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清华简《楚居》“徙居/袭X郢”解〔*〕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05 23:00:08 点击:

    黄锦前

    (新疆大学 历史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楚居》曰:

    季连初降于騩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骄)山,宅凥(处)爰波(陂)。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凥(处)于方山,女曰妣隹,秉兹率相,詈四方。季连闻其有聘,从,及之盘(泮),爰生伯、远仲。毓徜徉,先凥(处)于京宗。穴酓迟徙于京宗,爰得妣列,逆流哉(载)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列宾于天,巫咸赅其胁以楚,抵今曰楚人。至酓狂亦居京宗。至酓绎与屈紃,使鄀嗌卜,徙于夷屯,为便室,室既成,无以内之,乃窃鄀人之犝以祭。惧其主,夜而内尸,抵今曰,必夜。至酓只、酓、酓樊及酓锡、酓渠,尽居夷屯。酓渠徙居发渐。至酓艾、酓挚居发渐。酓挚徙居旁屽。至酓延自旁屽徙居乔多。至酓勇及酓严、酓相(霜)及酓雪及酓训(徇)、酓咢及若嚣(敖)酓义(仪),皆居乔多。若嚣(敖)酓义(仪)徙居箬(鄀)。至焚(蚡)冒酓帅(率)自箬(鄀)徙居焚。至宵嚣(敖)酓鹿自焚徙居宵。至武王酓自宵徙居免,焉始□□□□□福。众不容于免,乃渭(溃)疆浧之波(陂)而宇人焉,抵今曰郢。至文王自疆郢徙居郢,郢徙居樊郢,樊郢徙居为郢,为郢复徙居免郢,焉改名之曰福丘。至(庄)嚣(敖)自福丘徙袭箬(鄀)郢。至成王自箬(鄀)郢徙袭郢,郢徙□□□□居睽郢。至穆王自睽郢徙袭为郢。至庄王徙袭樊郢,樊郢徙居同宫之北。若嚣(敖)起祸,焉徙居承(蒸)之野,蒸之野□□□,〔徙〕袭为郢。至龏(共)王、康王、嗣子王皆居为郢。至灵王自为郢徙居秦(乾)溪之上,以为凥(处)于章〔华之台〕。竞(景)坪(平)王即位,犹居秦(乾)溪之上。至昭王自秦(乾)溪之上徙居郢,郢徙居鹗(鄂)郢,鄂郢徙袭为郢。盍(阖)虏(庐)内(入)郢,焉复徙居秦(乾)溪之上,乾溪之上复徙袭郢。至献惠王自郢徙袭为郢。白公起祸,焉徙袭郢,改为之,焉曰肥遗,以为凥(处)于澫,澫徙居鄢郢,鄢郢徙居吁。王太子以邦复于郢,王自吁徙蔡,王太子自郢徙居疆郢。王自蔡复鄢。柬大王自疆郢徙居蓝郢,蓝郢徙居郢,郢复于,王太子以邦居郢,以为凥(处)于郢。至悼折(哲)王猷(犹)居郢。中谢起祸,焉徙袭肥遗。邦大瘠,焉徙居鄩郢。〔1〕

    该篇共16支简,原无篇题,“主要叙述自季连开始到楚悼王共二十三位楚公、楚王的居处与迁徙,内容与《世本》之《居篇》很相类,故定名为《楚居》”。〔2〕与之相关者,还有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之《王居》残简。〔3〕

    简文所述自季连开始到楚悼王时期楚都及王居的迁徙情况,前者如穴酓迟徙于京宗,酓绎徙于夷屯等。至武王时,“乃溃疆浧之陂而宇人焉,抵今曰郢”,自此至悼王时,王居屡有迁徙。一般认为与上述穴酓迟徙于京宗、酓绎徙于夷屯一样,这些亦系楚都之迁徙,其实不然。

    简文所记自武王至悼王王居迁徙所涉名“X郢”者有14处,若再加上“同宫之北”“蒸之野”“秦(乾)溪之上”及“章华之台”等楚王所迁居之地,已近20处。迁徙频率较高达5次以上者就有文王、庄王及惠王,4次者有成王、昭王及简王。从逻辑、情理和常识来看,如此反复如儿戏般乐此不疲地迁都当绝无可能,于事实亦不可行。然则简文“徙居/袭X郢”就不应理解为迁都,而系楚王居处之迁徙。〔4〕

    简文上文在介绍楚人得名及祭之由来时分别云“抵今曰楚人”“抵今曰,必夜”,可见“抵今曰……”系一总体归纳概括性的文字,言下之意是自此形成定规,至今(《楚居》文本写作和形成之时〔5〕)没有改变。同样,简文云楚武王迁至疆郢,“抵今曰郢”,结合简文下文的叙述来看,自武王以至悼王,实未发生像穴酓迟徙于京宗及酓绎徙于夷屯那样大规模的迁都活动。其所迁者,并非楚都,而系王居,即楚王之居处,系限于一大的地域内小范围之变动。据上下文,王居所迁之名目繁多的各种“郢”,实皆系“郢”即楚都范围内的具体小地名。之所以皆称郢,应系王居所在而沿袭之称谓。春秋战国时期,凡楚迁都所至之处,均称为郢。顷襄王二十一年纪郢失陷,迁都于陈即今河南淮阳,1957年安徽凤台出土战国晚期的陈郢量(《集成》10364)〔6〕之“陈郢”,即系迁都陈后之称。

    简文云,楚武王时,“乃溃疆浧之陂而宇人焉,抵今曰郢”,据简文,“郢”之得名乃源自武王居“疆浧”。“陂”即堤防、堤岸。《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毛传:“陂,泽障也。”孔颖达疏:“泽障,谓泽畔障水之岸,以陂内有此二物,故举陂畔言之,二物非生于陂上也。”所谓“溃疆浧之陂”,即破疆浧之堤,可见疆浧乃水泽之地。“浧”从水作,结合简文看,“浧”本系水泽义。楚都“抵今曰郢”,“郢”改从邑作,一系表地名,二是由“浧”即水泽之本义而引申作楚都之专门称谓。〔7〕“浧”,《康熙字典》云“又于政切,缨去声。水名。一曰澱也”,“澱”即“淀”,谓浅水湖泊。《文选·郭璞〈江赋〉》:“栫澱为涔,夹潨罗筌。”李善注:“刘渊林《吴都赋》注曰:‘淀,如渊而浅。’澱与淀古字通。”《水经·汶水注》:“澱,陂水之异名也。”“淀”《玉篇》云“浅水也。一曰陂淀,泊属”,《文选·左思〈魏都赋〉》:“掘鲤之淀,盖节之渊。”张载注:“淀者,如渊而浅也。”“郢”即“浧”,亦即“淀”之含义,与楚都郢即今宜城和荆州一带水网密布的地理景观也相吻合。楚故地如今安徽合肥及其周边地区地名中多有称“X郢”者,“郢”应系沿袭之地名后缀。

    简文用词很有规律,〔8〕颇值得仔细玩味。如称“X郢”者,皆系“郢”即楚都范围内具体小地名;
    而单称“郢”者,则指楚都,如“抵今曰郢”“盍(阖)虏(庐)内(入)郢”,后者即指在今荆州纪南城之楚都郢。

    再如凡言“徙居”“徙袭”者,皆系楚王居处而非王都之迁徙,而言楚都迁徙者,皆云“徙于”,如“穴酓迟徙于京宗”、“至酓绎与屈紃,使鄀嗌卜,徙于夷屯”,区分非常清楚明确,绝不相混。由此可见,所谓“徙居/袭X郢”系楚王居处而非楚都之迁徙显明。通观全文,《楚居》主要也是记载楚王居处的变化而非楚都的迁徙,正如本文开头所引清华简整理者云,《楚居》主要叙述历代楚公、楚王的居处与迁徙。

    另如“徙居”“徙袭”亦有别。言“徙居”者,一般系由一地(郢)迁至另一新的地点(郢),而言“徙袭”者,则由一地(郢)迁至原有之郢即王居之所在。

    《史记·楚世家》:“武王卒师中而兵罢,子文王熊赀立,始都郢。”楚文王所都之郢,即今湖北荆州纪南城。《楚居》“至文王自疆郢徙居郢,郢徙居樊郢,樊郢徙居为郢,为郢复徙居免郢,焉改名之曰福丘”,据简文上文“至武王酓自宵徙居免”,可见与疆郢、为郢一样,免郢在武王旧都,文王“徙居为郢,为郢复徙居免郢”,皆系王居之迁徙而非迁都,则郢可能在文王所迁之都郢即今荆州纪南城一带。〔9〕前此楚王居处地及郢,应在今宜城一带。

    四月己丑,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国大惕,惧亡。子期又以陵师败于繁扬。令尹子西喜曰:“乃今可为矣。”于是乎迁郢于鄀,而改纪其政,以定楚国。

    “为郢”,赵平安指出即《左传》昭公十三年、《史记·楚世家》灵王十二年的“鄢”,在今湖北宜城西南,可对应1990年发掘的宜城郭家岗遗址。“为”即鄢,可以涵括鄀,《楚居》的“为”和《左传》定公六年的“鄀”相当。〔10〕据简文“若嚣(敖)酓义(仪)徙居箬(鄀)”,鄀系若敖酓仪所迁,在今宜城西南,昭王所迁之鄀亦即《楚居》之“为郢”即此,称鄀当与西周以降鄀国居于宜城一带有关。

    简文“至灵王自为郢徙居秦(乾)溪之上,以为凥(处)于章〔华之台〕”,“章华之台”即章华台,《左传》昭公七年:

    楚子之为令尹也,为王旌以田。芋尹无宇断之曰:“一国两君,其谁堪之?”及即位,为章华之宫,纳亡人以实之。

    又“楚子成章华之台,原以诸侯落之”。杜预注:“章华,南郡华容县。”“宫室始成,祭之为落。台今在华容城内。”在今荆州市江陵县东南监利市西北一带潜江市境内,考古发掘的潜江龙湾遗址可与之相吻合。〔11〕

    因此,从简文本身所传递的信息来看,自武王至悼王王居迁徙所涉诸“郢”,以及“蒸”“秦(乾)溪”等地,皆在今宜城及荆州之楚都一带,“郢”前之地名,皆系今荆州及宜城境内之具体小地名;
    “同宫”“章华之台”则系其内之具体宫殿名称,类似鄂君启节(《集成》12110-12113)〔12〕“王凥(处)于戚郢之游宫”的“游宫”。〔13〕

    简文所记诸郢及地名多系具体小地名,部分可与文献记载相对应,如为郢、鄢郢、章华台等,有些则难以与文献对应或不见于文献,但总体上也并不妨碍对其内涵的理解和把握,简文文本本身所传递的各种信息也可弥补这些缺憾。

    今宜城与荆州一带,两周时期先后为楚都所在,二地相距约200千米左右,即使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也并不遥远。据简文及有关材料,诸“郢”应系王居之邑,内有宫殿及护卫等相关设施(类似西周金文所记之丰还、郑还即畿内之县邑,详下文),其营建之目的可能与军事安全、狩猎田游、陵园祭祀等有关。

    宋代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出土的两件楚王酓章钟(《集成》83、84)及1978年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楚王酓章镈(C.65下2:6)(《集成》85)铭曰:

    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酓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用享,穆商,商。

    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用享,少羽反,宫反。

    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酓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用享。

    据铭文,“西阳”为地名,该地有曾侯乙及其先人宗庙,应为当时或稍早时候曾都之所在。西阳的地望,屈万里认为在今湖北襄阳境内,〔14〕考古发掘表明,枣阳吴店一带当系春秋早期前段曾国政治中心所在,〔15〕亦即楚王酓章钟、镈所云之曾都“西阳”。〔16〕

    楚王酓章即楚惠王(公元前488-前432年在位),曾侯乙所处之战国早期,曾都在今随州安居一带,但西阳即今枣阳系曾国旧都所在,有曾侯乙及其先人宗庙,故楚王酓章“返自西阳……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今枣阳距离随州约100千米,曾侯往返两地之间应相当近便。

    类似情形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殷商时期。商末铜器版方鼎〔17〕铭曰:

    据以上二例,尤其是东周时期其近邻曾国都城迁回今随州,而西阳即今枣阳旧都仍有曾侯乙及其先人宗庙之例,楚自武王以后历代楚王反复迁徙居处,与故都今宜城一带有楚故都宫殿及先人宗庙当不无关系。诸“郢”或即绵延分布于自今宜城至荆州之间,楚王往来于其间,履行行政、祭祀及田游等事务,皆颇为便利。

    (2)老簋〔19〕:唯五月初吉,王在京,渔于大池。

    (5)伯唐父鼎〔20〕:乙卯,王京,〔王〕祷辟舟,临舟龙,咸祷,伯唐父告备,王格,祷辟舟,临祷白旂,〔用〕射兕、虎、貉、白鹿、白狐于辟池。

    (6)麦方尊(《集成》6015):雩若二月侯见于宗周,亡尤,会王京,祀。

    (7)弭叔师察簋(《集成》4253、4254):唯五月初吉甲戌,王在,格于太室,即立中廷,邢叔内右师察,王呼尹氏册命师察……

    (8)寏盘〔21〕:唯三月初吉丁亥,王在,格太室,锡寏玄衣、黹纯缁巿、幽黄、銮赤旂五日、膺,用事。

    (9)鲜簋(《集成》10166):唯王卅又四祀,唯五月既朢戊午,王在京,禘于昭王。

    (10)史懋壶盖(《集成》9714):唯八月既死霸戊寅,王在京湿宫,亲命史懋路筮,咸。

    (12)伯姜鼎(《集成》2791):唯正月既生霸庚申,王在京湿宫,天子伯姜,锡贝百朋。

    (13)朕匜(《集成》10285):唯三月既死霸甲申,王在上宫……

    (14)卯簋盖(《集成》4327):唯王十又一月既生霸丁亥,荣季入右卯,立中廷,荣伯呼命卯曰……今余唯命汝尸司宫、人,汝毋敢不善。

    (15)王盂〔23〕:王作京中寝浸盂。

    (16)士上尊(《集成》5999)、士上卣(《集成》5421、5422)、士上盉(《集成》9454):唯王大禴于宗周,诞京年,在五月既朢辛酉,王命士上眔史寅殷于成周。

    (17)小臣静卣〔24〕:唯十又三月,王京,小臣静即事,王锡贝五十朋。

    (20)奢簋(《集成》4088):唯十月初吉辛子(巳),公姒锡奢贝,在京。

    (21)小臣传簋(《集成》4206):唯五月既朢甲子,王在京,命师田父殷成周年,师田父命小臣传绯。

    (22)寓鼎(《集成》2756):唯二月既生霸丁丑,王在京,真□,戊寅,王蔑寓历,使谆大人锡作册寓□。

    (24)六年琱生簋(《集成》4293):唯六年四月甲子,王在……

    (1)小臣宅簋(《集成》4201):唯五月壬辰,同公在丰,命宅事伯懋父。

    (3)元年师史簋(《集成》4279-4282):唯王元年四月既生霸,王在淢,甲寅,王格庙,即位,遟公入右师,即位中廷,王呼作册尹克册命师曰:备于大左,官司丰还左右师氏,锡汝赤巿冋衡、丽敡,敬夙夕用事。

    “还”即县,“丰”“丰还”实一,系文王旧都,亦系宗周之一部分,在今西安西南丰水以西。〔25〕

    丰邑既系文王旧都,武王迁镐后,离丰邑甚近,属畿内,丰邑仍为西周政治文化中心,故金文中屡见“王在丰”等记载,如:

    (1)太保玉戈〔26〕:六月丙寅,王在丰,命太保省南国,帅汉,诞殷南。

    (3)裘卫盉(《集成》9456):唯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王爯旂于丰。

    金文中又屡见“王在郑”,如:

    (1)懋尊〔27〕、懋卣〔28〕:唯六月既望丁巳,穆王在郑,蔑懋历,锡犬带。

    (2)免尊(《集成》6006)、免卣(《集成》5418):唯六月初吉,王在郑。丁亥,王格太室,邢叔右免,王蔑免历,令史懋锡免缁韨冋衡,作司工。

    (3)大簋(六月大簋)(《集成》4165):唯六月初吉丁巳,王在郑,蔑大历。锡犓骍犅,曰:用禘于乃考。

    (5)旂伯簋〔29〕:唯正月初吉辛未,王格郑宫,王锡旂伯贝十朋。

    “郑”又称“郑还”(免簠)(《集成》4626),即郑县,系王畿内“都”邑,内有“宫”“太室”等宗庙建筑,为宗周之一部分,穆王以后常居郑。〔30〕其地在今陕西华县西北。

    与“王在郑”“王在丰”“王在京”等相对应的,金文中又常见“王在周”,如上述免诸器等:

    (2)免簋(《集成》4240):唯十又二月初吉,王在周,昧爽,王格于太庙,邢叔右免,即命,王授作册尹书,俾册命免,曰:令汝胥周师司林,锡汝赤韨,用事。

    (3)免簠:唯三月既生霸乙卯,王在周,命免作司土,司郑还廪、眔虞、眔牧,锡戠衣、銮。

    (4)免盘(《集成》10161):唯五月初吉,王在周,令作册内史锡免卤百辎,免蔑。

    回过头来再看《楚居》所载楚武王以后王居所迁名目繁多的各种郢,其性质亦应与西周的京、丰京、镐京及郑还(县)与丰还(县)类似,皆系楚都即郢这一大的范围内邑之具体名称,即小地名。上揭史懋壶盖、伯姜鼎“王在京湿宫”,与鄂君启节“王凥(处)于栽郢之游宫”辞例完全相同,“京”与“栽郢”相对,“湿宫”与“游宫”相应,亦可佐证《楚居》的“X郢”与金文及文献的“京”“镐京”“郑还(县)”“丰还(县)”等性质相类,皆系楚都郢内之具体邑名;
    与金文称“X京”一样,称“X郢”,系因王居所在。换言之,与“京”一样,“郢”系共名或总名,“X郢”犹如“X京”,则系其内具体地(邑)名。上述简文凡单称“郢”者,皆指楚都,金文及文献单称“京”者,亦指国都。《诗·大雅·文王》:“殷士膚敏,祼将于京。”朱熹集传:“京,周之京师也。”二者亦同。

    与宗周相对应的,还有周人故地岐周。如保尊(《集成》6003)、保卣(《集成》5415):

    乙卯,王命保及殷东国五侯,诞贶六品,蔑历于保,锡宾,用作文父癸宗宝尊彝。遘于四方会,王大祀佑于周,在二月既望。

    “周”即周原出土西周卜甲和陶文的“周”,指岐周,〔31〕在今陕西岐山县境。

    又史墙盘(《集成》10175)“武王则命周公舍宇于周,俾处”,唐兰将其语译为“武王则命令周公安排居住土地,让他住在岐周”,〔32〕“周”亦指岐周。《逸周书·作雒》:“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武王既归,乃岁十二月崩镐,肂予岐周。”《孟子·离娄下》:“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赵岐注:“岐周、毕郢,地名也。岐山下周之旧邑,近畎夷。”“岐周”皆指岐山下的周人旧邑,周人建国于此,故称。

    宗周岐周之外,还有成周洛邑,在今河南洛阳。《书·洛诰》:“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也多见于铜器铭文的记载,如叔夨方鼎〔33〕“唯十又四月,王肜、大、,在成周”,盂爵(《集成》9104)“唯王初于成周”。

    岐周、宗周及成周皆称“周”,与《楚居》云楚国自武王以后楚都皆称“郢”(“抵今曰郢”)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1)中方鼎(《集成》2751、2752):唯王命南宫伐反虎方之年,王命中先,省南国,贯行,设王,在夒真山。

    (2)中甗(《集成》949):王命中先,省南国,贯行,设居。

    (3)静方鼎〔34〕:唯七月甲子,王在宗周,命师中眔静省南国相,设居。

    (6)宋叔鼎〔35〕:唯七月,辰在己丑,密伯至于呆,锡宋叔贝十朋、赤金二钣。

    (7)不栺鼎(《集成》2735、2736):唯八月既朢戊辰,王在上侯,、祼。

    (8)达盨盖〔36〕:唯三年五月既生霸壬寅,王在周,执驹于滆,王呼巂趩召达,王锡达驹。

    (10)师虎簋(《集成》4316):唯元年六月既朢甲戌,王在杜,格于太室,邢伯入右师虎,即位中廷,北向,王呼内史吴曰:“册命虎。”

    (11)长甶盉(《集成》9455):唯三月初吉丁亥,穆王在下淢,穆王飨醴,即邢伯、太祝射,穆王蔑长甶以逑即邢伯。

    (13)蔡簋(《集成》4340):唯元年既朢丁亥,王在淢。旦,王格庙,即位。宰曶入佑蔡,立中廷,王呼史敖册命蔡。

    (14)曶鼎(《集成》2838):唯王元年六月既朢乙亥,王在周穆王太室,王若曰:曶,命汝更乃祖考司卜事,锡汝赤从巿、□,用事。王在,邢叔锡曶赤金郁。

    综上所述,据简文文本的内证及殷商、西周及东周时期曾国铜器铭文材料所载之各种例证,清华简《楚居》所记自楚武王至楚悼王时“徙居/袭X郢”不应理解为迁都,而系王居即楚王居处之迁徙。与金文及文献“京”“镐京”等的“京”一样,“郢”系共名或总名,凡单称“郢”者,皆指楚都,“X郢”犹如“X京”,系楚都郢内王居之邑,内有宫殿及护卫等相关设施,其营建之目的可能与军事安全、狩猎田游、陵园祭祀等有关。“郢”前之地名,皆系今宜城及荆州楚都内之具体小地名。称郢系因王居所在,“郢”由“浧”即水泽本义引申而来。西周金文中常见“王在X”的“”应系“居”字异体,该字系表示王居之“居”的专用字。“X”部分系畿内固定的王居,其他多系王出行临时驻跸之所,类似后世之行宫。

    注释:

    〔1〕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2010年,图版,第26-34、117-126页,“释文注释”,第180-194页。释文参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楚居〉研读札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353;
    季旭升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读本》,(台北)艺文印书馆,2013年,第274-350页,等等,不赘述。

    〔2〕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2010年,第180页。

    〔3〕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图版,第69-78页,释文考释,第203-214页。

    〔4〕关于这一点,整理者的意见可为代表,其后赵晓斌(守彬:《从清华简〈楚居〉谈“×郢”》,武汉大学简帛网,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7)、辛德勇(辛德勇:《〈楚居〉与楚都》,收入《旧史舆地文编》,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等也提出过类似看法,但在具体细节上意见则不尽相同,下文在讨论有关问题时,不具引。

    〔5〕赵平安认为应以楚肃王(公元前370-341年)时期成书的可能性最大。详赵平安:《〈楚居〉的性质、作者及写作年代》,《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4—1994年。文中均简称“《集成》”。

    〔7〕此前周宏伟也有类似论述,参见周宏伟:《云梦问题的新认识》,《历史研究》2012年第2期。

    〔8〕此前魏栋对《楚居》有关辞例已有较细致的研究,详魏栋:《清华简〈楚居〉阙文试补》,《文献》2018年第3期。

    〔10〕赵平安:《〈楚居〉“为郢”考》,《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4期;
    牛鹏涛:《清华简〈楚居〉与“迁郢于鄀”考辨》,《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11〕湖北省潜江博物馆、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潜江龙湾——1987~2001年龙湾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12〕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0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13〕辛德勇以为“郢”“有可能一直保持核心京城的地位”,而某郢“应该具有比较浓重的别都、陪都甚至行宫色彩”(辛德勇:《〈楚居〉与楚都》,收入《旧史舆地文编》,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与本文意见类似。

    〔15〕方勤:《郭家庙曾国墓地的性质》,《江汉考古》2016年第5期。

    〔16〕详黄锦前:《从枣阳郭家庙墓地的发掘看楚王熊章钟镈的“西阳”》,罗家祥主编:《华中国学》2019年秋之卷(总第13卷),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138-141页。

    〔19〕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以下简称“《铭图》”)05178,第11卷,第168、169页。

    〔2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家坡西周墓地》,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第136页一〇一:2。

    〔21〕首阳斋、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首阳吉金——胡盈莹范季融藏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04、105页。

    〔22〕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以下简称“《铭续》”)0456,第2卷,第152-154页。

    〔23〕曹玮主编:《周原出土青铜器》,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第2218-2220页。

    〔24〕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643页。

    〔25〕详黄锦前:《申论西周金文的“县”——兼谈古文字资料对相关研究的重要性》,《文史哲》2017年第6期。

    〔26〕《铭图》19764,第35卷,第373-374页;
    陈鹏宇:《太保玉戈的出土时地及铭文释读》,李学勤主编:《出土文献》第十四辑,上海:中西书局,2019年,彩图一。

    〔27〕《铭续》0791,第3卷,第64、65页。

    〔28〕《铭续》0880,第3卷,第179-181页。

    〔29〕《铭图》05147、05148,第11卷,第101-104页。

    〔30〕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73-374页。

    〔31〕李学勤:《斗子鼎与成王岐阳之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1期。

    〔32〕唐兰:《略论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铜器群的重要意义——陕西扶风新出墙盘铭文解释》,《文物》1978年第3期。

    〔33〕李伯谦:《叔夨方鼎铭文考释》,《文物》2001年第8期,第39-42页,第9页图一二。

    〔34〕徐天进:《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文物》1998年第5期,第85页图一,第86页图四。

    〔35〕《铭续》0218,第1卷,第270页。

    〔3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家坡西周墓地》,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第312页图234,图版187。

    〔37〕参见高明、涂白奎:《古文字类编》(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48页。

    猜你喜欢 楚王 楚王狩猎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1年5期)2021-03-08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2019年12期)2019-04-26楚王失弓新编数学大王·趣味逻辑(2018年10期)2018-11-23“笑”字没看上去那么简单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2018年7期)2018-03-15楚王爱细腰故事作文·低年级(2017年3期)2017-04-04揣着明白装糊涂山海经(2016年1期)2016-11-26路人献雉第二课堂(小学版)(2016年6期)2016-05-14楚王招贤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16年3期)2016-03-08干将莫邪与赤比(下)小雪花·成长指南(2015年12期)2015-12-28楚王围宋(下)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5期)2015-05-15

    推荐访问:清华 楚居 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