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浅析肖邦升c小调练习曲的音乐特征——作品10之4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03 07:00:06 点击:

    盛凌昭

    (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1810年出生于波兰华沙郊区的小镇热拉佐瓦-沃拉,同年举家迁往华沙。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家之一,也是波兰音乐史上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烟花般璀璨且短暂的一生虽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却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全世界为之惋惜。他将细腻且多愁善感的特质凝结在钢琴作品中,这使得他的作品风格显得极其与众不同,为浪漫主义时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的同时,开创了19世纪钢琴音乐的新风格。肖邦早年生活在饱受战火的波兰首都华沙,当民族的危难、敌人的侵略与波兰民族不屈奋战的精神相碰撞,形成了肖邦在浪漫主义时期特有的个人风格:他的作品一方面具有典型的欧洲浪漫主义思想的风格——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自由豪放;
    另一方面又有着当时波兰民族文化的色彩——坚毅不屈,不畏强敌的战斗精神。肖邦巧妙地将两种文化相结合,将浪漫主义音乐创作推到了新的高度。

    (一)创作背景

    《升c小调练习曲》创作于1830年,即肖邦创作的第一阶段——早年成长时期,这一时期肖邦生活在华沙,从童年开始他的才华便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世人面前。这段时期是肖邦一生中最无忧无虑、最快乐的时光,平静祥和的生活使他更执着于追求艺术创作本身,虽然缺少了岁月的积淀,但仍能在其作品中感受到作曲家本人在艺术殿堂中的驰骋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小耳濡目染的环境,使得肖邦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具有明显的波兰贵族特质和欧洲音乐沙龙特性,生活锤炼的缺乏掣肘了肖邦早期作品的深刻性,却把一位才华横溢,兼具快乐、梦想和迷茫的天才少年展现在世人面前。

    图1 肖邦手稿

    肖邦于1829年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在华沙音乐学院学习时正值波兰政治动荡,在华沙境内四处游学期间,肖邦不断受到爱国主义思潮和民族音乐的冲击,诞生于此时的《升c小调练习曲》,曲调轻快热烈,和声明亮清晰,将技巧性与艺术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包含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和动人心弦的诗情画意,把单纯的技巧练习曲创造成真正的艺术体裁,由此,《升c小调练习曲》也跻身成为音乐会演出的保留曲目。

    (二)手稿及版本对比

    图2 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图3 大英图书馆藏书(From the collections of the British Library)

    图4 芝加哥大学图书馆(University of Chicago Library)

    《升c小调练习曲》于1833年首次出版,收录在《作品第10号》(题献给李斯特)中,共法国、英国和德国三个版本。

    以上是肖邦练习曲《作品第10号》首次出版的三个版本,现在通用版本普遍认为是“波兰国家版”。杨·艾凯尔教授是当今最权威的肖邦学者和钢琴家,几十年的演奏和教学经验使他成为一名不折不扣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肖邦专家,由他主持编订了一部新的肖邦作品全集,称为“原始版”,显然这个版本更贴近原作并符合现代钢琴演奏家的演奏习惯。为示其重要性和权威性,这部新的“原始版”被波兰政府定为“国家版”(即“官方用书”),并作为肖邦大赛指定版本。尽管这个版本与听众们习惯听到的乐曲大异其趣,但此版本在重制期间无疑带来了对肖邦作品的新的认知,这个版本的出版将成为肖邦作品演奏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三)艺术评论

    “肖邦的练习曲一出,就没有可增益的东西了。”著名乐评家哈洛德·勋伯格(Harold C.Schonberg)在他的《不朽的钢琴家》中如是说。的确,是肖邦将练习曲这一体裁从“幕后”带到“台前”,让它成为音乐会的常用曲目之一。时至今日,纵观这些作品,它们在功能性、实用性与艺术性上所达到的完美结合,仍是后世的作曲家们难以逾越的。

    《升c小调练习曲》是一首以练习重音为目的、有效提高手指速度的练习曲,复杂的右手手指跑动同时伴随左手很多大的跳跃,需要演奏者满怀一腔热情,兼具爆发力来演奏这首乐曲。钢琴家汉斯·吉多·冯·彪罗(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认为,“这是纯粹古典、典型的练习曲。”

    肖邦的内心怀有一个纯粹的、自足的、难以言表的音乐理想,出色的演出必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本就无须依赖任何描述性的标题、警句或评注,但练习曲中的艺术形象较为鲜明、情感的表达过分明朗,常常使人们在心中产生一个相对统一或固定的认知感受,这恰恰也是肖邦音乐“标题性”的另一种体现。《升c小调练习曲》被称为“激流练习曲”,亦有版本称之为“小革命练习曲”,但来源均无法考证。

    (一)曲式结构分析

    A段 B段 A’段 尾声结构 8+8 8+8+8+10 8+10 8+4说明 呈示段,平行非方整乐段乐曲最终高潮小节 1~16 17~50 51~70 71~82调性 升c小调 升g小调 升c小调 升c小调结论 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呈示段主题材料变化重复再现呈示段

    (二)旋律分析

    正如肖邦的其他练习曲一样,这部作品也是ABA的结构形式,B部分并不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中间部分,而是运用呈示部的材料进行展开。整首乐曲都是基于同样的四音符一组(即十六分音符)音型,开头是强烈且快速的音符跑动,可迅速增加音量和旋律指向性,直到在一个强大的分解八度突然结束第一高潮。对于这首乐曲的旋律分析,很多作曲家有独到的见解,如音乐学家雨果·莱赫滕里特(Hugo Leichtentritt,1874-1951)给出了一个图形曲线(图5),说明了动机在不到三小节的时间里从二度扩展到十一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部分中,渐强、重音几乎没有任何渐弱的迹象。

    图5

    莱赫滕里特还比较了创作手法,尤其是左右手交替的4小节对比巴赫的某些前奏曲的主题演绎,例如巴赫的英语组曲6号(图6)。在B段这些交替的序列被缩短为两个小节,渐强和重音的频率同时上升。

    图6

    莱赫滕里特认为,第16-45小节的快节奏音符跑动高潮,可以被认为是连贯的等高线(图7)。肖邦通过减七和弦实现了强有力的音响效果,第45-47小节中的ff和con forza,结束全曲的第二高潮,这两个小节作为一个透明的桥梁,通向再现第一部分的两个八小节的音程将旋律延长至额外的四个小节,力度增加至fff和直至演奏辉煌壮丽的结尾。

    图7

    肖邦学者西蒙芬洛(Simon Finlow)发现肖邦可能借鉴了约翰·内波穆克·亨默尔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5)回旋曲中的旋律写作手法(图8),作品85比肖邦的《升c小调练习曲》先十年创作出来。亨默尔采用半音化音符序列来“装饰一个彩色序列”,而肖邦却运用这段旋律,贯穿整个结尾,达到了“戏剧性”的神化效果。

    图8

    (三)旋律与速度分析

    《升c小调练习曲》中急速飞舞的十六分音符,在左右手的不同音区和不同调性间频繁交替出现,时而明快清亮,时而低声暗语,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一种辉煌练习曲的写作方法。它不仅要求双手具有同样的敏捷性,而且还包含了许多对比鲜明的元素音符配置:有升序序列四个音符单元(即十六分音符节奏型),每个单元围绕第一个音符旋转,然后是不同的四个音符组,其中包括一个相邻音符和一个递增的音阶。从乐曲第一乐段可以看出肖邦的旋律融合了变奏发展、旋律中声乐性和器乐性,以及包含带有宣叙调和朗诵调成分的旋律线等。肖邦擅长在恰当的音区选择每一段旋律、每一个经过句,这种独特的展现手段,充分展现了肖邦对钢琴艺术敏锐的洞察力。

    《升c小调练习曲》的标注速度较快,Presto急板,需极为热情地演奏。浪漫主义时期,对速度火热的追求恰恰反映了当时作曲家们对个性化的热衷、对自由的追逐和不愿受约束的强烈倾向,显然肖邦也是其一,追求个性化的浪漫主义特征和风格独特的艺术特点,尽然体现在了肖邦的创作上。

    这首练习曲对双手的技术要求极高,在这之前的练习曲,主要的技术难点是右手,而左手主要是保持和声稳定律动。这部作品却展示了一种巴洛克式的写作风格,一只手有固定的十六音符段落,而另一只手有断奏的和弦。罗伯特·舒曼在1836年的一篇关于钢琴练习的文章中,将本首乐曲的技术难点归为“速度和轻巧”的范畴(Schnelligkeit undLeichtigkeit)。科莱(Collet)评论说,把半音化音符从一只手移到另一只手的演奏方式,在巴赫的作品中很常见,但肖邦却很少创作这类技术的乐曲,“对左手的要求很高。”肖邦在其他作品中很少把左手当作“第二只右手”来对待。肖邦创作锯齿形结构的十六分音符音型,即手指在高速跑动过程中,非但不能使用标准的升C小调音阶指法,还主动邀请钢琴家在黑键上使用拇指,让五个手指平等地对待黑键与白键,这样的指法通常没有交叉手指(顺指演奏为主),因此有助于展现更快的节奏和速度。法国钢琴家阿尔弗雷德·科尔托(Alfred Cortot,1877-1962)认为,本曲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触键的规律性和敏捷性”以及快速扩展及收缩手掌,以便能非常迅速地寻找交替位置。

    在钢琴艺术发展的历史中,练习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肖邦练习曲又是钢琴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既将肖邦个人音乐的创新和技法提升相融合,又体现了独特“肖邦式”的浪漫主义风格,同时也对后来的相关类型音乐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是钢琴艺术史上不可磨灭的辉煌成就。

    猜你喜欢 练习曲小调肖邦 “钢琴诗人”肖邦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轻音乐(2022年1期)2022-02-11勤奋学习的小肖邦格言·校园版(2021年4期)2021-04-21练习曲中国诗歌(2018年6期)2018-11-14Colorful you小资CHIC!ELEGANCE(2018年21期)2018-07-06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1期)2017-02-21小调[六首]诗潮(2014年7期)2014-02-28浅探肖邦练习曲的技巧特征大众文艺(2011年14期)2011-08-15小狗圆舞曲琴童(2009年11期)2009-11-30一夜肖邦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9年4期)2009-04-27

    推荐访问:肖邦 练习曲 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