的产生。

    1.4 断裂位置

    跟腱是小腿三头肌(腓肠肌与比目鱼肌)的腱性部分[3],止于脚后跟处的跟骨结节,是帮助人们完成行走、奔跑、跳跃的绝对主力结构。跟腱断裂的位置通常发生在足部跟腱3~8 cm之间,部分研究认为跟腱主要断裂位置在于3~5 cm之间,少量研究发现断裂位置位于1~2 cm.

    表3 跟腱断裂的状况分析

    跟腱下部距离跟骨止点约2~6 cm段缺乏血供滋养[4],自身修复能力较差,容易发生各种炎症继而发生难以预料的跟腱断裂现象。完全断裂的跟腱位置会有凹陷感,借助指力按压会有明显塌陷处,捏住小腿肌肉足部无法引出跖屈的活动。跟腱受伤位置是研判跟腱断裂的重要参数,伤者跟腱如果在3~8 cm呈现明显凹陷或塌陷症状,基本可以判定为跟腱断裂。

    跟腱断裂的主要诱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两大部分,外部条件主要体现在环境压力、运动项目、营养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健身理念、身体功能退化、疲劳兴奋等,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都具有一定可控性,即使是身体功能退化也可以通过系统科学训练实现保持或延缓目的。如图1所示。

    图1 跟腱断裂发生诱因

    2.1 科学健身理念的缺乏

    运动前缺乏相适应的准备活动是跟腱断裂的首要诱因;
    不合理的准备活动、运动方式以及负荷强度等因素都可能会引起跟腱的炎症,甚至是断裂[5]。多数伤者在匆忙、随兴、兴奋等状态下进行剧烈体育活动,跟腱损伤乃至断裂概率倍增。跟腱断裂群体常被被定义为职业运动员的专利,如科比、刘翔、易建联等,很难与普通爱好者发生直接联系;
    然而,现实运动中,非专业运动人群往往是跟腱断裂的主体,专业运动员科学健身思维、技术动作规范性、自我保护意识等远大于普通健身群体,能够依据职业经历来预判各种运动风险继而尽量规避伤害事故的主观发生。当然,部分退役运动员也发生过跟腱断裂现象,排除准备活动不充分之外,心理暗示、麻痹大意、争强好胜等精神状态也占有重要成分,其实质是运动员退役后科学健身理念的淡化和漠视。

    2.2 极度疲劳状态的再兴奋

    肌肉疲劳是指在进行肌肉收缩活动期间产生的做功能力下降现象,在运动过程中很常见,也是限制运动员提高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6]。疲劳会产生运动技术变形、运动质量下降、运动状态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等,但由于成绩需要、好胜心理、氛围压力等单一或多重因素强迫有机体再次动员肌肉收缩产生高强度做功,从而实现运动目标或心理状态满足。大量高强度或高速度的工作或跑在沙子等软表面会增加跟腱损伤风险[7],极度疲劳状态下的再兴奋,肌肉收缩或被迫征集更多能量做功的程度远远小于机体给予兴奋的强度,两者之间出现无法适配或失衡症状即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现象,跟腱发生急性断裂现象可能性增大。疲劳状态下再兴奋发生跟腱断裂很难引起普通运动群体重视,大部分群体认为疲劳会让运动能力减缓或技术水平下降如篮球投篮命中率下降、移动反应延迟等,忽视了疲劳状态下再兴奋对跟腱承受力的严重损伤,轻视了“小牛拉大车”的危害程度,从而加大了跟腱断裂风险。

    2.3 环境压力的干扰刺激

    优越的运动环境氛围,无论是对专业运动竞技还是业余体育锻炼都具有积极效益。然而,社会舆论、自我心理追求、功利目标等复合因素的叠加,易使优越环境氛围急速演变成压力旋涡,形成负面影响的干扰刺激,引发各种不确定风险事件。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跨栏运动员刘翔跟腱断裂退赛、NBA球星凯文·杜兰特赛场跟腱断裂等虽然都有跟腱伤病史,但110 m跨栏决赛、NBA总决赛的氛围与环境压力也是刘翔与杜兰特跟腱断裂另种直接诱因。无论是职业赛场还是业余健身,正的环境氛围超过一定阈值即是环境压力,如表演现场、示范教学、竞技比赛等都给跟腱延展性产生新的刺激强度,容易发生跟腱断裂现象。

    2.4 运动项目的风险差异

    运动必然存在风险。运动医学专家认为:“通俗来说,人体哪个部位用得多,那个部位受伤的几率就会越大”[8]。数据显示,篮球、羽毛球、排球、足球、体操、田径等是跟腱断裂的多发项目区域,其中篮球、羽毛球是跟腱断裂的高发项目。从上述项目可窥,跟腱断裂易发生在以跳跃、纵向运动为特征的运动项目中,以跳跃、纵向运动为主的体育项目主要发力点是足部,足部承担人体全部负荷,在急停急起、急速跳跃与落地过程中,足部要承负几倍的人体重量,跟腱瞬间的发力与转向都容易产生撕裂或断裂现象。因此,针对跟腱断裂群体而言,运动项目存在较为显著的风险差异;
    当然,依据运动必然存在风险原则,只要是运动项目都有可能发生跟腱断裂,而对于跟腱断裂高发运动项目,参与者做好充分运动准备及自我保护行为犹为重要。

    2.5 身体功能退化的区间风险

    学者乐晓卉(1998)等通过调查分析认为,跟腱断裂的年龄以35~42岁最多,其次为42~48岁,再次为大于48岁,不常见的为28~35岁[9]。李晓宇(2007)等通过对业余羽毛球运动员跟腱断裂情况研究认为,跟腱断裂为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5岁[10]。徐家林(2012)通过对216名跟腱断裂者研究得出,平均年龄 35.99 岁,最小年龄 15 岁,最大 72 岁[11]。科学家在英国《自然·医学》月刊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人体血液中的蛋白水平是自然的生物钟,决定着人体衰老的三个阶段——34岁、60岁和78岁[12]。随着年龄的变化人体机能会产生各种衰退,中年人群正面临各种工作、家庭、学习等多面压力,自我运动健身时间、次数与青少年时期比较虽有显著下降但相对固定,偶然锻炼与跟腱突发断裂形成一定正比关联。其次,跟腱下部距离跟骨止点约2~6 cm段缺乏血供滋养,自身修复能力较差,完成同等运动强度,由于身体功能退化进而增加了跟腱承受负荷强度。可以看出,35岁是跟腱断裂的重要年龄区间节点。令人疑虑的是,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职业竞技领域和群众领域跟腱断裂发生年龄段正趋向年轻态、多发性,如2020年6月江苏队21岁篮球希望之星王睿发生跟腱断裂、2021年3月辽宁青年队年仅17岁的篮球小将任旭航跟腱断裂、2018年安徽省第15届省运会高校部羽毛球比赛中,18岁大学生运动员张某某跟腱断裂等,都给现时代跟腱断裂研究提出新的理论挑战。

    2.6 营养饮食的潜在威胁

    跟腱断裂主要源自伤者准备活动不足、年龄老化、压力刺激等主、客观因素,其归因理论主要是参照伤者询问和身体症状。跟腱属于结缔组织,具有一定脆性,其自身供血和自我修复能力较差。自1978年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签订协议以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碳酸饮料席卷中国,40年来,国人体质的变化与碳酸饮料的发展有着密切关联。研究表明,每天饮用227 mL碳酸饮料的人,其身体较实际年龄相比老化约1.9岁, 而每天饮用566 mL碳酸饮料的人则老化约4.6岁[13]。

    食品添加剂、激素、转基因等问题给现时代食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加上现代生活节奏的失衡如熬夜、电子产品、娱乐设施等,加快了人体机能组织的老化速度,尤其对部分使用多、锻炼少、营养补剂不足的骨骼关节、韧带等,加快了肌腱组织的“脆化”速度。这些综合因素的蓄势发力,对运动者的跟腱使用与保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其极致伤害就是跟腱断裂。如图2所示。

    图2 安徽省某市骨科医院跟腱断裂手术情况

    3.1 科学适配的运动准备

    运动伤害难以避免,科学适配的运动准备能够有效减少跟腱断裂发生概率。首先,正确认知运动全过程。科学健身与运动的全过程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其中,充分的准备部分是运动准备的关键环节,也是预防运动伤害的基础条件。避免简单、随意、匆忙的准备活动,重视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的区别与结合。如球类运动中,除常规热身准备外,要加强跟腱部分的适度拉伸和延展性练习,动员跟腱快速进入运动状态。其次,科学适配的运动准备应包含服装、鞋子、器材等各种运动装备,也包括运动场地条件、温差气候等提前预知,尤其是运动鞋的选择,如羽毛球运动要尽量配备专业羽毛球鞋、篮球运动与专业篮球鞋相配;
    再如运动袜要棉质吸汗而非尼龙性质的薄袜,最大程度上保护足部的各种受力缓冲和预防意外发生。最后,科学适配运动准备要重视结束部分的操控。结束部分不应只是单一的休息放松,而应该是对全身关节韧带尤其是小腿跟腱部分的再次长度拉伸,这不仅是运动放松的需要,更是自我检验跟腱运动状态、提高肌腱组织韧性、恢复肌腱效能与预防跟腱疾病的重要手段。

    科学适配的运动准备是预防跟腱断裂的基础,在充分照顾热身、环境选择、装备匹配等常规条件下,应积极做到三个原则,即气温越低准备时间越长、年龄越大准备时间越久、对抗项目越强准备活动越充分,这是运动准备科学化的具体化,亦是预防跟腱断裂的关键。

    3.2 规避极度疲劳的再兴奋

    疲劳状态下,人体各种技能包括协调性、运动反应、速度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外在表现就是运动水平下滑。极度疲劳状态下,机体要完成一定的动作或任务则需要动员身体各种兴奋性,包括专注度、身体素质等;
    再兴奋对神经冲动、肌肉反应、韧带牵拉都是一种超负荷运转,极易发生重大运动伤害。因此,极度疲劳状态下尽量规避再兴奋。首先要学会自我拒绝,依据身体状态勇于拒绝再次高强度运动或竞技,疲劳时做到不勉强、不逞强、不任意再次运动的“三不”原则。其次,学会正确判断自我身体状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通过短暂肌肉拉伸、补充功能饮料、食用能量食物等,及时补充身体能量损耗以应对再次运动兴奋。

    3.3 运动环境与心态的自我调适

    跟腱断裂是特定环境下的特殊发力而产生的特殊损伤。人体在冷、热、高度压力等状态下运动状态也具备差异性,也容易发生各种运动伤害事故。研究表明,受伤率以春季最高(p= 0.015),秋季最低(p< 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
    但在只考虑与运动有关的伤害时,季节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14]。因此,不同季节的体育运动应做好充分的适应与准备,如春暖咋寒万物复苏季节,应做好身体状态恢复、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对人体机能进行充分的调适,尽量规避非意外性跟腱断裂现象。此外,不同运动环境下个体自我心理暗示及时调适能力亦是规避跟腱断裂的重要路径,如运动氛围评价、自我竞技状态评判、环境压力评估、期获目标的自我预测等。

    3.4 差异化的运动项目选择

    不同运动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风险;
    篮球、羽毛球、足球、体操等对下肢能力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发生跟腱断裂的概率也远超其他运动项目。年龄段不同,机体运动能力差异化显著;
    年龄老化、身体功能退化、跟腱劳损等是导致跟腱退化的主要因素,退化的跟腱在需要频繁突然性用力起跳的运动中容易发生断裂[15]。跟腱断裂高发年龄段通常维持在35~45岁之间,与个体差异化的运动项目选择具有一定关联度。因此,个体从事体育健身、竞技等,应结合个体身体基本素质状况、年龄程度、项目特点等有针对性、合理选择运动项目,应依据年龄、机体能力、运动水平、伤病史等变化,个人运动项目也应随之有所调整,至少运动强度与频率应有所变化。

    3.5 运动保健的自我储备与提升

    跟腱断裂是急发性运动伤害事故,通常是毫无征兆亦无法预判。但跟腱断裂者一般都是发生在或从事过足部相关的剧烈体育运动;
    患者无明显的外伤或外伤轻微,但跟腱断裂的症状十分明显,追问病史,往往有反复发作的跟腱炎,而且局部多次注射激素类药物[16]。因此,长期进行足部相关剧烈体育运动者,应掌握跟腱损伤症状的基础知识,如跟腱的反复疼痛、不同程度的跟腱炎、多次发生足部肌肉痉挛症状等都会引发在特定时刻的跟腱断裂。不容忽视的是,除运动员激烈对抗状态下跟腱发生断裂外,久坐对跟腱的潜在损伤也是跟腱断裂的重要成因。跟腱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主要包括跟腱病和跟腱断裂,常见于运动员及久坐人群[17]。此外,发生跟腱损伤后,掌握一定的自我救助常识对个体及他人大有裨益,如依据跟腱断裂的外部运动特征对跟腱是否断裂进行基本判断,慰藉伤者,抬高跟腱断裂足部,拨打急救电话等。

    3.6 健康生活素养的形成与自觉

    跟腱断裂发生的影响因素对现时代体育运动者具有广泛的借鉴和警示价值。科学运动前提下,健康生活理念的形成与自觉亦是预防跟腱断裂的重要方面。首先要有正确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身体机能及生物钟发生紊乱导致运动状态的下降,尤其是当前电子产品高度繁荣背景下,久坐、少动或突然剧烈活动等,都易使跟腱难以承受高强度负荷产生损伤乃至断裂。其次,碳酸饮料是人体跟腱组织“脆性”增加的催化剂,而高糖饮品、食物等是人体体重增加的重要因素。一瓶柠檬茶相当于近15块方糖(含糖量4.9克/块);
    碳酸饮料和冰糖雪梨类的果汁,一瓶相当于12块方糖;
    市面上的乳酸菌饮料一般是350~380 mL,含糖量已经接近13块糖[18]。因此。学会拒绝碳酸饮料、高糖食物等是避免跟腱“脆性”增加、减少跟腱运动负荷压力的重要策略。最后,健康生活理念是一个长期持续过程,需要个体增强自律意识方能实现,这是预防运动时急性跟腱断裂的需要,也是对人体保持自我生命健康的态度选择。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跟腱断裂已经从传统职业运动行业普存于公众体育健身各领域。跟腱断裂的诱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如科学健身准备的缺乏、极度疲劳的再兴奋等,也有环境压力、年龄因素、运动项目等客观缘由。然而,从现时代跟腱断裂特征来看,多发性、年轻态、多领域已经让跟腱断裂成为体育强国氛围下难以摆脱的时代伤病。所以做好科学的运动准备,依据自身年龄及机能状态,选择合适运动项目,保持健康自觉的生活理念是人们正确进行运动健身的重要策略,也是积极应对跟腱损伤与断裂的有效运动干预。

    猜你喜欢跟腱伤者运动跟腱炎及跟腱周围炎的预防保健医苑(2020年1期)2020-07-27脚使不上劲或因跟腱断裂保健与生活(2020年7期)2020-04-28封闭治疗跟腱炎的解剖学基础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年7期)2019-08-21帮助喜剧世界(2017年24期)2017-12-28不正经运动范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再开溜是否构成逃逸罪红土地(2017年1期)2017-06-05训练需防跟腱损伤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2-01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年7期)2016-05-09伤者的儿子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5年12期)2015-12-12古代都做什么运动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4年9期)2014-09-16

    推荐访问:跟腱 诱因 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