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代际沟通感知量表的汉化及其在社区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信效度检验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1 19:50:33 点击:

    凌培,朱雪娇,倪珂,祝泽星,章琳

    (杭州师范大学 护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全球人口老龄化已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即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最大效应的过程[1]。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其生存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有学者提出,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因沟通感知差异, 可能在代际沟通中存在消极的刻板印象及情绪反应, 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性作用[2]。

    代际沟通是指老年人与青年人通过语言、文字、行为等在思想、观念上进行交流的过程[3]。

    Williams 等[4]在1997 年基于沟通适应理论编制的代际沟通感知量表 (Perception of Communication Scale,PCS),最初用于比较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在他们和老年人的代际沟通时感知到的差异, 之后该量表被应用于评估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年龄群体(20~30 岁的年轻人)和(65~85 岁的老年人)沟通感知间的差异[5],并在韩国[6]、日本[7]、菲律宾[8]等国家的应用中均显示了良好的信效度。

    国内关于代际沟通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可见有自行设计的量表的测量代际沟通的现状[9],但信效度有待检验。

    本研究旨在引进代际沟通感知量表并测量其在浙江杭州市社区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 以期为测量老年人和年轻人代际沟通感知的差异提供工具。

    1.1 量表汉化 本研究获得量表作者授权后,严格遵循Brislin 跨文化翻译模式汉化量表[10]。

    (1)正译:由2 名母语为汉语且均通过英语六级的护理研究生分别独立将量表翻译成中文,再经课题组成员与2名译者对2 个翻译版本进行比对、整合形成中文稿A。

    (2)回译:由2 名不曾接触和使用过原量表且均通过专八的英语专业研究生对中文稿A 进行独立回译,形成2 份回译稿,再与课题组成员讨论、对比形成回译稿B;
    将原量表与回译稿B 发给原作者,结合原作者的建议,将条目20“我应该具备应有的礼貌”改为“觉得礼貌是必须的”;
    将条目27“不像‘我自己’”改为“表现得不像平时的自己”形成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C。

    1.2 跨文化调适 邀请5 名专家根据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对形成的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C 的语意、语言习惯、内容相关性等方面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非常相关=4,比较相关=3,弱相关=2,不相关=1)进行评定,以保证量表的内容对等性及文化适应性。

    专家纳入标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中级及以上职称;
    具有10 年及以上工作年限的老年医学方向的专家、护理教育专家、护理心理专家。

    最后纳入符合要求的5 名专家,工作年限为15~33 年;
    学历均在本科及以上,其中硕博士4 名;
    1 名中级职称,4 名高级职称。

    1.3 预调查 2021 年8 月于杭州市朝晖社区选取符合正式调查的纳入、 排除标准的老年人和年轻人各15 名进行预调查,请研究对象对量表内容的可理解性、清晰性、通俗性等提出相关建议。1.4 正式调查

    1.4.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1 年8 月选取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西湖区、拱墅区、萧山区及余杭区的常驻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老年人:≥60 岁[11];
    年轻人:14~35 岁[12];
    (2)能自行表达,无沟通障碍者;
    (3)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者。排除标准:(1)调查期间不在户籍所在地者;
    (2)一户人口中已有1 名接受本次调查者。

    根据问卷调查样本量一般为量表条目数的5~10 倍[13],同时考虑到调查中可能出现的无效问卷导致的失访率, 在估算出的样本量基础上额外增加20%。

    即样本量=[(量表条目数)×(5~10)]/(1-20%),本次调查共涉及32 个条目,估算所需样本量为200~400名,最终纳入样本552 名,符合样本量计算要求。

    本研究已获杭州师范大学护理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051)。

    1.4.2 研究工具

    1.4.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编制, 包括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年龄、性别、户籍、受教育程度。

    1.4.2.2 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 采用本研究汉化的代际沟通感知量表,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包括2部分4 个维度,共32 个条目:第1 部分包括不适应(13 个条目)与适应(6 个条目)2 个维度,不适应指年轻人对老年人有负面的刻板印象, 不关注老年人的需求。

    适应指老年人支持、关心和鼓励年轻人。

    第2 部分包括尊重/义务(9 个条目)及回避(4 个条目),尊重/义务指有义务尊重老年人。

    回避指不愿意和老年人继续沟通。

    条目采用Likert 7 级评分,由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分别赋值1~7 分,计算各维度均分,维度均分越高则表明研究对象越认同该维度。

    研究对象分为社区的老年和年轻人群, 并且两者为非亲属关系,对两类人群在每个维度的得分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老年人和年轻人这两类人群在沟通感知方面的差异。

    1.5 资料收集方法 由经统一培训的7 名调查人员发放问卷, 首先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对研究对象解释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填写要求及对资料的保密性,取得其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

    问卷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 问卷当场发放, 当场回收并检查有无漏填项等。

    有疑问处由调查人员给予解释, 无法自行填写者,由调查人员根据研究对象的回答填写。

    共发放606 份问卷,回收606 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52 份。

    间隔1 周,取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以便利抽样方法抽取30 例研究对象,年轻人和老年人各15 例进行重测, 计算2 次调查结果的相关性,以反映量表的重测信度。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和AMOS 25.0 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量表的项目分析采用临界比决断值(Critical ration,CR);
    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量表的内容效度采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 (itemcontent validity index,I-CVI)和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ale-content validity index,S-CVI)评价;
    内部一致性信度通过各维度的Cronbach α 系数评价,重测信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进行评价。

    检验水准α=0.05。

    2.1 跨文化调适 本课题组结合5 名专家的建议,对以下条目进行了讨论修改, 将条目3 “过于关注我”改为“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使得条目的内容更加具体;

    将条目6 “抱怨他们的生活状况live circumstance”改为包含范围更广的“抱怨他们的生活环境”;
    将条目7“抱怨他们的生活和健康(lives and health)状况”改为“抱怨他们的生命和健康状况”,“接受专家认为生命和健康相较于生活和健康,与健康的联系更为贴切”;
    将条目12“屈尊式(were patronizing)地对我说话”改为“摆出恩赐的态度”,接受专家认为在沟通的过程中,原译文说话的态度会影响说话的方式,态度还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的行为上,范围相较于说话方式更广的建议;
    将条目14“乐于支持他人(were supportive)”改为“是有支持性的”接受专家认为原英文量表未说明宾语是谁,因此翻译成形容词性的形式;
    将条目22“说话语速更慢”改为“讲慢一些”;
    将条目23“说话更大声”改为“讲大声一些”;
    将条目24“避免使用某些词汇(例如俚语)”改为“避免使用某些词汇(例如流行语)” 使其更通俗理解;
    将条目28“使用简单的词汇”改为“使用简化的词汇”接受专家认为的“适应性”行为,认为在沟通中可能存在刻意的适应性的情感倾向,因此简化比简单更适宜的建议;
    后对修改过的条目重新回译,经原作者核实与原量表内容一致,最终形成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

    预调查的量表条目和正式调查的量表条目一致。

    2.2 一般资料 552 名研究对象,287 名为老年人,年龄60~91(70.73±7.82)岁,其中男性148 名(51.6%),女性139 名(48.4%);
    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18 名(41.1%), 初中72 名 (25.1%), 高中/中专47 名(16.4%),大专13 名(4.5%),本科及以上37 名(12.9%);
    均属于杭州户籍;
    265 名年轻人,年龄17~28(22.08±2.70)岁,其 中 男 性128 名(48.3%),女 性137 名(51.7%);
    受教育程度:高中/中专39 名(14.7%),大专19 名(7.2%),本科及以上207 名(78.1%);
    均属于杭州户籍。

    2.3 项目分析 本组552 例研究对象按照代际沟通感知量表总分进行高低排序, 得分前27%纳入高分组, 得分后27%纳入低分组,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评价量表各条目在不同研究对象的区分度[14]。

    除条目17“给予尊重”和条目18“有礼貌”,其余各条目临界比率值CR 值均>3[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考虑到中国“以礼待人”的传统文化背景,条目17 和条目18 具有实际意义,在经课题组讨论后予以保留。

    2.4 效度分析

    2.4.1 内容效度 5 名专家对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的各条目的内容进行相关性的评定, 结果显示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tem-content validity index, ICVI)为0.800~1.000,内容效度指数(Scale-content validity index,S-CVI)为0.990。

    2.4.2 结构效度 老年人和年轻人均属于被调查对象,因此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总样本(n=552)随机分为样本1 和样本2,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n=267)和验证性因子分析(n=285)评定结构效度[16]。

    2.4.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采用SPSS 22.0 对样本1(n=267)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 值为0.852,Bartlett’s 球形检验χ2=4028.590,P<0.001,说明该量表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及最大方差正交旋转的方法进行因子旋转, 提取特征根>1 的公因子。

    若累及方差贡献率>50%,表明因子分析结果可靠[17]。

    最终共提取7 个公因子,显示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19%,各条目的因子载荷量均>0.4, 参考原问卷进行因子合并后能体现原量表的4 个维度,将因子2、因子5 与因子6 合并,命名为不适应,将因子3 与因子7 合并,命名为适应,将因子1 命名为尊重/义务,将因子4 命名为回避。

    对因子合并后发现,条目27 不在其原量表所属因子中,考虑到可能存在抽样误差或跨文化差异,结合原量表, 仍将因子3 中的条目27 归属于因子1。

    见表1。

    续表1

    2.4.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采用AMOS 25.0 对样本2(n=285)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极大似然法对量表的拟合情况进行估计和检验。最终拟合结果为:相对卡方值(χ2/df)=1.419(P<0.05),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0.971, 增量拟合指数(Incremental fit indices,IFI)=0.971,非规准适配指数(Tucker-Lewis index,TLI)=0.968, 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0.038。根据χ2/df≤3,RMSEA<0.080,其余相对拟合指标>0.9 的标准[18],本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达到参考标准。

    见图1。

    图1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2.5 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的信度分析 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829~0.966;

    量表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886~0.917。见表2。

    表2 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的信度(n=552)

    2.6 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初步应用结果 552名研究对象在量表的4 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为尊重/义务维度。将研究对象按照年龄进行分组,比较2组受试对象4 个维度条目均分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的研究对象,不适应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适应、尊重/义务及回避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老年与年轻人的代际沟通感知量表均分的比较(n=552,X±S,分)

    表3 不同特征老年与年轻人的代际沟通感知量表均分的比较(n=552,X±S,分)

    项目年龄(岁)14~35(年轻人)60~91(老年人)n 不适应适应尊重/义务回避265 287 tP 4.09±1.45 4.57±1.49 3.848 0.001 4.71±0.88 4.86±1.00 1.949 0.052 5.39±1.01 5.46±1.04 0.721 0.471 4.63±1.12 4.60±1.37 0.197 0.845

    3.1 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的区分度较好 本结果显示,除条目17、条目18 外,各条目的临界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示各条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虽然条目17“给予尊重”CR 值为2.843,条目18“有礼貌”CR 值为1.742,但考虑到由于中国“以礼待人”的传统文化背景,条目具有实际意义。因此予以保留。

    3.2 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的效度良好 一般要求量表S-CVI>0.90,I-CVI>0.78[19],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的CVI 值为0.99, 各条目的CVI 值为0.80~1.00。

    该结果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所测内容能够较好反映测量人群的代际沟通的适应程度。结构效度的检验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7 个公因子,后参考原问卷进行因子合并,能对应原相应维度,除条目27“表现得不像平时的自己”仍不在其原量表所属因子中,倾向于回避,考虑原因可能是与原量表国家存在文化差异,条目27 的因子载荷值为0.557,考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能够较好的反映测量人群的适应程度,因此予以保留。

    本研究中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3,RMSEA<0.080,其余相对拟合指标>0.9,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适配指标均达标,提示样本数据与理论模型的结构相 符。

    3.3 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的信度良好 信度是指量表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反映其稳定性、内在一致性和等同性[20]。

    一般认为,Cronbach α系数在0.70~0.80 相当好,0.80~0.90 非常好[21]。

    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829~0.966,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量表条目具有良好的同质性, 均反映了测试人群代际沟通时的适应程度。

    重测信度>0.7 则认为量表的稳定性较好[22]。

    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886~0.919,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跨时间稳定性。

    3.4 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的应用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应用结果发现4个维度中, 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最认可对老年人有尊重的义务[老年人(5.46±1.04)分,年轻人(5.39±1.01)分],与我国延续和弘扬“尊老爱幼”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同时本研究中量表初步应用结果显示:相比较年轻人而言,社区老年人更多感知到“年轻人对老年人有负面的刻板印象, 年轻人不关注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 (4.57±1.49) 分vs 年轻人(4.09±1.45)分],该结果也在对美国、日本、菲律宾、泰国人群的调查中得到了证实[6-8,23],提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在代际沟通面临的不适应问题是普遍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可能原因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两代人因在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 在年轻人看来觉得很平常的抱怨行为容易被老年人视为严重的事件,从而产生负面的情绪。老年人和年轻人在适应、尊重/义务和回避维度均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结果尚未呈现统计学意义,如维度2适应[老年人(4.86±1.00)分vs 年轻人(4.71±0.88)分,P=0.052)],这和欧美、亚洲其他国家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类人群调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5-8]不一致,可能和调查样本的不同文化背景有关,也可能和本研究样本量代表性的局限性有关, 有待今后在中国社区扩大样本量后进行该结果的进一步验证。

    由于受到时间及疫情限制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研究对象来源杭州市部分社区,存在样本代表性不足的局限,后续研究需要扩大取样范围,增加研究对象的多样性, 在不同地区的人群中进一步验证中文版代际沟通感知量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猜你喜欢 中文版代际条目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2022年3期)2023-01-05《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2022年1期)2022-08-20《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2021年3期)2021-11-05《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2021年1期)2021-06-09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5期)2020-08-04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词诠》互见条目述略神州·下旬刊(2019年1期)2019-02-11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环球时报(2018-04-20)2018-04-20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2017年10期)2017-11-08

    推荐访问:人与 感知 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