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非虚构写作的议题选择研究——以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为例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3 21:15:08 点击:

    田 甜

    (枣庄学院 山东 277000)

    非虚构写作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传播者和接收者熟悉,并被其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双重属性所打动。众多媒体在各大平台上开通了以非虚构新闻写作为主要创作方式的新闻服务账号。如网易新闻的“人间”、腾讯新闻的“谷雨实验室”、“故事FM”、“每日人物”等。这些账号的里的“故事”真实发生,表达方式多具有文学色彩。在新媒体时代进行非虚构创作,选择什么样的写作议题,既是作品成功的基础,也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本文选取了以非虚构写作为主要创作方式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真实故事计划”自2021年上半年的102篇原创非虚构写作作品,对其选择的议题进行了分析。

    笔者观察,“真实故事计划”刊登的作品创作群体广泛,有作家、媒体人、普通人投稿,另还经常征集关于某一问题的粉丝的经验或看法,经过编辑筛选进行集中呈现。笔者对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半年时间里“真实故事计划”微信公众号发表的非虚构写作作品进行了梳理,剔除这些作品中商业合作相关文章、非原创文章、读者投稿简单汇总类文章,将原创的非虚构写作作品作为本次分析的样本,共获得样本102篇。通过对这102篇文章议题的分析,对该账号选择议题的特点做出以下阐述:

    (一)议题紧扣时代发展,映射当下社会心理

    近年来我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种新兴产业、新兴事物进入人们的视野,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新时期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性、时新性和变化快等特点,作为新兴平台中的非虚构写作表达,记录时代变化是写作者的追求与责任。从统计中的议题可以看出,非虚构写作者们也在时刻关注社会矛盾的变迁,记录当下普通人的焦虑与关切,这些焦虑与关切是当下社会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社情民意。社会心理是指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内存在于社会及其群体中的整个社会心理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共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表现在人们普遍的生活情绪、态度、言论和习惯中。[1]社会心理与当下存在的社会矛盾息息相关,同时社会心理的表达也受到当下传播媒介环境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环境中,普通人的情绪有了更容易表达的渠道,新媒体平台中受众非理性的、即时的、直觉性的情绪更是显而易见,这样的情绪在新媒体平台中形成了网状传播,个体化的情绪被放大,影响了整个社会心理的呈现。在这种情况下,热门新媒体账号中的爆款文章对社会心理的故事化梳理,更容易在受众中获得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在行为上表现为转发、点赞、评论等行为,媒体为了迎合受众关注,更加愿意倾向于反映社会心理内容的创作。在统计的102篇文章中,有22篇涉及到中青年职场与生活困境的主题。《把一个大厂年轻人丢在农村》一文中,来自大厂的年轻设计师们走进了安徽小县城的同龄年轻人的生活中,互联网最火爆的电商行业与传统农业碰撞出的火花折射出了近年来农村扶贫致富的新思路。《普通学,内卷年轻人的喘息》一文中,海外归来的人类学硕士在毕业季里遭遇了职业挫折,文中有大量关于选择“普通”与“内卷”的论述,在快速变化的职场中如何找到自我定位,平衡学历、收入与生活价值的关系,这些问题直指社会痛点。

    (二)议题聚焦普通人生活,鲜拿明星“真实”当噱头

    经统计,102 篇样本中写作对象为名人的为9 篇,剩下93篇均为普通人的故事。9篇以知名人士作为写作对象的文章,既包括罗永浩、穆里尼奥这些被大众熟悉的商界、娱乐界、体育界人士,也包括作家袁凌等小众圈子里的名人。在新媒体环境中,名人效应十分明显,对知名人士的故事挖掘符合大众传播的内容选择规律。但“真实故事计划”账号并没有以名人作为其内容的主要构成,而是重点挖掘了普通人的生活故事。首先这是“真实故事计划”的创作初衷,致力于真实故事的发现和价值实现。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名人在媒体面前曝光的“真实”并非真正的真实,受到镜头和媒体舞台的影响,常常与现实生活脱节。而真实的普通人的生活,经过深度挖掘,同样可以具有震动人心的感染力和生命力。笔者从“真实故事计划”微信公众号中了解到,“真实故事计划”版权孵化的电影即将于2022年登上大荧幕,可见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媒体愿意挖掘的创作源泉。

    (三)议题着眼热点时事,记录流行现象

    当下新媒体环境中,用户的注意力转移迅速,追着热点事件、热门现象来创作是很多公众号编辑的工作。在“真实故事计划”2021年上半年更新的文章选择议题的标准中,很明显也有突出热点这一条。在笔者统计的102 篇样本中,与热点事件或现象相契合的文章数量为31 篇,占总量的近三分之一。2021年春节,新冠疫情防控面临春运人员流动和聚集带来的一大考验,各地倡导就地过年,这一政策形成了广泛的高热度讨论。1月30日至2月25日,该账号发布的《打工人第一次在北上广过年》《北京除夕夜,2000 万种热闹与孤独》《留京过年,他们对生活起了疑心》三篇文章,均与异地过年有关。2021年1月1日,30 天冷静期正式嵌入离婚程序。5月26日,“真实故事计划”平台发布《第一批经历冷静期的离婚男女》一文,讲述了经历冷静期的离婚男女的故事,将法律与现实联系起来,从冰冷的条例中看到了人性复杂与情感万象。

    (四)关注小众群体生活,突显人文关怀

    在传统媒体时代,登上报纸杂志版面的文字,记录的都是具有典型性和大众话题的事件,少数群体的生活被看见、被关注甚至被放大相对较难。在“真实故事计划”所选议题中,笔者发现除了对热点事件、流行现象、大众图像的刻画之外,平台同样对少数或弱势群体给予了格外关注。在统计的议题所属归类中,涉及患病群体生活状况的文章有16 篇,16 篇文章中有《发给陌生男孩的300 条短信》《当奶爸患上产后抑郁》《少年抑郁症》《躲在房间的孩子,敲不开父母的门》这些篇目,是对“抑郁症”群体的生活描写。除此之外,也有对讨论度更低的疾病患者的生活描写。例如《5%孩子的命运玩笑》一文,是以患阅读障碍症的儿童成长教育问题为主要议题进行写作;
    《当一位女性患上“美女病”》一文,实际上是以多发性硬化症女性患者生活为主要议题,描述了一名被多次误诊且三次复发的多发性硬化症女性得病以来的心路历程。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主人公与13 位和她一样的病人,参加了“万分之一的美丽”线上概念影展,文章结尾附上了影展二维码,可以直接让读者更直观更便捷看到这些病人的身影,对这种疾病及患病人群产生更多的关注。

    笔者发现,此次选择的102篇样本中,74篇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10万+的文章数量占到了72.5%。作为一个日更的平台,在强大的创作密度中取得这样的点击率和关注度,在行业中属于凤毛麟角。流量从数字层面印证了选题是符合粉丝的阅读期待的。通过对这102 篇作品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该账号议题选择的传播“密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议题选择坚守底层叙事,获得情感回馈

    通过对样本的分析笔者发现,“真实故事计划”热衷于对普通人的生活进行真实讲述。在《中年陪床,一个儿子的灼心谎言》一文中,患肝癌的老人与人到中年的儿子之间的争吵与温情,让人看到了疾病带给一个家庭的乌云,以及家人之间的隐忍和爱。这些对普通人生活的描写,才能让普通的读者更大程度上取得共情。在这篇文章的留言区,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家庭里的抗癌故事,故事从传播者到接收者,经过了再次编码,新的传播内容随着时间累积不断增加,整个作品的能量也会随之增加。

    (二)助力媒介记忆的构建

    媒介记忆这个概念最早在2005年由美国学者卡罗琳·凯奇提出,她在自己的著作中对美国杂志的历史进行研究,并且认为杂志对社会评论和国家公共历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讨论了媒介通过扮演一个代理记忆的角色与社会其他领域的互动过程。[2]非虚构写作虽然与纯粹的短平快新闻创作有所不同,它的创作周期更加长,表达方式亦没有新闻简洁明了、准确精炼,甚至有大量渲染、修辞等文学性的呈现。这种文学性的呈现是对内容的情绪加码,可以使议题在感性层面让人印象深刻,在构建媒介记忆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真实故事计划”发布推文的选题分析,我们得知,该账号并非一个绝对以新闻为主的微信公众号,但在重大事件及时间节点上,都发布了相应的文章。例如,妇女节当天发布了《女性,闯入无人之境》;
    欧冠决赛的第二天,发布了《穆里尼奥,一种宗教》。除了重大的节日和时间节点之外,备受当下人们关注的现象也是该账号记录的主要目标。丁真、“鸡娃”、老年人的购物车、离婚冷静期……这些选题无疑反映了当下人们生活的日常,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悄然的变化,有深刻的历史印记。另外,每篇文章的留言区里都有粉丝的留言作为新的文本,也让个体记忆有了新的承载方式。作为新媒体平台上的账号,“真实故事计划”在构建数字化记忆上也有更易储存和传播,更易与个体记忆、大众记忆和历史记忆相互联系和叠加的优势。

    (三)选题兼顾现实性与文学性,频现亮点

    通过对102 篇样本的阅读不难发现,多类议题背后反映了社会变迁带给人的困惑和不同阶层人们生活的矛盾。例如,《一个公考讲师看见的命运突围》一文中,从公考教师的角度切入,描写了大量青年渴望通过公考进入体制内的现状。这种现实性的选题在每年公考季都会被各种媒体关注,而通过公考教师的视角进一步深入,展开了一幅别样的考生画卷。文章最后落脚点不在成功与失败,自由或安稳,而是通过公考学习获得的个人成长,并非着重体现公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实性困难和公考结束后的工作焦虑,充满对人生未来更多可能性的思考,这样的选题回避了单纯的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的互斥,可以说作者从一开始的议题选择上就符合更具希望的生活态度和价值体现。这种兼顾现实性与文学性的议题选择,在反映同类社会问题的文章中更具亮点,吸引读者注意,更易获得持续关注度。

    (四)选题成功让流量促进账号良性发展

    在新媒体平台迅速扩张的阶段,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新账号投入运营,各种内容的账号用不同的内容想要占领受众的时间。以创作为导向的各类账号从议题选择这一创作源头上就开始了流量竞争。“真实故事计划”自运营以来,发布的文章频获高热度讨论。此次选择的102 篇样本中,10 万+的文章数量占到了72.5%,也说明该账号已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流量。笔者发现,在2021年上半年里,“真实故事计划”的推文中有不少知名企业的合作文章,对于此类文章,账号并没有简单粗暴地运用纯广告方式去合作,而是同样采取了原创长文写作,既符合喜爱非虚构写作作品受众的阅读习惯,也巧妙结合了合作商家的商品气质。这些文章的选题将热点事件、现实生活与合作企业相联系,虽有软广属性,但不容易让读者产生反感。在流量基础上,“真实故事计划”还开启了书籍出版、图书销售、电影孵化等业务,以期通过更多元化的媒介方式去传递非虚构内容创作。好的选题不仅让读者愉悦,也让新媒体的盈利水到渠成。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里,每个新媒体账号的编辑都会追逐热点,这样的现状也造成了很多恶果。例如选题中为了寻求新奇角度,注重奇闻异事,将夺眼球摆在前面,而显得过于猎奇,造成文本的低俗化倾向。在18 篇涉及家庭生活的选题中,笔者观察了写作对象中的女性,其中有10 篇文章中的女性具有各种各样的悲情色彩。《一则嫁入豪门的故事》中,主人公及她的母亲都对女性有着物化倾向,内容也充斥着出轨、欺骗等情节,将女性的人生建立在“嫁人”这一行为上。另一篇文章《姐姐只能懂事》发布在电影《我的姐姐》上映期间,文中的“姐姐”形象充满压抑、不满、矛盾,并且渴望逃离,与热门电影中讨论度最高的女性话题保持了一致。这种选题也有刻意去迎合讨论热点之嫌。对新媒体账号来说,追求流量无可厚非,但选题过程中如何恰当体现,在流量浪潮中进行反思,在全民狂欢时保持清醒,才是长久发展之路。

    新媒体逐渐成为了这个时代重要的数字化记忆的一部分,非虚构写作作品也在重构媒介记忆的过程中成为重要一员。而议题的底层性、现实性、典型性都有助于人们对社会时事和时代潮流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个角度看,非虚构写作账号的功能性不言而喻,怎样抽离低俗、怎样理性看待流量、怎样保持一个写作群体的道义担当与人文情怀,是非虚构写作者和账号运营者始终的思考。■

    猜你喜欢 虚构账号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2年2期)2022-07-28彤彤的聊天账号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2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派出所工作(2021年4期)2021-05-17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虚构的钥匙诗林(2020年2期)2020-06-09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传媒评论(2019年4期)2019-07-13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我国社交媒体账号的对外传播之道——以“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特朗普访华”议题报道为例新闻传播(2018年8期)2018-12-06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6期)2016-04-17Google Play游戏取消账号绑定没有Google账号也能玩CHIP新电脑(2016年3期)2016-03-10

    推荐访问:为例 议题 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