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深入挖掘统编教材,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06 21:10:15 点击:

    崔 慧 陈思含

    (1.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
    2.常熟理工学院)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找准练写的切入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说出真实感受,乐于动笔。读写结合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策略,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

    一、读写结合的操作误区

    笔者作为区级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通过听课、访谈等途径发现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读写分离、机械练写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一)浅读教材,未能挖掘有效写作点

    尽管大部分教师都明白读写结合的重要性,文本内容、插图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点,但是部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材的研读不够深入,设计的随堂写话训练稍显生硬,不符合学生的年段特征,难以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或因为教授内容过细,挤压了学生表达的时间。

    (二)只读不写,写作灵感转瞬即逝

    公开课是教师精心准备的课,笔者听了很多的公开课、竞赛课,发现教师经过精心准备,都设计了有一定关联度的说话训练。但为了在课堂上展示更多的内容,孩子在课堂上只说不写,说的激情被点燃了,但没有时间将想法仔细梳理,形成生动的文字,写作的灵感转瞬即逝;
    或者教师将写作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却鲜少花时间点评学生的写作内容,未能形成闭环教学,久而久之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读写分割,机械练写效果差

    虽然读写有机结合能够深层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很多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将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阅读课仅仅围绕知识点来讲述,而写作课只是生硬地按照教材中给出的主题进行训练,缺乏整体意识,未能将写作要点细化到单元相对应的课文中进行逐一训练,导致学生有很强的畏难情绪,将写作变成“挤牙膏”,应付了事。

    这些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不够深入,缺乏读写结合的意识,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较为单一。笔者从问题分析着手,寻求提升区域教师读写结合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二、读写结合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读写结合的核心概念

    “读”,即阅读,是学生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和自己对话、和生活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汲取丰富的知识,开阔眼界。“写”即写作,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个性化的表达过程。“读写结合”就是针对教学的整体性和年段特征,以语文教材为主要载体,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挖掘文本中的写作训练点,通过教师创设的写话情境和针对性的引导,组织系统的读写训练,将阅读和写作两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继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

    1.学习迁移理论

    经过系统学习,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包含读和写,且读写的认知结构相似,理论上是可以互相迁移的。如果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割裂开,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提升单方面的阅读能力或习作水平;
    而将读写结合到一起,可以帮助学生链接相似的认知结构,将学习内容以多种形式灵活运用,最终实现主动读写迁移,内化为学生的读写素养。

    2.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涵盖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语言学习的过程类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看、听等方式习得语言,并经过自身认知的加工吸收语言,形成适应自己发展的语言系统,在需要表达的时候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输出。阅读教学是语言输入、吸收、内化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只有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输入输出系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专题培训,提升教师读写结合的实施能力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时间较短,很多一线教师并未系统地了解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这给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带来了阻碍,教师迫切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1.聘请学科专家进行系统指导

    长期的一线教学,使得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面对新的教材,一些教师会缺少对新教材、读写资源、课程、实践活动进行开发钻研的热情。因此,要组织区域培训,聘请学科专家对新教材深入解读,注入源头活水,引导教师积极探索新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拓宽读写结合的实施路径。

    2.区域教研,强化教师读写结合的实施能力

    打破学校与学校的壁垒,强化区域教研;
    组织区域内学科骨干教师梳理不同年段、不同文本的读写结合点;
    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竞赛等专题活动。通过这些方式,帮助教师打破个人经验的束缚,使他们参与到教材的研讨中,吸收集体的智慧,深入开发读写资源,将教材作用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堂实践,挖掘读写结合的多种策略

    经过系统钻研,结合不同文本特征,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1.紧扣留白,培养儿童想象续写的能力

    留白是画家常用绘画技巧,即刻意在画作上给观者留下部分想象的空间,增加作品的美感。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多处做了这样的处理。这些留白,正是读写结合的有效触发点。

    第一,结合课文结尾提供说写舞台。在执教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时,文中的结尾说雪孩子变成了云,飘到了天上。课文到此结束了,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读写结合点,于是设计了如下问题。

    师:小兔子醒来,它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生:小兔子看着天上的白云泪流满面,大声喊道:“雪孩子,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好想你!”

    生:小兔子看着白白的云朵,自言自语:“谢谢你救了我,你是最好的雪孩子。我会一直等你的,冬天,你还会来陪我的吧!”

    第二,利用课文插图提供说写契机。教材中有丰富的插图,插图在很多时候能够帮助孩子丰富画面,有利于写话训练。例如,在执教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的古诗《村居》时,受阅读量的影响,低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较为困难。看着教材中的插图,笔者引导孩子们进行以下思考。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鸟在树上快活地歌唱。

    生: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钻出头来,一排排的柳树长出了叶子。

    师:什么样的叶子呢?柳条看起来什么样?

    生:叶子长长的,柳条细细的。

    师:真会观察!除了书中画出来的,想想看,作者可能还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呢?

    生:粉红的桃花,小河流淌……

    第三,链接故事情节搭建说写平台。教材中的课文很多都是经典之作,很多叙事类的文章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部分情节虽未展开描写,却充满了画面感,这也是很好的读写结合点。例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白求恩大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故事,其中有布帘烧着,助手着急灭火的情节。学生能够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出紧张的局面,助手、伤员的话符合当时人物的心理想法,白求恩大夫的回答更是呼应了故事的标题。从学生的续写中能够看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够看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扣住契机的引导,将读写训练落到实处,自然高效。

    2.描摹课文,培养儿童迁移仿写的能力

    将写作的技巧分散到课文中,也是统编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模仿书中的遣词造句,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并帮助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点,对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迁移,能够仿写出相似的内容。

    例如,在执教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找春天》这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优美的语句:“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文中连续出现了几句结构相似,内容优美的句子,笔者认为这是很好的读写结合点。因为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笔者借助PPT中几张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生:一簇簇桃花在枝头绽放,那是春天的发卡吧?

    生:一串串露珠从草尖滴下,那是春天的泪水吧?

    生:几只小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那是春天的播报员吧?

    虽然只有二年级,但借鉴了句式,结合图片发挥想象,学生仿写得有模有样。仿写只是一种学习写作的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结果。掌握了多篇课文谋篇布局的特点,学生终能在仿写中再前进一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表达。

    3.口语交际,培养儿童口语表达的能力

    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创设练习说话的情景,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例如,在执教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课“有趣的动物”时,教师出示动物卡通图片,引导学生介绍动物。刚开始孩子们说得中规中矩,后来,笔者选择了松鼠,对它的尾巴做了放大处理,学生一下子来了灵感,表达的内容也生动有趣了许多。在学生充分表达之后,让他们仔细梳理一下说话的内容,将其写下来,一篇优秀的习作就产生了。

    4.串联主题,服务单元写作要点

    统编版课文的编写采用学科素养和人文主题的双线布局,单元的整体性较强,围绕某一个主题,选择不同的篇目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共同点和独特之处,制定单元整体读写目标,并将写作目标安插在一篇篇课文之中,巧妙挖掘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读写训练、模仿迁移,这样到了写作文时就可以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提升学生读写迁移的能力。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编者安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几篇文章。在教授古诗时,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有什么;
    在学习《找春天》的时候,引导学生寻找春天的痕迹,感受春天的神奇;
    学习《开满鲜花的小路》,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孩子们重点说说春天的花儿;
    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引导孩子们说清楚植树的具体过程,并能进行仿写。这样学完一整个单元,学生积累了大量关于春天的好词好句,将它们通过一定的顺序串联在一起,加以一定想象,一篇写话训练水到渠成。

    (三)拓宽路径,链接课内外生成丰富的资源

    统编版教材是落实读写结合的主要载体,但也不能完全依赖教材。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语文的外延,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将课文和生活有效链接,捕捉生活中的写作契机,丰富读写资源。

    1.向课外阅读延伸,拓宽读写结合的渠道

    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教师应该关注课外优秀读物,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对接,拓宽读写渠道,丰富读写资源。例如,在教授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爸爸对孩子的爱,笔者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我爸爸》。这本书内容浅显,却是很好的仿写材料,因此笔者紧扣绘本图文,引导学生抓住“我爸爸可以”“我爸爸敢”等语句,开展模仿说话训练,说说自己的爸爸是如何“酷”的。

    2.向语文生活延伸,扩充读写结合的资源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课内教学和生活有机链接,能够诗意地扩充读写结合的资源。生活本身就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生活这个天然课堂,更有利于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教学课文时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根据气候特点、天气变化、环境条件等来调整教学顺序,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内化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的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赶上天气突变,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移到室外,领着孩子们到校园中观察景物:春雨蒙蒙时与他们一起漫步在细雨霏霏的校园,去探访雨中静默的垂柳,去看望墙角闭着眼睛的苦菜花;
    秋风呼唤着树叶纷纷飘落时,和孩子撷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树叶,这是一枚枚秋的勋章;
    大雪纷纷时,走出教室,在纷纷扬扬的飞雪中徜徉,让冬天的使者亲吻我们的脸庞。教师要善于抓住让孩子写话的任何时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让孩子在语文课上得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净化、语言的感染与熏陶。

    总之,统编版语文教材是教师进行读写训练的重要依托,教师应该从单元整体读写目标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系统进行说写训练,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10期)2022-01-18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11期)2021-03-08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0年11期)2021-01-04背课文的小偷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妙脆角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

    推荐访问:读写 挖掘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