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金属绕线汉字 绕不开的汉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4 04:30:25 点击:

      似乎从来没有对汉字产生过如此亲切温暖的感觉,也似乎因此唤醒了对母语文字沉睡的深情,在韩国,这个1466年世宗大王创制韩文前一直使用汉字的国家,虽然圈圈横竖的韩文自是占了主体,然随时遭遇的汉字,终是在异乡找到了乡愁的抒怀。
      韩国的古宫自然都是汉字的天下,“大汉门”“勤政殿”“中和殿”等等宫殿门额皆端庄厚实的楷体汉字。
      海港城市釜山著名的海云台碑石上刻着汉诗,釜山庆星大学的松树石碑上“真理奉仕自由”的隶书墨迹鲜锐。
      任教的“梨花女子大学”校徽上的汉字略有小篆风味,另有“真善美”校训共铭。“跃进梨花”“身死灵不灭”的修劲繁体楷书即挂在梨大图书馆阅览室内。
      传统茶馆内,一联隶书唐诗“春晓”和水墨松树添几份儒雅。讲究一些的韩餐厅,汉字书法也是皴染雅致气氛的份内装饰。
      街区墙壁议员当选后必张贴繁体汉字的“当选谢礼”。至于“立春大吉”“日月乾坤”等春联是早春时首尔城区都随意可见的情景。
      某些端肃的场合,汉字是一定要用的,非此不能表现认真对待的意思,丧礼挽联上大大的“�”赫然,开会祝福花篮“祝”字也必然汉字,赠者名字、头衔等汉字书写方是到位。公司学校的名称、墓地碑文、有些韩文书的书名和作者名也是汉字――有次去书店我差点错认成中文书了。
      韩国人往来名片也以汉字印制为庄重礼节。有些店家门楣则韩汉并存。在韩国普通人家里,汉字书法悬挂家居,韩式青瓷上刻着汉字《心经》。甚至在某些小火车站点,“安全输送”的汉字石碑醒目地矗在铁轨旁……
      所有这一切,都深深烙上了汉文化曾经的影响。
      当然,现在的韩国韩文是主体,机场地铁内韩汉英文共存,重要路名区域标明汉字,一般路名指示牌皆以韩文标识,商店招牌多为韩文。如果说似曾相识是初感,那么相见不相识倒才是真切感受。隐约间是古代中国的潜流流韵,分明中已然楚汉两河界。
      估计韩国人对汉字的情感也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汉城之改名“首尔”,表面看起来是为“seoul”音译正名,符合国际化,深层里大概不无“汉城”之“汉”的内心纠结。自从光复以后,汉字传统深厚的韩国近五十年以来未进行汉字教育。从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来说有着难以估量的损失,因为仅掌握韩语的人是无法阅读韩国五百年前的文献的(都是用汉字书写的)。即使20世纪初中期出版的报刊也多为汉字,曾经在德寿宫美术馆看到1920、1930、1940年代出版的《新女性》《现代女性》《健康生活》等杂志,刊名当然汉字,内页夹杂少量韩文。二战后韩国政府宣布禁绝汉字,以去汉化。不过,我在德寿宫美术馆看到1959年的新年年历还是以汉字标识。自1970年起,韩国中小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被取消,完全使用韩国表音字,因此韩国二十至四十岁的人几乎完全不懂汉字,他们被称为“表音字一代”。
      据《朝鲜日报》2006年8月7日《不懂汉字不是什么骄傲的事情》一文报道:韩汉文混用和韩文专用之间徘徊的政府政策,导致了“从1995年开始在小学、初中、高中汉字干脆沦落为斟酌科目和选修科目。即使不识一个汉字,也可以照常上高中和大学”。结果也是显然的,首尔某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调查,让大学二年级学生和四年级学生等六十六人用汉字写大学名字,却只有六名学生写对。专业都写对的学生更是只一人而已,还有三名学生连自己的汉字名字都不会写。
      韩文是表音文字,由十个母音(元音)和十四个子音(辅音)组成,用心学的话,没两三天应该就能掌握读音的,不像汉字的字型结构那么复杂,当然韩语的语法相对就比较复杂了。但韩文表音不表义,且无声调以区分音节,故有产生很多同音字,如故事、古寺、考察、告辞、枯死、古词、库舍、叩谢、孤寺、高士、固辞、苦辞等许多个词都是同音词,想“固辞、告辞、苦辞”这几个意思微妙差异的词,一旦用起来需要如何情境方能体察使用者心意?想必乃古代士大夫所为,现代人“告辞”一下也已经够文雅的了吧。至于单音字同音现象就更普遍了,都得靠上下文语境来区分意义。韩国政府为了避免用字混乱,还特别规定韩国法律条文中,如果存在难以表达原意或有多种解释的术语时,应该在该词后打上括号注明汉字,大韩民国《宪法》中汉字就占四分之一之多。汉字好比天生丽质,要弃,实在不能,也无法啊。
      如此汉语断层,即使不少韩国人古典文化修养渐次下降,自然也不利于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影响力日渐增长的中国之间的交流,何况“去汉化”之“去”终究还是抹不掉历史留下的印记的,倒不如积极面对。
      其实,韩语大约有七八成词汇来自汉语的,很多读音类似于中国的古汉语发音,和吴方言、粤语有些相似。比如“街”,韩语念ga,与沪语的“街”发音几乎一致;“食物”的“食”与沪音几乎如出一辙;“绿茶”,韩语音“noca”,也类似沪音;“加平”,念“gapi-oun”,除“平”字音有些往上的鼻音外,堪与吴方言同;有趣的是“袜子”,韩语音“yangmai”,类似上海话中的“洋袜(音ma)”;有些读音甚至可说是汉字音的翻版,如“换乘”,韩音很相似;“红茶”也是;等等不一而足。或许民族自尊感极强的韩国人会因此而不太舒服,但确也是不得不认同的事情。历史文化的渊源传承谁也无法绕过。
      1999年2月9日金大中签署总统令,批准了文化与旅游厅的一项计划,推进中文和英文在道路牌和政府公文中的使用,打破了韩国近五十年来使用汉字的禁令。而韩国语文教育研究会、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等各种学术研究机构和民间团体的积极推动,汉字教育渐成方兴未艾之势。资料表明,近年来韩国每年进行两次汉字能力测验,全国有一百来个考点,参加人数随年剧增,参加考试的有五岁小孩也有八十高龄的老先生。在社会各界强烈的要求下,根据16521号总统令,1999年8月起韩国公文和新发的身份证姓名开始韩汉双文并用。当然,将汉字作为小学正规科目尚需要一个过程,韩文专用教育的声音并不低弱。
      每个学期伊始,当我要求学生写下中文名字时,一下子不会写汉字的学生总会拿出学生证一一对照描画,班上的学生有的在高中时学过汉语,有的曾经去过中国留学,有的则在首尔的汉语补习班学习过三四个月,有的甚至已经考过HSK二级。当他们从说简单的“你学什么?我学汉语。”到能以汉语谈论男朋友、中韩饮食,介绍自己在中国留学的生活感受,和同学分享自己从“哑巴汉语”到流利地与中国人对话的汉语学习经验,一股韩国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力扑面而来。
      在这里扎下根的不少中国人在韩国的大学、公司或语言学堂、电视大学教汉语,他(她)们大多已过韩语关,双语优势非常明显。懂汉语的韩国人呢,除了在大学中文系搞语言或文学的研究以外,一大部分就是在各大学做兼职讲师,教汉语和韩汉翻译,见过一位已过不惑的单身女老师,个子不高,穿着讲究,除在梨大翻译学院教汉语以外,还在语言 学堂、电视大学兼课,“最近要教小孩子,我们还做了很多教具,很有意思”,手头一本韩文书《跟汉字旅行》正是她的著作。
      韩国人吃汉语饭,中国人也吃汉语饭。一百三十多万人学习汉语的数据看来还在增长中。
      语言的繁盛从来不单单是语言本身的魅力,其背后的文化、经济似乎更是硬道理,只为了语言纯粹的美而学语言的人,实在或为少数。美国的“托福”是然,韩国汉语热亦然。据韩国报纸报道,如今韩国的出口市场中,大陆、台湾、新加坡等中华圈和日本占了百分之四十以上,大陆尤盛。来韩国旅游的百分之七十也是汉字文化圈人士。会说汉语,能看汉字,自然成为沟通和交流最基本的要求。于此,韩国的不少企业在招聘考试中增加汉语考试,或者给拥有汉字能力验证考试资格证的人加分。也就是说,汉字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成为重要敲门砖。据韩国一个就业门户网站称,2006年计划实施汉字考试的企业有三十七个。三星公司对拥有汉字等级资格验证会、韩国语文学会、韩国外国语评价院、汉字教育振兴会等四个机关的汉字能力资格证三级以上的人,在职务适应性检查考试时会给予加分。三星电子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反映了在经济上迅速上升的中国和日本、东南亚等正在兴起‘韩流’热潮的汉字圈国家和地区的商贸交流逐渐增加的趋势。”
      大企业招聘实施汉语考试趋势渐热,锦湖韩亚集团和现代重工业在招聘时已进行主观题和客观题混合在一起的汉字考试,斗山集团也从2005年开始引进了汉字考试。大德电子、SK生命保险公司、韩国空港(机场)公社、韩国电力公社等,也计划在2006年的招聘时继续2005年举行的汉字考试,LG流通、韩国马事会、新韩银行准备跟进,正在讨论引进汉字考试问题。
      就好比中国国内就业市场的入场券――计算机考试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市场的倾向就是风向标,韩国大学纷纷应对,为加强学生们的汉字能力而开设讲座,延世大学以文科学院学生为对象,开设了“应对汉字能力考试的集中座谈会”。大学生们当然更要积极学习了。参加2006年韩国外国语大学暑期“速成汉字特讲班”的大学3年级学生李浩民说:“我的目标是进入三星。说实话,是为了就业才学习汉字。因为在三星,会给拥有汉字考试资格证的人加分。也许听该讲座的人都是为了就业。”
      目前正在首尔市内的主要大学运营汉字讲座的“成均馆书堂”,其公司的代表徐荣哲说:“在建国大学、西江大学、中央大学等首尔地区七所大学,正在运营十一个讲座。1997年在崇实大学首次以大学生为对象,开设课程的时候,学生会和学校方面的反应都很冷淡。认为‘谁会去听那种讲座’。但是最近来自各学校学生会要求开设汉字讲座的咨询络绎不绝。”学生人数也每年平均以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速度增加。“大学生们将汉字像游戏用语一样,称作‘必需装备’。意思是只有具备了必需装备才能在就业战线上生存下来。”
      大学里汉语选修来自各系科,学了“基本汉语”的,继续“中级”,学了中级的,则选修中文系的专业会话课,没去过中国的学生正较着劲要去中国留学。曾经教过的一位韩国语系女学生,学习劲头甚至超过了中文系学生,课余写短文章交我批改;中秋节临近,还特地给我发来e-mail,求教中国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说是要写相关报告。她的愿望是要参加学校交换学生去中国留学。
      自然,就业还并非韩国汉字在年轻一代中盛行的全部理由,不可否认,东亚传统、文化和知识以汉字为基础形成,欲了解韩国历史不识汉字无法透彻。官方报道认为,如此“才能享受比其他国家更丰富的文化,才能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言语间或许藏着一点点无奈,但倒也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所拥有的坦诚。
      作为中国老师,哪怕平时对汉字已然熟视无睹,在异国频繁遭遇也会怀揣一份骄傲,但有时也涌起一种难以描摹的心情。春末的时候去韩国的古城庆州、安东,一路书院寺庙不断,韩国朝鲜王朝时期著名的儒教学校陶山书院,绍修书院、屏山书院;浮国寺、石窟庵、浮石寺,儒教佛学错落交叠。寺庙自然处处汉字,书院亦如此,结字大方端庄,书院大门、各亭轩门楣,仿佛置身于国内某些山间书院,“博约斋”“弘毅斋”儒雅书卷,在“对晚楼”上面洛东江小憩,脱鞋席地而坐的粗木地板却又分明提醒了是在韩国,国内的一些书院旅游景点似乎少了几分如此的素静。
      夕阳时分,古村落河回村,村头竖着一个个造型夸张的面具式木雕,上面大大书写着“善”“勇”“洗心养神”“礼道”等汉字,不由伫立凝神片刻。
      韩国外国语大学附近的“金刚山饭店”――隶书“深江无声”静然;窗台上的白瓷瓶身,行书“尽人事待天意”飘然。
      汉字、汉文化的影响若不如此:深江无声。天意和人事融合。
      在绕不过去汉字的韩国,对汉字的温情似乎是以前没有过的,尤其看到那些古雅的词语还在被异国使用,而国内却是粗俗粗略夸张喧嚣尘上,奉为时代特色。“深江”无声。大江浪滚,浸润在汉字文化中的我们该是有责任丰沛我们的母语之水的。

    推荐访问:汉字 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