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主旋律电影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07 10:25:21 点击:

    陈 群,黄 蓉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是“三个培养”问题。立德树人是对这个问题的鲜明解答[1]。当代大学生以90后、00后为主,他们思维活跃,拥有较高的好奇心与行动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生活相对脱节,很多教学内容无法让学生从心底里去认可和接受,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取得的成效也不理想。而主旋律电影作为思政教育的一种视听载体,具有鲜活直观、传播广泛、润物无声的特点,利用电影独特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让学生在观影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影片背后所传达的思想价值,比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和口头的语言表达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2],更大效应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主旋律电影蕴含着丰富独特的思政育人功能,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影片中,在影片场景中渗透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载体[3]。因此探析主旋律电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有助于探究主旋律电影中的教育价值,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1.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形成价值引领

    主旋律电影的发展顺应时代变化的规律,无论哪方面的题材,第一序位都是阐释主流意识形态和传播主流价值理念。主旋律电影的内容彰显情义,传递温暖,给人们带来正能量[4],电影通过某些特殊的影视情景设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其中,将信仰的力量体现在人物形象中[5]。不管是哪种题材的主旋律电影,都烙着时代的印迹,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发展走向都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学生在观看此类电影时,价值取向也会受到正确引导,如电影《风声》,将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大学生带来心灵的洗礼,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2.突出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产生强有力的示范

    主旋律电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影片中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和价值观的艺术表达,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人物精神的力量,有效引导观众完成思想与行动的同频共振[6]。榜样具有感染、激励的作用,主旋律电影在塑造主人公时赋予人物榜样的精神,将模范人物的事迹通过影视拍摄的方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模范人物的力量和真实性,不但符合大学生的心理接受过程,而且抓住了他们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树立起学习的旗帜和样板。媒介传播理论中的“态度改变与说服效果理论”主要体现在利用媒介传播对他人产生影响,并导致他人行为得到改变[7]。比如电影《黄大年》通过对黄大年同志的日常描述,将其品行端正的特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用榜样的力量来促使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三观。

    3.显要的娱乐性与生动性,引起情感的共鸣

    主旋律电影的情感凝聚功能是指主旋律电影中通过鲜活直观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展现的故事情节能够带动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巩固观众的家国一体意识,提升组织凝聚力[8]。主旋律电影将动容的场景和巧妙生动的故事情节有机糅合来营造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将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使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不仅能够得到身心上的放松和享受,更能够将自己置于电影中的特殊情境中去,在生动的情节中调动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强大的精神动力。如《东京审判》加入悬疑元素,使剧情扣人心弦,更富有张力;
    电影《战狼2》中冷锋的角色情感饱满,在战场上的英勇潇洒和面对心爱之人时的细腻柔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更能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

    主旋律电影在主题选择上关注时代问题、角色定位上塑造鲜明人物、价值指向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良好媒介,但在现实融入过程中存在着“三度”的现实困境。

    (一)接触层面低密度,获取量少

    主旋律电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始,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电影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被大学生获取的少,即融入的密度小,大学生接触的主旋律电影少。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1.主旋律电影在校资源“受阻”

    主旋律电影集思想与艺术为一体,在让学生欣赏艺术性的创作过程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且主旋律电影题材多样,主旨立意角度高,蕴含的思想价值深,这些都润物无声地正向引导着大学生的三观[9]。大学生群体由于个性使然的原因,对新鲜的事物喜欢探本溯源,尤其是在微时代背景下,更是加强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所以当一部主旋律电影上映时,如果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高校加大宣传,让学生对主旋律电影充满期待,提高大学生对主旋律电影的接受度和关注度,会给主旋律电影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而在现实中,在高校宣传主旋律电影却不多,虽然市场上主旋律电影的数量够,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校里的主旋律电影资源“受阻”。

    2.高校将主旋律电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单一

    主旋律电影塑造的人物鲜活直观,深入人心,学生在观看时能自觉地被带入情境,观故事情节之事,悟影片传达之神,在观影的同时达到思政教育的效果。在对大学生的访谈结果中可知,高校将主旋律电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较少,目前高校老师在思政课堂上虽然有将主旋律电影进行教学的体验,但高校思政教育依托主旋律电影来开展的活动还是比较匮乏。高校内与电影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不多,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偶尔接触到主旋律电影外,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很少能获取到相关资源信息。课堂虽是主阵地,但不能忽视课堂之外的一切机会,利用主旋律电影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在思政课堂上进行,高校应该依托主旋律电影举办相关校园活动,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主旋律电影。

    (二)互动层面浅深度,浮于表面

    主旋律电影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将人物的性格及价值观融入人物的命运走向及个人选择之中,让大学生在反转的剧情和出色的故事情节里得到思想的升华[10]。但在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导致大学生并没有充分吸收主旋律电影背后的教育内容和价值,也就出现了融入的深度浅,浮于表面的问题。

    1.教师对主旋律电影的内容挖掘不够,教育指导性不足

    目前教师已经在课堂上引入影视片段进行教学,但由于使用过程中方法不当导致效果不够理想。在对大学生的访谈过程中,许多大学生提出,虽然在课堂上老师也播放电影片段,但大多是凑教学时长,并没有对电影中的一些深刻内容进行讲解。老师只是单纯的将主旋律电影引入了课堂,却没有深入挖掘主旋律电影中的教育资源,随着观看的结束,学生也逐渐从影片中渲染的那种特殊氛围中走出来,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育指导很快就会淡忘从影片内容中接收到的价值熏陶和思想洗礼,导致互动层面深度浅,从而出现电影育人功能时间不持久、育人成效大打折扣的现象。

    2.学生在观影过程中参与程度受限

    良好的参与感可以显著提升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效果,但在现实中,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这一过程。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播放影片时,学生认为接下来过程就是轻松愉悦的看电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观影过程中只是做到最简单的“眼看”,他们并没有参与到观影这一环节中,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有的老师会在讲课过程中对电影中的片段简单讲解,但大多是老师在上面侃侃而谈,课堂上缺乏老师与学生之间就电影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双向的沟通和探讨,即使有的教师注意到了学生心理,设置了发言环节,但这种传统的课堂发言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造成互动层面融入的深度浅,浮于表面。

    (三)内化层面弱效度,效果不佳

    在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阶段其实是一个加强巩固的过程。如果这一阶段没有把握好,就会造成效度弱,效果不理想,而在现实中也的确出现了这种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1.大学生观影反思主动性较差,且止步于“观”

    学生反思不足,没有反捕到主旋律电影传达的精神。很少有学生在看完电影之后对电影背后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反思。在观看过程中,由于电影的氛围渲染和情景烘托等原因,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产生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但学生如果不积极反思,不主动将电影中的价值内容跟实践相联系,就会造成效度弱,收效甚微。其次学生在观影后,出现了止步于观的现象,缺乏实践锻炼,其内化于心的知识无法实现外化于行的飞跃,导致“观”与“行”脱节,效果不佳。

    2.保障机制存在问题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与主旋律电影相关的课程,也举办了相关活动,但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去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这些与主旋律电影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往往浮于表面,无法发挥协同效益[11]。反馈和评估机制的缺乏是发挥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又一难题。由于反馈机制的不完善,高校开设的主旋律电影鉴赏类课程的考核方法多为上交简单的影评即可,教育者无法了解学生对这些主旋律电影的看法和对作品所表达的价值观是否认同,导致相关课程和活动多是流于形式。

    为了解决目前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度”困境,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融入的获取、吸收、内化三个阶段提出了“三提升”策略,促进主旋律电影更好的地融入到思政教育中。

    (一)提升大学生接触主旋律电影的频率

    在融入的第一个环节里,针对获取密度小的问题,本文从政府、媒体、高校三个角度提出具体的策略。

    1.政府的“心动价”政策,用“心动价”激发学生的“行动”

    在融入之初,政府的政策“倾向”是连接大学生与电影的一个重要“动力机制”,也是让大学生接触到优秀主旋律电影的重要原因。目前有文化团进高校的免费演出活动,背后的资金就是政府的支持。所以在借鉴文化团免费进高校的活动中,政府可以出台主旋律电影对大学生的免费专场放映活动的相关政策。其次政府在主旋律电影进校园的过程中应该加大相关的经费支持,目前电影的票价较高,各地政府可以和当地影院集团合作,让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以“心动的价格”进入高校,这样一来让大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主旋律电影;
    二来政府的政策“倾向”作为连接大学生与电影的一个重要“动力机制”,可以让主旋律电影融入思政教育之初更具标立性。

    2.媒体的“刺激”宣传,增强学生的观影欲望

    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一方面他们获取信息能力强,另一方面又会选择性的忽视一些信息。所以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电影问世时,媒体应该关注高校这个领域,加大进校园的宣传。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关注到主旋律电影上映的大学生,媒体的进校宣传恰恰是一个让他们接触主旋律电影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已经关注到主旋律电影上映但对其观看的期望值不大的大学生来说,媒体的进校宣传是一个“刺激效应”,大大增强了他们对主旋律电影的兴趣,也进一步拉近他们与主旋律电影的距离。

    3.高校拓宽主旋律电影进入校园的渠道

    高校除在思想政治课上使用主旋律电影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创办主题微电影的创作大赛。让大学生自由组织团队,做策划拍摄微电影。学生在自主策划拍摄微电影的过程中,会对电影的细节、内容以及表达的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学生之间更了解“同辈群体”的思想动态,对于“同辈人”拍摄的作品,其思想内涵可能也会更加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达到了主旋律电影所起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高校可以依托主旋律电影来开展“猜影活动”,将电影中的经典环节以及人物简洁的台词设置为“猜”,大学生为了“猜”,就会提前观看相关电影,他们在自主观影和参与活动中能接触到更多的主旋律电影,让其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二)提升课堂上对主旋律电影的运用程度

    在融入的第二个阶段里,为了提高大学生吸收主旋律电影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主要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角度入手。

    1.提高教师指导能力,加大融入力度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2]。教师将主旋律电影引进课堂后,要深入挖掘电影中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观影的同时受到电影中的教育熏陶。在课堂上,理论知识和电影内容不能脱节,因此教师要将两者结合,除了让大学生观赏电影外,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气氛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影后的感受以及影片中最触动人心的情节,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影片的主题、影片背后的深层次内涵。这样,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能发现学生对电影里面存在的疑惑以及指导讲解方面的不足,有助于教师改进方法提高指导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对电影所传达的思想内容有更深刻理解,提高融入的深度。

    2.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融入活力

    针对大学生参与感很低的问题,教师可以和辅导员利用班会时间共同举办“观影、论影、模影”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喜好挑选一部主旋律电影,师生一起研讨影片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精神主旨。参与老师可以引导大学生对影片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艺术赏析能力。其次对于讨论比较激烈的问题可以专门开设辩论会,让学生在辩论中辩出风采,辩出能力。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和“角色心理体验”,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剧中经典人物的形象,让他们真实地参与到表演中,深入了解角色的本质,感悟角色传达的精神。通过“入境、入情”的过程,有利于大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其中,增强融入活力,从而提高融入的深度。

    (三)提升主旋律电影的思政育人效果,实现从里到外的飞跃

    这一阶段,要将电影中的教育内容内化为大学生的心理认同、情感认同并最终上升为行动上的认同,才能巩固前期成果,提升育人效果。

    1.观影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且不止于“观”

    首先观影结束之后,教师要对观看的影片内容进行简单的阐述,让学生对影片的内容及教育内涵有更深刻地理解,引导学生对影片中的内容进行反思思考。其次,针对大学生对电影里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组织开展课堂讨论,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反思影片所折射的教育内容。最后,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反思电影中教育内容的基础上上升高度,让学生联系实际,将主旋律电影所传达的正确价值观念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由此,主旋律电影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从内化于心的地步上升到外化为行的境界。

    2.加强相关管理和反馈机制的构建

    当大学生将电影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真正的外化于行后,后续就需要加强相关管理和反馈机制的构建保障其整个融入的效度,只有整个融入环节是连续性的,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整体性效益。高校应成立专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完善和优化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一方面,在观影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例如可以借助QQ群或者微信公众号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了解他们的观影状态、观影感受并及时记录,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所反馈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借助于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定期对主旋律电影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情况进行动态的检查和评估,通过收集相应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相关措施方法,以期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主旋律电影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是形式上的融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心入”,在融入过程中,要让学生用心体会,用心力行。因此从融入的获取、吸收、内化三个环节来探索主旋律电影创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还能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环节遇到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策略,让学生真正做到“心入”,从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丰富学生的思想灵魂。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人生十六七(2016年14期)2016-12-01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推荐访问:主旋律 融入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