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走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前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3 23:50:07 点击:

    唐海龙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平谷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北京市委关于平谷要“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的要求,通过建设一流农业中关村、打造硬核农业中国芯,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首都物流高地,拥抱新消费新生活、打造世界休闲谷,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平谷特征的乡村振兴有效途径,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作为北京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战场、主阵地,平谷具有区位生态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发展资源充沛等优势特点,有责任有条件肩负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的重要使命。

    区位生态优势明显。平谷东部南部分别与天津、河北接壤,全区充分运用首都优惠政策和辐射资源,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平谷三分之一为平原、三分之二为山地,是北京的缩小版,山水林田湖草齐全,地形特征多元,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质。空气质量始终居全市前列。森林覆盖率达到67.3%,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倍多,“北京市优美河湖”数量名列前茅。

    产业基础扎实。平谷作为农业大区,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借助自身特色和优势,推动农业向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形成以平谷大桃为重点品牌,以果品、蔬菜、畜牧为主导产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1 年农业总产值位居首都生态涵养区之首。坚持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建设食品营养谷,成功举办北京·平谷世界休闲大会,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发展资源充沛。拥有广泛的政策资源,2021年10月12日,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市高规格签署部市共同打造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合作框架协议。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创新“政府+科研机构+企业”金三角合作模式,与十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务实合作,建设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聚集国家级种业研发平台9 个、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4 个、高端科研创新团队21个。拥有良好的市场资源,与新希望、SGS通标等头部企业深入合作,成功举办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创新大会,建立企业和产业孵化体系,成立农业中关村产业联盟。截至目前,高新企业接近4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22 家。拥有广阔的空间资源,平谷分区规划划定城乡建设空间103 平方公里,有大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待盘活开发利用。

    平谷区解放思想、创新创造,明确了建设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的“高”“大”“尚”实践发展路径,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高”就是农业高科技,建设一流农业中关村,打造硬核农业中国芯。主动扛起农业领域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使命,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用好政策,推动部市合作协议转化落地,《北京市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6 年)》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农业中关村建设十条措施已由市政府出台,形成政策高地。理顺机制,加快打造种业之都,国家级种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4 个国家级种业平台加快落地,建设全国畜禽品类最全、品种最丰富的国家级产业园。深化“金三角”合作模式,京瓦中心一期驻满,二期开工。优化生态,农业中关村规划获批,园区道路及市政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13.3万亩耕地保有量任务。抓准项目,主攻“良种”,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市农林科学院等院校,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实施;
    推进一体化综合解决的智能温室集群建设,打造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智能温室集群。

    “大”就是物流大流量,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首都物流高地。创新现代物流体系,助力北京“两区”建设。聚焦大流量,设定4000 万吨(占全市六分之一)运力目标,实现公、铁、空、海多式联运,力争支撑全市35%的民生物资保障。优化大地块,构建4镇8平方公里大物流组团式空间体系,开发整理物流建设用地近5000 亩;
    最大单宗物流地块达561 亩,建筑面积逾100 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单体物流产业项目。聚集大企业,引进菜鸟、正创等优质物流企业落地并启动建设,与普洛斯、京东集团、东久新宜等11 家物流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304 亿元产业投资签约落地。打造大生态,制定现代物流产业招商导则,实施定制化服务策略,延伸全产业链条,搭建园区智慧管理平台和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智赋能首都物流降本增效。

    “尚”就是休闲新时尚,拥抱新消费新生活,打造世界休闲谷。发挥世界休闲大会品牌效应,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构建“一湖两河一带多沟多点”发展布局,①“一湖两河一带多沟多点”:一湖即金海湖,两河即泃河、洳河,一带即农业观光带,多沟即多个沟域,多点即多个休闲节点。围绕金海湖,引入万达集团等头部企业参与金海湖地区规划研究,打造库区好去处。围绕西部传统农业区,开发建设集农业资源利用、农事体验、农业科普、农业场景应用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业观光休闲产业带。围绕浅山区、沟域资源,推出一批高端优质休闲产品,打造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

    突出党建引领,建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严密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夯实基层党组织阵地。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向基层赋权增能,一揽子出台“1+4”文件。“1”是建强龙头,全面提升农村党支部建设质量,突出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级组织的统筹功能;
    “4”是健全机制,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村干部基本待遇和基本保障机制、“微网格”治理机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制机制。通过“1+4”加强以村级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的平谷路径。

    增强基层治理效能。通过村干部集中办公,实现零距离、全天候为百姓服务。建立“村干部集中办公+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互助养老”一站式村民中心,全区274 个村全部实现集中办公。梳理126 项公共服务事项,制定村级办事规范流程,实现空间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织牢织细织实“微网格”,在全区320个村(社区)19.7万户细分3170个“微网格”,将人、地、物、事等全部纳入管理。

    巩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盘活沉睡资源,统筹人、财、物等要素资源,积极构建产权清晰、管理民主、经营专业的新型组织管理体系。坚持“村里增一块、镇里稳一块、区里保一块”,村级推动闲置资源流转整合增值,镇级统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区级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自身优势特色,持续开发多品种、稀缺性、高价值的特色农产品,拓展场景应用,丰富农业中关村产品体系,做好“土特产”文章。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获评2021 年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考核优秀等级。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让改革发展成果为群众共享。服务“留下的”,充分调动留乡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让留乡村民有地种、有饭吃、有事干、有钱赚;
    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更多分享乡村振兴红利。鼓励“流出的”,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目的、不同条件流出对象精准施策,鼓励农民进镇入城共享现代城市文明;
    依法依规保护流出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吸引“流入的”,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吸引更多工商资本到平谷投资兴业。

    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

    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倡导“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自己的家园自己护”。以“治五乱”为抓手,持续开展停车位施划、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等20 项专项行动。抓好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两件“关键小事”,引入多元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全面推进老楼加装电梯工作。

    稳步提升群众满意度。贯彻落实《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完善“明责明权明法”机制,创新“下交群评”工作法,把群众的诉求交给群众评判,诉求合理不合理,让百姓自己说了算。近一年已累计“下交群评”办理诉求8638 件,经群众评议认定后97%的诉求不成为诉求,通过调解办理和结果公示,赢得群众的信服和认可。

    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推进上宅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和长城文化带建设;
    有效挖掘、传承、保护、发扬乡村农耕文化,依托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打造美好田园。植入现代文化,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让家风、乡土情怀等传统文化与法律意识等结合起来,以文化优势激活乡村振兴生机活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持续办好农民艺术节等活动。

    猜你喜欢 平谷物流农业 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平谷区总工会 争做“文明平谷人”,助力平谷创城活动工会博览(2022年14期)2022-07-16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物流技术与应用(2019年8期)2019-09-04“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北京平谷举行“甜桃王”擂台赛农产品市场周刊(2018年29期)2018-08-03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生态公路 平谷“绿”动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推荐访问:走在 前列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