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糖与血气指标的影响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05 19:35:15 点击:

    唐惠乾

    (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内科,海南 万宁 57150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发生严重的急性代谢紊乱,致使酮体大量蓄积,患者可表现为呕吐、恶心、呼气呈烂苹果味等典型症状,病情发展较快,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临床上常采用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胰岛素的主要给药方式为静脉持续输注和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如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输注途径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1]。静脉输注胰岛素方式降糖效果明确,但此种方式可控性欠佳,易造成患者血糖波动较大,部分患者可出现低血糖现象,因此整体效果欠佳[2]。胰岛素泵皮下注射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胰岛素输注方式,其主要通过模拟人体胰岛素的分泌模式,并依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以达到稳定血糖的目的,可控性较强,在保证基础胰岛素分泌的同时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临床上可将其应用于住院患者并使得血糖水平在短期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3]。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糖及pH值、碳酸氢根(HCO3-)、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5、22例;
    年龄40~61岁,平均(51.05±3.51)岁;
    糖尿病病程2~7年,平均(4.06±0.87)年。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20例;
    年龄41~63岁,平均(52.03±3.49)岁;
    糖尿病病程2~8年,平均(4.09±0.7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糖尿病血酮监测专家共识》[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与上述诊断标准相符者;
    入院后有恶心、腹痛等典型症状者;
    近期未服用对血糖造成影响的药物者等。排除标准:机体内重要器官功能出现障碍者;
    因手术、心脑血管疾病、妊娠等其他因素引发的酮症酸中毒者;
    患有恶性肿瘤者;
    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补液、吸氧、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等,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201000,规格:3 mL∶300 IU),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速率为0.1 U/(kg·h),每隔 2 h监测1次随机血糖,当目标血糖<13.9 mmol/L,且pH值>7.3后,将胰岛素与葡萄糖按照1 IU∶4~6 g的比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以相同的速率持续静脉滴注,直至患者症状改善,且尿酮体消失后改为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泵(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IP-101- Ⅲ)皮下输注治疗。将胰岛素注射液装入胰岛素泵中进行皮下输注,滴注速率控制在0.1 U/(kg·h),每隔2 h监测1次随机血糖,当随机血糖<13.9 mmol/L,且pH值>7.3时,调整泵注速率为0.6~1.2 U/h,直至尿酮体消失,两组均连续治疗并观察7 d。

    1.3 观察指标①使用血糖仪(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型号:VGM60)检测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并记录血糖达标时间(随机血糖持续3 h介于7.80~11.00 mmol/L之间);
    每隔2 h检测并记录患者尿酮体变化,记录尿酮体转阴时间(自首次检测至水平达到正常范围值的时间),尿酮体正常范围为2.0~4.0 mg/L;
    使用血糖血酮分析仪(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型号:VGM400)每隔2 h检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后的血酮水平,血酮正常范围为<0.6 mmol/L,记录血酮恢复正常时间;
    记录患者尿酮体转阴时胰岛素总用量,并取平均值作为胰岛素平均用量。②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及餐后2 h静脉血各3 mL,待其自行凝固后,其中3 mL于离心装置(离心时间:15 min,转速:3 000 r/min)分离血清,采用血糖仪检测患者血清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③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采用血气分析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PT1000)检测两组患者动脉血pH值、HCO3-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型号:CA-800A)检测两组患者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④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血清制备方法同②,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胰岛素平均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糖达标时间(h)尿酮体转阴时间(h)血酮恢复正常时间(h)胰岛素平均用量(IU)对照组 47 9.03±1.15 16.02±1.24 33.07±2.06 57.45±4.89观察组 47 5.72±1.08 7.15±0.78 16.79±1.45 40.12±3.77 t值 14.384 41.510 44.305 19.242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PG、2 h PG、HbA1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FPG:空腹血糖;
    2 h PG:餐后2 h血糖;
    HbA1c:糖化血红蛋白。

    组别 例数FPG(mmol/L) 2 h PG(mmol/L)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9.11±2.03 7.09±0.74* 16.58±2.64 9.21±2.42* 9.02±1.28 7.75±0.78*观察组 47 9.47±2.34 4.99±0.65* 16.74±2.20 6.12±1.78* 9.11±1.31 6.09±0.59*t值 0.797 14.617 0.319 7.052 0.337 11.63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pH值、HCO3-、CO2C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HCO3-:碳酸氢根;
    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

    组别 例数pH值 HCO3-(mmol/L) CO2CP(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7.11±0.21 7.30±0.42* 13.02±1.33 15.36±1.72* 6.87±1.02 18.20±1.54*观察组 47 7.14±0.39 7.55±0.31* 12.88±1.56 20.25±2.41* 6.94±0.98 21.03±2.27*t值 0.464 3.283 0.468 11.323 0.339 7.07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血清GSH-Px、TAC、MCP-1、Cr、BUN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SH-Px、TAC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血清MCP-1、Cr、BUN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GSH-Px、TAC、MCP-1、Cr、BUN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血清GSH-Px、TAC、MCP-1、Cr、BUN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TAC:总抗氧化能力;
    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Cr:肌酐;
    BUN:血尿素氮。

    组别 例数GSH-Px(U/L) TAC(kU/L) MCP-1(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66.02±4.51 80.11±4.02* 5.08±0.23 7.01±0.38* 7.02±0.36 5.41±0.22*观察组 47 65.88±5.63 96.34±5.27* 5.04±0.17 9.42±0.74* 6.87±0.54 4.02±0.13*t值 0.133 16.787 0.959 19.862 1.585 37.29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Cr(μmol/L) BUN(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155.88±11.46 140.05±7.88* 15.44±3.43 10.16±1.47*观察组 47 156.14±12.03 118.71±6.41* 15.74±2.01 8.74±0.45*t值 0.107 14.403 0.517 6.332 P值 >0.05 <0.05 >0.05 <0.0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作为糖尿病中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持续过高且时间过长而导致血酮和尿酮显著升高,同时可使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产生细胞毒性并影响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随病情加重可导致患者出现体力、体质量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脑水肿、不可逆性神经性损害等,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5]。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方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通过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实时调整滴量,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但胰岛素连续静脉输注易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血糖波动明显的现象,且长时间静脉输注,患者活动受限,导致依从性较差,效果欠佳[6]。

    胰岛素泵皮下输注作为一种有效的降血糖途径,其主要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并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模拟人体正常胰岛素细胞的释放,符合机体分泌胰岛素的规律,能够对患者所需的胰岛素使用量进行稳定调节,进而纠正患者的血糖紊乱状态,使其恢复至正常范围内;
    同时可连续为患者输注胰岛素,并保证胰岛素吸收的稳定性,进而能够使得每日胰岛素供给具有可重复性,在缩短治疗时间的同时能够辅助稳定患者的病情[7-8];
    另一方面,相比胰岛素静脉输注,胰岛素泵体积小,方便携带,能够使患者灵活调节胰岛素泵入量,通过使用胰岛素泵的方式能够与患者自身的血糖水平变化达到较高的吻合性,可缩短酮体消失的时间,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通过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可针对患者需要的胰岛素量进行随时调节并稳定,进而能够有效避免由于静脉输注胰岛素所引发的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风险,使得患者的血糖短期内恢复至正常的水平[9-10]。pH值、HCO3-、CO2CP等指标的水平变化能够有效反映机体的酸中毒状态与严重程度,胰岛素泵的操作方式能够纠正血气指标紊乱进而减轻酸中毒状态[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胰岛素平均用量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FP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H值、HCO3-、CO2C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临床上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行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能够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血气指标和临床指标,疗效显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机体持续酸中毒及高糖状态易引发大量氧自由基的生成,进而机体可出现氧化应激反应,造成一系列的组织损伤[12]。GSH-Px、TAC等因子在脂质过氧化的过程中能够起到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防止脂质过氧化,进而保护细胞膜免受损伤[13]。MCP-1水平升高可导致大量巨噬细胞的聚集,加重肾脏损伤和肾纤维化进程,进而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14];
    Cr、BUN水平异常升高易促使患者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引发微循环障碍,加重患者中毒症状[15]。行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抑制对酮体的代谢过程,同时因其能够严格控制胰岛素输入剂量与时间,减轻高血糖状态,进一步减轻因其引发的器官功能损伤,纠正机体的代谢紊乱状态,稳定患者病情[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GSH-Px、TA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血清MCP-1、Cr、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临床上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行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能够改善氧化应激指标,促进病情恢复。

    综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行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能够降低其血糖水平,改善血气与氧化应激指标,促进病情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酮体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26例抢救护理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3期)2022-05-1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临床医学工程(2022年2期)2022-03-14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湖南饲料(2021年4期)2021-10-13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4期)2021-07-21尿酮体“±”或“+”代表啥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1年2期)2021-03-09糖友腹痛不止?警惕酮症酸中毒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1年2期)2021-03-09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1期)2021-02-07妊娠合并酮体代谢异常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1期)2019-06-26FDA警告:降糖药SGLT-2抑制剂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药品评价(2015年11期)2015-12-08奶牛酮病治疗及酮体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湖北畜牧兽医(2015年8期)2015-10-13

    推荐访问:酮症 酸中毒 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