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粮食安全治理的价值意蕴及时代意义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09 10:05:31 点击:

    文 陈亚奇 保虎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建党百余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出台了一系列粮食安全治理的方针政策,支持粮食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自给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探索粮食安全治理工作的价值意蕴及时代意义,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握粮食发展规律,抓牢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意义重大。

    仓廪实,天下安。自古以来,粮食安全治理是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治国理政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粮食安全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功绩。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10月14日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毛泽东同志一直坚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认为粮食安全问题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破解“三农”问题难度极大,如何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所以,党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争取粮食总量稳定增长。这一时期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为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与发展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粮食安全治理的宝贵经验,并始终谨记中国“民以食为天”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农业视为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1]。稳定和发展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稳定粮食增产,保证粮食供需平稳。

    江泽民同志强调:“我国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不能靠任何别的国家来解决。在我国,粮食始终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直接关系着人民和国家的安危”[2]。他认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要靠中国自己解决,必须保障粮食的自给自足,不能依赖进口,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人心的稳定。

    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3]。胡锦涛同志认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本要素,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根本保障。面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必须守住耕地,保障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粮食安全治理放在国家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大国和农业大国,无论何时都要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心,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突破核心技术,培育良种,抓住种子与耕地这两个牛鼻子,确保中国粮用中国种,中国碗装中国粮。

    建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支持粮食产业的发展。把握中国共产党粮食安全工作的价值意蕴,对新时代更好地推进粮食安全工作、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粮食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治粮”工作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农业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在《共产党宣言》和《论土地国有化》等著作中,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土地国有化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的思想,并指出发展农业是人类得以进行其他活动的前提条件。列宁指出,只有解决粮食问题这一任务,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建起社会主义的大厦。新时代,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仍然突出,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粮食大国,必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固农业根基。

    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论。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粮食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保障粮食供给,保障人民生活,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中国是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保障人民的生活,为人民谋幸福,从根本上说就是保障粮食安全,让中国人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粮食价格涨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人民。因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保证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下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有利于践行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乡村兴则国家兴。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最明显的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因此,新时代下,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粮食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抓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保障粮食安全,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有利于化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需求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
    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因此,新时代,要把粮食安全问题作为国家战略部署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提高粮农的经济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有利于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粮食安全不仅关乎中国的民生,还关乎全球的发展。经济一波动,粮食价格一变化,最先影响的就是农民。如果在吃饭问题上卡脖子、受限制,就谈不上发展经济。因此,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应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粮食伙伴关系,落实全球粮食安全机制,减少进出口贸易壁垒,加强各国的技术合作,并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自古以农业兴国,创造了五千多年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这无疑是端牢中国饭碗,抓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直接体现。总结粮食安全治理工作的时代意义,有利于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扎根于中国大地,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任务。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听取人民的呼声,团结带领人民探索中国粮食发展之路,使中国的粮食安全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历史与实践证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因此,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粮食安全治理工作的伟大领导,端牢中国饭碗,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历史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高度重视农民在农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增收,增加粮农收入,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

    始终坚持科技兴农的新战略。农民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兴。自古以来,中国以农业立国,以农业兴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粮食生产不仅要靠农民的劳动力,科技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极其重要。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率是任何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前提,是粮食生产的保障。我们党充分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业发展思想,十分重视科技的作用,主张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用科技培育中国种,生产中国粮,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自主把控种源,从种子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综上所述,百余年来,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充分运用科技推动农业的进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始终坚持自给自足的基本原则。民为国基,粮为民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是一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根本保障。建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粮食自给自足这一基本原则不动摇,强调中国的粮食必须自给自足,不能依赖粮食进口解决粮食问题。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粮食安全置于全党工作的重要地位,查农情,部粮策,从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出发,抓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加大对粮食安全的资金技术投入,培育良种,保护耕地,大力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切实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综上所述,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绝不能依赖于进口,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由中国自己解决。

    始终坚持走中国式农业强国之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党百余年来,农业现代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奋力实现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始终以农业现代化建设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二十大粮食现代化 二十大颂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23喜迎党的二十大金沙江文艺(2022年11期)2022-11-28喜迎二十大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喜迎二十大区域治理(2022年35期)2022-09-30珍惜粮食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请珍惜每一粒粮食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10期)2021-10-20——评《中国现代化论》">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2期)2020-02-18我的粮食梦中国粮食经济(2018年11期)2018-12-27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

    推荐访问:意蕴 治理 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