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流通业发展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1 10:10:34 点击:

    王英姿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日渐频繁,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发展趋势。我国制造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以出口、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方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种增长方式对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困境。一方面,多年来我国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缺乏制造业核心技术,造成了“低端锁定”的困局。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不容客观使得出口贸易急剧下降,出口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暴露出诸多问题,我国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均衡、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近两年特殊情况的发生使得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深。在经济服务化的背景下,产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逐步加深,流通业与制造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制造业与流通业协同发展的趋势下,我国制造业依然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如何促进制造业升级,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产业内部、产业外部和产业间关系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对于产业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要素禀赋[1]、研发创新[2]、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3]等。从外部因素来看,影响制造业升级的因素主要包括外国直接投资(FDI)[4]、产业政策[5]、环境规制[6]、数字化水平[7]等。

    大制造需要大流通,我国制造业的升级需要依靠流通能力的提升来拉动[8]。因此,研究流通业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不仅能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还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国内外众多学者高度重视关于流通业与制造业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汪旭晖和陈佳琪通过案例分析表明,制造业流通化、流通驱动的价值链升级与布局优化是能够帮助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战略[9]。王晓东和陈梁实证研究表明,流通业效率促进了制造业绩效的提升[10]。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流通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内在机理,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验证,为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改善市场结构提供理论支撑,对我国流通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一)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升降低制造业流通成本

    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促使制造业在产品运输、加工、交换等各个流通环节中有效减少物流、仓储、信息等交易成本。制造业的交易成本主要产生在产业内部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最终产品流入消费者的过程,这些过程往往需要与流通企业合作展开,流通业水平提高促使制造业在这些环节中带来的成本降低。随着市场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将会关系到更多的部门,生产环节的进一步增加也会使得部门之间的交流增加,往来之间带来的成本不可忽视。特别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技术研发设计期间,需要频繁购买原材料,原料与技术之间的往来繁多,并且制成工艺还需要通过与下游企业的沟通交流才能完成。因此,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对制造业产品流通过程有效降低成本,交易效率的提高促进了制造业的分工深化,同时也能使得制造业更加专注于高附加值的部门,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深化制造业分工

    流通业的发展影响了制造业分工的深化。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体现在量变上可以是流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体现在质变上可以是效率的提高以及结构的优化。如果制造企业内部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将会对企业带来繁重的流通费用和管理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制造企业所在地区的流通业结构合理且效率高,将流通环节外包带来的成本将小于内部的管理成本,聪明的制造企业管理者往往会将流通环节从企业内部脱离出来,选择与专业的流通企业合作,从而集中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或专注于制造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使得创新水平和技术能力得到提升,产业分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三)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促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高

    当流通业的发展程度不断提高时,为适应实际的发展需求,制造业也会寻找路径进行提升。流通业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因此掌握着完美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在需求为主导的经济时代,流通企业必定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对产品进行选择。流通业发展水平提高,流通企业就能够更精准的掌握消费者的偏好,由此也倒逼制造企业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除此之外,在流通业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新技术的加持,这同样会促使制造企业进行创新。

    (一)模型构建

    本文选择2008-2020 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up 为被解释变量制造业升级水平,cir 为核心解释变量流通业发展水平,controls 为控制变量,包括科研投入(RD)、外资企业投资额(I)、政府支出(g)和人均固定资产(k),i、t 分别表示省份和时间,λ 为省份固定效应,μ 为时间固定效应,ε 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含义及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

    制造业升级水平(up)。目前学者对制造业升级水平的衡量具有较大差异,包括比较优势指标、技术复杂度水平、劳动生产率、盈利能力等,考虑到数据可得性问题,本文用盈利能力,即利润率来衡量制造业升级水平。

    2.核心解释变量

    流通业增加值(cir)。流通业增加值能够反映一个地区流通业的发展水平,本文获得数据是通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加总得到。

    3.控制变量

    科研投入(RD),用R&D 经费投入表示,反映该地区创新能力水平,科研投入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外资企业投资额(I),反映对外开放程度,外资企业的投资能够帮助该地区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溢出效应促进该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政府支出(g),反映政府支持和干预程度,政府适当的干预有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人均固定资产(k),用制造业固定资产合计与企业平均用工人数之比来表示,能够反映该地区制造业的生产要素与资本的有机构成。

    变量的描述统计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标准差均小于2,没有异常值。本文所用到的数据来自各省市统计年鉴及EPS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EPS 中国工业经济数据库,缺失数据通过插值法进行填补。为消除价格因素带来的影响,流通业增加值、科研投入、外资企业投资额、政府支出用GDP 价格指数进行了平减(1998 年为基期),制造业固定资产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了平减。

    表1 变量的描述统计

    (三)基准回归结果

    本文逐个加入控制变量,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在模型(1)-(5)中,核心解释变量流通业增加值均在=0.05 的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正,表明流通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在控制变量中,科研投入、政府支出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外资企业投资额和人均固定资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负向影响。外资企业投资并没有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促进作用,可能的原因在于外资企业投资带来的“偷生意效应”,造成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的“低端锁定”[11],不利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表2 基准回归结果

    (四)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本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流通业增加值对模型进行测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最终消费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流通业发展水平。最终结果如表3,可以看出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显著性水平和方向保持不变,模型的稳健性得以验证。

    表3 稳健性检验

    本文通过探究流通业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流通业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且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根据本文得出的结论,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流通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提出,流通业的先导性作用逐渐被重视并发挥出来。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影响着各行各业,各级政府应重视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壮大流通业的规模,加强流通业效率,提高流通业发展水平;
    二是重视流通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流通业发展的质量;
    三是重视流通业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互联网的建设,信息化的普及等。

    (二)鼓励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交流合作

    制造企业通过与流通企业的交流合作,能够很好地进行资源配置,通过上下游企业间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减少流通成本,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产业效率。促进制造业与流通业的融合,为制造业产业升级赋能,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其不断向研发、设计等高端产业转型。值得提醒的是,制造企业应根据各自产业的性质和企业的特点来与流通业加强合作交流,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合作战略。

    (三)引导流通业向制造业渗透

    流通业能够为制造业提供丰富的生产要素,同时通过供应链机制,能够加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链接,向制造业提供更精准的消费者需求,从而促进制造业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引导流通业向制造业渗透,不仅有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更好地促进流通业发展。以互联网为支撑,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发挥我国大市场的优势。政府要以政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要目光长远,积极引导企业转型。流通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能够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流通业流通升级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家庭影院技术(2021年9期)2021-11-05“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商业经济研究(2020年10期)2020-05-23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商业经济研究(2020年10期)2020-05-23幸福,在“家门口”升级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大众投资指南(2019年10期)2019-12-20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西藏艺术研究(2019年4期)2019-09-07回暖与升级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8年1期)2018-02-08“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7年2期)2017-06-05

    推荐访问:转型 流通 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