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基于稀疏主成分回归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10 12:15:11 点击:

    张海英,李沁憶,赵 盼,谢翠蓉

    (1. 湖南大学 期刊社,湖南 长沙 410082; 2.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学术期刊是学术论文的载体,它是展示学术成果和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思想言说的一种重要载体,期刊记录了时代思潮的演变轨迹”[1]。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了殷切期望。信中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2]。2021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推动学术期刊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术期刊的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学术期刊质量是期刊得以生存并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别并深入分析学术期刊质量的影响因素是提高期刊质量的重要任务[3]。相较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在学科属性、成果产出、研究对象与方法等方面有其固有特性[4],相应地,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也应有其独特之处。有关学术期刊质量的科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一直是学界的热门话题。从现有分析方法来看,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偏少。从现有研究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地分析影响学术期刊质量的各个影响因素。蓝华等从稿源质量、审稿质量、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四个维度分析了科技学术期刊质量的影响因素,指出稿源质量和审稿质量是影响学术期刊质量的两个主要因素[5-6]。邵舒扬认为稿源质量和期刊编辑的素养是影响学术期刊质量的两个主要因素,而稿源质量可以从作者的学术素养、作者机构、课题级别等方面进行衡量,期刊编辑的素养主要包括政治素养、责任意识和专业素养等方面[7]。二是强调其中某个因素对学术期刊质量的影响。张凤丽以《应用生态学报》为例,深入分析了从收稿到排版进行流程优化的措施及其对期刊质量的影响,认为优化后的稿件处理流程缩短了稿件刊发周期,保障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8]。胡兴华等强调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要凸显特色、加强数字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学术竞争力、学术传播力与人才凝聚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9]。周斌也认为,在数字化时代,学术成果的有效传播是影响学术期刊、尤其是经济学学术期刊的因素之一[2]。在定量分析方面,桂文林等以114种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以被CSSCI收录率表征期刊质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定量研究了期刊质量的影响因素[10],其不足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CSSCI收录率表征期刊质量的合理性存疑,因为大部分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的CSSCI收录率为1,而这些期刊的质量显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是文中选择的部分影响因素(如总被引用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引用刊数等)只是期刊质量高低的具体体现,而不应视为期刊质量的影响因素。被引用指标只适合用于评价学术期刊质量,而来源期刊指标则是影响期刊质量的因素。为此,本文以32家高校社科学报为样本,以来源期刊指标为影响因素,运用稀疏主成分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各因素对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质量的影响。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根据32家高校学报在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的最新排名,并借用功效系数法的思想得到了学术期刊质量指数。2)选择了单独署名论文比重、篇均参考文献数量、篇均论文页数和发表周期等常被学界和期刊实践工作者忽略的影响因素。3)在学术期刊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中采用了稀疏主成分回归方法,并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进行了比较。

    学术期刊质量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和编校质量两个方面,而这又有赖于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和高素质的编辑团队。学界常用作者的学历、职称、所在单位和课题级别等来衡量其学术水平,考虑到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双重属性,高素质的编辑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高度的政治鉴别力[7,11]。由于数据的不可得性以及编辑工作的复杂性,文献中尚未见到普遍认可的、衡量编辑素质的指标。

    (一)变量选择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学术期刊质量(y)。我们根据32家高校学报在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的最新排名(见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并借用功效系数法的思想得到学术期刊质量指数,具体测度方法为:

    其中,y表示某个学术期刊的质量指数,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共121家,x为该期刊在121家期刊中的排名。

    根据已有的定性分析结果和数据的可得性,并兼顾人文社会科学在成果产出方面的固有特性,我们选择职称、机构、课题级别、单独署名论文比重、篇均参考文献数量、篇均论文页数和发表周期7个变量作为影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因素。职称和机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从而影响稿件质量。考虑到部分合作论文并非第一作者完成的,为此,我们引入了单独署名论文比重这一变量。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和篇均论文长度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期刊编辑的规范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往往会有较多的参考文献和较长的篇幅,一家高水平的学术刊物所刊载的论文往往会有相当的篇幅。发表周期用来衡量编辑的素质,一般来讲,发表周期比较短的期刊,其编辑团队的责任意识较强,也深得作者的肯定,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基于如下两个原因我们没有选择学历这一指标来衡量作者的学术水平:一是有相当多的刊物在作者简介中没有介绍作者的学历,导致无法统计相关数据;
    二是我们选择的样本都是核心期刊,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绝大部分是博士或博士生。可以预见该指标的标准差会很小,从而对期刊质量的影响不大。各指标的具体测度方法如下:

    职称(x1):正高职称或博士生导师所占比重,每篇论文只统计第一作者,下同。

    机构(x2):双一流大学所占比重,这里的双一流大学是指第一轮双一流大学建设时提出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央党校、2021-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0名的港澳台大学视为双一流大学。

    课题级别(x3):用国家级课题所资助的论文所占比重来测度,即国家级课题资助的论文数除以论文总数。每篇论文只统计第一资助项目,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级重大项目。

    单独署名论文比重(x4):单独署名的论文数除以论文总数。

    篇均参考文献数量(x5):期刊的参考文献总数除以所刊载的论文数。

    篇均论文页数(x6):期刊的总页数除以所刊载的论文数。

    发表周期(x7):用所刊载的论文的篇均发表周期来测度,即发表周期总和除以论文篇数。每篇论文的发表周期是指发表日期减去收稿日期,精确到月,以年为单位。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及不同类型期刊相对均衡等原则,我们选择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32家高校社科学报为样本。之所以都选择高校社科学报,是因为高校社科学报在121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占绝对多数,而且,它们对作者的介绍相对比较全面,便于相关数据的统计。同时,高校社科学报均由所在大学出资办刊,大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所在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资源,本校学者的发刊论文相对较多,即它们有相似的特征,因而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从每家学报近三年所发表的论文中随机抽取50篇进行统计,其结果如表1。

    表2报告了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各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来看,各高校社科学报的发表周期存在很大差异,发表周期最长的为1.77年,最短的只有0.24年,其他变量在各高校社科学报之间的差异也较大,如职称、机构和单独署名论文比重等。机构和篇均参考文献数量的偏度分别为-0.01和0.01,近似为零,说明其接近对称分布。课题级别呈左偏分布,其他变量呈右偏分布。进一步可得到各变量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0.121、0.328、0.297、0.185、0.294、0.209、0.171、0.479。在各影响因素中,篇均论文页数的标准差系数最小,说明各高校学报的论文篇幅比较集中,其平均值有较强的代表性。

    表1 32家高校社科学报的变量值

    表2 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表3报告了双一流大学与非双一流大学社科学报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双一流大学学报的发表周期要长于非双一流大学,可能的原因是,非双一流大学的声望和学术资源相对较弱,导致相应学报编辑的危机意识相对较强,因而其致力于在期刊编辑质量、作者至上等方面下功夫,以此来吸引优秀稿源。其他各变量的平均值几乎都是双一流大学学报占优,其中差异最大的变量是机构,几乎没有差异的变量是单独署名论文比重。

    表3 分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方法

    在经典回归分析中,当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时,其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不再是一个好的估计,主成分回归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主成分对原始变量的解释功能较弱。稀疏主成分由于其载荷本身具有稀疏性,往往能对应于某些实际的含义,因而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12-13]。稀疏主成分回归的建模步骤如下:

    (1)基于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并根据累积贡献率达到80%的经验法则计算出前k个主成分的系数向量a1,a2,…,ak,记A=(a1,a2,…,ak),在此基础上求解如下的最优化问题:

    bj=arg min(aj-b)′X′X(aj-b)+λ‖b‖2+λ1,j‖b‖1,j=1,2,…,k

    其中,X是原始变量的设计矩阵,‖b‖表示向量b的范数,‖b‖1表示b中各分量的绝对值之和;

    (2)记B=(b1,b2,…,bk),对矩阵X′XB进行奇异值分解X′XB=UDV′;

    (3)更新A=UV′,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收敛;

    (4)记cj=bj/‖bj‖,j=1,2,…,k,c1,c2,…,ck即为前k个稀疏主成分的系数向量,从而可得到k个稀疏主成分z1,z2,…,zk;

    (5)把被解释变量y对z1,z2,…,zk做回归即可得到相应的稀疏主成分回归方程。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以全样本、双一流大学样本和非双一流大学样本做y对x1,x2,…,x7的回归,表4报告了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回归结果。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从全样本回归结果来看,篇均论文页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学术期刊质量有显著影响,其他变量对学术期刊质量都没有显著影响。从分样本回归结果来看,无论是双一流大学学报还是非双一流大学学报,所有变量都对期刊质量没有显著影响。总之,无论是全样本还是双一流大学样本或非双一流大学样本,都支持职称、机构、课题级别、单独署名论文比重、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和发表周期对学术期刊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二) 稀疏主成分回归分析

    全样本、双一流大学样本和非双一流大学样本的相关系数矩阵所对应的特征值及累计贡献率如表5所示。

    表5 特征值及累积贡献率

    由表5可得到全样本、双一流大学样本和非双一流大学样本所对应的条件数分别为6.90、24.12和15.21,由于后面两个条件数都大于10,说明双一流大学样本和非双一流大学样本所对应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为此,拟对这两组样本分别做稀疏主成分回归。取前面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7.4%和84.6%,双一流大学样本所对应的4个主成分为:

    PC1=0.4810x1+0.2851x2-0.0637x3+

    0.4477x4+0.4847x5+0.2893x6-0.4053x7

    PC2=0.0836x1+0.4524x2+0.7229x3-

    0.2915x4-0.1779x5+0.3839x6+0.0430x7

    PC3=0.1654x1+0.4730x2+0.1499x3+

    0.3097x4+0.0480x5-0.6663x6+0.4294x7

    PC4=-0.0826x1-0.5092x2+0.4192x3+

    0.3814x4+0.3540x5+0.2279x6+0.4853x7

    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得到相应的稀疏主成分:

    SPC1=0.4811x1+0.2851x2+0.4476x4+

    0.4847x5+0.2893x6-0.4054x7

    SPC2=0.4524x2+0.7229x3-0.2916x4-

    0.1780x5+0.3839x6

    SPC3=0.4730x2+0.1457x3+0.3024x4-

    0.7663x6+0.4294x7

    SPC4=-0.1823x1+0.9825x3

    非双一流大学样本所对应的4个主成分为:

    PC1=0.5153x1+0.3780x2+0.0514x3-

    0.2731x4-0.2632x5+0.6028x6+0.2859x7

    PC2=0.4078x1-0.0121x2+0.7049x3+

    0.0440x4+0.3393x5-0.0108x6-0.4685x7

    PC3=-0.2493x1+0.4909x2-0.0073x3+

    0.4248x4+0.6253x5+0.2547x6+0.2461x7

    PC4=0.2574x1-0.5219x2+0.0236x3+

    0.7216x4-0.1668x5+0.2577x6+0.2141x7

    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得到相应的稀疏主成分:

    SPC1=0.5153x1+0.3780x2-0.2722x4-

    0.2632x5+0.6027x6+0.2859x7

    SPC2=0.4077x1+0.7149x3+0.3353x5-

    0.4685x7

    SPC3=0.9351x5+0.2539x6-0.2462x7

    SPC4=-0.3814x2+0.9235x4

    与主成分相比,稀疏主成分不是所有解释变量的线性组合,两个样本所对应的第一个稀疏主成分都包含6个解释变量,而第四个稀疏主成分仅包含2个解释变量。现将被解释变量对4个稀疏主成分做回归,其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样本的稀疏主成分回归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就双一流大学样本而言,第一个稀疏主成分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学术期刊质量有显著影响,其他稀疏主成分的影响都不显著。而非双一流大学样本的所有稀疏主成分对学术期刊质量的影响都不显著,而4个稀疏主成分含有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说明原始变量对学术期刊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这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下面逐一分析其可能的原因。职称和机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名校的高职称作者的学术水平往往也高,但高水平作者的论文并非每篇质量都是上乘,他们会根据论文质量的高低投相应的期刊(很多高校把期刊分了等级),也就是说,高水平的作者不能和高水平的论文画等号。另一方面,有不少高水平作者是双肩挑老师,其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相对较少,但他们名下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往往很多,相应的科研论文也很多,但这些论文的质量往往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低水平的论文。课题级别对学术期刊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点其实比较好理解。要申请到国家级课题确实有一定难度,其申请者(主持人)也往往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课题的主持者和参与者有本质区别,无任何前期研究成果的硕士生或本科生也能成为国家级课题的参与者,相当一部分国家级课题资助的论文作者只是课题的参与者,而我们无法从期刊提供的信息中识别作者是课题的参与者还是主持人。另外,我们的研究对象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统计到的国家级课题绝大部分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该基金偏向于资助研究热点问题的课题,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比,它对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和前期成果的要求相对较低,因而基金获得者的学术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单独署名论文比重对学术期刊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点从前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核心期刊的发文作者一般都是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引入单独署名论文比重这一变量的目的是想在一定程度上排除第一作者是高职称挂名作者、其余低职称或无职称作者是论文的主要贡献者这一类论文对期刊质量的影响。前面我们分析了职称对学术期刊质量没有显著影响的可能原因,其实那也是单独署名论文比重对学术期刊质量没有显著影响的可能原因。而且,我们还注意到:双一流大学学报和非双一流大学学报对这一变量有相同的平均值,都为0.51。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对学术期刊质量没有显著影响的可能原因是:参考文献数量的多少与作者的行文风格有关,对于一般的研究主题,其相关的已有研究论文有时会有几十篇,甚至几百上千篇。在这些已有成果中如何取舍会有很大的弹性,有的作者引的文献多,有的作者引的文献少,也就是说,参考文献数量的多少并不能与论文质量的高低画等号。事实上,一篇论文需要参考的关键文献并不多。还有,参考文献也有质和量的问题,参考低水平的文献对提高论文质量并无益处,我们在统计参考文献数量时没有区分其质量的高低。从理论上看,发表周期应该对学术期刊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发表周期短的期刊会获得作者的好评,对吸引稿源有帮助。但事实是,核心期刊的稿源都比较充足,并不缺稿件,部分发表周期较长的期刊可能是因为来稿太多,处理的压力太大。前面我们提到,双一流大学学报的发表周期要长于非双一流大学学报,其中可能有双一流大学学报的来稿要多于非双一流大学学报的因素。而且,发表周期太短,也不利于从众多来稿中选择优质稿件。

    本文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稀疏主成分回归方法研究了职称、机构、课题级别、单独署名论文比重、篇均参考文献数量、篇均论文页数和发表周期7个变量对学术期刊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全样本而言,篇均论文页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学术期刊质量有显著影响,其他变量对学术期刊质量都没有显著影响。从分样本回归结果来看,无论是多元线性回归还是稀疏主成分回归,无论是双一流大学样本还是非双一流大学样本,所有变量都对期刊质量没有显著影响。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编辑在初审稿件时可以适当考虑论文的篇幅。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稿源很充足,不太可能把每一篇投稿论文都送审,这就需要编辑进行初审。由于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来稿涉及的学科很多,这使得编辑初审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可以把论文的篇幅作为其中的一个考虑因素。一般来讲,一篇高质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太短的论文在无研究内容特殊、选题特殊等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初审时淘汰。

    二是借“破五唯”的东风,逐步改变选稿观念。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也为期刊编辑的选稿指明了新的方向。在“破五唯”背景下,期刊编辑要尽可能杜绝过度迎合作者发表需求、学术要求低下等现象[14-15],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选稿原则,淡化作者的学历、职称、机构及资助论文的课题级别等外在因素,对不能刊用的论文,需在第一时间人性化退稿;
    坚持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和三审制度,将稿件的录用权交给专家。

    三是不断提高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与服务意识。期刊编辑是办刊的主体,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关键,他们会全程参与栏目策划、组稿、编审校、作者队伍建设、专家库的扩充与维护等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期刊编辑尽心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掌握现代信息传播的新特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传播的新手段[16],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服务意识。首先,期刊编辑要善于发现优质作者、留住优质作者,为此,建议优化投稿系统,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最大限度方便作者投稿和交流。各编辑负责的栏目要相对固定,不要轻易变更。在保证审稿质量的条件下尽量缩短发表周期,为作者留下期刊规范、编辑尽职的好印象。其次,期刊编辑要严把论文质量关。一篇论文是否送审、给谁审是编辑决定的,要做到为每一篇送审论文匹配一名合适的审稿专家有相当的难度,要让所有审稿专家都及时、认真地审稿也有相当的难度,这需要期刊编辑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要千方百计寻找、发现、培育一支学术水平高、审稿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取舍把握适度、有奉献精神的审稿专家队伍。一份理想的审稿意见不仅要对论文给出客观、恰当的评价,作出契合期刊学术定位的取舍决定,也要对作者提出十分中肯、深刻、具体的修改意见。最后,期刊编辑要严把编辑质量关。编辑质量是学术期刊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期刊编辑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编校问题讨论会和经验交流分享座谈会,着力解决编校过程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和疑难问题,积极参加各种期刊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论文变量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22年1期)2022-02-16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6期)2021-12-07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6-11抓住不变量解题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2021年4期)2021-04-29也谈分离变量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20年2期)2020-09-11下期论文摘要预登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11期)2015-03-01下期论文摘要预登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5期)2015-03-01下期论文摘要预登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1期)2015-03-01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新高考·高二数学(2014年7期)2014-09-18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导航定位与授时(2014年2期)2014-04-27

    推荐访问:稀疏 社会科学 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