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其实”的言实性与反预期——兼论与语气词组配的认识立场差异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05 16:15:09 点击:

    武钦青,刘德贝

    (1.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2.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现代汉语中语气副词“其实”经常用在反预期的话语环境中。例如:

    例(1)“其实你挺温柔”是对听话人“我这么厉害”的回应,这种回应是违反了听话人的预期的。例(2)孙小红希望“等待下一次机会”而李寻欢偏说“其实根本不需要等”也不符合孙小红的预期。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对“其实”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其实”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董秀芳[1];
    刘红妮[2]等);
    二是“其实”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崔蕊[3];
    陈丽[4]等);
    三是“其实”的篇章衔接功能(廖秋忠[5];
    王江[6]等)。语气副词的“其实”用法非常灵活,不仅具有反预期的话语功能,而且在具体的话语环境中体现了言者不同的认识立场。因此,对“其实”的研究还应该放到互动的会话语境中去考察它特殊的语用功能,用真实的会话语料加以证明,才能更好地揭示言谈交际背后的动因。此外,“其实”可以与不同的语气词组配,体现了不同的认识立场差异,也值得做进一步探讨。

    (一)“其实”反预期的表达类型

    《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其实”为副词,用在动词或主语前,表示认为的事情是真实的,它的功能是引出和上文相反的意思,有更正上文的作用[7]。《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认为“其实”承上文而含转折意,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8]。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其实”的核心语义是“所说的为事实情况,具有转折意味”。转折恰恰是反预期的体现,吕叔湘指出,转折多半是甲事在我们心中引起一种预期,而乙事却轶出这种预期,因此,从甲事物到乙事物期间有个转折[9]。“轶出预期”就是我们所说的反预期。根据吴福祥对反预期的分类[10],“其实”所表达的反预期信息是与听话人预期相反、与说话人预期相反及与社会共享信息相反,其中,最常用的是与听话人预期相反,如上文中的例(1)和例(2)。“其实”可以位于主语前,也可以位于主语后,并且主语为第二人称“你”“你们”居多,但也可以是第一称和第三人称。例如:

    当“其实”后续部分所传递的信息与说话人预期相反时,主语往往是“我”。例如:

    社会共享预期是基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经验建立起来的“常规”,其反预期形成机制往往是违反了人们的合情推理[11]。例如:

    在对语料的考察中,我们发现有两种情况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在“P,其实Q”作为背景信息的P往往会隐含,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前景信息Q,发现或者推理出预期对比项P。例如:

    例句中,上文并未出现前承事件P,但是例(7)我们可以在“其实”的后续事件中找到与预期的相关的对比项信息并推测出对比项为“我们应该可以从一个个方块形体的构造上去了解语言的意义的。”这个预期对比项是作者对人们预期的一种估测。

    二是说话者对自己观点的自我更正,是对自己原有观点的否定。例如:

    (二)“其实”反预期表达中的“三个层次”

    所有反预期产生都是对比认知推理的过程,“其实”也不例外。方梅、乐耀在研究语气副词“倒是”言者态度的表达时,讨论了“倒是”意义理解的三个层次“对比层”“认识层”以及“语气层”,这种强调语气副词用法的分层而非分类的新观点,可以借鉴到研究其他语气副词的用法上面[12]。上文提到语气副词“其实”的语义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P,其实Q”,“P”与“Q”可视为两个对比项,前者是预期信息,后者是言谈所涉及的实际情况,这种实际情况,可以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也可以是说话者对实际情况的主观认识。例如:

    例(9)中的对比项是客观事实,崔蕊(2014:115)把这种对比现象称为现象与实质的对比[3],例(9)是“三岁”与“十八个月左右”的对比。例(10)后面的命题Q,已不是客观事实,而是说话者对实际情况的主观性认识。例(10)是对“听沙滩男孩已过时”的主观回应,认为“沙滩男孩也并不坏,有听的价值”。

    从语体的角度来看,客观性比较多用在叙述体或独白体中,主观性比较多用于对话体,客观性比较中的“其实”仍然保留了它作为偏正短语的本源义“它的实际情况”的痕迹。例如:

    例(11)中的“说是”可看作反叙实性的话语标记,在上文中找不到是谁“说”的,说话者在叙述一件事情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认识,自己心理往往有个预期,而这个预期和现实情况相反。因此,比较项为客观对象时,整个命题仍然包含了说话者的主观认识,可以通过语境推理反预期义的表达,只不过没有比较后项Q为主观认识时所表达的反预期语气强烈罢了。可见,“对比层”“认识层”以及“语气层”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三)“其实”的再语法化:从反预期到话语标记

    话语标记是话语层次标记,它依附于前后话语是划分说话单位的界标,话语标记对语句意义不起作用,是人们口语交际中常见的现象,它们传递的并非话语的语义内容,而是为话语理解提供信息标记,从而对话语理解起引导作用的程序性意义[13]。“其实”作为话语标记不再强调前承事件的真实情况,也不存在对比性成分,主要起到话题顺接、话题切换等语篇组织功能。

    话题顺接就是使同一话题延续下去,“其实”可以帮助话题推进或延续,例如,例(12)和平用“其实”也是接续上一话题“批评教育我”。

    话题切换是两个不同话题的转换,就是停止当前话题引入一个新的话题,如例(13)谈论的话题是“在外边找女朋友”,而志国却转变话题谈他与和平关系。

    “其实”作为话语标记没有概念功能,只体现语篇与人际功能。崔蕊认为,直接表达对心理事实的确认时,作为背景信息的P就不存在了,只剩“其实Q”,再发展为说话人对当前场合谈论的话题是合适的这种心理现实的确认,就产生了话语标记功能[3]129-130。我们赞同这一观点。除此之外,这种现象的产生离不开“其实”在口语中的高频使用,在口语性强的约2亿字规模的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料库中,共89297例“其实”用例,远高于约3亿字的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47262用例。“其实”经常用在句首也为其进一步语法化提供了有利的句法位置。总之,“其实”作为话语标记是在其高频使用中反预期义逐渐弱化消失,话语组织和言语行为功能逐渐增强过程中形成的。

    齐沪扬指出,语气副词具有传信和传疑两个方面的评价功能,传信是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关注,可以是对事实真实性的态度,也可以是对事件的确信程度,如必须、必然、确实、诚然、的确、其实、本来、果然、果真[14]226。张则顺对现代汉语把现代汉语中的确信类语气副词分为两类,一是必然类,如一定、必将等,一类是实然类,如其实、果然等[15]。这里用“言实性”是因为该概念更能体现言者与听者的互动,反预期的表达离不开言听双方的互动,言实性语气副词所传递的信息并不都是反预期信息可以是合预期也可以是中性信息。例如:

    例(14)—(16)中的语气副词“果然”“确实”“其实”都是对其所辖命题信息的言实性确认,只不过“果然”传递的是预期信息,从“不出我所料”就可以看出事件的结果符合说话人的预期;
    “确实”传递的是中性信息,只是对“菜好吃”的强调;
    “其实”传递的反预期信息,从其后两个成分“有钱的人容易做好人”和“哪有什么好人”对比可以看出。我们关注的是传递反预期信息的言实性语气副词。

    言实性语气副词之所以可以表达反预期话语功能,是言者对听者的关注,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即关注听话人对命题内容的态度,但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意义上,即关注听话人的“面子”或“形象需要”,体现了言语交际中的交互主观性。在实际交流中,如果说话人用真实情况直接对另一方的观点进行纠偏,是不礼貌的,有必要借用“其实”“事实上”“实际上”等相关的语言手段作为引入实情信息,让听话人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所以这时的语气是委婉的,这也是人际互动中“礼貌原则”的体现,如下例中如果去掉“其实”“实际上”“事实上”就不会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

    (19)家都是在同一个班里头,一样穷得叮当响,可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电视栏目《锵锵三人行》)

    语气副词“其实”经常跟语气词“呢”“吧”“嘛”“呀”“啊”连用作为话语标记表达反预期的话语功能,例如:

    (20)“这一笔是挨着那添下去的,并且数目是七十元,这一个可不贱!”“其实呢,七十元在他的身上真不算什么,他那一夜不在赌博中输赢一两百。”(胡也频《便宜货》)

    (21) 更有不少家长患上了“被剩恐慌症”,他们对孩子谈恋爱的态度也有了180度的转变,从以前的盯、跟、防,急转为现在的鼓励、催促,甚至亲自帮子女物色结婚对象。其实吧,孩子的事情还是顺其自然好。(《中国青年报》2012年05月29日)

    (22)他总是说“那个年轻人”或“年轻的山姆”,好像山姆不过是个小孩儿似的。其实嘛,他们俩都是老头了,或者说差不多是老头了。(斯蒂芬·里柯克《山姆大叔》)

    (23)余志芳:你越神气,我们越不爱理你!齐凌云:其实呀,我并不像你们想的那么神气!(老舍《女店员》)

    (24)如果他来接受咨询,他也一定会怀疑他选定的咨询师。其实啊,你大可不必向他解释你的清白,而是应该想想他在打这个电话之前,为了克服自己的怀疑花了多少的勇气。(《中国青年报》2007年10月23日)

    方梅认为, 语气词有互动性和非互动性之分,互动性语气词是言者即时交际手段,语境中有其他言谈参与者,言者希望听者给予回应,如要求证实、呼而告知、提醒、警告、宣告、寒暄、责备。非互动语气词不依赖言谈参与者,如:感叹、列举[16]。与“其实”后附语气词为互动性语气词,虽然这些语气词可以用在“其实”后,但它们体现的言者认识立场也有细微的差异。认识立场是说话人基于双方知识地位之间的对比进行的表达,这种表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体现了交互主体之间的互动性[17]。

    (一)“其实+语气词”的用例差异

    现代汉语语气词主要有“啊、嘛、吧、呢、呗、吗、了、的、着呢、来着、不成”等,还有其相应变体相应的变体形式,如“啊”的变体可以有“呀”“哇”“阿”等;
    “呢”的变体有“呐”“哩”“裂”等[18],经过对大量的语料考察,可以与“其实”组配的语气副词有“呢”“吧”“嘛”“啊”“呀”,且它们的出现频率也有所不同,在对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的统计后得出他们使用情况。如表1:

    表1 “其实+语气”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的出现次数

    使用频率的差异在于“其实”传递的是言实性信息,表达实际情况或者说话者主观认为的实情,与语气词的“传信度”是相吻合的,齐沪扬(2002:192)在语气词的传信与传疑功能之间建立了一个连续统[14]。如图1:

    图1 语气词的传信与传疑功能的连续统分布(转引自齐沪扬)

    位于图左边的语气词传信度强,位于图右边的传信度弱,传疑度强。从我们统计的“其实”与语气词的使用频率来看,基本符合这个连续统分布。

    “其实呢”出现的次数最多,说明“呢”的传信度较强[7],其次分别是“啊”“呀”“吧”,“呀”是“啊”的变体形式,所以用例相当。现代汉语语气词“嘛”表示的事情本应如此或理由显而易见,含有说话人对自己所说话的确信态度,是不容置疑的[18]181,所以“嘛”的这种情态义是跟“其实”的言实功能相契合,可以连用,表疑问的“呢1”“吗”不可以与“其实”连用。另外一个常用的单音节高频语气词“呗”的核心情态义为“述唯弃责”,“述唯”指说话人认为自己的话是唯一的可能,“弃责”指的是说话人没经过积极思考轻率发话,放弃自己可以对听话人的交际身份做处置的责任[18]197,这与“其实”的言实功能也是不相容的,所以在语料库中没有发现“其实呗”的用例。

    (二)“其实+语气词”的立场差异

    田婷认为,“其实”一方面强调所引事实,另一体现了表达言者/作者对所认定事实的认识优势(epistemic primacy)[17]。当“其实”与不同语气词组配,虽然也是体现言者的认识优势,但由于语气词不同也会有细微的差异。

    1.“其实呢”与言者的认识立场

    “其实呢”经常用在表“轻转”的话语情境中,反预期比较弱,起到提醒听者注意,缓和语气,并保持话论的作用。例如:

    (25)高寒缺氧和缺乏睡眠使他嘴唇乌紫,眼睛布满了血丝,每处治完一名病人,这位李大夫大汗淋漓,有几次差点虚脱晕倒在手术台上。其实呢,不仅仅是救援队员要承受要高寒缺氧,就连这搜救犬那也是硬撑着。(《人民日报》2010年04月16日)

    “呢”无论位于句中还是句末,目的都是提醒说话人的注意,并告知当前话语跟先前的陈述有关,以调整与听者的共识[16]。“其实呢”也是提请听话注意,后续内容往往是进一步补充说明,并不是直接否定听话人的观点。

    2.“其实吧”与言者的认识立场

    “其实吧”的语气比较缓和,主要是提出观点与听者协商,寻求听者认同或保持与听者一致立场。例如:

    (26)志新:咱家属于知识分子的也只有小凡一人儿了,她应该属于文明进步的代表,我相信,她是敢于以身拭法冲破旧观念。

    小凡:既然大家对我的期望值这么高,我也就不瞒着大伙了,其实吧,我挺喜欢孟老师的……(电视电影《我爱我家》)

    高增霞认为,“吧”表示的是“在线联盟”(on-line alignment),言谈双方暂时性的持共同立场,以便言语行为继续[19],郑娟曼认为,“吧”在话语层面的互动用法为“求证”“协商”[20]。我们认为,“其实吧”的主要是寻求认同或保持一致立场。如例(26)小凡说“大家对我的期望值这么高,我也就不瞒着大伙了”,接着用“其实吧”引出事实寻求大家的认同并与大家的立场保持相同,因为大家认为小凡是文明进步的代表,敢于以身试法冲破旧的观念。但从认识优势上来说,比较低,因为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认识立场。

    3.“其实嘛”与言者的认识立场

    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所搜集的“其实嘛”都是用在反预期的语境中,它是强调所说的事实,且不容分辩。例如:

    (27)哪里哪里,顺便说说罢了。其实嘛,我才是这两位的奴隶呢。(残雪《残雪自选集》)

    “嘛”的核心情态义表显而易见,毋庸置疑,“其实嘛”认识优势比较高,明确表明了自己观点,反驳了听者的观点。

    4.“其实啊/呀”与言者的认识立场

    徐晶凝将“啊”的原型义概括为“强传信式告知请求”,希望听话人倾听并认同[18]140。“呀”是“啊”的音变形式,在实际使用中逐渐取得了与“啊”的同等地位,并经过对大量语料的调查分析印证了这一点,发现在句中“呀”与“啊”用法已无显著差别。“其实啊/呀”在互动语境中主要是要求听话人注意倾听自己观点,并表明了与听话人立场观点的不一致,且要求听话人去认同自己的观点。例如:

    (28)“你一手抓粮食物资供应;
    一手抓民夫担架;
    还有一手抓战斗,亲自帮许凤同志攻下两个据点;
    还有一手抓发动群众慰劳子弟兵!一两天内办这么多事,可真不易呀!对!四只手。”“什么?我四只手?其实啊,我一只手也不多,是群众的手多嘛!” (雪克《战斗的青春》)

    (29)方大凤:妈!王先生是咱们的恩人!他救过妹妹两次!您怎可以这么对待他呢?

    方太太:恩人?都是他把你们教坏了的!没事儿弄点花生米,白干,来哄我;
    大嫂长,大嫂短,叫得震心。其实呀,一肚子都是坏。我现在看明白了,不再上你的当!(老舍《方珍珠》)

    “其实”与不同语气词组配所体现的认识立场的差异主要还是要看最小对比项语气词在互动语境中的用法差异,“其实+语气词”所涉及的说话人对信息的确认度和信息来源,体现对所认定事实的认识优势的高低可概括为:其实嘛>其实啊>其实呢>其实吧(“>”表认识优势高)。

    综上,语气副词“其实”符合反预期标记的特征,功能上,可以反听话人预期和说话人自己的预期以及反社会共享预期。“其实”具有言实性,它的反预期功能体现了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此外,它的话语标记功能是其反预期功能进一步主观化的结果。“其实”与不同的语气词组配体现了言者不同的认识立场,所体现言者的认识优势可概括为“其实嘛>其实啊>其实呢>其实吧”。言实类语气副词在会话序列中经常出现在回应句中具有反馈功能,听话人希望说话人认同自己的观点,说话人用言实类表达了自己的认识立场,这就偏离了听话人的认识期待,言实类语气副词除了“其实”,还有“实际上”“事实上”等也体现了言者的认识立场,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其实语气副词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2年10期)2022-11-05新编《小老鼠上灯台》作文周刊·小学二年级版(2022年4期)2022-03-07“其实”学情下的肄羹芸生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1年3期)2021-06-28语气不对作文·初中版(2019年8期)2019-09-09短句—副词+谓语娃娃画报(2019年8期)2019-08-05注意说话的语气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9年3期)2019-04-04德国制造的“秘密”读者(2019年5期)2019-02-20德国制造,那些不容忽视的“秘密”南风窗(2018年25期)2018-12-13副词和副词词组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4年3期)2014-04-29副词“原来”和“其实”的对比考察现代语文(2009年3期)2009-06-02

    推荐访问:词组 语气 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