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民国《苏承锦水路部》数字人文初探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7 10:00:17 点击:

    陈 虹,李文化,李少凡

    (1.海南大学 图书馆,海南 海口 570228;2.琼海市政协,海南 琼海 571499)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远行到南海进行捕捞作业的航海指南,因其用更数来表示航程,故学术界约定俗成统一其名为更路簿。在民国及之前,这类航海指南的叫法五花八门,如“驶船更流簿”“东海北海更流部”“更路簿”“注明东、北海更路簿”“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定罗经针位”“顺风得利”“西南沙更簿”等。水路,顾名思义,即在水中的线路,本文统称为“更路”。

    (一)《苏承锦水路部》概况

    欧振军家传的“水路部”,是大家熟知的更路簿。该册子封面写有“民国二拾柒年元月立水路部”字样,应是其祖父苏承锦民国二十七年(1938)所抄,根据更路簿命名惯例,称其为《苏承锦水路部》,以下简称《苏部》(见图1)。同时还有一本《民国三十四年岁次乙酉七月十七日立出口总簿》,以下简称《总簿》(见图2)。均为琼海市更路簿研究会于2020年发现。

    欧振军出生于1970年,琼海市长坡镇孟文村人,潭门休闲渔业合作社和更路簿研究会会员。据欧振军讲述,他们家原来有3本更路簿,但在2021年上半年整理家务时弄丢了一本。祖父苏承锦为琼海市长坡镇青葛村人,一生以做海为业,后死于海难。祖父死后,祖母被迫带着父亲苏德炎等3个孩子改嫁到孟文村,同时也带着这3本更路簿。父亲去世前将它们交由他保管。

    《苏部》前两页破损较为严重,共有五条更路有缺失,其中三条更路的针位及更数完全缺失。封面、封底不知为何用英文报纸(广告版)进行了装订,内页纸质为坡棉纸,纸质泛黄。封面正中间用毛笔、竖行、繁体正楷题写“民国二拾柒年元月立水路部”。右侧棉线装订,从左往右翻页。内文用毛笔、竖行、繁体正楷抄写。《苏部》分为五部分内容,共计174条更路,分别为:北海104条;
    安南9条;
    琼州下西沙及外洋17条;
    西世14条;
    东海30条。

    《总簿》封面正中间用毛笔、竖行、繁体字题写“民国三十四年岁次乙酉七月十七日立出口总簿”,左侧题“永海利船装置”, “水陆平安”四字分开,分别各写于四角。簿子总共有11页,有文字的9页。纸质为坡棉纸,纸色泛黄。簿子对折右侧棉线装订,自左向右翻页。内文用毛笔、竖行、繁体字抄写。第一页抄有三条议定条款。总共抄有48条更路,其中外洋更路4条。

    (二)更路簿数字人文实践概况

    在深入了解南海地理状况、海南渔民耕海文化、南海更路簿基本特征等基础上,李文化团队综合运用航海学、地理学和应用数学等交叉学科,用数字全面解读南海更路,提出了一系列计算模型,对《苏德柳更路簿》等20册更路簿近3 000 条更路进行数字化处理,对更路簿进行更为全面、科学的解读,用计算机绘制覆盖20册更路簿472条航路图,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数字人文视角对更路簿进行综合研究(1)李文化:《南海“更路簿”数字化诠释》,海口:海南出版社,2019年;
    李文化、陈虹、李冬蕊:《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南海更路簿综合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结论更为可信。其中最为关键是两点之间的航向与航程计算模型(公式),以及航向与航程的偏差估算模型。

    航向计算公式:K=arctg(Δθ/ΔD)

    (1)

    航程计算公式:S=secK×ΔX

    (2)

    需要注意的是,式(1)(2)中的起、讫点的经纬度,需要将标准的“度分”格式转换为以“度”为单位的数值格式,如“大横(土周岛)”的坐标本是(E103°28’,N9°19’),在公式中应转换为(103.47°,9.31°),如果是西经、南纬则为“-”值。

    更路数字化两个重要统计数据。一是更路航程的计量单位“更”。更有多种说法,如每更约10海里、40里、60里,甚至100里。近3 000条更路的数字化统计结果,是每更约12.0海里(综合实际调整为12.5海里),这一结论得到了相关历史文献的佐证,从数字人文视角以更精确的数据重新诠释了更路簿的“更”义(2)李文化、夏代云、陈虹:《基于数字“更路”的“更”义诠释》,《南海学刊》,2018年第1期。,将海南渔民认为“每更约10海里”的精度提高,为更路簿定量研究提供了依据。二是近3 000条更路数字化后的针位角度与理论最短航程航向角平均偏差12.1°。其中苏承芬修正本89条更路用角度代替针位,这些更路的角度与理论航向角度平均偏差3.9°(3)李文化:《南海“更路簿”数字化诠释》,第49、55页。,说明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航向的精确度也得到明显提高。这两个统计数据对更路及地名的合理性分析,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更路表述格式

    北海(即南沙海域)更路的格式,基本上为“自〈起点〉去〈讫点〉用〈针位〉〈更数〉收向〈方位〉”,与王国昌本用“向〈方位〉驶收”的表述句相同,但王本此种表述全部为西沙更路。东海(即西沙海域)更路则为“自〈起点〉去〈讫点〉用〈针位〉〈更数〉对〈方位〉”格式,相对于北海更路,则少了更数后面的“收”,在航向上用“对”取代了“向”。在苏德柳及苏承芬祖传更路簿中,用的也是“对〈方位〉”;
    卢家炳本在南沙海域的更路是“对〈方位〉收”;
    彭正楷本则既用“向〈方位〉驶收”,又用“收对〈方位〉”。

    (二)更路走向特点

    西沙群岛海域主要的风场特征是季风,一般从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份为东北季风期,盛行东北风,气流比较稳定,持续时间长;
    5-9月为西南季风期,盛行西南风。西南季风盛行期是多台风季节,来自西太平洋的台风经常影响南沙群岛北部(4)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海南省志·第二卷·西南中沙群岛志》,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第81-82页。。所以风帆时代的渔民只能借助季风出海,一般都是每年11月左右出发,到第二年的5月左右才能回来。

    《苏部》的主要特点是,南沙海域的水路有很强的航线连续性(即前一更路的讫点是后一更路的起点)。更路首(下一条更路起点)尾(上一条更路讫点)一致的更路有8条,分9段,连续性非常强。而且该簿的水路走向也体现出了季风性的特点。

    第一条,从西沙的盘石屿和浪花礁启航(因为盘石屿与浪花礁为西沙群岛的两个几乎平行的礁盘,浪花礁在盘石屿的正东方向,两地相距不远,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顺利到达南沙群岛),航行近三十更至南沙的双子群礁,再驶往东南,最东达到舰长礁后,再折向西北方向的仙宾礁,最终达到五方礁。这是一条半环形水路:白峙仔(盘石屿)→三圈(浪花礁)→奈罗(双子群礁)→铁峙(中业岛)→库归(库归礁)→三角(三角礁)→双门(美济礁)→断节(仁爱礁)→牛车英(牛车轮礁)→脚抜(海口礁)→石龙(舰长礁)→鱼鳞(仙宾礁)→五风(五方礁)。

    第二条,南沙海域的由北向南的水路:贡士沙(贡士礁)→洪草沙排(乐斯暗沙)→火哀(火艾礁)→三角(三角礁)。

    第三条,南沙海域以西月岛为始发站,分出两条水路:洪草(西月岛)→罗童(马欢岛)→欧藤(鲎藤礁);
    洪草(西月岛)→五风(五方礁)→断节(仁爱礁)→双担(信义礁)→海公(半月礁)。

    第四条,南沙海域以中业岛为始发站,由北向南的大型水路:铁峙(中业岛)→铜金(杨信沙洲)→银锅(安达礁)→黄山马(太平岛)→五厄(牛轭礁)→目镜(司令礁)→不乜沙(无乜礁)→深圈(榆亚暗沙)→簸箕(簸箕礁)→铜钟(南海礁)→光星仔(光星仔礁)→石公里(弹丸礁)→五百贰(皇路礁)→钉积(南通礁)。

    第五条,南沙海域从东向西的水路:铜钟(南海礁)→海口沙(柏礁)→大铜铳(东礁)→大弄鼻(西礁)→鸟仔峙(南威岛)→(西头)乙辛(日积礁)。

    第六条,南沙海域以太平岛为始发站,从北向南,到达南华礁再折回北向的中路环线:黄山马(太平岛)→南密峙(鸿庥岛)→称钩峙(景宏岛)→称钩沙(华礁)→荷弄门(南华礁)→六门(六门礁)→石盘(毕生礁)→南密(鸿庥岛)。

    第七条,南沙海域以中业岛为起点,从北向南的水路:铁峙(中业岛)→丑未(渚碧礁)→双黄(双黄沙洲)→第三(南钥岛)→银锅(安达礁)→鸟串(仙娥礁)。

    第八条,南沙海域从东往西的小段环形水路:(东头)乙辛(蓬勃暗沙)→鱼鳞(仙宾礁)↔五风(五方礁)或石龙(舰长礁)。

    (三)新发现的岛礁地名俗称

    在《苏部》中发现了目前所面世的更路簿中从未出现过的10个南海岛礁俗名以及9个越南及泰国湾一带岛礁俗名。10个不同的南海水域岛礁地名俗名,因只要从读音,即海南方言读音,同时结合上下更路条文,皆可轻易推测出其标准地名,且通过其他版本的更路簿相近或相同的更路条文,得到了佐证;
    同时用《南海更路簿数字化诠释》中的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皆一一吻合,故在此不再进行详细的考释。具体见表1。

    笔者在梳理这些地名时,发现刘南威把林鸿锦本中东岛的俗名错记为“猫兴”,而原件在“往东海庚度”部分,写的是繁体字的“把兴”,详见图3。

    表1 《苏部》10个俗称地名与其他更路簿中的岛礁俗名对比

    《苏部》因破损而缺失部分内容(用“□”代替)的更路,主要集中在北海水路(即南沙更路)部分。

    (一)自三圈过奈罗用巳亥二十八更收向□□

    本条更路是北海水路第2条,缺失方向。记载有“三圈”到“奈罗”的更路簿中,许洪福本记录为“用巳亥二十八更”;
    卢鸿兰本记录为“自三圈往北海用向巳亥,二十八更收奈罗角,驶对卯酉收贡士线”;
    陈泽明本与卢鸿兰本是一样的表述;
    彭正楷本为“自三圈往北海向巳亥壬丙二十八更收奈罗”。经检索本团队已建立的更路簿数据库(5)李文化将苏承芬等20本更路簿数字化,并建立了更路簿数据库,详见其专著《南海“更路簿”数字化诠释》附录内容。,并查找目前所见其他版本更路簿,发现表述此条航线的更路皆没有标示方向。在罗盘上,针位巳亥可取东南方向的150度,或者西北方向的330度,但从海图上看,奈罗(双子群礁)在三圈(浪花礁)的东南方向,故可知此条更路应取东南方向,其完整的表述疑为:自三圈过奈罗用巳亥二十八更收,向东南(即缺失“东南”二字)。

    (二)自下峙沙仔去铁峙沙排用壬丙兼二线巳亥□□□□□□

    本条更路是北海水路第4条,缺失航程和方向。记录“下峙沙仔”去“铁峙沙排”的更路簿中,郁玉清本记为“使壬丙二线巳亥二更收”,彭正楷本记为“自下峙沙仔到铁峙沙排驶壬丙二线巳亥二更收”,王国昌本为“自下峙沙仔到铁峙沙驶壬丙二线巳亥二更收”,所记录的航程皆为二更,铁峙沙排(铁峙礁)位于下峙沙仔(奈罗礁)的东南方向,故此条更路的完整表述疑为:自下峙沙仔去铁峙沙排用壬丙兼二线巳亥二更收,向东南。

    (三)自铁峙去库归□□□□□□□

    本条更路是北海水路第5条,只有起点、讫点。同此条更路,苏德柳和苏承芬本第38条同记为“用辰戌,二更收。对东南”;
    许洪福第5条为“使乙辛辰戌二更收”;
    郁玉清第4条为“使乙辛辰戌二更收”。库归(库归礁)在铁峙(中业岛)的东南方向,据以上四种更路簿的更路记录,此条更路的完整表述疑为:自铁峙去库归用辰戌(或乙辛辰戌)二更收,向东南。

    (四)自库归去三□□□□□□□

    本条更路是北海水路第6条,只有起点。在其他版本的更路簿中,苏德柳本和苏承芬本第49条记为“自裤归上三角,用辰戌,五更收。对东南”。在渔民的岛礁俗名中,有“三圈(即浪花礁)”“三脚(即琛航岛)”“三角(即三角礁)”三个岛礁,其中三圈和三脚位于西沙群岛海域,三角在南沙群岛海域。此条更路是位于南沙海域的范围,所以可以排除是三圈和三脚的可能。根据此条更路的上下更路,如上条更路是“自铁峙去库归”,下条更路是“自三角去双门”,且此本更路簿的南沙海域部分更路又具有很明显的连续性特点,故可判断出此处的“三”应是指“三角”。三角(三角礁)在库归(库归礁)的东南方向,结合二苏的更路簿条文,此条更路的完整表述疑是:自库归去三角用辰戌五更收,向东南。

    (五)自三角去双门□□□□□□□更收向东南

    本条更路是为北海水路第7条,缺失针位及更数,更路航线明显是指从“三角”去“双门”,苏德柳和苏承芬本第13条记此条航线的更路为“用辰戌,二更收。对东南”;
    林鸿锦第67条记为“用乾巽二更收”;
    许洪福第7条记为“用乾巽二更收,回用壬丙”;
    王国昌第8条为“驶乾巽二更收,回驶壬丙”。辰戌与乾巽在罗盘上是相邻的两个针位,因为双门在三角的东南方向,所以分别取120度与135度,也就是说,在此条更路中,从三角(三角礁)出发,用辰戌(120°)或者乾巽(135°)针位皆可以到达双门(美济礁)。而且《苏部》的第95条,也重复记录了此条更路:自三角去双门用乾巽二更收向东南。

    (六)自双门去断节用□□卯酉二更收向东南

    本条更路是北海水路第8条,针位不完整,记载有“双门”到“断节”的更路簿中,苏德柳和苏承芬第15条皆记为“用乙辛卯酉,二更收。对东”;
    许洪福第8条记“自双门至地节使乙辛卯酉二更收”。在更路簿中,“断节”与“地节”皆是南沙群岛中“仁爱礁”的俗称,所以此条更路的针位应该是乙辛卯酉,完整的表述应是:自双门去断节用乙辛卯酉二更收,向东南。

    (一)安南水路的更路大多数信息不完整

    安南即今越南。《旧唐书》记载,永隆二年即开耀元年(681)“八月辛卯,改交州为安南都护府”(6)刘昫等:《旧唐书》,第一册,卷五《高宗本纪下》,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108页。,“安南”名称由此而来。据《清史稿》所记,最后一次出现“安南”的是嘉庆五年(1800)“丙辰,释安南人黎亻冋等于狱,安置火器营,给月饷”(7)赵尔巽等:《清史稿》第三册,卷十六《仁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579页。。第一次出现“越南”的是在嘉庆七年(1802)“乙卯,上行围。越南农耐、阮福映率属内附,缴前藩敕印”(8)同②:第585页。。也就是说,当时的“安南”已经改朝换代,但被中国正式承认却是在“嘉庆八年(1803),……六月己丑,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9)同②:第586页。。《苏部》传承自前辈,渔民们还是习惯于把越南称为“安南”,所以抄本中的安南即是指今天的越南。

    在《苏部》外洋水路部分,大部分为从海南岛东部及南部岛礁出发,前往西沙、南沙群岛海域的航线。在8条“安南水路”中,最后1条不属于外洋水路,而是从越南的外罗返航之后,最终到达琼海青葛港的航线;
    只有1条更路有完整的起点、讫点、针位和更数以及方向,另外7条只有起点、讫点和针位,缺少了更数和方向。

    (二)“琼州下西沙及外洋水路”的外洋更路全部在越南沿海一带

    在“琼州下西沙及外洋水路”的17条航线中,6条为海南岛及西、南沙各岛礁下南洋更路,有5处为始航点,分别是海南岛的大州(万宁大洲岛),西沙的干豆(北礁)、尾峙(金银岛)、大圈(华光礁),南沙的伴路(中建岛),更路信息全部完整。其余11条为琼州下西沙、南沙海域及各岛礁间的更路,其中2条信息不完整,只有起点、讫点及针位,缺少了更数。

    在这部分水路中,从中国出发的外洋航线,终点在外罗、马豆清和大佛,全部为越南中部沿岸及附近的岛礁。

    (三)首次出现的“西世水路”

    之前所发现的更路簿中,从未出现过“西世”的写法。用海南方言读音解读,可知其所指的是“西边”的意思,即是指位于越南西部的水路,更精准地说,应该是西南部的水路。这14条水路,一半有完整信息,一半只有起点、讫点及针位,缺少更数。

    《苏部》的所有外洋航线,总共记录了23个地名,虽然有9个仍未考证,但从已知的13个地名和各岛礁之间的针位及距离来看,可知大部位于越南南部、西南部海岸及泰国湾东北部一带海域,最远到达马来半岛及新加坡海峡。

    《苏部》总共出现了23个外洋地名,其中“纯纶”“纯纶仔”“贼子峙”“黄莱仕”“王莱仕”“白马头”“杯壳仕”“小辈”“云荡仔”9个地名(见图4和图5)在目前已经公布于世的更路簿中从未出现过,在所见能见到的相关资料,包括《古代南海地名汇释》《南海地名资料汇编》等资料中也未能发现,其具体地点及标准地名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另有一些外洋地名,虽然也未曾出现过,但根据更路簿渔民俗称命名习惯,可大致知晓。

    (一)已有初步考释的外洋地名

    《苏部》中有部分外洋地名在一些学者的相关论著中(10)这部分的考释内容主要引自以下4个文献。李文化、高之国、黄乐:《〈癸亥年更流部〉暹罗湾地名的数字人文考证》,《地理研究》,2021年第5期;
    夏代云:《卢业发、吴淑茂、黄家礼〈更路簿〉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年;
    李彩霞:《苏承芬本〈更路簿〉外洋地名考证》,《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陈佳荣、谢方、陆峻岭:《古代南海地名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已经有所考释,下面略作梳理。

    1.歉尾。李文化等认为《更路部》中的“剑尾”为今越南西南部海岸的富国岛(Phu Quoc),本簿的“歉尾”应为“剑尾”的另一种俗称。在海南方言中,“歉”与“剑”读音相近。

    2.司马雅。夏代云认为,在海南方言读音中,“司”与“之”相同,疑为“之马牙、之马雅”,今南中国海西南部的杰马贾岛。

    3.猪撩摛。《更流部》中记录为“猪橑礼”,在海南方言读音中,“摛”与“礼”相同,李文化等认为是今越南建江省西南部海域的忠岛。

    4.芭蕉仕。李文化等认为疑为“芭蕉市”读音,应是今越南泰国湾内的香蕉岛(Fausse Obi)。

    5.东竹。夏代云、李彩霞等认为应为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近海的奥尔岛(Aur)。

    6.白石鹤。夏代云认为是指新加坡海峡东口白礁上的霍斯堡。李彩霞认为是新加坡海峡与南海的交汇口的白礁(Pulau Batu Puteh或Pedra Branca)。

    7.乐安。应指罗安,因在海南方言中,罗与乐音相近,陈佳荣等认为罗安即罗湾头。何纪生在20世纪70年代即研究认为“罗湾头也写作六安、六安头、罗汉湾头,在今藩朗附近。这些地方都在越南中、南部”(11)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87年,第536页。。夏代云总结,罗湾头“又作罗湾、罗湾山头、罗澳头、罗远头、罗原头”;
    李彩霞认为是今越南宁顺省藩朗南的马达兰角(Padaran),又称嘎那角(Ga Na)。

    8.大佛。李彩霞认为是今越南中部海岸的华列拉角(Cape Varella),夏代云认为是越南富庆省东海岸的石碑山伸至海边的一支山脉,渔民作为航海标志。

    9.马豆清。又名马路清、白豆清,李彩霞认为是今越南平定省归仁湾附近的瓜岛(Pulau Gambir);
    夏代云认为可能位于越南平定省一带,可能位于归仁湾(Quy Nhon)附近。

    10.外罗。夏代云考释为今越南中部海岸外广东群岛中的列岛(Re),即“惹岛”;
    李彩霞考释为广东群岛中的李山岛(Dao Ly Son)。据360百科和百度百科,惹岛又叫李山岛。是在越南广义省平山县以东,位于北纬15°22′51″,东经109°07′03″。长5公里多,面积9.9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81米。是越南重要的渔港和海岛基地。从海图上看,应是属于1993年才成立的理山县。

    11.大横。李彩霞认为大横“对应今越南西南的最远离岛,土珠岛(Pulau Panjang),又称布罗般洋岛”。而陈佳荣等认为大横又作大横山,“在越南的西南岸外,一般认为指柬埔寨的土珠岛,即而罗般洋(Poulo Panjang)”。李文化等也认为大横为“土珠(周)岛”。

    12.小横。陈佳荣等称“又作小横山。在今越南西南岸外,一般谓指柬埔寨的威(Wai)岛”,而李彩霞认为是指今柬埔寨南岸外的威岛,李文化等也赞同此观点。

    13.真仕。又名真磁、真薯、快岛、薯岛,李彩霞认为是今越南南岸外的奥比岛(Obi)。

    14.云荡。本簿“云荡去小横用癸丁丑未二更半西南”更路出现的“云荡”,如果用李文化等在《癸亥年更流部》暹罗湾更路中认为“云荡——高当岛(Kaoh Tang)”来解读,并用李文化等提出的计算模型验证,发现高度吻合,平均航速为10.54海里/更,针位与计算航向偏差仅为5.1°。而本簿“大横去雲荡用壬丙子午”更路的针位与计算航向偏差为10.9°,也在合理范围。

    (二)新出现俗称地名试释

    安南水路9条更路如下,最后1条是从越南的外罗(即惹岛)返回海南大洲岛的船只,最终回到琼海市青葛港:自鸟子峙下司马雅用艮坤五十四更对西南;
    自司马雅下白石鹤用艮坤对西南;
    自竹用癸丁取纯纶;
    自纯纶用坤未取乐安;
    自乐安用癸丁取大佛;
    自大佛用子午取马豆清;
    自马豆清用壬丙归外罗;
    自外罗用丁兼三线午取大州;
    自大州用丁兼二线午归港顺风得利。

    可以看出,安南水路是一条跨度很大的远洋航线,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这条航线从南沙群岛的鸟子峙(南威岛)出发,行驶五十四更,直达司马雅(杰马贾岛),接着到新加坡海峡的白石鹤(霍斯堡)、东竹(奥尔岛),然后往北返回。返回的航线沿着越南的东南岸及东岸,即经过纯纶(昆仑岛)、乐安(嗄那角)、大佛(华列拉角)、马豆清(瓜岛)、外罗(惹岛),然后向东北方向行驶,到海南省的大洲岛,最终到达青割(琼海的青葛港)。

    1.纯纶位置。安南水路中的第3条“自东竹用癸丁取纯纶”,有起讫点与航向,但无具体航程。在麦兴铣本中有一条相似的水路“自昆仑去东竹,用癸丁四十更”,苏德柳本“昆仑与东竹子午癸丁对,三十八更”(12)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第95、116页。。

    东竹,即是今马来西亚的奥尔岛(Aur),位于马来半岛东部。在更路中,渔民们用的是罗盘上癸丁的航向,即15°或者195°。从海图上看,从东竹出发,如果用195°,是驶向西南的丁宜岛(Pulau Tinggi);
    或者用15°,则是驶向昆仑岛。而这是一条由北向南返回的水路,所以应是用15°驶向东北方向。东竹就在昆仑岛的西南方向,也就是说从昆仑去东竹,用195°,从东竹返回昆仑,则用15°;
    航程四十更,大约460海里左右。

    在麦兴铣本和苏德柳本中,昆仑皆是指今越南的昆岛(Con Dao),又称昆仑岛。昆仑岛位于越南南岸外,所以这两条水路极有可能是同一水路,那么纯纶就可能是指昆仑岛。

    第4条“自纯纶用坤未取乐安”,同样是有起讫点与航向,但无具体航程。在麦兴铣本中有“自落安头去昆仑,用未十八更”,苏德柳本为“禄安与昆仑坤未对,十九更”,“如船在罗湾头离半更开,用坤未平,十七更取昆仑”“罗湾头与昆仑坤未对,十七更”(13)同①:第93、95、116页。。

    在以上外洋地名的梳理中,已经明确了乐安与落安头、禄安、罗湾头均为同一地方,即今越南宁顺省藩朗南的马达兰角,又称嘎那角。从这麦、苏二本的4条更路看,虽然航程不尽相同,但起讫点和航向是一样的,所以可以肯定,这是同一条水路。

    罗盘上的坤未角,对应的是东北向的37.5°或西南向的217.5°。先看由乐安为起点,向37.5°方向延伸,只是茫茫的大海;
    向217.5°方向延伸,可以到达富贵岛,然后到达昆仑岛,但富贵岛有明确的名字叫玳瑁,所以可以排除,那就只能是昆仑岛。

    综上所述,苏承锦这两条更路虽无航程,但“纯纶”和“昆仑”的海南方言读音较相近,从海图上看,东竹用癸丁(15°)和乐安用坤未(217.5°)对应的方向,皆指向“昆仑”,再结合以上麦兴铣和苏德柳两种更路簿的共6条更路分析,可以推断出其实“纯纶”为“昆仑”的另一种写法,二者是同一地点,皆为越南东南部的昆仑岛。

    “纯纶”按“昆仑”解读的话,本簿更路“东竹用癸丁取纯纶”和“自纯纶用坤未取乐安”用李文化的更路计算模型进行验算,分别得计算航程为394.6与228.3海里,针位航向与计算航向偏差3.3°与3.4°,均非常合理。

    2.纯纶仔位置。西世水路的第1条“自纯纶内去纯纶仔用甲庚三更,对西”。苏德柳本有“昆仑对门有昆仑仔,卯酉对,二更。昆仑甲卯三更见昆仑仔”(14)同①:第93页。。

    第2条“自纯纶仔去真仕用甲庚六更,对西”。麦兴铣本“自昆仑去珍事,用甲庚九更收”,苏德柳本“自昆仑去真仕,用甲卯九(更)”(15)同①:第94、116页。。

    《东西洋考》卷九载:“昆仑山:……用单庚及庚酉,三更,取小昆仑。小昆仑:两边有礁,出水,用庚酉及单酉,三更,取小昆仑。”(16)张燮:《东西洋考》,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第292页。陈佳荣认为小昆仑,又作小昆仑山,昆仑仔,在今越南东南岸外的两兄弟(Two Brothers)群岛(17)陈佳荣、谢方、陆峻岭:《古代南海地名汇释》,第162页。。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昆仑与昆仑仔之间的航程为三更远,昆仑与真仕之间的航程为九更,三者皆在同一条航线之上,昆仑仔位于昆仑与真仕之间,那昆仑仔与真仕之间的航程为六更,刚好全部吻合,上面已经解析出纯纶即是昆仑岛,故即可确定纯纶仔即是昆仑仔。其具体航线及位置详见图6。

    “纯纶仔”按“昆仑仔”解读的话,本条更路“纯纶内去纯纶仔用甲庚三更”用李文化更路计算模型进行验算,得计算航程为27.4海里,平均航程9.14海里/更,针位航向与计算航向偏差5.9°,均在合理范围之内。

    (三) 部分不完整水路的航程探析

    1.安南水路第5条“自乐安用癸丁取大佛”。苏德柳本“三更取外罗外过舟,用丙午取烟头大佛,又用丁午八更取罗安头”,同时又记有“大佛山上有烟筒头”(18)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第92页。,李彩霞也认为“烟筒头是大佛的一部分,二者实为一处”(19)李彩霞:《苏承芬本〈更路簿〉外洋地名考证》,《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而癸丁与丁午的航向差别不大,分别为195°和187.5°,前面已经梳理过,乐安即是罗安头,故此条更路的航程大约是八更左右。

    2.安南水路第6条“自大佛用子午取马豆清”。据苏德柳本“白豆清与大佛,子午壬丙对,四更”(20)同①。,所以此条更路航程约为四更。

    3.安南水路第7条“自马豆清用壬丙归外罗”。据麦兴铣本“自外罗去马豆青,用壬丙九更”(21)同①:第116页。,可知从马豆清去外罗和从外罗回马豆清,用的都是壬丙的航向,航程一样,故此条更路的航程约为九更。

    4.安南水路第8条“自外罗用丁兼三线午取大州”。从“外罗”到“大州”的更路,苏德柳本记有“大洲与外罗,丑未加乙线丁,弍拾更”(22)同①。。罗盘上的丁兼三线午对应的是10.5°;
    丑未加乙线丁,对应的是28.5°,二者出发的航向有差别,但对航程的影响并不会太大,故所行驶的距离也应相近。

    5.西世水路第11条“真仕去大横用乾巽辰”。有记载从“真仕”去“大横”的更路簿中,苏德柳本记有“自真仕去大横,用乾巽,六更”(23)同①:第94页。及“真磁大横与乾巽对,八更”(24)同①:第93页。,麦兴铣本记载“珍事去大横用乾巽辰戌九更半”(25)同①:第116页。。以上第五部分已经梳理过了,“真仕”“真磁”“珍事”其实是同一地点的不同写法,都是指今越南南岸外的奥比岛,故这三条更路是同一更路,航程大约在六更至九更半之间。

    6.西世水路第13条“大横去云荡用壬丙子午”。依据麦兴铣本所记载的“大横去云荡,用子午五更收”(26)同①:第116页。,可以清楚地知道此条更路的更数是“五更”,所以这条更路的航程约为五更。

    西世水路还有5条不完整更路,和7个未能解析的外洋地名,由于手中资料不充分且篇幅所限,在此不作详细解析。但根据渔民记录近距离更路常省略更数和针位的习惯,估计这些岛礁多在暹罗湾的越南近海。现将记有未解析的几个外洋地名的五条更路列出:自猪撩去贼仔峙子午壬丙;
    自贼仔峙去黄来仕子午癸丁,对东北;
    自王菜仕去白马头用癸丁丑未,对东北;
    大横去杯壳仕用坤未;
    云荡仔去小辈用甲庚卯酉。

    综观此簿的所有外洋更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安南水路”,具有很强的连贯性;
    另一种是“西世水路”,即主要是在泰国湾当中越南和柬埔寨西南部沿海各岛礁之间的更路,以及西沙永乐群岛中的干豆(北礁)、尾峙(金银岛)、伴路(中建岛)和大圈(华光礁)四个岛礁去越南的外罗(惹岛)、马豆清(瓜岛)和大佛(华列拉角)三个岛礁之间的更路,它们之间的连贯性不强,大部分呈点放射状,只是两个岛礁之间的往来而已。

    与已经发现的四十余种更路簿相比,《苏承锦水路部》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有完整的书名、恰当的标题和精准的抄写时间,这为更路簿的传承年代及特点的确认提供了便利。

    第二,以往所发现的更路簿中,大多数都是以琼海的潭门港,文昌的清澜港、铜鼓角,万宁的大洲岛和三亚的铁炉港作为始发点,驶去西沙的七连屿。据统计,记载从潭门港启航开往西沙的七连屿的更路簿至少有14种,从大洲岛启航的至少有3种(加新发现的梁其锐本),从清澜港出发的有4种,从铜鼓角出发的有2种(27)李文化:《南海“更路簿”数字化诠释》,第67页。。目前,只有此簿是从青葛港起航,驶往西沙群岛的七连屿。这一条更路的记载保留,丰富了从海南岛驶往西沙海域的更路。

    第三,重复的更路极少,只有寥寥几条。有些版本的更路簿,因同时借抄多种版本的缘故,多有重复更路。如彭正楷本中的南沙更路,重复就多达18条;
    而王国昌的《顺风得利》的重复更路,更是有不下30条。

    第四,其中10个与众不同的南海岛礁俗名,以及未出现过的9个南洋岛礁地名,极大地充实了南海岛礁及南洋岛屿的地名俗名。而且大部分岛礁位置经过数值计算的检验,符合风帆时代的航海背景,这为后人研究南洋,特别是越南西南一带海域的航路提供了新的资料,同时为佐证中国渔民很早就有效经营南海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证。

    猜你喜欢航程安南水路歼-16挑战更大航程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2年7期)2022-09-20洗扫车低压水路系统优化技术研究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22年7期)2022-08-12水路摄影与摄像(2020年11期)2020-09-10选择摄影与摄像(2020年11期)2020-09-10西进执教 一段人生的奇异航程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飞越北极的航程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17年12期)2018-01-31宠物保险的漫漫试水路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人生航程 “漫”条“思”理航海(2016年2期)2016-05-19安南黎氏佐领编设始末考中国边疆民族研究(2011年0期)2011-02-16

    推荐访问:水路 初探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