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海拔梯度及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北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和综合肥力的影响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7 05:15:07 点击:

    王 平,华红莲,丁智强,俞小押,谭小爱,李玉辉

    (1.云南师范大学 地理学部,昆明 650500;
    2.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州 350007;
    3.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形成于微生物对枯落物的部分分解转化(Castellano et al., 2015),其分解和吸存不仅对土壤结构、持水性以及土壤和植物群落之间的养分循环、生产力、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产生深远影响(Lavallee et al., 2020),还能通过调节大气CO2而成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otrufo et al., 2019)。土壤综合肥力(Soil Integrated Fertility, SIF)作为土壤质量的基础性指标之一,是维持森林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SIF 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十分敏感(Borrelli et al., 2017),肥力下降会降低土壤有机碳存量,导致特殊生境消失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裴小龙 等,2020;
    Mutuku et al.,2021)。因此,了解不同气候条件背景下SOM 和SIF 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准确分析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土壤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系统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SOM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来源与分解动力学(Schmidt et al., 2011;
    汪景宽 等,2019;
    Lavallee et al., 2020)、空间预测(Sothe et al., 2022)、管理实践(Chow, 2021)、分子组成结构(Dmitry et al., 2020)等方面,对不同尺度和生态系统类型上的研究揭示了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类型等对SOM 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Fang et al., 2012;Kunkel et al., 2011),其中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作为环境因素分异的基础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直接表现,对SOM 有着深刻的影响。虽然相关学者对不同区域SOM 与海拔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其相互作用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如新疆天山托木尔峰(马国飞 等,2017)和云南哈巴雪山(苏骅等,2020)SOM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湘东大围山(田宇 等,2021)SOM 随海拔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陇南白龙江流域SOM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焦润安 等,2018)。同样,相关研究也显示了海拔对SIF 的影响以及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研究区域的不同而产生高度不确定的结果(Harpole et al., 2011; Mihoc et al., 2016;
    焦润安 等,2018)。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因具有活跃生化循环过程和较高生产力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云南作为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水平方向上以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但同时复杂地形结构造成土壤有机质的高度空间变异性,虽然早期已有关于该区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研究(Duan et al., 2014; Zhang et al., 2021),但较少关注SOM和SIF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区域SOM和SIF垂直空间分异特征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确定该区域土壤碳平衡和森林生产力提供数据支撑。

    在热带地区,原始森林向农业用地和种植园转换已成为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干扰形式,在缺乏相关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将林地转换为农业用地或园地往往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的退化,同时还会造成土壤有机质和综合肥力的显著下降(Van Straaten et al., 2015)。目前对该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由森林向草地或农业用地转换后土壤有机碳的变化(Don et al., 2011; Fujisaki et al., 2015)。香蕉和橡胶作为湿润热带种植园中的主要树种,是该区域原始森林被砍伐的重要驱动力,但很少有研究关注原生林砍伐后形成的次生林与橡胶林、香蕉园在土壤有机质和综合肥力方面的差异,同时目前尚未获得有关热带地区森林转换后土壤质量变化方向、幅度和速度的准确信息(Chen et al., 2017; Sierra et al., 2018),这有可能阻碍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准确评估。

    就SIF 的评价方法而言,目前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相关关系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谢瑾 等,2012),但这些研究方法存在主观性强、对SIF 变化的灵敏度较低等缺陷。修正内罗梅指数法主要用于土壤污染和水体质量的评价研究,由于其考虑的是指标最小值对SIF 的限制性,同时消除了极大值的影响,所以该方法在SIF 评价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尤誉杰 等,2018),特别是针对地形条件多变、土地利用结构复杂、SIF 空间分异较大的区域,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目前基于修正内罗梅指数对热带典型土地利用类型SIF 评价研究较少,空间分异性研究也集中在水平方向上,缺乏海拔梯度上的分异特征及与SOM 相关性的研究(简尊吉 等,2021)。

    与大部分北热带山地相似,蝴蝶谷地区山体下部由于土地开垦、森林砍伐、过度放牧、薪柴樵采、林下采集/种植以及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由20 世纪50 年代以原生林地为主,演变为目前次生林、香蕉园和橡胶林交错分布的混农林用地结构。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通过评估蝴蝶谷地区海拔梯度上各山地土壤带(砖红壤带、赤红壤带、红壤带、黄壤带、黄棕壤带和棕壤带)和典型土地利用类型(香蕉园、橡胶林、次生林)的SOM和SIF,确定不同海拔梯度和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北热带山地SOM和SIF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北热带森林土壤碳循环与人类活动耦合响应评估和山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

    研究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乡和勐桥乡境内,地理位置处于22°35′40″—22°52′05″N,103°24′51″—103°38′48″ E,为哀牢山脉南段中山、亚高山地区,地层岩石以下元古界哀牢山群、瑶山群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和印支—燕山期花岗岩为主。区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最低点龙脖河汇口(105 m)到最高峰五台山(3 012 m),年均温由23℃降低到7℃。该区地处低纬北热带山原型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722~1 698 h,年降水量1 450~3 850 mm(河谷至山顶),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85%,每年的11 月至次年4 月为干季,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5%~30%。区内河流均属红河水系,从北至南依次为红河一级支流新桥河、小者兰河、龙脖河(图1)。

    图1 研究区及采样点空间位置Fig.1 Location of study area and spatial location of sampling points

    2.1 山地土壤带划分及采样

    以《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3)、《云南土壤》(王文富,1996)为依据,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发现研究区基带为砖红壤带(105~600 m),之上到五台山顶部依次发育有赤红壤带(600~1 200 m)、红壤带(1 200~1 500 m)、黄壤带(1 500~1 900 m)、黄棕壤带(1 900~2 500 m)、棕壤带(2 500~3 012 m)。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各山地土壤带之间并无严格的海拔界线,而是在空间结构表现出东北—西南向圈层式、逐层递变的特点。各山地土壤带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区山地土壤带样地基本情况Table 1 Background environmental profile of each mountain soil zone in the study area

    基于山地土壤带划分结果,于2015 年7—8 月和2016年9月,在每个山地土壤带内按100 m 间距采样,具体以“S”型采样法选取5个点,基于表层(0~20 cm)、亚表层(20~40 cm)分层采样,再将5个点的同层土样均匀混合,采用四分法按对角线取500 g 装入土袋,采集混合样58 袋(表层、亚表层各29 袋)。在砖红壤带内设置1 条水平土壤样带,选取典型的2 块香蕉园、3 块橡胶林和1 块次生林地,橡胶和香蕉种植均超过30年,在每块样地设置30 m×30 m的样方,每个样方内按“S”型选取5个点,按表层、亚表层将5个点的同层土样均匀混合,采用四分法按对角线取500 g 土壤装袋,之后在2022年2月按相同的方法在附近地区又补充采集了2块次生林和1块香蕉园的土样,所以前后共采集水平样带混合土样18袋(表层、亚表层各9袋)。

    2.2 样品分析

    土壤混合样带回实验室后对其进行风干,制备为2、1和0.25 mm待测样品。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
    土壤pH 采用水浸提电极电位法测定(水土比为 2.5∶1);
    SOM 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
    全氮采用半微量开氏法测定;
    全磷采用NaOH熔融-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速效磷采用NaOH熔融-钼锑抗比色法;
    全钾采用NaOH 熔融-火焰光度法测定;
    速效钾采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
    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鲍士旦,2003)。

    2.3 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首先按隶属度函数对pH、SOM、全磷、速效磷、碱解氮、代换性盐基总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各参数之间的量纲差别。标准化处理方法如下(周伟 等,2017):

    式中:Pi为分肥力系数,亦为各土壤理化性质对SIF 的贡献率;
    Xi为第i种属性的测定值,Ximid、Ximin、Ximax为分级指标(表2)。

    表2 内梅罗评定方法中土壤各属性分级标准Table 2 Grading criterion for various soil properties in the Nemorow grading method

    依据得到的土壤各属性分肥力系数,采用修正内梅罗公式计算综合肥力系数,公式为(周伟 等,2017):

    式中:SIF为土壤综合肥力系数;
    Pimid为土壤各属性分肥力系数的平均值,该系数也是各土壤属性对SIF的贡献率;
    Pimin为各分肥力系数中最小值;
    n为参评的土壤属性个数。根据计算所得的综合肥力系数给出SIF 的综合评价:SIF>2.7,表示土壤很肥沃;
    1.8<SIF<2.7,表示土壤肥沃;
    0.9<SIF<1.8,表示土壤肥力一般;
    SIF<0.9,表示土壤贫瘠(周伟 等,2017)。

    2.4 数据处理

    数据在Microsoft Excel 2013 处理后,基于SPSS 18.0 对不同海拔土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不同山地土壤带SOM和SIF之间的差异显著性以及海拔和土层深度(Duncan法,α=0.05),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海拔与SOM、SIF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中的系统聚类进行聚类分析。

    3.1 土壤有机质分异特征

    研究区表层SOM 质量分数为21.91~120.67 g/kg,棕壤带最高,砖红壤带最低,砖红壤带仅为棕壤带的18.16%(图2-a)。各山地土壤带中,从砖红壤带、赤红壤带到红壤带,SOM 虽然在逐渐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者与黄棕壤带和棕壤带SOM有显著差异(P<0.05),砖红壤带与黄壤带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区表层SOM质量分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二者关系可用y= 20.408x+ 3.892 2(N=6,R2=0.980 7)表示。亚表层SOM质量分数16.38~101.88 g/kg,黄棕壤带SOM 值最高,赤红壤带最低,后者仅为前者的16.08%。随着海拔增高,亚表层SOM 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二者关系可用y= 3.865 8x2-8.967 1x+ 24.321(N=6,R2=0.893 8)表示,但砖红壤带、赤红壤带、红壤带和黄壤带的SOM 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更高海拔的黄壤带、棕壤带SOM有显著差异(P<0.05)。从剖面来看,研究区表层、亚表层SOM质量分数平均为75.32、51.57 g/kg(P>0.05),黄壤带表层、亚表层差值最大,达48.56 g/kg。此外,除赤红壤带和黄壤带表层、亚表层SOM 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山地土壤带不同层次均无显著性差异。从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来看,海拔梯度和土壤深度对研究区SOM 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不显著(P>0.05)。

    低海拔水平样地SOM 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图2-b)。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表层SOM 质量分数表现为:次生林(26.61 g/kg)>香蕉园(13.48 g/kg)>橡胶林(11.91 g/kg);
    相较次生林,香蕉园和橡胶林表层SOM分别减少了49.34%和55.24%。亚表层表现为橡胶林(8.91 g/kg)<香蕉园(9.61 g/kg)<次生林(19.28 g/kg),相较次生林,香蕉园和橡胶林亚表层SOM分别减少了50.16%和53.78%。在土壤剖面上,亚表层SOM均小于表层,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SOM 减少量排序为次生林(7.33 g/kg)>香蕉园(3.87 g/kg)>橡胶林(3.00 g/kg);
    相较于表层,对应减少量百分比分别为27.55%、28.71%和25.19%。

    图2 研究区SOM在海拔梯度(a)和典型土地利用类型(b)上的变化特征Fig.2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M in altitude gradient and typical land use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3.2 土壤综合肥力分异特征

    研究区表层、亚表层SIF 随海拔高度变化情况如图3-a所示。各山地土壤带表层SIF为1.15~1.59,土壤肥力值一般,各土壤肥力值排序为棕壤带>黄棕壤带>黄壤带>红壤带>赤红壤带>砖红壤带,砖红壤带显著低于其他几个山地土壤带(P<0.05),整体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土壤肥力逐渐增强的特征,二者关系可用函数y= 0.083 5x+ 1.054 9(N=6,R2=0.963)表示。亚表层SIF为0.94~1.44,土壤肥力值一般,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肥力逐渐增强,黄壤带、黄棕壤带和棕壤带显著高于砖红壤带、赤红壤带和红壤带,海拔和土壤肥力的关系可用 函 数y= 0.117 7x+ 0.749 9 (N=6,R2=0.928 1)表示。在不同土层深度上,表层、亚表层SIF 平均值分别为1.35 和1.16(P<0.01),除黄棕壤带不同深度SIF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SI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海拔梯度、土层深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研究区SIF均有显著影响(P<0.05)。

    在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上(图3-b),橡胶林、香蕉园和次生林表层SIF分别为1.21、1.33、1.48,亚表层分别为0.94、1.10、1.17,表层、亚表层SIF均为次生林>香蕉园>橡胶林(P>0.05),表层SIF大于亚表层,但仅在次生林有显著差异。与次生林相比,香蕉园和橡胶林表层SIF 降低了10.19%和18.26%,亚表层降低了6.27%和20.01%。无论是土地利用类型、土层深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SIF均无显著影响(P>0.05)。

    图3 研究区SIF在海拔梯度(a)和典型土地利用类型(b)上的变化特征Fig. 3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IF in altitude gradient and typical land use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3.3 土壤理化性质对综合肥力的贡献

    限制和维持SIF 的因素在海拔梯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不同土层深度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按各因子对山地土壤带SIF 的贡献率,在SPSS 中按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无论是表层还是亚表层,均可分为3组,第一组仅有砖红壤带,第二组为赤红壤带和红壤带,第三组包括黄壤带、黄棕壤带和棕壤带,各组内限制和维持SIF的因素具有相似性,而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图4-a、b)。具体来看,低海拔砖红壤带中对表层SIF 贡献最大的是全磷,其次是全钾、速效钾和pH,而对亚表层贡献较大的是全磷,其次是全钾以及pH,而限制表层、亚表层的因素均为碱解氮和速效磷。对第二组表层贡献率较大的因素是SOM、全磷和全钾,而对亚表层贡献率较大的为全磷和全钾,限制表层、亚表层SIF 的因素相似,包括pH、总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对第三组表层、亚表层SIF 贡献较大的因素均为SOM、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限制因素主要是速效磷、pH 和速效钾。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IF 的限制和维持因素具有差异性(P>0.05)(图4-c、d)。其中对橡胶林表层、亚表层SIF 贡献最大的因素均为全磷,而限制因素均为碱解氮和速效磷。对香蕉园表层、亚表层SIF贡献较大的是全磷和全钾,pH和全氮对表层的贡献较大,而对亚表层的贡献较小,速效钾与之相反,表层、亚表层的限制因素主要为碱解氮。维持次生林表层、亚表层SIF的因素主要是全磷和全钾,另外全氮对表层的影响较大,而速效钾对亚表层的影响较大,表层的限制因素为碱解氮、速效磷和SOM,亚表层主要为碱解氮和速效磷。总体来看,无论是橡胶林、香蕉园还是次生林,维持和限制SIF的因素与同海拔段内自然土壤的情况基本一致。

    图4 各山地土壤带及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分肥力系数特征Fig.4 Contribution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o vertical soil zones and land use types of SIF

    4.1 海拔对SOM和SIF的影响

    研究区表层、亚表层SOM 随海拔梯度而增加反映了在降水增加、空气湿度增大、人类活动干扰减弱背景下枯落物不断增多,腐殖质累积作用不断加强,使得SOM 质量分数增多。表层和亚表层SOM 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与新疆天山托木尔峰(马国飞 等,2017)和云南哈巴雪山(苏骅 等,2020)等地的情况一致,其内在机制可能是海拔升高导致温度降低,进而减少土壤表面CO2通量和不稳定有机质,使得有机质不断累积增多(Zhang et al., 2021)。而表层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值高于亚表层与高黎贡山(和丽萍 等,201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枯落物和根系的分解造成有机质在表层聚集,随着土体厚度的增加,植物根系逐渐减少,使得SOM质量分数逐渐降低。

    成土母质、地形和生产活动等不同生态环境因子显著影响SIF特性,因而研究区不同海拔高度SIF差异较大,这与赵明珠等(2019)的研究结果一致。表层和亚表层SIF 随海拔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不同于党坤良等(2006)的研究结果,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程度及发育的土壤、生长的植被状况不同,红河蝴蝶谷低海拔地区土壤多为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有机质含量低,加之热量水平高,降雨丰沛,人畜活动频繁,土地利用强度较高,表层SOM 流失严重,而中高海拔地区,土壤以黄棕壤、棕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陈彦清 等,2016),同时由于人为干扰较弱,森林植被保存较原始,土壤侵蚀处于中等至较弱水平,因而高海拔SIF高于低海拔地区。

    4.2 土地利用对SOM和SIF的影响

    低海拔水平样地表层SOM 以次生林最大,香蕉园次之,橡胶林最小的特征与文志等(2019)的研究结果一致。区内橡胶林亚表层SOM 低于柬埔寨地区(31.35 g/kg)(Toriyama et al., 2022)、纳板河流域(34.8 g/kg)(谢瑾 等,2012)和西双版纳地区(15.35 g/kg)(Chen et al., 2017)等地,香蕉园亚表层SOM 接近海南乐东的9.32 g/kg,低于澄迈的17.34 g/kg(陈明智 等, 2007)和广西北海、钦州(13.90~39.2 g/kg)(魏守兴 等, 2012)等地。通过野外观测,人为干扰较弱的次生林,林下有1~2 cm的枯落物积累,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使得表层SOM 质量分数较高,而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可能是导致香蕉园和橡胶林SOM 下降的主要原因(姜赛平 等,2019),虽然人为翻耕不利于枯落物的留存分解,但也促进表层和亚表层SOM 的交换,使得香蕉园和橡胶林表层、亚表层SOM 质量分数的差值较小(见图4-a)。同时,次生林灌木层和草本层覆盖度较高,而香蕉园和橡胶林林下空旷,林下结构的差异导致香蕉园和橡胶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水分和温度均较次生林低,而较低的温度和土壤水分不利于枯落物的分解和SOM 的形成(Schmidt et al., 2011; Sierra et al., 2018)。

    通过对比SIF 在次生林、橡胶林和香蕉园的变化规律,其从次生林到香蕉园、橡胶林地逐渐减小的趋势与谢瑾等(2012)的研究结果一致,而次生林SIF 明显高于香蕉园和橡胶林的特征与冼干标等(2007)的研究结果一致。次生林在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枯落物量、分解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香蕉园和橡胶林,即次生林养分归还的物质来源和转换、积蓄条件较好,说明次生林乃至原生林保护利用更有利于SIF的提升与积蓄。

    4.3 土壤理化性质对SIF的贡献

    认识各土壤理化性质对SIF 的贡献可为未来加强林地土壤改良和质量提升提供关键支撑。限制和维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IF 的因素与同海拔段内自然土壤之间具有相似性,说明人类对土地的改造利用应该结合自然土壤特性因地制宜,未来应该增加翻耕、施用有机肥等措施,防止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保水透气功能,增加石灰和碱性肥料的施用,以调节土壤pH,改善SIF。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SIF 的限制因素由碱解氮和速效磷转变为速效磷和速效钾,说明氮素随海拔梯度的增加而增加,磷元素则相对稳定,钾元素逐渐减少。

    氮、磷、钾是SIF 的重要支撑,其中土壤氮主要受控于凋落物累积和分解,随着有机质含量升高,氮素含量也在增加(纪文婧 等,2016)。在研究区内,随海拔升高,SOM 逐渐增加(见图2-a),所以氮素对低海拔土壤带SIF 的限制要高于高海拔段。虽然相关研究揭示了土壤磷元素与SOM 的正相关关系(宋雄儒 等,2015),但是土壤磷元素多来源于岩石风化,其丰富程度多受地层岩石等地质背景控制,因此磷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也具有迁移缓慢、空间分布较稳定等特点(马国飞 等,2017),这也解释了虽然研究区SOM 随海拔高度而增加,但磷元素对SIF 的限制强度基本稳定的现象。同时研究区不同海拔段全磷含量对SIF 的贡献值始终较高,而速效磷的限制强烈,说明全磷与速效磷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这与宋雄儒等(2015)的研究一致。土壤速效钾随海拔增高而减小的趋势与任启文(2020)、罗钰颖(2020)等研究一致,速效钾具有较强的水溶性,受研究区降水随海拔梯度逐渐增强的影响,中高海拔段土壤带中速效钾流失严重,所以其对各山地土壤带SIF的限制随海拔升高而加强。

    除氮磷钾外,pH随海拔升高而对SIF的贡献逐渐降低,说明pH随海拔升高而降低。pH对氮磷钾元素在SOM 中的释放以及植物对其吸收利用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如土壤中磷的溶解和吸附等化学形态转变过程受pH约束,pH升高可以增强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宋雄儒 等,2015);
    pH还会影响土壤层对SOM 的螯合或吸附(Camino et al., 2014),或是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来影响SOM矿化等(Ratpukdi et al., 2010)。土壤pH 的减小也反应了各种盐基离子侵蚀流失、土壤腐殖质积累转换和硝化作用等随海拔梯度逐渐增强,所以适宜的pH有助于SIF的维持和提升。

    通过对蝴蝶谷地区6 个山地土壤带和低海拔3个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和综合肥力特征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海拔升高带来气温、降水和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差异,导致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过程和水文过程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了凋落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北热带山地土壤带SOM、SIF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的特点,即SOM、SIF均为棕壤带>黄棕壤带>黄壤带>红壤带>赤红壤带>砖红壤带。在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表层和亚表层SOM、SIF均为次生林>香蕉园>橡胶林,除次生林SOM 显著高于香蕉园和橡胶林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按土壤理化性质对各山地土壤带SIF维持和限制的特征,可划分为3个类型,其中砖红壤带以速效氮、速效磷限制为主,赤红壤带和红壤带以速效氮、速效磷和pH 限制为主,黄壤带、黄棕壤带和棕壤带以速效磷、速效钾和pH限制为主,而维持和限制低海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IF 的因素与同海拔段内自然土壤基本一致。未来山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低海拔区域应该注重补充氮肥和磷肥,中高海拔区域则应该注重补充磷肥和钾肥,同时调节适宜的pH 更有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和植物吸收利用。

    猜你喜欢棕壤橡胶林次生林橡胶林氮肥穴施下的氨挥发和氮淋洗损失热带作物学报(2022年7期)2022-08-06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热带作物学报(2022年6期)2022-07-08橡胶林现代青年·精英版(2021年11期)2021-12-16浅论北方次生林培育技术要点现代农业研究(2017年11期)2018-01-12两性-阴离子复配修饰对黄棕壤吸附Cd2+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12期)2018-01-09次生林冠下红松更新对光环境适应的研究进展辽宁林业科技(2017年4期)2017-06-22阜新地区天然次生林食叶害虫无公害防治应用辽宁林业科技(2017年4期)2017-06-22北方次生林培育技术措施探讨现代园艺(2017年20期)2017-02-03尿素不同配施处理对棕壤茶园土壤尿素转化及硝化作用影响的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5期)2011-11-06长期不同施肥棕壤玉米地酶活性的时空变化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5期)2011-11-06

    推荐访问:肥力 梯度 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