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传统广绣披肩的装饰技艺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12-20 09:20:05 点击:

    郝继旭, 邓 嵘, 崔荣荣

    (1.江南大学 a.设计学院; b.江南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江苏 无锡 214122; 2.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杭州 310018)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和广州本地制作的艺术品经由此地远销海外。19—20世纪初期,广绣披肩成为外销丝绸中的重要一宗。西班牙人经由大帆船贸易将其运抵欧洲,因转运地点在菲律宾马尼拉,又被西方人称为“马尼拉披肩”(Manton de Manila)或中国披肩(Chinese shawl)。有关广绣披肩的起源问题,蔡琴[1]、梅玫[2]认为广绣披肩并非中国传统服饰,而是海运贸易背景下受多元文化融合而成的一类商品,又在融合中繁盛百年。广绣披肩之所以备受西方推崇,与其本身的装饰工艺和浓郁的中国风情密不可分。披肩主体覆盖刺绣,边缘衔接绳编与流苏,并通过多变的围裹方式修饰人体姿态,将精美的纹样、工艺,以及本体形态展现得恰到好处,是集艺术性、技术性、功能性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重要外销商品。从学术成果来看,中国知网(CNKI)检索系统显示仅有3篇主题论文,内容涉及披肩的历史背景、文化交流、藏品简介等方面。总体而言,有关广绣披肩的研究体量略有不足,尤其欠缺对其装饰技艺的研究。为了深入挖掘广绣披肩的工艺特征、艺术风格和传统元素转译的可能性,本文以广州市博物馆提供的140余件实物及图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整理。在充足的实物基础之上,归纳出广绣披肩的共性与个性,凝练广绣披肩的装饰技艺精髓,从中参悟近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风格和刺绣技艺的发展嬗变,进而丰富其理论价值;同时,对广绣披肩的装饰工艺、图案布局、纹样题材及艺术风格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以期为现代服饰设计带来一些灵感启迪,助推广绣披肩和传统工艺的创新性转化,为相关产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广州市博物馆珍藏着数量丰富的传统广绣披肩,这批文物结构完整、色泽艳丽,除了褶皱外,绣面几乎无破损,保存状态良好。通过对该馆141条披肩的数据整理,结果显示:广绣披肩的制作时间跨域19世纪至21世纪早期,以民国时期居多。披肩的基本形制包括特殊矩形(近乎正方形)、普通矩形(长方形)、带状矩形(长宽差值较大的矩形)、三角形及圆形共计五种(表1)。从数量上看,馆藏披肩以普通矩形储量最盛,或许与当时使用者的体形、审美潮流和实用效果等因素有关。

    表1 馆藏披肩概况Tab.1 Profile of the collected Chinese shawls

    笔者选取了拍摄于广州市博物馆的五块披肩作为案例(表2),这些样本各具特点又有共性,是馆内藏品之典型。分析发现,广绣披肩由纺织面料、绳编模块和流苏三部分组成。面料是披肩的主体,其材质通常以真丝织物为地,少部分运用纱质织物,后期还有化纤材质的出现。布面之上用广绣进行装饰,常见针法有直针、斜针、咬针等,丝缕间将荔枝、孔雀、舞狮等岭南风情表现出来。披肩纹样一般都有固定的模版,图案转印于布面后按照“上下手分工”进行制作。“上手”代表男工,负责绣精细部位;“下手”代表女工,绣简单部位。刺绣的饱满程度与披肩尺寸无关,如EG-283的长宽虽已超过160 cm,绣面却并不吝啬,而是布满了整张绸缎,可见其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刺绣完成后,最后沿织物边缘编织结网并垂坠流苏。

    表2 广绣披肩的基本特征Tab.2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antonese embroidered shawls

    2.1 广绣披肩的刺绣针法应用

    广绣披肩因刺绣闻名,通过研究广州市博物馆馆藏实物发现,披肩上的刺绣按照线材结构可分为“绒绣”(图1)与“线绣”(图2),“绒”指没有搓拧式结构的真丝材料,刺绣时需要劈丝,常用于制作细节部位。有些精品披肩通体布局绒绣,由于绒线本身细腻、光泽度高,加上“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高超技术,使得绣面光彩熠熠。“线”的结构为缠绕式,有支纱与股数的区别,同属真丝线,但其加工精炼的程度不如真丝绒绣,线材较粗,披肩以“线绣”制作占据大宗。

    图2 线绣Fig.2 Thick silk thread

    针法是广绣的灵魂。针法即运针的方法,是刺绣工艺特有的艺术语言,也是刺绣最核心的技艺[3]。传统广绣针法有平针、续针、咬针、插针、扭针、钉针等十余类,在此基础上又根据“针路”(针线运行的轨迹)的特点划分为几十余种。制作披肩所应用的针法以直针、咬针和插针为主,其他针法作为零星点缀。笔者总结了传统广绣披肩的常用针法种类,如图3所示。

    图3 传统广绣披肩的针法种类Fig.3 Types of needlework for traditional Cantonese embroidered shawls

    依据拍摄的馆藏实物可见,披肩上的主要针法和应用范围大致呈现以下特征(图4):直针线迹垂直,起落针整齐,针距较短;斜针、旋针与直针的差别仅在线迹倾斜角度不同,三者构成了广绣披肩的基本内容;大量卷曲的藤蔓、纤细枝干、建筑结构等图案一般都以直针和斜针制作,140余条馆藏文物均有使用;满针即面积较大的直针,按物象的大小由头到尾尽其长度一针绣成,常见于披肩中的点状纹样和主体花瓣。顺咬针是占比最大的刺绣针法,使用在动物躯干、花朵等较大区域,其特点是运用短直针或斜针从外至内一批一批制作;从第二层开始,它的每一批次都衔接上一批次的针脚,形成层层相叠的肌理效果,或者批次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的空隙(水路),使界线显示得更为明显。捆插针,“捆”在广绣针法中意为齐边的意思。清朝末期的披肩,捆插针第一行为两端齐口,类似直针铺设的效果,第二行才开始进行长短不一的穿插。与清朝不同,民国时期捆插针的首行一端是齐口,另一端是长短间隔,第二行同样施以长短针刺绣。捆插针的适用范围有大片的花瓣、叶子、禽鸟鱼类的鳞片等;还有个别针法用来雕刻细节,例如抽纱绣,这门手艺由西方教会传入中国沿海省份,并在潮汕地区找到可以扎根发展的良性土壤[4],由于使用频率较低,应用范围有限,本文不再赘述。总之,广绣披肩的每种物象均以最适合的独特针法真实地表现出来,体现了广绣针法繁复、穷极巧变的特点[5]。

    图4 传统广绣披肩的针法特征Fig.4 Needlework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antonese embroidered shawls

    2.2 广绣披肩的刺绣工艺语言

    高超的技术、细密的排线及富于变化的针法组合构成了广绣的技术特色。宋代《太平广记》记载,唐代永贞年间,南海有一奇女名为“卢眉娘”,她“幼而聪慧,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6]。可见自古以来,广绣排针布线之精巧就被世人所称赞。至今,广绣仍将“光、亮、齐、密、净、匀”六字作为行业标准,力求针步(起落针的距离)均匀,针路流畅,针脚齐整,绣线排列紧凑。

    严苛的制作规范催生出广绣丰富的艺术处理方式,“留水路”便是其中代表性的工艺技巧。“水路”指相邻两块绣面不咬合,而是留有“线状”的空隙,该空隙被称为“水路”,采用这种方法刺绣叫做“留水路”,其宽度根据构图与物像比例的大小设置,最少距离精细到0.1 cm,也有0.2、0.3、0.5 cm不等[7]。从广州市博物馆编号为EG-136的披肩上可见,通过“水路”的切割,不仅可以明确图案的轮廓、结构和界限,还能巧妙地划分层次,如若插针是为展现细腻柔和的画面,而采用“留水路”处理的纹样多了一份色彩与造型上的干脆,从整体上增强物象的装饰意味(图5)。传统广绣披肩以直针刺绣为主,简单的针法便于把控“水路”的规整程度,为其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在披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留水路”并非广绣独有,但广绣善于通过留水路的艺术手法来概括和描绘物象,相比于其他绣种的偶有运用来说,“水路”成为了广绣区分于其他绣种最明显的标志。

    图5 广绣披肩的“留水路”Fig.5 The "Liu Shui Lu" of the Cantonese embroidered shawls

    除“水路”外,传统广绣披肩的刺绣图案具有强烈的纹理感,纹理清晰是广绣的工艺特色之一[8]。纹理指刺绣丝线纹路的走向,传达出制作者的个性和艺术风格。通常而言,刺绣纹理按照物像的生长规律排针布线,使纹理更贴近物象的本来面貌,产生极强的真实感,一些写实性的刺绣便采用了这种方法。广绣披肩并未按照此规律去表现纹样,而是从装饰性的角度去布局设置,如图5所示的牡丹花,该物象以咬针层层叠加,色彩渐变以模块化构成,层次分明,显现强烈的装饰风格。

    2.3 广绣披肩的绳编技艺

    绳编是传统广绣披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起到丰富装饰层次的作用。绳编所用线材为搓拧式结构,通常由四根以上的捻线合为一股使用,因此编织成品具有一定质量,可以增强披肩的悬垂度。本文馆藏样本显示,所有披肩的绳编组织均始于共同类型的打结方法,“结”是广绣披肩缘饰之根本。笔者依据披肩所绘的三种常见绳编图案,均源自于相同的“结”,通过控制“结”与“结”之间的距离或“结”的大小,使单独的“结”衍生发展为更加复杂的样式,这种联系如同一棵树,“结”为根基,组合方法为枝干,最终交织出繁复精美的图案,如图6所示。虽然广绣披肩是以刺绣为主要装饰工艺,但缘饰在装饰格局之中是对款式、造型进行强调的方法[9],同时其所产生的特殊肌理和纹样也强化了服饰整体的艺术表现,尤其是穿戴披肩时,随着肢体发生摆动,下垂的绳编与流苏增添了身体姿态的摇曳之感。

    图6 广绣披肩的绳编Fig.6 The braidings for Cantonese embroidered shawls

    3.1 广绣披肩的构图特征

    构图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整个画面的特定结构。构图决定着造型的体积和色彩的基调,也决定着画面框架及表现形式,因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构图形式各具特色。广绣披肩的画面结构体现以下几点:第一,以“满”为美,尤其讲究背景的刻画,内容饱满而丰富,并兼具规律性和对称性;第二,披肩的装饰图案多以二维形态存在,就算是现实生活中的三维物象,也被转化为二维平面;第三,构图不表现空间的纵深和透视,这与观赏性广绣作品迥然相异。在此基础上,披肩演化出多种构图种类,“鸟瞰空间式构图”便是其中常用的构图方法,主要用来表现故事性画面。如笔者拍摄于广州博物馆编号为EG-341的广绣披肩(图7),主体绣有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及谈笑风生的人物,并在披肩空隙之处,用假山流水、花草动物予以补充,使画面紧凑而热闹,完美凸显广绣“满”的特色。虽然纹样千姿百态,但布局仍得体恰当,可一览整个披肩各单元发生的故事内容。九宫格是传统广绣披肩的经典构图形式之一,它把内部方形划分为横三竖三的九宫格,四角方格绣制图案,其余五格留有空白或者装饰碎花、昆虫等小型纹样。这种构图格式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能使中间位置形成视觉中心。如编号EG-136采用了九宫格构图(图8),四角方格内的适合纹样相同,以花朵、枝叶进行填充,中间五格露出底布色彩,最外细框的图案呈二方连续特征。该构图为清中至清末时期的主流构图形式,本文馆藏民国时期的披肩亦有应用。广州市博物馆的这批传统广绣披肩,其画面结构均体现了几何形的骨骼线,包括轴心线、平行线、对角线等,为典型的格律体式构图,这样不仅确保了纹样造型的准确生动,还提高了批量生产的制作效率[10]。除此之外还有独立式构图,但占比极少。

    图7 广绣披肩的鸟瞰式构图Fig.7 Aeroview composition of Cantonese embroidered shawls

    图8 广绣披肩的九宫格构图Fig.8 Nine-rectangle-grid composition of Cantonese embroidered shawls

    3.2 广绣披肩的装饰题材

    广绣擅长表现繁盛茂密的植物题材,140余条披肩标本均以此为基础装饰元素,极具普遍性。这是因为珠三角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土壤湿润,是植物生长的理想之地。受自然环境及个人审美的影响,广绣纹样普遍以缤纷绚烂的花草入题,既可当作主体图案,又装饰于边框或补足间隙。牡丹花是传统广绣披肩重要的装饰图案之一,富贵牡丹、雍容大度,寓意人们生活兴旺发达。人物、庭院、动物、建筑及生活场景也是广绣披肩常用的创作题材,一般与动植物纹样同时出现。

    从个案来看,笔者拍摄于广州市博物馆编号为EG-283的“鸽子灰绸地绣庭院人物花卉动物纹披肩”,其涵盖内容较为全面,可作为典型案例。该披肩中心两条蛟龙在云中翻腾,诠释“双龙吐水”的故事情节(图9),富有中国传统民间特色;主体图案的外围环绕着四块庭院风景,呈田字格状布局,每一块纹样内容完全相同(图10)。庭院中心矗立一栋二层小亭,其山墙是岭南特有的“镬耳”,凸显了广东地区的建筑特征;凉亭二楼双人对坐,吹笛赏乐,一楼三人半掩于角柱后,躲藏亭前的舞狮,描绘出广东传统的民俗活动。左下角靠近门口的人物手拿苕帚打扫庭院,传递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空隙之处,栽种着几棵芭蕉,又填充着诸多花草,俨然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神话的龙与庭院本无直接关联,但通过不同题材之间的合理匹配,营造出热闹、欢快、怡然自得的生活氛围,以及充满吉祥寓意的美好画面。

    图9 “双龙吐水”图案Fig.9 "Double dragon spitting water" pattern

    图10 “庭院”图案Fig.10 "Courtyard" pattern

    3.3 广绣披肩的造型艺术

    广绣披肩相对于其他服饰品类,拥有绝对平面的展示效果,精美的图案和工艺在其平铺时一览无余,因结构单一,使得披肩穿戴于人体时可以根据需要而生成多种造型。通过对历史影像及画作的梳理,笔者绘制出广绣披肩常见的立体形态(图11(a))披肩沿对角线对折后按照倒三角的形式将两端自然搭于双臂。采用该穿戴方式的披肩,刺绣图案多集中在四角,纹样以对角线垂直定位,可以最大化将装饰图案展现出来。其整体造型简单高雅、线条自然,与新古典主义的审美潮流相契合。图11(b)(c)属于同一种穿着方式,披肩一端齐胸围裹躯干,另一端由后背经肩部绕到胸前,有时搭在双肩,或者露出半臂。两种穿法的特点是包紧身体,勾勒出女性优美的曲线,悬垂的网饰和飘逸的流苏随着身体摆动摇曳生姿,尽显曼妙。而图11(d)中,披肩对折经过肩部系于胸前,或自然散开。

    图11 广绣披肩的穿戴方式Fig.11 The wearing way of Cantonese embroidered shawls

    披肩从二维平面转换为三维造型,其自然形态被重新建构并衍生出多种全新形象,但无论采取何种穿戴方式,刺绣纹样都被展现得恰到好处。究其原因,设计者已经预先考虑到展示效果,例如有的披肩以对角线为界仅装饰半边,对折时有图案的一面示人,既省工又达到了装饰目的,通过刻意的图案设计和定位,使广绣披肩与装饰表征相得益彰。

    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广绣大披肩备受欧洲女性喜爱,成为外销丝绸中的重要一宗,如此受欢迎与其本身精湛的装饰工艺和浓厚的中国元素密不可分。顾名思义,广绣披肩以广绣为特色,研究发现披肩以材质较粗的“线绣”居多,利用直针、铺针、咬针等基础针法,通过“留水路”的技术手段将复杂物象化繁为简,营造出极具装饰性的纹理效果;题材上,广绣披肩的刺绣图案多体现岭南一带的动植物、生活场景及民俗活动等,并运用几何构图的形式合理布局内容,使整体繁而不乱、稳定有序。广绣披肩终将通过“人”的穿着才能体现作为服饰的价值,其穿戴方式与刺绣图案、绳编流苏相辅相成,既展示了图案的静态之美,又烘托出女性迷人的躯体姿态。深入研究广绣披肩,体会中华民族对待优秀文化兼收并蓄、包容豁达的态度,探析近代中国不同服饰品类的技艺特色,了解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审美喜好的变迁。再者,本文梳理的装饰技术与内容形式,希望为当代设计师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提供一些浅显的思路灵感,为其绵延生长注入鲜活动力。

    《丝绸》官网下载

    中国知网下载

    猜你喜欢 针法纹样刺绣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锦州医科大学报(2022年2期)2022-05-07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年2期)2022-04-23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科学之友(2022年4期)2022-04-21唐代官袍兽纹纹样的美学意蕴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小演奏家(2019年2期)2019-03-27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海峡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5期)2016-05-14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刺绣新生小资CHIC!ELEGANCE(2015年12期)2015-09-10

    推荐访问:广绣 披肩 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