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靶向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药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2 18:15:09 点击:

    陈静文, 毛日成, 张继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被定义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或乙肝病毒 (HBV) DNA阳性超过6个月[1]。据WHO报道[2],至2015年全球约有2.57亿人患有CHB,其中有887 000人死于CHB晚期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等。因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池的存在,乙肝的治疗并不能实现完全治愈,但可以达到“功能性治愈”[1],即停止治疗后HBsAg仍保持阴性(伴或不伴抗-HBsAg抗体阳转)、HBV DNA检测不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肝组织明显改善。长期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HBsAg阴转率为0~3%,聚乙二醇干扰素 α(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 α,PEG-IFNα) 单药治疗的HBsAg阴转率为3%~7%[3],显然,需要更高效的药物来降低表面抗原从而实现功能性治愈。本文就HBsAg的结构、功能和近些年研发的靶向表面抗原的药物进展作一综述。

    已知HBsAg由一组反应性抗原决定簇α和亚决定簇dy、wr组成,它们以等位基因对呈现[4]。所以,HBsAg 阳性血清可分为4种主要亚型:HBsAg/adw、HBsAg/ayw、HBsAg/adr和HBsAg/ayr。

    HBsAg是HBV颗粒的包膜蛋白,具有不同结构域和糖基化状态的大(L)、中(M)、小(S)三种蛋白。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表面抗原的三种形态:与空包膜对应的直径22 nm的球形缺陷颗粒、直径22 nm长度可变的细丝和直径42 nm的活性病毒粒子(Dane粒子)。这3种蛋白在内质网中合成,并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发生糖基化,它们的合成由提供3个不同长度的羧基末端共线型HBsAg蛋白的单一开放阅读框指定[5]。小蛋白(226个氨基酸)表达量最高,在病毒粒子和亚病毒颗粒中占主要成分,并且由于其有与细胞中宿主来源脂质的自组装的能力,所以在易位过程中不会被切割氨基酸残基,得以完整分泌。中蛋白(包含pre-S2结构域的55个额外残基)受相同启动子调控,分泌过程也与小蛋白类似。而大蛋白的转录受特定但较弱的启动子(pre-S1)调控。HBV大蛋白(L-HBsAg)包含pre-S2和pre-S1结构域的108-119个附加残基,是病毒粒子和细丝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包膜蛋白的10%~20 %。但在22 nm球形颗粒中,只占了2%[5-6]。小蛋白和大部分的大蛋白通过与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 (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 HSPG) 位点[7]和牛磺胆酸钠共转运多肽 (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NTCP)结合而具有感染性。

    2.1 启动感染过程

    从结构上看,HBsAg位于病毒颗粒的最外层,是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前哨, 它们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介导了病毒的吸附与侵入[8]。多项研究证实了pre-S1结构域中的肽在膜附着过程中必不可少,这些肽与人肝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被单克隆抗体抑制[9]。然而,在鉴定出与S-HBsAg蛋白特异性结合的肝细胞结合内皮因子Ⅱ后,也提出了S-HBsAg蛋白参与附着[10]。

    2.2 包裹病毒成分

    HBsAg是HBV颗粒的包膜蛋白,它可以结合HBV中和抗体anti-HBsAg,阻止这些抗体对完整病毒颗粒的中和作用,将病毒基因组传递给新的细胞[11]。

    2.3 判断抗病毒治疗

    HBsAg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临床上推荐以HBsAg水平来判断开始PEG-IFNα治疗的时机。指南中介绍[1],对NA经治CHB患者中符合条件的优势人群联合PEG-IFNα可使部分患者获得临床治愈。治疗前HBsAg低水平(<l 500 IU/mL)及治疗中HBsAg快速下降(12周或24周时HBsAg <200 IU/mL或下降>1 lg IU/mL)的患者,联合治疗后HBsAg阴转的发生率较高。

    2.4 第一代疫苗的基础

    Murphy等[12]利用黑猩猩和被感染的人体血浆接种反应,发现针对HBsAg交叉反应α决定簇的抗体可预防HBV的adw和ayw亚型。

    2.5 免疫调节

    CD14是促进脂多糖(LPS)结合和Toll样受体(TLR-4)激活的LPS共受体,有学者提出HBsAg可能通过与CD14的关联触发TLR激活[13],生化分析表明CD14的依赖性结合与HBsAg的来源有关,它改变了亚病毒颗粒的脂质分布[14]。更有研究发现[15],HBV可通过其编码的HBsAg蛋白抑制TLR2下游的JNK信号通路从而选择性地抑制白细胞介素(IL)-12的产生,这从一方面解释了HBV逃避天然免疫导致持续感染的原因。

    3.1 核酸聚合物 (NAP)

    NAP属于单链硫代磷酸酯寡核苷酸(PS-ON)家族,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硫代磷酸化的结构保护寡核苷酸免受核酸酶攻击,同时还促进NAP与各种Ⅰ类包膜病毒和其他感染因子的融合糖蛋白中存在的两亲α-螺旋结构的疏水表面相互作用[16]。NAP的抗病毒作用取决于寡核苷酸的数量而不是序列,且作用机制与其两亲性有关[17];
    其选择性地阻止亚病毒颗粒[16-17]从携带 cccDNA 或整合的 HBV DNA[18]的肝细胞组装或分泌,从而允许通过宿主介导的免疫激活清除血清中的HBsAg。

    3.1.1REP 2139 加拿大Replicor公司在研新药REP 2139已进入临床Ⅱ期联合用药试验中。REP 2139是40聚 体PS-ONs,序 列 为(2’OMeA,2’OMe-5-MeC)20,结构上腺苷和胞苷交替,包含所有胞嘧啶的 5-甲基化和所有核糖的 2’O-甲基修饰[19]。

    REP 102研究,随访了12例患者接受REP 2139-Ca单药治疗的效果,其中9例转为与PEGIFNα或胸腺素α1的短期联合治疗,发现伴随着NAP单药治疗,血清HBsAg 降低2~7 lg IU/mL,血清HBV DNA降低3~9 lg拷贝/mL,以及出现血清抗HBsAg 抗体(10~1 712 mIU/mL)[20]。转为联合免疫疗法的患者中,有8例发生了HBsAg血清学清除,停药后达到HBV DNA<116拷贝/mL,所有9例患者在停止治疗前都出现了血清抗HBsAg抗体滴度的显著增加。一项临床前研究[21],在慢性鸭HBV(DHBV)感染模型体内评估了由REP 2139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TDF) 和恩替卡韦 (ETV) 组成的联合疗法,研究发现当REP 2139与TDF或与TDF和ETV三药联合使用时,鸭的血清HBsAg和HBV DNA的降低速度更快,并且与TDF单药治疗相比,停止治疗后未观察到病毒反弹。REP 301研究纳入了乙肝e抗原(HBeAg)阴性、HBV/丁型肝炎病毒(HDV)合并感染的患者,发现REP 2139-Ca联合PEG-IFN的治疗实现了HBsAg血清学清除和抗HBsAg抗体快速升高(高达86 532 mIU/mL)[18]。此外,HBsAg 已降至<1 IU/mL 的患者中加用PGE-IFNα前就出现大幅度的转氨酶升高,而且完成治疗的患者中取消所有治疗后,分别有4/11、6/11和7/11例对HBsAg、HBV DNA 和HDV RNA的功能控制目前可维持2年。401研究中,40例HBeAg阴性的患者先接受24周TDF单药治疗,后被随机均匀分配到实验组(48周TDF + PEG-IFNα +REP2139-Mg 10例/REP 2165-Mg 10例)和对照组(24周TDF + PEG-IFNα治疗后转为三联疗法继续治疗48周);
    治疗结束时,70.6%(35/40)的患者出现HBsAg下降 >1 lgIU/mL,67.5%(27/40)的患者HBsAg <1 IU/mL,60%(24/40)患者获得HBsAg清除(<0.05 IU/mL),60%(24/40)的患者获得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转;
    34例患者完成48周随访,50% (17/34)的患者HBsAg<1 IU/mL,41% (14/34)的患者获得HBsAg清除(<0.05 IU/mL),50% (17/34)患者出现HBsAb阳性[22]。

    3.1.2REP 2165 同样,Replicor公司在研的REP 2165也处于临床Ⅱ期、与TDF和PEG-IFNα的联合用药试验状态。REP 2165是一种REP 2139类似物,含有3个等距分布在整个聚合物中的未修饰核糖腺苷,单次给药后,在小鼠和食蟹猴中显示出与REP 2139相似的血浆清除率和组织分布,但器官和血液中的药物蓄积减少[23]。REP 2165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将2OMe腺苷替换为2OH腺苷来更快地清除序列中的11、21和31位,增加了这些位置对核酸酶攻击的敏感性。

    401研究中的NAP采用了REP 2165-Mg,治疗结束后总共有41% (14/34)的患者获得HBsAg血 清 学 清 除[22]。AASLD2020公 布 了TDF联 合REP 2165-Mg的无干扰素治疗方案在HBV/HDV合并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中进行评估的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对TDF、REP 2165-Mg治疗和伴随的转氨酶骤然升高耐受性良好,同时伴有HDV RNA清除、约3 lg IU/mL的HBsAg 降低和HBsAg血清学转换,证实了该无干扰素方案治疗HBV/HDV合并感染的晚期肝硬化患者是安全有效的[24]。

    3.2 其他HBsAg抑制剂

    3.2.1GST-HG131 中国福建的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研新药GST-HG131还处于临床Ⅰ期,具体试验结果尚待公布。EASL2021报告[25],GST-HG131临床前特征,显示在无细胞毒作用[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50) >100 μmol/L]条件下,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 HBsAg[半数有效浓度(EC50) =3.4±nmol/L]、HBeAg(EC50=8 nmol/L)和HBV DNA(EC50=3.3±1.7 nmol/L),与恩替卡韦联合应用时,具有叠加作用。在AAV-HBV小鼠模型中,GST-HG131在给药28 d后,血清HBsAg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约1 lg IU/mL),与替诺福韦联合使用可产生叠加活性。GST-HG131耐受性良好,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包括强烈抑制 HBsAg 分泌,涉及与末端核苷酸转移酶 4B(TENT4B)结合和抑制[26],导致 HBV mRNA 的聚腺苷酸化尾部缩短,从而加速其降解。

    3.2.2ALG-010133 美国Aligos Therapeutics公司在研新药ALG-010133处于临床Ⅰa/Ⅰb期。ALG-010133 是一种抑制S抗原转运的寡核苷酸聚合物(STOPS)分子,作用接近于NAP,在体外和CHB的试验中被发现可深度抑制HBsAg形成。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被认为是通过与特异性蛋白相互作用来实现降低HBsAg水平,在这个过程起核酸适配体的作用[27]。

    3.2.3LP-128 中国广州麓鹏制药有限公司在研新药LP-128的临床Ⅰ期研究已完成首例志愿者给药,旨在评估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8]。其作用主要是减少宿主体内HBsAg包裹的乙肝空壳病毒数,恢复空壳病毒耗竭的免疫水平。目前还没有关于其作用机制的详细报道。

    cccDNA作为稳定的病毒复制中间产物及病毒RNA转录的模板,是停止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复制反弹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即使是急性HBV感染治愈后被感染者体内的HBV cccDNA也不能被完全消除,研究表明即使急性HBV感染患者治愈数十年后,如果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仍会发生HBV再激活,由此可见急性HBV感染患者治愈后依然依赖宿主特异性抗HBV的免疫监视作用[29]。因此,尽管清除患者体内cccDNA是理想的治疗终点,但目前仍难以实现,故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和欧洲肝病研究协会(EASL)提出功能性治愈目标,即实现HBsAg清除伴或不伴抗HBsAg抗体的血清学转换,而要实现功能性治愈则依赖于恢复宿主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功能,以达到持久控制HBV感染的目的[30]。

    WHO提出2030年全面消灭肝炎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目标,HBV病毒学治愈是指根除HBV cccDNA和/或所有感染的肝细胞,目前仍难以实现,而HBV的功能性治愈的标志主要是清除HBsAg伴/不伴抗HBsAg抗体血清学转换。在研的几种HBsAg抑制剂报告的临床试验结果十分可观,降低HBsAg的速度和效率优于现有的NA和PEG-IFNα,但是仅降低HBsAg也不能达到持久的功能性治愈,很有可能会出现病毒学反跳。随着降低病毒蛋白表达,诱导病毒蛋白降解或加速循环HBsAg清除等疗法及各种免疫相关疗法的发展,通过不断探索联合治疗的方法,未来几年内有望开发出更高效的实现HBV功能性治愈的疗法。

    猜你喜欢 表面抗原单药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年3期)2022-08-2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截短片段P165在酵母中表达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2期)2022-07-02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9期)2022-05-23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对比探讨今日健康(2016年5期)2017-01-23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6年2期)2016-02-28恩替卡韦单药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比较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期)2016-01-14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1期)2016-01-0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年26期)2015-12-23厄罗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年2期)2010-03-25

    推荐访问:靶向 乙型肝炎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