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整体性教学设计路径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2 08:55:22 点击:

    易振文

    (永安市第一中学,福建 永安 36600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提出,“应加强对课程知识的整合,以大概念作为发展核心,进一步促使教学内容结构化”。高中历史知识涉及的方面众多,并且涵盖范围较广,以往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混乱,并且无法把握其中关联性的问题。故而,在大概念统整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优化对历史课程的整体设计,促进教学内容与活动的有机融合,从而凸显大概念要素,助力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成长。

    历史“大概念”可以解读为对教材单元主题的概括,其通常由单个或一组关键词汇构成,能够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特定学习主题下的整体内容乃至思想本质。因此,历史大概念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与凝练,更是汇聚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代表的思想内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

    具体而言,可以将历史“大概念”理解为一种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概念,其能够按照时间线索或逻辑关联有效地将不同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并引导学生通过借助经验迁移的方式来自主建立知识联结,从而解决历史知识时间跨度大、涵盖内容广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逐一还原历史真相的同时,对其中蕴含的事物规律、线索以及思想等内容展开讨论。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

    历史教学并非仅是要求学生熟知历史事件,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历史真相的深入探索,从中掌握相关的事物发展规律,并能够总结历史经验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教师在进行单元“大概念”提取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现实生活与抽象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以确保学生不但能够通过“大概念”提示来加强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同时可以站在历史角度来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真正落实“外化于行”。

    (二)感性与理性共存原则

    高中历史课程包含了爱国情怀、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等五大核心素养,其中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德育情感。为此,教师在提取单元大概念的过程中,需要深刻理解新课改思想,并遵循历史学科特点来精准定位其单元中心思想,以确保大概念能够对单元知识起到高度概括与统摄作用,并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知识的内在结构和本质特征。

    (一)提炼概念:确认知识排列主线

    “大概念”是整体性教学的起点,同样也是课堂发展的核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立足宏观审视单元知识信息,并由此提炼出鲜明的“大概念”框架,随后有序将各类知识模块嵌入教学框架之中,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学习线索。为此,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标题解读”“抓取核心”以及“创建新颖表述”等三个环节,来准确提取单元大概念要素:

    1.标题解读

    在单元背景下,教材中呈现出来的各章节知识通常是以并列或逻辑关系的形式存在,因此便需要教师通过对单元标题的深入解读来开展教学,进而以此为依托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使其能够有效串联单元知识信息。以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为例,该单元知识标题为《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给出了三章知识点分别为“两次鸦片战争”“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根据单元标题以及章节知识排列线索来看,教材中主要讲述的内容为中国近代史上受到列强侵略而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并按时间发展顺序将整个历史经过在学生面前呈现了出来。为此,教师在解读单元标题时需要把握“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两个关键点,准确将各类信息呈现出来,使学生不仅能够把握历史因果关系,同时能够客观认知事实,准确判断国家“寻求出路”不断失败的根本原因[1]。

    2.抓取核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单元整体被划分为3 节课时,教师在进行大概念提炼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单元标题给出的两大关键点来思考每一课时的核心知识点,如此便可以实现统领全局,并根据核心知识的指向性明确单元大概念所在。

    而在教材第五单元之中,晚清腐朽的社会制度必然会引来外国侵略者的环伺,因此在第16 课中即便没有“鸦片战争”,中国也必然面临其他危机;
    第17课讲述了晚清政府面临侵略所做出的一系列抵抗,但最终因为自身制度所限,一切努力都没有收获实际成果;
    第18 课中教材逐渐扩大视角,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其他阶层为了挽救国家进行的各种尝试。以上三点核心知识内容既是对中国“内有外患”原因的解读,同时是对“救亡图存”经过的介绍,故而按照这一线索,教师可以将章节核心知识定义为“正确判断鸦片战争性质”“解析救国失败原因”“了解当时的社会阶层并作出正确评价”,以此明确教学发展方向,并由此制定课堂知识框架。

    3.创建新颖表述

    所谓“表述”便是要求教师将自身对于单元标题的破解,乃至对章节核心知识的总结进行概括,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其中的思想以及提示;
    而“新颖”则是强调教师超脱于课标、课文的内容之上,使用更为直观明了的语言来为学生揭示单元知识逻辑,从而有效凝聚成历史“大概念”内容。因此根据这一应用目标,教师可以使用“序幕·觉醒·大厦将倾”来作为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知识内容的大概念,并由此统摄全局,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二)再构文本:定位教学发展目标

    在明确了单元大概念之后,教师需要对单元知识点进行重构,同时析出对应的教学活动目标。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单元知识进行深度整合,从而将教材中的零散知识线索,以更为清晰的结构化模块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教学思想,并能够获得相应的学习成长。因此,根据“序幕·觉醒·大厦将倾”这一大概念线索,教师可以将单元知识整体划分为三个结构:

    “序幕”阶段:这一环节的主要目标在于拉开中国近代史上遭受侵略的帷幕,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是怎样被列强瓜分,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原因、经过以及最终结果,还需要籍此引发学生的深刻反思,使其能够通过历史获得丰富的经验教训,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与民族意识。为此,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配置时,可以首先从鸦片战争之前的国际形势入手,引导学生对比中外各国当时的社会活动和发展状态,从而为后续内容的讲述埋下伏笔;
    随后,教师可以按照时间线顺序,依次引导学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海战、八国侵华的经过,最终让学生了解外国列强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来一步步蚕食晚清王朝的[2]。

    “觉醒”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把握“开眼看世界”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国家各个阶层为了“救国”而采取的各种尝试举措,从而树立正确的发展心态来看待新生事物,并根据民族面对苦难时表现出来的无畏精神,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以及意志。因此,教师可以将《瀛寰志略》、戊戌维新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等内容在这一阶段中呈现出来,使得知识结构能够与“序幕”阶段产生相互呼应,并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摩擦与反应。

    “大厦将倾”阶段: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深刻反思,使其意识到尽管经过了大量努力之后,却依旧没能挽回民族一步步沦陷的局势。由此通过前后反差来进一步加深学生情感体验,使其能够进一步思考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失败原因进行总结,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与认同。

    (三)开发活动:落实核心素养思想

    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同时,紧密围绕历史大概念主题,根据知识特点将不同素养嵌入“序幕·觉醒·大厦将倾”这三个环节当中,以此系统推进课堂教学流程,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历史核心素养。为此,教师不妨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将各“大概念”模块与相应的驱动任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如表一所示。

    表1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活动项目设计表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活动体验,以此深化学生的认知感悟,使其全面了解历史核心素养内涵。为此,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活动项目:

    活动1:根据单元中列出的重大历史实践,分别设置“内有外化”与“救亡图存”两条时间轴,要求学生按照时间线索绘制历史发展主线,并明确两条时间轴之间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活动2:以教材中《学思之窗》和《问题与探究》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展小型“辩论会”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活动3:设置历史论文,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一步收集资料,表达对教材中任意一段历史事件的看法以及观点,并思考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唯物史观与历史解释素养[3]。

    (四)设计评价:明确课堂最终归宿

    教师在对整体性教学设置评价环节时,需要根据大概念主题来思考学生应当获得哪些关键能力,以及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会产生哪些影响,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达成预期学习目标。为此在课后,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三个环节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1:分别以“内有化外”与“救亡图存”主线,学生能否正确对教材中的知识信息进行分流归纳,并建立其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评价2:学生能否准确对教材中的任意时间做出评价,并举出历史案例进行证实?

    评价3:经过学习后,学生是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新的理解?

    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于“大概念”视角,针对高中历史整体性教学路径展开了思考。强调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以此创建鲜明主题,同时对教材内容与活动进行全面整合,以此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线索,并正确看待历史。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概念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幾樣概念店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18年9期)2018-10-09深入概念,活学活用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16年8期)2016-05-14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12期)2015-11-11

    推荐访问:整体性 教学设计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