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黄河冰凌演变机理及防凌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7 06:30:07 点击:

    苏茂林,邓 宇,蔺 冬

    (1.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 郑州 450003;
    2.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3;
    3.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3)

    黄河凌汛威胁是一项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历史上有“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黄河凌灾孕灾环境复杂、灾害范围广,凌汛预见期短、突发链发性强和防控难度大,使得黄河冰凌灾害成为我国冬春季节大江大河中最突出、最重大的自然灾害。但黄河凌汛发生发展机理研究薄弱,凌情信息获取难且时效性差,冰凌预报技术不成熟,水库防凌调度理论与技术体系不完善,破冰减灾技术手段安全隐患大且准确性差等,严重制约了冰凌灾害的科学有效防御。1986—2008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发生了12次凌汛决口,对沿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影响。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各省(区)国民经济呈现快速稳定增长态势,财富逐年积累,凌汛灾害损失越来越重,政治、经济、社会影响越来越大,黄河防凌工作已成为我国冬春季防汛工作的头等大事。为此,黄河水利委员会相关部门联合多家单位历时多年攻关,产学研用相结合,理论研究、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原型试验等多种手段交叉融合,实现了黄河冰凌灾害防御“基础理论揭示→监测技术突破→预报模型集成→防凌调度创新+应急破冰技术研发”全链条理论技术突破与系统集成,本文针对相关研究成果分别进行概述。

    在冰凌理论研究方面,单一的冰力学行为和宏观表现的研究成果已有积累[1-2],但针对冰凌生消、破碎、冰塞冰坝演变[3-7],冰-水-沙联合过程中的冰花冰迁移、冰-水耦合、冰-结构物耦合等方面的研究[8-10],均缺少黄河冰力学行为的相关参数的理论支撑,结合黄河冰泥沙[11]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下面从冰盖形成及演变和冰下过流能力两方面阐述相关的研究成果。

    1.1 冰盖形成及演变

    水流动力因素、气温热力因素和河道条件是封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封河所需的累积负气温值与流量成正比,与降温强度成反比。黄河上游水库的修建和河道条件的改变,导致封河所需累积负气温更低。通过建立不同流量级下封河日期与累积负气温的相关关系,明确了不同流量和降温强度下封河所需累积负气温指标。动水条件下,累积日均气温极值日迟滞于冰盖厚度极值日(见图1,内蒙古河段迟滞24~29 d),滞后期内气温对冰厚的影响减小,水动力成为影响冰厚的主要因素。冰盖生消受热力与水力学要素的共同影响,将滞后期内日均气温差作为水流动力作用修正温度项S′,基于冰冻度-日法建立了冰盖生消方程,见式(1),相关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图1 累积负气温与冰盖生消存在滞后期

    图2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

    式中:hi为冰盖厚度;
    h0为初始冰厚;
    Si为日均累积负气温绝对值;
    S′为温度修正值;
    t为冰盖形成天数;
    α、β为经验系数;
    ε为常数项。

    1.2 冰下过流能力

    河流封冻初期,冰盖底部糙率较大,冰花较多,过流断面面积急剧减小,流速变小,过流能力快速下降,最小流量为封河流量的30%左右。随着封冻的逐步发展,水流磨蚀作用导致冰盖底部糙率逐渐减小,过流断面面积则逐渐增大,河道过流能力逐渐增大,稳定封河期一般恢复至封河流量的80%左右(见图 3)。冰塞形成后,改变了局部流场,河床将发生较大横向调整,突破了对黄河凌汛期河床演变的传统认知(见图 4)。

    图3 封河前后同流量水位变化情况

    图4 冰塞演变对河床调整的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了冰期水位(Z)与畅流期水位(Z0)、流凌密度(Ca)、岸冰宽度(B0)、冰盖糙率(ni)之间的关系,见式(2)。

    式中:Z为修正后的冰期水位;
    B为河宽。

    黄河水文观测站长期依靠人工进行冰情观测,观测次数少,实时性不强,导致凌汛水文资料匮乏。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寻求一种可适应恶劣野外工作环境、同时能对河道冰层内部状态及冰情参数(如冰层厚度、温度、冰下流速、流凌密度、流凌速度等)进行连续自动监测的技术及设备。

    2.1 冰凌监测系统

    基于介质导电特性差异、温度差异、声学多普勒等原理,研发了冰情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温度式冰水情自动监测设备(见图 5)、电导率式冰水情自动监测设备(见图 6);
    首次实现了气-冰-水界面的自动精确捕捉识别、冰层内部参数和冰盖生消全过程连续自动监测(见图 7),将关键凌情参数冰厚的测量精度提高到±1 cm;
    解决了传统测验方法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高、危险性大、信息量少、同步性差等问题,突破了冰期测验的技术瓶颈。相关成果已在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包头和头道拐河段进行了推广应用。

    图5 温度式冰水情监测设备

    图6 电导率式冰水情监测设备

    图7 冰厚日温度垂向变化测验成果

    2.2 冰凌图像识别技术

    针对多细丝结构冰凌或莲叶冰、强光照多泥沙条件下呈现弱目标形态的黄河冰凌视频图像特点,运用人工神经网络边缘检测和目标轮廓主动分割算法,实现了在不依赖阈值的情况下进行有效边缘分割与目标识别,增强了算法的抗噪声和纹理干扰的能力,提高了识别精度(见图8、图 9)。

    图8 原始冰凌影像

    图9 C-V模型二值化结果

    针对冰凌在漂浮过程中具有不断旋转、互相遮挡且形状多变等特点,运用基于强角点特征点集的金字塔光流法,实现了多冰凌目标的动态实时追踪。通过现场数据精度分析,试验测量误差可有效控制在5%左右,冰凌图像识别率达90%,满足相关水文测量规范及精度要求。将凌汛险情灾情观察视角从局部扩大到全局,实现了河道凌情影响范围及漫滩洪水范围的全天候监测(见图 10)。

    图10 0.8 m高分二号遥感影像

    在冰凌预报方面,黄河水利委员会20世纪50年代开始凌情预报相关工作,最初采用简单指标法进行流凌封河日期预报,逐渐发展为经验相关方法、神经网络模型方法、冰凌数学模型方法等。针对黄河冰情特点建立的模型推动了黄河冰凌模型的发展,但由于模型开发的目标和背景不同、河道地形测量和冰凌观测数据较少等,因此各模型的功能都不够完善,模拟精度也受到很大限制。为此,基于数值预报和统计预报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中短期气温预报模型,实现了1~10 d宁蒙河段五站中短期气温预报。融合中短期气温预报、水文热力学、冰水动力学等建立多学科交叉的冰凌耦合模拟预报系统,实现了对水温、水内冰、流凌、岸冰、冰盖热力增长、开河等冰凌生消演变全过程模拟和预报。采用统计学、人工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等技术构建了凌情特征值预报系统,预报流凌、封开河日期等特征值,并将开河日期的预见期延长到20 d。典型水文站预报结果见表1,主要是对宁蒙河段石嘴山水文站、巴彦高勒水文站、三湖河口水文站和头道拐水文站2006—2010年流凌日期、封河日期、开河日期进行了预报,预报总合格率在70%以上。

    表1 2006—2010年宁蒙四站统计模型冰情预报情况 d

    4.1 防凌调度技术

    目前,黄河上游水库防凌调度主要是基于水量的调度,重点研究刘家峡水库出库流量控制过程,考虑因素相对不足,为实现凌汛期全过程、多目标调控,将水库群、堤防、应急分洪区及大型涵闸等集成为防凌工程体系,提出了凌汛期全过程、多目标的“上控、中分、下排”调控理念,创建了多功能、多时段防凌工程体系协同调控机制(见图 11)。

    图11 “上控、中分、下排”防凌工程体系

    “上控”以水库群防凌调度为常规手段,在冰凌的形成、发展和释放过程中,一方面控制各阶段水库下泄流量,即流凌封河期控制适宜的封河流量,稳定封冻期压减水库下泄流量、维持冰下平稳过流,开河期进一步控制泄流、减小凌峰流量;
    另一方面,控制凌汛期不同阶段水库防凌运行水位,在满足水库防凌调度要求的同时,兼顾流域供水、灌溉、发电、生态保护等综合利用要求,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通过“上控”工程的防凌运用,逐步形成和发展了水库防凌调度的技术理论。水库防凌调度的技术理论已纳入《水库调度设计规范》(GB/T 50587— 2010),为黄河防凌调度实践提供了强力支撑。

    “中分”以应急分洪区和涵闸引水工程分水调度为应急辅助手段,在发生冰塞、冰坝等险情和河道内高水位历时较长时,适时启用分水工程分流河道内水量、降低河道水位、缓解凌汛紧张形势。根据设计分水能力、上游来水来冰情况、下游防凌要求,结合供水、灌溉、生态保护等多目标需求,综合确定分水流量。

    “下排”是防凌工程防凌调度运用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措施,利用两岸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确保凌汛期河道水流及流凌顺利下泄,避免河道冰凌堵塞造成壅水漫溢或决堤。此外,在“下排”运用中,还应考虑防凌河段下游水库水位的顶托影响,避免凌汛期河道水流及流凌下排不畅的局面。

    4.2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2019—2020年度防凌调度实例

    2019年11月1日,龙羊峡水库蓄水位为2 599.78 m,满足库水位不超过2 600 m要求。11月15日,刘家峡水库水位降至1 717.98 m,为凌汛期预留了19.26亿m3防凌库容,满足相应库水位降至1 717~1 721 m、预留16亿~20亿m3防凌库容的要求。引水结束后,刘家峡水库按照宁蒙河段要求的封河流量控制下泄,保持流量平稳并缓慢减小,封河期刘家峡水库下泄流量为450~600 m3/s。封河期末刘家峡水库水位不超过1 730 m,为开河期预留约6亿m3的防凌库容。开河关键期,刘家峡水库进一步减小下泄流量至380 m3/s,促使内蒙古河段平稳开河。开河期,刘家峡水库最高蓄水位为1 734.74 m,不超过正常蓄水位1 735 m。随着宁蒙河段逐步开河以及槽蓄水增量稳步释放,3月中下旬刘家峡水库加大流量下泄。2019—2020年度凌汛期间,刘家峡、海勃湾、万家寨等水库实际调度基本与预案一致,刘家峡水库总下泄水量为86.9亿m3,为1989年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调度运用以来同期下泄水量第二多的年度,比预案81.99亿m3多泄4.91亿m3。

    在破冰排凌减灾技术方面,国际上采用的破冰手段主要有机械式破冰和爆破破冰两种方式。国外主要利用破冰船等机械动力装置进行破冰防凌[12]。我国则较多采用爆破破冰的方式,依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炸药破冰和炮弹破冰。无论是飞机投弹还是地面炮击,均受气象条件制约,投弹精度低、时效性差,不能体现“抢早、抢小”的抢险原则[13]。

    5.1 车载火箭破凌爆破带专用破冰装备

    利用火箭爆破带发射车,将火箭破凌爆破带运载到指定地域,以火箭为动力,利用展直技术将破凌爆破带投放到预定冰面,对凌区实行水平线切割爆破。爆破带设计成独特的聚能装药形式,具有柔性特征,灵活性好,可长可短、可重叠、可集中堆积,也可将多套爆破带组合使用,在起爆系统控制下,快速高效地完成冰凌疏排任务,爆破过程几乎无金属飞片(见图 12)。与传统的破冰排凌技术和方法相比较,该装备具有安全可靠、机动快速、操作简便、不受环境制约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黄河封河期短河段冰盖破除、开河期长河段人工干预开河。

    图12 车载火箭破凌爆破带破冰试验

    5.2 船载聚能破冰弹专用破冰技术装备

    针对凌汛期的复杂环境,采用气垫船作为载运工具,载运抢险人员和聚能破冰弹到达指定地点,实现预控冰下爆破,能量利用率近100%。爆破时不产生金属破片,且非金属复合材料壳体破片飞散距离不大于50 m(见图 13)。该装备主要适用于黄河封河期短河段冰盖破除、冰坝局部破除、局部隐患消除和冰塞消除。

    图13 船载聚能破冰弹专用破冰技术装备及爆破试验

    上述破冰技术装备已在黄河内蒙古包头河段进行了试验和应用,破冰效果很好,为破冰排凌提供了新的技术与装备,提高了冰凌险情应急处置能力。

    黄河冰凌问题是黄河治理中的重大问题之一,针对黄河凌汛发生发展机理研究薄弱、凌情信息获取难且时效性差、冰凌预测预报技术不成熟且预见期较短、水库防凌调度理论与技术体系不完善、破冰减灾技术手段安全隐患大且准确性差等相关问题,对近些年来取得的一些创新性成果进行了概述,主要成果如下。

    (1)解析了流量、气温和河道条件与封河形成的复杂关系,确立了封河形成的负积温指标,提出了动水条件下冰盖演变规律及生消热量平衡方程;
    揭示了冰下过流能力变化的物理机制,提出了冰期水位流量关系修正方法、冰下水流的垂线流速分布公式。

    (2)集成了冰情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融合了中短期气温预报、冰凌输移、水流演进等模型,与统计值、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数据挖掘等手段互证互补,构建了冰凌生消全过程的预报技术体系。

    (3)提出了防凌工程体系联合调控理念,丰富了黄河防凌调度理论,创建了多功能、多时段防凌工程体系协同调控机制,构建了凌汛期全过程、多目标调控的水库群防凌补偿调度技术,优化了水库群联合防凌调度方案。

    (4)研制了车载火箭破凌爆破带、船载聚能破冰弹专用破冰装备,显著提高了冰凌险情应急处置能力。

    建议在传统测验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河道地形测量和河道巡查工作,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在凌情监测中的应用,提高凌情监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逐步建立自动化凌情监测体系。进一步开展黄河上游防凌工程联合调度研究,全面提高黄河防凌综合能力,优化凌汛期水库群和分凌工程联合调度,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防凌、发电、供水、灌溉等多项目标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开河冰盖冰凌格陵兰岛的冰盖悄悄融化参花(下)(2022年1期)2022-01-15利用水位变化的黑龙江开河方式和开河日期预报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20年3期)2020-06-28新疆某供水工程冬季结冰盖输水的可行性研究广西水利水电(2020年2期)2020-05-09冰凌花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18年12期)2018-12-14冰凌花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8年9期)2018-11-29禅意黄河之声(2016年24期)2016-04-22小开河流淌出一条美丽生态带走向世界(2016年1期)2016-04-13破冰开河支点(2016年3期)2016-03-21冰凌宁夏画报(2016年1期)2016-02-23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16年8期)2016-02-13

    推荐访问:防凌 黄河 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