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论虞舜琴歌《南风》的典故意义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3 18:35:10 点击:

    刘 晶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虞舜琴歌《南风》的故事最早载于《韩非子》或《乐记》①,其后两汉文献多有记述。两汉以后,此故事影响很大,主要是作为典故,在后世著作尤其是文学作品中广为运用。学界对虞舜琴歌《南风》的探讨不少,但从典故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却很少,间或如宗廷鹏《宋代琴诗研究》[1],但也只是在简单总结宋代端午帖子诗中舜典的运用时有所涉及。

    笔者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梳理,总结出虞舜琴歌《南风》的典故意义有四种:一种表示统治者无为而治,包括儒家分官任职、法家君主以术御臣、黄老学说与民休息三类理解;
    一种表示统治者使天下归心,即乐民所乐,与民同心,从而有得天下之德、治天下之道;
    一种表示孝和统治者以孝治天下;
    一种是表示士人隐逸追古。

    那么虞舜琴歌《南风》这四种典故意义的来源是什么?其在后世又是如何运用的?本文将从本源上对典故的这四种意义进行考证,一一指出其具体来源(两汉),并就其在后世运用情况举例说明。

    (一)第一种典故意义的来源

    统治者无为而治的思想最早出自儒家对虞舜治理天下的评价,《论语·卫灵公》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何晏《集解》曰:“言任官得其人也,故无为而治。”[2]136又,《大戴礼记·主言》曰:“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3]3又,刘向《新序·杂事》曰:“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4]473琴歌《南风》而天下治的正是虞舜,因此,到两汉时,虞舜琴歌《南风》而天下治被解释为统治者无为而治,即最高统治者通过分官任职进行治理,劳人逸己,从而有空闲弹琴娱乐。刘安《淮南子·泰族》曰:“故张瑟者,小弦急而大弦缓;
    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舜为天子,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5]678又《淮南子·诠言》曰:“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以一人兼听天下,日有馀而治不足,使人为之也。……故位愈尊而身愈佚,身愈大而事愈少。譬如张琴,小弦虽急,大弦必缓。无为者,道之体也。”[5]482又韩婴《韩诗外传》曰:“《传》曰:‘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夫以一人而兼听天下,其日有馀而治不足,使人为之也。夫擅使人之权,而不能制众于下,则在位者非其人也。《诗》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言有位无其事也。”[6]135

    从战国末期到秦朝,统治者以法家思想为主导。韩非子作为法家集大成者,总结法、术、势,提出君主治理天下不需事必躬亲,可以法理国、以术御臣、以势制民,达到无为而治。在涉及到虞舜琴歌《南风》的文章里,其借孔子学生宓子贱和有若的对话,提出最高统治者以术御臣在无为而治中的重要作用。即《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曰:“宓子贱治单父②,有若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不齐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
    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7]265这里,虞舜琴歌《南风》被看作是虞舜治理天下时有御臣之术,使臣下劳事,而自己不必亲劳。所谓宓子贱治单父事,本来是儒家关于统治者通过分官任职达到无为而治的事例,如《吕氏春秋·开春论·察贤》曰:“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瑟③,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
    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④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巫马期则不然,弊性事情⑤,劳手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⑥[8]2633而韩非子借以论述君主御臣之术,虞舜琴歌《南风》的故事也就相应地被理解为法家御臣之术意义上的无为而治。

    西汉初期,天下初定,统治者与民休息,不争民利,不劳民财,不夺民时,反映到统治思想上,就是崇尚同样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陆贾是其思想先导之一⑦,其《新语·无为》曰:“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9]59这里,虞舜琴歌《南风》也被定义为无为而治。但这种无为而治与法家、儒家不同。首先,陆贾这里说的无为而治是针对法家和秦朝,即《新语·无为》:“秦始皇设刑罚,……筑长城,……征大吞小,……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9]62其次,陆贾的无为而治主张主要指统治者如何对待人民,即《新语·无为》:“夫王者之都,南面之君,乃百姓之所取法则者也,举措动作,不可以失法度。”[9]67可见,既与法家的君主御臣之术不同,又与儒家的分官任职不同。具体地说,虞舜琴歌《南风》无为而治的含义是统治者只要自身“谨敬”,使民以为法则,天下就可以得到治理了。

    (二)典故意义后世运用举例

    由前述可知,虞舜琴歌《南风》无为而治的典故意义有儒、法、黄老三种,分别起源于战国和西汉,其主要体现统治者三种不同的“无为而治”治政方式,在后世的运用中常常用来寄托下对上的治政期望。这一典故意义从三国开始运用。

    三国吴步骘上疏曰:“臣闻人君不亲小事。百官有司,各任其职。故舜命九贤则无所用心,弹五弦之琴,咏《南风》之诗,不下堂庙而天下治也。”[10]914显然,步骘用的是儒家的定义。

    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曰:“况复恭己无为,《南风》在斯。”[11]8这里,“恭己”“无为”是直接引用《论语·卫灵公》的话。可见,这里的“《南风》”是用虞舜琴歌《南风》典故表示儒家的无为而治。

    李白《送杨少府赴选》曰:“大国置衡镜,准平天地心;
    群贤无邪人,朗鉴穷清深;
    吾君咏《南风》,衮冕弹鸣琴。”[12]314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是说,在贤臣的良好治理下,天子无事可操心。“《南风》”这里是用虞舜琴歌《南风》的典故表示儒家分官任职,劳贤逸君的无为而治。

    范纯仁《和君实陪潞公子华景仁宴集各一首》曰:“宽简宜民化,欢游与俗同;
    行看归宰席,致主咏《南风》。”[13]559这里表达的意思是任官者要宽民简政,使民不劳。这里也是用虞舜琴歌《南风》的典故,但表示的是汉初黄老之学主张的与民休息。

    无为而治本来有儒、法、黄老三种理解,但三国以后,法家观念不再流行,法家的君主以术御臣这种理解不再作为虞舜琴歌《南风》的典故意义被运用。运用得最多的是儒家分官任职这一意义,汉初黄老之学主张的与民休息这一意义也有运用,这显然是因为其非常符合儒家观念。

    (一)第二种典故意义的来源

    在儒家礼乐制度里,礼与乐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礼的作用是使尊卑、贵贱有别,乐的作用是使尊卑、贵贱欢乐与共。如《乐记·乐论》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⑧[14]1045,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礼者殊事,合敬者也;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乐记·乐情》曰:“乐统同,礼别异。礼乐之说贯乎人情矣。”⑨[14]1056又,《汉书·礼乐志》曰:“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外而为异。同则和亲,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二者并行,合为一体。”[15]882

    在《乐记》里,虞舜琴歌《南风》也被理解为天子通过音乐与天下诸侯、臣民欢乐与共,即《乐记·乐施》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这也是虞舜琴歌《南风》典故的最早出处之一。另,前引《淮南子·诠言》“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高诱《注》“南风,恺乐之风”[5]482应该也是这个意思。

    “《南风》”为何能表示统治者与天下共乐呢?《越绝书·越绝外传·枕中》载范蠡曰:“盛夏之时,万物遂长。圣人缘天心,助天喜,乐万物之长,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言其乐与天下同也。”[16]337可见,这是建立在先秦两汉数术关于“南风”的解释基础上的。《周易·说卦》曰:“离为火。”[17]284《易纬通卦验·卷下》曰:“离,南方也,主夏至。”[18]213扬雄《太玄·玄数》曰:“二七为火,为南方、为夏……为丝。”[19]197《汉书·律历志》曰:“大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15]842可见,在先秦两汉数术观念里,南方、夏,在阴阳方面属大阳,在五行方面属火,在八卦方面属离;
    南风,是夏季吹的风。大阳的阴阳性质和火的五行作用是生长、养育万物,因此,夏季是万物生长、养育之时,南风是生长、养育万物之风。夏季吹南风,万物生长,在农耕社会里,这是百姓最乐于看到的。虞舜歌的是“《南风》”,表示统治者乐见南风使万物得到生长、养育,与天下人共此乐,乐天下人所乐。

    在这个基础上,儒家将虞舜琴歌《南风》之诗与商纣朝歌北鄙之音相对比,如《史记·乐书》曰:“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驩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
    ‘北’者,败也;
    ‘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14]1078又见于刘向《说苑·修文》载孔子曰:“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为中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南’者,生育之乡;
    ‘北’者,杀伐之域。……故其音温和而居中,以象生育之气。……夫杀者,乃乱亡之风,奔北之为也。昔舜造《南风》之声,其兴也勃焉,至今王公述而不释;
    纣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今王公以为笑。彼舜以匹夫,积正合仁,履中行善,而卒以兴;
    纣以天子,好慢淫荒,刚厉暴贼,而卒以灭。”[20]508-509虞舜琴歌《南风》之诗被认为与天下人同心,而商纣朝歌北鄙之音则被认为与天下殊心。所以,虞舜道弘而天下治,商纣道隘而天下叛;
    虞舜有德而兴,商纣无道而灭。可见,虞舜琴歌《南风》的意义由统治者与天下百姓共乐万物得到生长、养育,扩展为表示统治者与天下人同心,并进一步演绎为有得天下之德,有治天下之道。总之,使天下归心。

    到了三国时期,这种意义得到具体的丰富。今传《孔子家语·辨乐解》曰:“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以为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夫‘南’者,生育之乡;
    ‘北’者,杀伐之城。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小人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薫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唯修此化,故其兴也勃焉,德如泉流,至于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
    殷纣好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于今,王公大人举以为诫。夫舜起布衣,积德含和而终;
    以帝纣为天子,荒淫暴乱而终以亡。非各所修之致乎?”其中的《南风》歌辞,说统治者希望南风能给百姓“解愠”“阜财”,无疑将统治者与天下百姓共乐万物生长、养育的同心同德形象具体化了。此后,“南风”也成为百姓“阜财”“解愠”的象征,虞舜琴歌《南风》的意义也可以具体化为统治者有令百姓“阜财”“解愠”的为民造福之德。

    (二)典故意义后世运用举例

    由上可知,虞舜琴歌《南风》使天下归心的典故意义体现的是统治者治政养民的德政。因此,其在后世往往被用于歌颂统治者治政得民的德行功绩。从三国开始,这一典故意义得到运用。

    曹植《籍田论》曰:“今寡人之兴此田,将欲以拟乎治国,非徒娱耳目而已也。……及其息沸涌,庇重阴,怀有虞,抚素琴,此寡人之所习乐也。”[22]705这是曹植以陈王的身份(故自称“寡人”)行春籍田礼时所论。所谓“怀有虞,抚素琴”,就是取虞舜琴歌《南风》此典故意义,表示自己与封疆之民同心共乐,共同希望谷物生长、丰收,以表明自己能追古圣,同民心,行德政。

    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曰:“萎蕤妫华,文祖受终;
    大宋有训,高撝万邦;
    容豫庆云,游衍南风。”[23]770这里是歌颂齐太祖萧道成得天命受宋禅而有天下。“庆云”,是得天下的祥瑞;
    “南风”,代表齐太祖有得天下之德,正是用虞舜琴歌“南风”使天下归心典故意义。

    陈子昂《大周受命颂·庆云章》曰:“昔在帝妫,南风既熏;
    藂芳烂漫,郁郁纷纷。旷矣千祀,庆云来止;
    玉叶金柯,祚我天子。”[24]597这里是歌颂武曌得天命受唐禅而有天下。与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的一样,“南风”是用虞舜琴歌《南风》使民归心的典故意义,以昭示武曌有得天下之德。

    王丘《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曰:“北土分尧俗,南风动舜歌;
    一闻天乐唱,恭逐万人和。”[25]682“南风动舜歌”,用的是虞舜琴歌《南风》典故;
    “恭逐万人和”,指得到百姓的拥戴。这里是用虞舜琴歌《南风》使天下归心典故意义歌颂统治者治政得民的功绩。

    洪适《谢赐夏药表》曰:“此盖伏遇皇帝陛下仁怀,旧弼物,重常仪,御《南风》之琴,普令解愠。”[26]510“南风之琴”,说明用的是虞舜琴歌《南风》典故;
    “解愠”,表明其具体取用的是《孔子家语》里的《南风》“歌辞”。这里,虞舜琴歌《南风》的典故意义是指天子与天下同心,为百姓造福,以此歌颂皇帝赐夏药之恩。

    楼钥《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吴猎》曰:“念抚御之良,劳当《南风》之熏。”[27]758这里写的是希望吴猎到四川成都当官后,能够解民之忧,给百姓造福。典故和典故义直接取自《孔子家语》里的《南风》“歌辞”。

    在后世的运用中,虞舜琴歌《南风》使天下归心这一典故意义,是四种典故意义里用得最多的,其内涵也最为丰富。

    (一)第三种典故意义的来源

    两汉时,经学家将虞舜的《南风》解释为与孝有关的琴歌,即感念父母养育的诗。如引《乐记·乐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此句在《礼记·乐记》,郑玄《注》曰:“南风,长养之风也,言父母之长养已”[28]1493。

    之所以这样解释,原因大概有三。

    第一,与关于《诗》“凯风”的经解有关。

    《诗·邶风·凯风》曰:“凯风自南。”毛氏《序》曰:“《凯风》,美孝子也。”[29]183因为“凯风自南”,“凯风”也就被理解为南风。如,《尔雅·释天》曰:“南风谓之‘凯风’。”[30]298因为《凯风》是美孝子之诗,南风也会被理解为与孝子有关。

    第二,与汉儒关于孝的数术观念有关。

    前面讲过,两汉数术认为,南风在五行方面属火,具有生长、养育万物的性质,这与孝的五行性质和长养父母的要求是一致的。如《后汉书·荀爽传》载荀爽曰:“臣闻之于师曰:‘汉为火德,火生于木,木盛于火,故其德为孝,其象在《周易》之《离》。’”[31]1386东汉认为汉的五德性质是火,孝的五行性质也是火,所以认为汉以孝为德。

    第三,与儒家认为舜以孝闻名有关。

    《史记·五帝本纪》曰:“舜年二十以孝闻。”[14]26《尚书·虞书·尧典》曰:“(舜)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32]58《孟子·尽心下》《史记·五帝本纪》皆记其事。又,《韩诗外传》记载孔子说,舜面对父母的虐待,能够小杖受而大杖走,“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6]296,可谓真正懂得孝的人。也见于《说苑·建本》,字稍异。

    在这个解释的基础上,两汉以后的解经者将儒经里的虞舜琴歌《南风》解释为虞舜以孝治天下。如,前引《乐记·乐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此句在《礼记·乐记》,孔颖达《疏》曰:“《南风》,诗名,是孝子之诗。南风长养万物,而孝子歌之,言己得父母生长,如万物得南风生也。舜有孝行,故以此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教天下之孝也。”[28]1493此句又在《史记·乐书》,张守节《正义》曰:“《南风》,是孝子之诗也。南风,养万物而孝子歌之,言得父母生长,如万物得南风也。舜有孝行,故以五弦之琴歌《南风》诗,以教理天下之孝也。”[14]1053

    可见,认为《南风》琴歌与孝有关的是在汉朝,而将虞舜琴歌《南风》解释为虞舜以孝治天下的,至少唐代已如此。

    (二)典故意义后世运用举例

    虞舜琴歌《南风》的孝及统治者以孝治天下典故意义,主要体现的是儒家孝道,在后世的用例中,这一典故意义常用来抒发对亲恩的感念。这一典故意义的运用也从三国开始。

    曹植《鼙舞歌五篇·灵芝篇》曰:“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
    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蚤;
    《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
    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33]418这是用《南风》琴歌表示孝子念父母养育,欲报恩而不得,用的正是《礼记·乐记》里虞舜琴歌《南风》的经义。

    北宋古琴“南风”的琴铭:“声歌《南风》舜作则,欲报父母天罔极。”此琴名作“南风”,铭文明确说是取自虞舜琴歌《南风》的典故,典故意义正是孝子念父母养育,欲报恩而不得。

    黄庭坚《少小长母家》曰:“少小长母家,拊怜辈诸童;
    食贫走八方,略已一老翁;
    不能成宅相,颇似舅固穷;
    何以报嘉徳,取琴作《南风》(一作‘鼓琴歌《南风》’)。”在这里“《南风》”的典故意义也是孝子念父母养育,欲报恩而不得。

    张元幹《诉衷情》曰:“儿时初未识方红,学语问西东;
    对客呼为红蕊,此兴已偏浓。嗟白首,抗尘容,费牢笼;
    星球何在?鹤顶长丹,谁寄《南风》?”[36]644“《南风》”在这里的典故意义也是孝子念父母养育,欲报恩而不得。

    清高宗弘历《赋得南风之熏》曰:“协帝光轩顼,亮天钦始终;
    爰兴大鹿野,乃抚五弦桐;
    心忖传将手,表扬蕴以中;
    人声询右孝,诗语造《南风》。”[37]351这首题目“南风之熏”虽然取典于《孔子家语》,但诗的内容实际上是叙述关于《礼记》里虞舜琴歌《南风》经解,即虞舜以孝治天下。

    在后世的运用中,虞舜《南风》琴歌表示孝的典故意义运用得比较多;
    表示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典故意义似乎运用得相对少一些,仅见清高宗弘历此诗。

    (一)第四种典故意义的来源

    古人好追古,并把琴当作追古的好“道具”。如《晋书·隐逸列传·陶潜》记载陶渊明:“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38]1643。这种观念和作派,至少两汉就已出现,如《说苑·建本》曰:“鼓琴读书,追观上古。”[20]64尧舜是远古圣人,唐虞是远古盛世,五弦是远古良器。因此,虞舜琴歌《南风》很符合历代士人追古意象。东汉仲长统作《乐志论》,就说到自己要抚弹虞舜《南风》琴歌,以此追古,表示隐逸之志: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帀,竹木周布;
    场圃筑前,果园树后;
    舟车足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
    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
    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
    蹰躇畦苑,游戏平林;
    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
    讽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
    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
    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
    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
    弹《南风》之雅操,發清商之妙曲;
    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
    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31]1109

    关于仲长统,《后汉书·仲长统传》曰:“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31]1109可见,仲长统是不命之士,作《乐志论》是抒发其有才亦不仕的隐逸之志。在《乐志论》这里,虞舜琴歌《南风》并非像前面那样有什么特定的意义,仅仅只在于虞舜是古圣,琴歌是古风,《南风》是古曲。这种意义在后世也成为虞舜琴歌《南风》的典故意义之一,而《乐志论》应该是其最早的出处。

    (二)典故意义在后世运用的举例

    由上可知,虞舜琴歌《南风》的士人欲追古隐逸典故意义从汉代开始发源,其时士人阶层已从先秦贵族等级结构中独立出来,已经有自觉意识,在生活中积极追求并建构自己的独立人格。虞舜琴歌《南风》这一典故意义正是这一追求的体现,其在后世常常用来抒发文人追求独立人格之志。

    王安石《朝日一暴背》曰:“朝日一暴背,欣然忘夜寒;
    樵松煮涧水,既食取琴弹;
    弹作《南风》歌,歌罢坐长叹;
    寤彼栖栖者,遗世良独难。”[39]59这首诗写隐逸之难。“弹作《南风》歌”表示追古隐逸;
    隐逸难,故曰“歌罢坐长叹”。

    王令《和孙莘老将赴太平》曰:“嗜偏羊枣情何甚,戏及牛刀意自深;
    何日山林遂归计,《南风》进讲五弦琴。”[40]459这里说《南风》,是为了表达归隐山林之志。

    王令《偶成》曰:“万金无枉志,千古有遗心;
    静隐支凭几,寒搔发解簪;
    《南风》久寂寞,谁继五弦琴。”[40]464这里说《南风》,是为了表明“有遗心”。“遗心”,《汉语大词典》曰:“无心;
    不在意。晋郭璞《赠温峤》诗:‘进不要声,退不慠位。遗心隐显,得意荣悴。’”“遗心”,在这里表示不在意尘世,“《南风》”表示避世隐居。“谁继五弦琴”,表面是问,实为自况,示己归隐之志。

    苏轼《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枯木嵌空微黯淡,古器虽在无古弦;
    袖中正有《南风》手,谁为听之谁为传;
    风流岂落正始后,甲子不数义熙前;
    一山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这里是赞颂陶渊明。陶渊明是隐君子;
    “袖中正有《南风》手,谁为听之谁为传”,是说陶渊明的隐逸精神后世谁人能得到真传,这当然是作者自况。“《南风》手”即《南风》琴曲,表示隐逸精神。

    《荀子·宥坐》载孔子曰:“遇不遇者,时也。”[42]527《论衡·逢遇》曰:“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
    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
    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43]1郑樵《通志二十略·乐略·正声·琴操五十七曲》曰:“君子之于世,多不遇;
    小人之于世,多得志。故君子之于琴瑟,取其声而写所寓焉。”[44]910古人不得意者多,所以有隐逸之志的人也多;
    而因不得意而有隐逸之志的人,借琴来表达的也多。因此,虞舜琴歌《南风》这一典故意义,在后世也用得较多。

    虞舜是传说中的远古人物,说虞舜作过《南风》琴歌,当然不可能。今传古代文献有关于“南风”琴谱两种,或曰《南风歌》,最早载于明谢琳《太古遗音》,或曰《南风畅》,最早载于明汪芝《西麓堂琴统》或明杨嘉森《琴谱正传》,当然也都是后人所作。但是,虞舜琴歌《南风》的故事作为典故,早已成为民族的共同记忆,一方面表现在各种著作尤其文学作品上,另一方面通过这些作品,该典故被广泛传播,又加深了这种记忆。到今天,在文化自信、文化挖掘(比如琴曲演奏)方面依然在发挥作用。

    注释:

    ① 《乐记》已佚。《汉书·艺文世》著录“《乐记》二十三篇;
    王禹《记》二十四篇”。今佚文散见于《吕氏春秋·音始》《礼记·乐记》《史记·乐书》《白虎通·礼乐》等书。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点校简体字本.北京:中华书局,2000:1357.

    ② 单父,《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十四·单州》曰:“单父县,元十乡,古鲁邑。汉以为县,属山阳郡。即‘子贱为宰身不下堂弹琴而理’。……琴台在县北一里,高三丈,即子贱弹琴之所。子贱碑在县厅,巫马期碑在县西一百步听讼台上。”乐史.太平寰宇记[M]//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46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24.

    ③ 当作“琴”。各书述宓子贱事,皆作“琴”。

    ④ 原作“必”,应该是印刷错误,故径改。

    ⑤ 原作“弊生事精”,从王利器《注疏》引俞樾说自《说苑·政理》改。

    ⑥ 《说苑·政理》亦有此文。

    ⑦ 陆贾本身是儒生,《史记·陆贾传》曰:“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点校简体本.北京:中华书局,2000:2084.

    ⑧ 《礼记·乐记》“乐记”孔颖达《疏》案:“郑《目录》云:‘名曰《乐记》者,以其记乐之义。此于《别录》属《乐记》,盖十一篇合为一篇。谓有《乐本》,有《乐论》,有《乐施》,有《乐言》,有《乐礼》,有《乐情》,有《乐化》,有《乐象》,有《宾牟贾》,有《师乙》,有《魏文侯》。今虽合此,略有分焉。’”这里依张守节《〈史记〉正义》关于《史记·乐书》的解释,还原所引《乐记》各篇篇名。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455.

    ⑨ 均见于《史记·乐书》,也见于《礼记·乐记》。其中,“贯乎人情”之“贯”,《礼记》作“管”。见: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515.

    猜你喜欢 乐记南风统治者 乐籍西译:五种《乐记》西文译本、译者及其传播中国音乐学(2022年2期)2022-08-10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20年0期)2020-08-13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2020年2期)2020-08-10论《乐记》的辩证思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2期)2020-07-24南风颂北方音乐(2020年7期)2020-06-01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西部蒙古论坛(2018年3期)2018-12-13诡异的偷蛋贼儿童故事画报(2017年12期)2017-12-19现代透视眼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7年1期)2017-03-27综述现当代学者对《乐记》中音乐美学的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1期)2017-03-11南风易逝,醉沉年火花(2015年6期)2015-02-27

    推荐访问:南风 典故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