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5G时代博物馆的“短视频+直播”传播体系构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07 23:00:05 点击:

    卢宜弼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福建 龙岩 364000)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人口流动受限。在此背景下,博物馆单位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模式,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的传播形式,有助于博物馆传播新形态的构建。5G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凭借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推动了直播与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在5G时代背景下,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全景技术在博物馆直播、短视频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推动了博物馆的数字化传播格局构建,同时也给大众带来耳目一新的博物馆游览体验。

    1.1 5G时代的视频化、数字化、智能化传播格局

    5G技术具备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等优势,与各行业的融合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推动了我国数字化进程。当前,我国基本完成5G覆盖从城市到县城乡镇的普及。截至2021年9月,全国5G基站建设数量已达115.9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到4.5亿。5G技术支持下,视频下载、传输、分享的速度更快,推动了短视频与直播平台的发展。截至2021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9.34亿,使用率90.5%,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03亿,占网民整体的68.2%[1]。5G时代为短视频与直播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短视频与直播的制作、发布、传输、分享更为便捷。人民日报、央视网、新京报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入局短视频与直播平台。短视频、直播与新闻、传媒、娱乐、电商等各行业的融合逐渐深入,传播格局向视频化发展。5G时代,以AR、VR、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推动了传播格局的数字化发展,带给用户更加沉浸式的传播视觉体验。5G时代,各类可穿戴设备成为传播的重要载体,AR、VR、MR等技术与设备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无缝对接,传播场景向智能化发展[2]。

    1.2 5G时代博物馆传播的新机遇

    5G时代,VR、AR、MR、AI等技术的发展给博物馆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博物馆传统的展现形式以线下为主,5G时代使博物馆展览展示由线下发展至线上,通过VR、AR、MR、AI等技术,以“短视频+直播”为载体,突破了博物馆展览展示的空间、时间限制,带给用户更加沉浸式的博物馆“游览”体验[3]。5G时代,以虎牙、斗鱼、企鹅、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快手为代表的直播平台与以B站、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使博物馆的“短视频+直播”传播体系构建有更多的选择。“短视 频+直播”传播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培养文化自信,弘扬民族文化。

    2.1 构建博物馆自身的融媒体系统

    5G时代,部分博物馆已经在“短视频+直播”传播体系构建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通过构建博物馆自身的融媒体系统,不断完善自身的融媒体网络,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这也为博物馆的“短视频+直播”传播体系构建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以年北京民俗博物馆为例,自5G商用以来,北京民俗博物馆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模式,在原有微博、微信传播基础上开设了抖音、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官方账号,并且改版博物馆官网,增加手机版官网,实现了电脑端、手机端、微信公众号等信息的同步,形成线下+线上的融媒体网络格局。2022年七夕节,北京民俗博物馆承办线上主题为“爱满京城相约幸福”活动,通过线下举行、线上推广等形式,充分利用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微博、微信、抖音等渠道,通过“云观展”“云讲座”等形式展现七夕文化。在七夕当天,央广网与北京民俗博物馆联合举办直播活动,全国网友通过云端体验传统节俗、畅游主题展览,让大家能够重拾七夕习俗,感受民俗的魅力[4]。

    以河南博物院为例,其积极建设自身的融媒体传播体系,形成以微博、微信、抖音、B站、央视频、头条为主要传播渠道的融媒体系统。河南博物院抖音账号目前有粉丝14.5万,获赞22.8万,短视频作品536个,并开设有“中原藏珍”“答网友问”“讲述”三个栏目,短视频内容涉及文物速览、文物纪录片、华夏古乐、展览、活动、科普知识、讲解员文物讲解等方面。河南博物院B站账户目前有粉丝7.8万,视频数275个,专栏有《敦煌壁画中的大唐影像》《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念·红色记忆》《赏·华夏古乐》《品·中原藏珍》《豫博·小剧场》等栏目,代表作品博物馆奇妙夜《当,夜幕降临》播放量77.4万,点赞4.3万,收藏6921,分享4470。2022年2月,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融合古代乐器、民间民俗、诗词歌赋,编排了“乐吟元夕”爱情主题音乐会,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向大家展示古代上元节的热闹氛围与文化习俗。河南博物院官方微博、抖音、大象新闻、大河网视频号及公众号等进行线上直播,各大媒体直播累计在线观众超过20万,获得网络留言点赞。这种“穿越式演出”形式,激起了观众对古代乐器与传统历史的兴趣,激起了观众从云端直播向线下了解中国历史、诗词、古乐的兴趣。2022年6月,河南博物院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下与线上主题活动,通过“豫来遇潮”直播间云端向粉丝展示中国非遗传拓技艺,“大国工匠”李仁清先生在线上带领大家参观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凭借自身完善的融媒体系统,推动了博物馆文化传播力的提升。

    2.2 发挥“短视频+直播”的传播合力

    博物馆的线上传播渠道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早期,博物馆以微博、微信平台为主要传播渠道,进行信息发布、文物历史介绍等,微博、微信平台内容以图文形式为主。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发展,博物馆文化传播面临新形势,线上公益讲座、博物馆短视频、云游博物馆等形式逐渐兴起,网络平台的博物馆宣传渠道得以发展[5]。2021年,敦煌研究院推出《牛年说牛——寻找莫高窟里的牛》云讲解视频,向人们展示了莫高窟735个洞窟中不同“牛”的形象。2020年,青州市博物馆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直播+全景展示等形式开展云游博物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短视频+直播”模式凭借阅读便捷、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创作门槛低等特点,在各行业有广泛的融合应用。博物馆的“短视频+直播”传播模式也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VR、AR、MR、AI等技术,将博物馆中冰冷的展物形象化、立体化,使博物馆文物实现“活”起来、“动”起来[6]。2018年,抖音平台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七大国家一级博物馆联合创立“嗯~奇妙博物馆”话题,通过“短视频+直播”模式向大众传播博物馆文化。该话题共产生了7.8亿的播放量,各大博物馆抖音账号陆续涨粉,文博系列短视频阅读量、点赞量不断提升。2020年,河南博物院推出系列短视频《中原珍藏》,至今已更新至109集,累计播放量106.8万。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的传播模式,抖音平台累计粉丝913万,累计获赞 3 971万,短视频系列节目包括《杨老师讲轻武器》《文物故事》《军博动态》,其中《杨老师讲轻武器》累积更新至236集,累计播放量超过10亿。除了短视频,直播也是军事博物馆重要的传播渠道。2022年,军事博物馆进行了多场直播活动,其中抖音收录的精彩直播回放有9个,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40万。

    5G时代,博物馆传播有新的发展机遇,借助短视频与直播平台,能够丰富博物馆网络传播新业态;
    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实现短视频与直播精准推送,保障粉丝质量与粉丝黏性。“短视频+直播”具备社交属性,点赞、评论、转发、合拍、直播弹幕等,能够极大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一系列的线上活动也能够激发用户的参与积极性,激发用户对博物馆的探索欲望,吸引更多群众前往线下博物馆参观游览,通过深度互动,提高博物馆的传播广度与深度。

    2.3 拓展“云端博物馆”传播新领域

    5G时代,“云端服务”成为新热点。博物馆“短视频+直播”传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云端博物馆”“云展览”“云直播”等服务深受群众喜爱。依托数字技术、360°全景、VR、AR、MR、AI等技术,能够实现博物馆的线上重构,实现博物馆、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馆藏等数字化、可视化,带给受众沉浸式、多维度的线上展览体验[7]。例如,北京民俗博物馆通过直播与短视频平台,借助AR、VR技术,推出了8期“云”观展,将线下展览转移到线上。用户还可以通过官方微信、官网等平台实现虚拟游览,沉浸式地体验北京民俗博物馆的魅力。2022年8月,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全景漫游虚拟展,通过5G、VR、360°全景导览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博物馆展厅的三维重现。用户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就能够进行博物馆全景虚拟展览,拉近了博物馆文物与公众的距离,也提升了文物与游客之间的交互性,带给游客沉浸式的“云”展览体验。博物馆在“云端博物馆”“云展览”“云直播”建设过程中要兼顾形式与内容,结合自身特色,推出原创性的“云端博物馆”“云展览”“云直播”,满足不同群众的博物馆观展需求,在“云端”释放博物馆的魅力。

    5G时代,博物馆面临新的传播格局,在重视线下传播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构建博物馆自身的融媒体系统、发挥“短视频+直播”的传播合力、拓展“云端博物馆”传播新领域等针对性措施,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传播机制,充分发挥“短视频+直播”发布便捷、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优势,有助于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传承功能。

    猜你喜欢 云端线下博物馆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家用电器(2022年7期)2022-07-13四海心连·云端汇聚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COZMINE线下集合店现代装饰(2021年1期)2021-03-29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当代水产(2021年1期)2021-03-19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在云端永生奥秘(2020年6期)2020-06-30云端之城现代装饰(2020年5期)2020-05-30博物馆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露天博物馆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5年11期)2016-01-27在云端人力资源(2015年7期)2015-08-06

    推荐访问:博物馆 构建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