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理想共同体:高校读书会的动力机制与德育功能——以“转型中国读书会”为例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07 19:30:29 点击:

    刘炳辉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加之高校教师的各项考核竞争压力日益沉重,规模日增的本科生所接受的精细培养颇为不足。本科生阶段在理想塑造、阅读基础和思维能力上缺乏深度训练,势必导致其进入研究生阶段后面临的挑战加剧。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规范化培养训练的主要方式是“班级+课堂教学”模式,但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的高水平培养方式以“读书会+深度阅读+社会调研”模式更为有效。2020年开始施行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对思政课教师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生社团的做法,给予了明确而积极的鼓励引导,足见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很多人文社科领域的老师也纷纷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读书会,但囿于各种因素往往效果参差不齐且难以持续开展。高校读书会这种对人文社科大学生培养十分有利的模式,为何会遭遇重重困难?本文结合多年主持转型中国读书会的经验予以剖析,以期抛砖引玉。

    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二十岁上下,这个阶段是人一生中最朝气蓬勃和富有活力的阶段,人生在这个阶段的核心词是“成长”。大学生们积极尝试探索各种成长路径,希望谱写人生美好的未来。对人文社科领域的大学生而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显然是阅读,但大学生们却普遍遭遇了没有时间阅读的尴尬局面。为何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阅读时间?笔者认为,主要源于其受到了育人体系、社会环境和移动智能三方的制约。

    (一)育人体系:三大模式的内在张力

    既然谈到人才培养,必须认识到现有基本教育模式的特点。当前中国大陆本科生的培养是多种模式和传统的综合,既有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学过来的专业化培养体系传统,也有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挥影响的美国通识教育模式,还有中国社会主义大学思政教育体系的充分发育。三大传统的综合模式带来了诸多优势,但也带来了不少内在张力。

    苏式专业培养模式的特点:较浅专业课程+较多课程设置。

    美式通识教育模式的特点:较深经典阅读+较少课程设置。

    中国社会主义思政教育传统的特点:注重意识形态+大量学生活动。

    最终三大传统综合之后,形成了当前本科生培养的“较多课程设置+较浅专业课程+部分通识教育+注重意识形态+大量学生活动”,简单概括就是课多、课浅、课杂、政教、活动。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考一年仅录取几十万人。而2020年,国内仅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就约100万,且不说每年还有数十万出国深造的研究生。目前我国每年博士、硕士和本专科生的招生规模,大约维持在1∶10∶100的比例。在高校扩招之后,随着师生比迅速变化,专业教师在各方面综合压力之下,迅速从对本科生的深入培养中退出,退守数量较少、工作成本收益更高的研究生培养,而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思政队伍发挥了巨大作用,专业老师的影响力则下降较快。

    在此种模式下,能保障大量阅读的本科生是不常见的,因为完成正常的学业以及各类活动就几近耗光大学生们的所有精力。而这样的结果,对后续的研究生培养极为不利,大量阅读打基础的工作被整体性地严重推后了。大学本科生的时间具有高度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大一倍感新鲜,基本都会参加各类学生组织活动;
    大二处于一个思考和迷茫期,多数人尚未确定人生规划;
    大三被动处于考研、出国、考公、就业实习等功利性目标的准备中;
    大四忙于准备毕业和聚会等事宜。整体来看,三大模式融合起来的本科生教育,带来了异常丰富繁杂的规定动作和制度化安排,留给学生自主静心阅读的时间较为缺乏。

    (二)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功利导向

    市场经济带给社会无限生机和活力,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逐利积极性,其正面功能已经深入人心,对此无须赘言。但不能忽视的是,这种积极性一般具有短期性和盲目性,尤其在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充分。社会上的各种兼职、活动和荣誉等,不断地刺激和诱惑着年轻人躁动的内心。加之,当前90后和00后大学生绝大部分都还是家族中第一代大学生,家庭上一代成员的文化资本往往并不雄厚。很多长辈往往对子女能上大学就很满意了,对深刻阅读和继续深造所能带给学生的命运改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也缺乏营造家庭学习氛围的意愿和能力。诸多因素作用下,大学生很容易错过大一、大二的阅读积累关键期,到了大三、大四时往往悔之晚矣。大量国内外关于家庭代际间社会流动的研究显示,想要突破父辈的社会阶层地位是非常困难的,这一问题在当前高校本科生中也体现得极为明显。

    (三)移动智能:人类惰性的技术强化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智能手机迅速普及,人们的碎片化阅读倾向日趋严重,加之人工智能助力下的短视频娱乐泛滥,男女老少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围绕大学生晚睡和失眠的社会调查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睡前连续“刷”短视频。

    “过度娱乐”消磨了大学生的朝气和斗志,“信息茧房”只会增加人的偏见。大量网络娱乐内容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泛滥成灾,大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呈现迅速下降态势,经典著作阅读量也堪忧。虽然电子书籍阅读也是有效的,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人类对纸质书籍的阅读效果往往好于电子书籍。大量的时间被手机占据,尤其是被一些娱乐性内容充斥,学生们的阅读时间无疑减少了。

    大学生想成长成才离不开广泛的阅读,而阅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时间战争”。在这场“时间战争”中,大学生们能够自主支配的阅读时间本就不多,又遭遇市场诱惑和技术陷阱的双重夹击。如何帮助大学生打赢这场严峻的“时间战争”,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大挑战,转型中国读书会师生们的多年探索为我们克服这些困难提供了部分参考。

    (一)读书会的基本概况

    转型中国读书会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一个大学生社团组织与品牌活动,秉持“心系天下、刻苦读书、修己助人、知行合一”的理念,以读书交流、社会调查、服务社区和游学访学等为主要活动形式。自2014年11月成立以来,六年时间里累计开展大型读书交流等活动八十余次,直接参与师生人次达六千人次以上,通过社会调查、文艺下乡等多种形式影响覆盖群体数万人次,形成了良好的校内外口碑。

    读书会由笔者创办并长期指导,同时还邀请校内外其他老师参与共同辅导学生,六年来的所有活动笔者均参与其中。读书会的同学以本科生为主,日常在校生的成员数量一般稳定在百人规模,每个年级二十余人。读书会的管理架构有三级,首先是指导老师,此外学生层面有读书会会长和四个部门(办公室、编辑部、调研部和宣传部)。

    读书会的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知”与“行”两部分,共六大品牌活动。“知”的部分有:名师指点、读书交流、游历分享。“行”的部分有:游学四方、社会调研、志愿服务。游学四方,指老师带领同学赴一些知名高校、名胜古迹和革命遗迹进行参观交流,边走边讲,带有现场教学特征。社会调研方面,根据大学生的时间规律分为日常校园调研、寒假返乡调研和暑假集体调研。志愿服务领域,既包含每年暑期的支教服务活动,也有各类与地方合作的公益服务活动。

    (二)读书会的人才培养

    读书会荣获过2016年度宁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大学生集体、2018年学校五星级社团等荣誉称号。每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读书会组织的调研团队屡获市校优秀团队称号,指导老师和参与同学也多次荣获相关表彰。读书会师生在思想政治上立场坚定,坚持将阅读经典、服务同学和奉献社会相结合,多数读书会同学都同时从事服务集体的学生工作。

    读书会通过读书交流、学者讲座、校园调研和社会调查等形式,在本科生优秀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探索,成果丰硕。2018届、2019届和2020届的读书会毕业生中,都有约二十人被国内外高校录取读研,深造率均在80%左右。

    (三)读书会的核心活动

    1.读书交流活动

    每个月开展1—2次读书交流活动,是读书会的固定项目。围绕本科生如何读书,笔者也有过多种尝试和探索。目前采取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推荐书单、不定书籍、报名发言、围坐互动、学生分享、老师点评。

    为什么要“推荐书单、不定书籍”?不同于研究生因有了明确的研究领域而可以开展“体系化经典阅读”(1)贺雪峰:《关于社会学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本科生读书会往往成员来源广泛、学术兴趣尚未稳定,此时若将每次读书会分享的书籍固定为某一本书,往往因过于“专”而失去对广大同学的吸引力。笔者给学生的推荐书单有以下一些特点:学科上以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为主;
    主题上聚焦近现代世界与中国互动变化、当代中国突出社会问题等;
    立场上具有“四个自信”而非对自己民族妄自菲薄。这样的安排既可以引导本科生增强阅读,又避免曲高和寡,还体现了读书会的家国情怀。

    为什么要“报名发言、围坐互动”?因为读书会人员较多,最近几年开展活动时经常都是近百人规模,为使发言有序,必须进行前期的组织安排。多年来,所有的读书交流活动,我们都是在会议室等可以布置环形座位的空间里开展的,而从不在教室中开展活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读书会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最重要一点就是突出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性,这种“群体性互动学习”是读书会的本质(2)陈立明、刘炳辉、曹亮:《群体性互动学习:高校读书会的本质与模式分析》,《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4期。,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读书会每次交流活动一般都放在周末,安排6—10个同学发言,往往是从下午开到晚上,时间4—6个小时不等,偶尔也有10个小时的超长纪录。

    为什么要“学生分享、老师点评”?因为读书会不是辩论赛,所以笔者一直强调让同学们各自表述、求同存异。本科生一般年纪较轻,本来就是年少气盛的阶段,若引导不善很容易在交流时短兵相接、抬杠斗气。这种无谓的争论既不利于思想交流,也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思想上的交流,其实只要各自表述清楚就行,要相信听众的辨别能力。

    2.社会调研活动

    大学生青春活泼,正处于天性好动的人生阶段,这一时期开展一定的社会调研活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术热情,也符合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在读书会的三类品牌调研活动中,尤以暑期集体社会调研为重,它既是学术训练方法,也是团队建设方法。这种方法如熊万胜教授对于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的发愿,即“从中国提问题,到乡村搞调研,坚持集体学术,推动学术自觉”。“集体调研”也是贺雪峰教授对中国社会学界做出的重大贡献,事实反复证明这是一条简洁有力的人才培养之道。

    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最大的功效在于培养学生,而并非要出某些学术成果。尤其是对于调研地和调研对象而言,这种以培养学生为目的的调研,必然意味着短期内“高投入低产出”。广阔的农村是开放而包容的,是一个有可能接纳天真活泼的大学生的地方。读书会每年暑假都会在乡村开展调研,而且这种集体调研往往伴随着学生之间长时间密集的交流互动,对于增进团队情感和友谊非常重要。

    “想成才、多读书”,人们一般对此没有异议。但当代大学生受制于诸多因素,遭遇了“时间战争”,出现了广泛的“读书难”现象。结构的困境,必须通过结构的方法解决;
    一个人打不赢的“时间战争”,可以通过一群人打赢。读书会,正是将读书从个人转向集体的关键枢纽。

    (一)氛围:个体与群体读书的辩证关系

    读书本身,一般是高度个人化的,鲜有一群人抱着一本书看的情形。但读书氛围,却是一个公共产品,而且是一种高校中非常稀缺的公共产品,这一观点和总结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郭亮教授,笔者深以为然。

    出于营造氛围的需要,笔者主持的读书会一般规模较大,也有老师曾提出这个规模似乎与深入交流的科学规模不符合。笔者认为,这可能就是本科生读书会与研究生读书会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如果本科生读书会每次仅仅七八个人,这种氛围感和气势会严重不足,本科生读书会更多的还是兴趣引导和阅读习惯培养。

    (二)共同体:营造读书氛围的组织载体

    读书氛围是一种公共产品,这种公共产品的提供必需依托于一个组织,哪怕在这个组织中指导老师的作用很重要,但还是需要大量同学一起努力。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打造一个组织,或者说一个共同体。

    共同体就意味着内部成员关系较为紧密。这种紧密型关系首先从师生关系开始,然后再推动同学之间关系紧密。因为同学之间天然缺乏权威感,很难组织起来。这种紧密型师生关系,其实并不是仅仅通过现场读书会构建起来的,而是依赖大量的日常交流。比如一段时间里笔者身兼学院团委书记之职,和学生干部有频繁的日常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建立起紧密关系,很多学生是从军训期间就接触笔者并受到影响。

    (一)高度投入:精英培养的成本难题

    通过上文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高校人文社科类本科生的深度培养机制和规律,或者说在本科生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进行精英化培养。

    所谓精英,笔者认为就是具有高尚道德素养和高超专业技能的人,通俗地讲即又红又专的人。“专”的问题,目前的教育体制倾向于将其交给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有一种“纵向延后”的特征,本科生阶段更多是启发和引导性的;
    而“红”的问题,则主要通过高校辅导员工作体系来承担,出现了“横向挪移”,教学系老师的参与力度明显较弱。“纵向延后”带来的是多数本科生缺乏深度的学术训练和兴趣培养,哪怕是通过研究生选拔而继续深造,也出现基础不牢的问题;
    “横向挪移”导致的是知行分离问题,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虽然整体素质较高(基本都具有硕士学位),但学科来源较为复杂,往往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关联度较低,难以将德育与智育较好地结合起来。加之,辅导员被大量日常行政事务性工作牵制较多精力,若要在思想政治上对学生进行深度引领,存在很多挑战。

    对学生进行精英化培养,无疑需要知行合一,既要有专业知识的熏陶训练,又能够实际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进行以身示范。这需要学校给予政策、场地、经费等宏观支持,也需要指导老师有较高强度的精力、情感和资金投入。

    (二)理想指引:精英团体的动力机制

    这种高投入的培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因其没有足够的强制性,所以团队的维持更依靠情感维系和氛围凝聚,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都投入较大的精力去做“群众工作”。而大学生毕竟年纪尚轻,很多时候对他人的一些付出又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感受,这就要求读书会的师生必须有足够的不计代价的奉献精神。毕竟读书并不是一个轻松愉快的事情,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做正确的事情,需要指导老师付出较大精力。笔者在实际主持读书会的过程中,很大一块精力就是经常跟学生谈心谈话,鼓励敦促他们坚持读书、坚持参加读书会,避免他们“辍学”。

    在笔者多年来关注和比较各地读书会的实践中,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即凡是能够维持运作比较久的读书会,都必须有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指导老师。而能够支持老师一直坚持下来的,无非就是理想主义,就是初心。指导老师若是放弃了这种高强度的情感投入,不愿意深入同学走群众路线,读书会一定是做不大做不强的。转型中国读书会的宗旨开头便是“心系天下”,没有这个理想的指引,人是很难持久地“刻苦读书”的,读书依然也是一种方法,最终希望读书会的同学们能够“修己助人”,去改善这个社会。

    七十多年前,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鼓舞我们:“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3)《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0页。读书会的指导老师就是要有这种精神,以身示范,用自己的勤奋和诚意去感动学生这个“上帝”,组织带领先进的学生一起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围,引领校园学习风气,为国家培育更多的栋梁之材。读书会的同学多数都继续深造了,继续深造也是学生的动力机制之一,但这种深造并不是目的和终点,而是为了更高的目标服务。

    无论是本科生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高校读书会都是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培养的优良载体,这种载体需要组织架构的“形”,更关键的是要有理想主义的“神”。有形无神,必然形容枯槁;
    有神无形,多半涣散无力。

    读书会这个理想共同体在充满诱惑和挑战的环境中,帮助力量弱小的个体学生去打赢“时间战争”,将精力聚焦到学习的主业上来。理想共同体的具体活动载体依然需要认真设计,即要有读书的“思”,也要有调研的“行”,知行合一才更符合认知规律和团队建设需要。理想共同体,在大学生在校阶段帮助他们成人成才,在未来指引他们服务奉献社会。

    猜你喜欢 读书会本科生调研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大学教育科学(2022年3期)2022-05-26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10期)2021-12-0210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名人传》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疯狂英语·新悦读(2019年10期)2019-12-13“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人大建设(2019年6期)2019-10-08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2期)2019-09-10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4期)2019-09-10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出版人(2018年5期)2018-07-09

    推荐访问:读书会 共同体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