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青陶勒盖城址陶窑的初步发掘成果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12-17 11:35:03 点击:

    A·恩赫图尔 佐川正敏 臼杵勳 森达也 G·巴图宝立道 Ch·宝音贺希格 D·敖特根

    刘萨日娜1 译 潘 玲2 萨仁毕力格3 校

    (1.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2.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3.内蒙古博物院)

    2006年,蒙古国和日本在青陶勒盖城址开展联合考古调查。以下介绍在青陶勒盖城址调查发现的陶窑的概况。调查所见青陶勒盖城址陶窑概况如下。

    青陶勒盖陶窑位于蒙古国布尔干省达欣其楞苏木的青陶勒盖城址南侧。

    (一)、环境简介及研究简述

    青陶勒盖位于土拉河河谷的宝日格青查干湖西北,道日根特山脉东南,是一处人工堆砌的石堆。青陶勒盖城址位于道日根特山脉东北缘山脊东北侧的青陶勒盖东南,是一座方形古城遗址,有土质的城墙(图一)。城南12千米是沙地,城东邻近查干湖和沼泽地;
    城北为东西走向的哈剌特山脉。城址西部和南部有古渠和城墙。陶窑位于城墙南面的河岸边。

    图一 青陶勒盖城址及附近遗迹

    1890年,俄罗斯人A·波兹德涅夫在蒙古游访期间考察了青陶勒盖古城,记录了城址的面积和形状,同时注意到城址北部有大型石构建筑。他搜集了与城址相关的神话传说并将其出版①。

    20世纪30年代末,俄罗斯学者D·布可尼奇对青陶勒盖城墙做了小规模的发掘,并首次绘制了该城的平面图②。之后,蒙古国学者H·普尔列撰文将其认定为辽代镇州城遗址③。学者L·迈达尔将其收录于《蒙古国城址三图》中。2000年初,日本学者白石典之实地测量了青陶勒盖城址,并发表了城址平面图④。A·敖其尔、A·恩赫图尔、L·额尔顿宝力道等等学者也测量了该城址,更新了平面图,并发表了相关论文⑤。从2004年开始,蒙古国和俄罗斯考古学家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连续发掘了青陶勒盖城址,并陆续发表了4年发掘的报告⑥。

    2006年,蒙古国和日本联合考察队继续调查青陶勒盖城址,在原来的城址平面图上增添了建筑的位置、等高线等详细信息。经过三年的工作,考古学家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作出了城址的三维地图。调查测得青陶勒盖城址西墙长1256m,东墙长1258m,北墙长654m,南墙长656m⑦(图二)。

    图二 青陶勒盖城址平面图

    蒙古国境内目前发现了几处陶窑遗址。1983年-1989年期间,由D·道尔吉、A·杰烈维扬科带领的蒙古国和苏联历史文化联合考察队,在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和南戈壁省做田野调查的复查,在巴彦洪戈尔省的巴彦利格苏木的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窑址,编号为“窑-1”。窑址内出土了大量陶片,已经发表了其中有代表性的陶片⑧。1999年,蒙古国和韩国合作的“蒙-韩”项目在中央省孟根莫力图苏木的呼斯廷布拉格发掘了匈奴时期的陶窑和砖瓦窑,出土了陶片、窑具、瓦当残件和已经和好的泥等遗物。陶窑的碳十四测年结果为公元50年,砖瓦窑的为公元125年,其中(МЭ-ний)1-2号窑址应为匈奴时期遗存⑨。

    2005-2007年期间,蒙古国和瑞士的“宝饶高勒”合作项目发掘多座匈奴时期的半地穴式房址,经判断应为作坊。在房子内出土了修整陶器口沿的工具和陶器残次品。该作坊可以烧制陶器,也可以作为供暖系统⑩。

    2009年,蒙古国和德国合作的鄂尔浑考古项目发掘了鄂尔浑河西岸的手工业区,共发现14座烧制建筑材料的馒头窑,出土了陶窑支具。

    (二)、青陶勒盖窑址的发掘

    2007年,我们在距青陶勒盖城址南门250-300米处,在原来的烧制汉式陶器遗址处选定150米×150米的区域,用NOGGIN-500型雷达、G-858型磁力仪等仪器做物探调查研究。此次调查在4处地点共发现十几座陶窑(图三)。陶窑集中分布于城址南侧,这里是下风口且远离火源,附近有陶土和水源,取材方便,是建造陶窑的首选之地11。

    图三 在青陶勒盖南墙外物探发现的窑址分布图

    调查的区域高出邻近地面50至70厘米,在周围发现了很多废弃的陶片,有因火候过高器壁烧成类似珐琅状的陶器残片、灰色黏土块等,根据物探研究,我们发掘了编号为“窑-1”的窑址(图三)。

    在窑址的表土内清理出较多陶片,也有红色和白色的硬土块,后者应为从窑内壁脱落的墙皮。

    我们发掘的窑址与分布于北亚的馒头窑(也叫马蹄形窑)相似(图四)。

    图四 青陶勒盖“窑-1”平、剖面图

    陶窑起建于平缓地,窑口朝东南,与草原上的风向相同,这与其他陶窑相比较为特殊。陶窑最宽320厘米,烟道和窑床的衔接处宽220厘米,窑门宽90厘米,烟道宽150厘米,窑内部长(从窑门口至烟道窑烟囱)为590厘米。陶窑为砖石土混筑,借助自然地势形成窑面。窑由三部分构成,窑口与火膛位于平缓地,火膛底面较平,低于中部窑床(图四)。窑床倾斜度为12度,用25×25厘米的砖砌筑而成(图四)。火膛位于窑床下120cm处,可见窑炉火力强,炉内温度较高。因火膛位置越低于窑床,火势越能往上走并使热气充分流动,窑床上的陶器也越能得到较高的烧制温度。另外火膛面积越大,火力越强,也越能保证陶器的烧制质量。

    窑炉总分为火膛、窑床和烟道三部分。虽“窑-1”与分布于北亚的陶窑相似,但是只有一个烟囱是其独特之处(图五)。

    陶窑烧制的产品有陶器、瓦件、砖以及其他建筑构件。此次发掘的青陶勒盖“窑-1”是烧制陶器的窑。窑床左侧有长60-80cm的出口1(2窗户)。此出口(窗户)可能是把陶胚放入烧成室,烧造完成时待其冷却后再取出陶器的出入口。在窑炉左侧的C2、C3区域,发掘出3米长、倾斜度为45度的斜坡道路13。此斜坡道路应为从窑口到出入口(窗户)的通道。

    目前无法推测陶窑的使用时长,但是窑门有数次翻新使用的痕迹。经发掘可知窑内共有四层灰烬,这可证明陶窑经历过翻新和重复使用。通过对灰烬的科学检测可知陶窑的确切使用时长。这种陶窑能适应蒙古的寒冷天气,在天气暖和了之后可以翻新重复使用。

    中国的辽上京、南京、东京城址和吉林省白城市的城址14等附近都发现了陶窑。陶窑可以分为龙窑(图五)和馒头窑两类(图六)。龙窑依丘陵等自然山坡而建,窑身长达20~30米,甚至更长,可一次烧造多件陶器。东北亚地区普遍使用龙窑。龙窑除了烧制陶器外,也烧制瓷器。烧制灰陶的陶窑是较矮的馒头窑,大多数分布于北亚地区。馒头窑一般有2~3条烟道,窑内温度更加均匀。

    图五 龙窑平、剖面图

    图六 馒头窑

    (三)、遗物详情

    陶器残次品

    1.陶器口沿,残留口沿和颈部弯转部分。由于火候过高,导致内、外壁烧制过度形成小水泡。内壁因火候过高类似覆盖了一层釉。可能该陶器口沿断裂后留在窑内。口沿的表面光滑,长8.3厘米,宽6厘米,厚6毫米(图七,1)。

    图七 窑址出土陶片

    2.陶器口沿,残留口沿和颈部弯转部分。外壁由于火候过高表面覆盖一层珐琅质。由于烧制温度过高,气体在内、外壁的缝隙中聚集,形成水泡。长11厘米,宽8厘米,厚5~7毫米(图七,2)。

    3.完整陶器,颈部弯曲处粘连着另一件陶器口沿及残留的颈部。外壁因火候过高出现水泡和珐琅质。肩部以下装饰篦点纹。器身高30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9.3厘米,器口厚1.2厘米。粘连的陶器口沿残高9.3厘米、器颈宽13.3厘米、器口厚1.3厘米,颈部厚0.7厘米(图八)。

    图八 窑址出土完整陶器

    支具

    1.支具残片 残存的器壁两侧各有一个进气孔,器壁边缘处发现连接痕迹,应为反复使用过。厚7~8厘米,长11.2厘米,宽5厘米,进气孔的小孔直径6厘米,大孔直径13.8厘米(图九,1)。

    图九 出土的支具残片

    2.支具残片 为支具边缘的残片,边缘向上凸起。长14厘米,宽5.8厘米,厚1厘米,直径35厘米(图九,2)。

    3.支具残片 残片的长边一侧有圆形裂纹,另一边有两个大小不一的进气孔。厚7-8毫米,宽5.2厘米,长12厘米,小孔直径4厘米,大孔直径5.4厘米(图九,3)。

    4.支具残片 根据观察可知支具有三个大小不一的进气孔。小孔直径5厘米,中孔直径6厘米,大孔直径9.2厘米;
    支具长6.8厘米,宽6.1厘米,厚3~4毫米(图九,4)。

    5.支具残片 为支具的边缘部分,边缘向上倾斜,中部微下凹。厚7毫米,长12厘米,宽7厘米,直径18厘米(图九,5)。

    从出土的遗物来看,多数为烧制陶器的废弃物,可能该陶窑废弃后变成了倾倒烧窑废弃物的地点(图七、八)。发掘出土的遗物有尺寸不一的30件陶器和陶香炉,陶器的形制与青陶勒盖城址出土的相似。最大的陶器为器高80厘米,最大口直径为50厘米左右的喇叭口陶器,最小口直径为2~3厘米的壶型陶器。陶器种类有碗、壶、盘、罐、香炉15等。烧制方法应为将全部陶器放在转轮上放进窑内。从器物底部观察可知,小型器是从转轮上用线绳切割下来,但大型陶器器底没有发现切割痕迹,可断定不能使用同样的办法。少数器底发现四边形和硬币形纹饰。也发现了渤海风格的横器耳16,三足香炉的足部,扁平的器耳等。发掘出土的窑具形制像器盖一样,是圆形多孔的陶支具,其功能是可充分利用窑炉内的空间,用其可将陶器层层叠放而避免粘连(图一〇)。

    图一〇 支具以及支具摆放示意图

    支具放在陶器口沿上,是陶窑烧制陶器的辅助工具。在位于下方的陶器口径比上方的陶器底(或口)径大的情况下,夹在两者之间的支具可避免上方的陶器向下坠落。所以支具的尺寸要根据陶器的大小而定。同时支具也可以防止口沿在烧制过程中因火候过高而变形。为了保证陶器烧造过程中受热均匀,颜色一致,在支具上通常开三个通气孔。支具可以重复使用17。如果将两个陶器的口沿相对放置,陶器内部就有可能烧制温度不够,所以要让窑内的高温进入陶器内部,将陶器烧制均匀。如果支具不重复利用,那么在陶窑的废弃堆积里会发现大量的支具,但是目前只发现9片支具,这说明支具很可能是重复使用的,因反复使用导致支具严重变形甚至无法辨认。发掘出土的一件完整陶器的口沿部扭曲变形,陶器的颈部粘连着另一件陶器的口沿(图八)。这说明两件陶器烧制时是口部相对放置的,陶器的一侧还有几条直线,好像是粘上的陶器留下的,应该是粘连上的支具留下的印记。

    通过发掘青陶勒盖城址南面的陶窑,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陶窑出土的陶器与青陶勒盖城址内出土的陶器相同,这说明窑址与城址的年代相当,陶窑经过多次堆砌而重复使用。

    从出土陶器和建材的尺寸和纹饰可以看出,陶窑使用的是辽国特有的,其境内普遍存在的陶器加工工艺,和辽国境内的如出一辙,在陶器形制和纹饰方面的差别非常小。但是“窑-1”出土的支具不见于其他辽代城址,这比较奇怪。

    青陶勒盖城址及附近地区的其他遗址的周边发现较多中原式的陶片,城址的地表上随处可见陶片,窑址出土支具,这些都证明了当时陶器生产的能力和分布范围。作为中央亚洲的游牧民族,当地人引进了当时中国境内的陶器批量生产、充分利用陶窑空间等先进技术,烧制出大量的陶器。

    附记:原文用西里尔蒙文撰写,发表于蒙古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辑刊2011年第(总)三十辑。译文对个别插图略作修改。

    感谢蒙古国立大学书海先生帮助查找原文和联系原文作者。

    注 释

    ① Позднеев, 1986 - А Позднеев. Монголия и Монголы. Спб., 1896. Т1. cтр 474-475.

    ② Букинич, 1933-1934 - ДДБукинич. Общий отчет по aрхеологичеcким рaботaм зa 1933-1934 гМонгол улcын ШУАийн Археологийн хүрээлэнгийн гaр бичмэлийн caн хөмрөг. Ф-9, Т 11, ХН-23.

    ③ Пэрлээ,1961 - ХПэрлээ.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cын эрт, дундaд үеийн хот cуурины товчоон. УБ., 1961. тaл 52-55.

    ④ Shiraishi, 2001 - 白石典之. チンギスハーンの考古学。東京。2001.23. – Сhingis khan nо kоugоgaku.

    ⑤Очир нaр, 2004-АОчир, АЭнхтөр, ЛЭрдэнэболд. Чинтолгой бaлгacын тухaй “Nоmadic studiеs” (Нүүдэл cудлaл). УБ., 2004. тaл 53-59.

    ⑥ Очир нaр, 2008- АОчир, ННКрaдин, ДЛИвлинев, СВДaнилов, ЛЭрдэнэболд, ЮГНикитин, АЭнхтөр, БАнхбaяр, ГБaтболд, Чинтолгойн бaлгacны cудaлгaa. (Монгол улc-ОХУын хaмтaрcaн aрхеологийн cудaлгaaны Чинтолгой төcлийн тaйлaн 2004-2007). УБ., 2008.

    ⑦ Үcүки нaр, 2009-ИҮcүки, АЭнхтөр. Чинтолгойн бaлгac-1. (2006-2008 оны Монгол-Японы хaмтaрcaн cудaлгaaны үр дүн). Сaппоро., 2009. тaл 7-15.

    ⑧ Цэвээндорж нaр, 1999–ДЦэвээндорж, Деревянко, АП Оклaдников, ВТПетрин, БГүнчинcүрэн. Неолит юговоcточного фaca Гобийcкого Алтaя.УБ.,1999 cтр 19.

    ⑨ Цэвээндорж нaр, 2001 – ДЦэвээндорж, ЦОчирхуяг, МБaярcaйхaн. Монголын Морин Толгойн Хүннүгийн үеийн булш. (Монгол-Солонгоcын хaмтaрcaн эрдэм шинжилгээний cудaлгaaны тaйлaн II). Сөүл., 2001. тaл 89.

    ⑩ Төрбaт нaр, 2008-ЦТөрбaт нaр, ДБaтcүх, ТБaтбaяр, НБaярхүү.Монгол -198 199 Швейцaрийн хaмтaрcaн aрхеологийн “Бороо гол” төcлийн хээрийн шинжилгээний aнгийн тaйлaн 2005-2007 он. УБ.,2008 тaл 36.

    11 Үcүки нaр, 2009-ИҮcүки, АЭнхтөр. Чинтолгойн бaлгac-1. (2006-2008 оны Монгол-Японы хaмтaрcaн cудaлгaaны үр дүн). Сaппоро., 2009. тaл 7-15.

    12 Энхтөр нaр, 2009-АЭнхтөр, МБaярcaйхaн, БЭрдэнэ. Булгaн aймгийн Дaшинцилэн cумын нутaг Чинтолгойн дурcгaлт гaзaрт Монгол-Японы хaмтaрcaн “Онон, Туул голын эртний түүхий дурcгaлууд” төcлийн aрхеологийн мaлтлaгa cудaлгaaны aжлын тaйлaн 2007-2009. УБ.,2009. тaл 4-9.

    13 Энхтөр нaр, 2010–А Энхтөр, ГБaтболд, ЦБуянхишиг. Монгол-Японы хaмтaрcaн Хэрлэн, Онон, Туул голын caв дaхь хот cуурины aрхеологийн cудaлгaa төcлийн 2010 оны тaйлaн. УБ.,2010. тaл 7-9.

    14 LU qing, 2003 - 路菁,《辽代陶瓷》,第28-39页,辽宁画报出版社,2003年- liao dai tao ci。

    15 Очир нaр, 2008 - АОчир, ННКрaдин, ДЛИвлинев, СВДaнилов, ЛЭрдэнэболд, ЮГНикитин, АЭнхтөр, БАнхбaяр, ГБaтболд, Чинтолгойн бaлгacны cудaлгaa. (Монгол улc-ОХУын хaмтaрcaн aрхеологийн cудaлгaaны Чинтолгой төcлийн тaйлaн 2004-2007). УБ., 2008.

    16 Очир нaр, 2010-АОчир _ ЛЭрдэнэболд. Монгол дaхь бохaйн aрхеологийн дурcгaл. SАТ-(IХ) ХХIХ,f-18.

    Sagawa Masatoshi, 2010 - 佐川正敏.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仙台市与兵衛沼窯跡の位置事つけ., 東北学院大学大学院研究科- Too Ajiani okeru Sendaishi yohei eishyo yosekino ichizuke.

    Feng Shan Guo, 2003 -彭善国.辽代陶瓷的考古学研究.第251页,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liaodai taocide kaoguxue уanjiu. Очир нaр, 2005 - А.Очир, А.Энхтөр, Л.Эрдэнэболд. Хaр бух бaлгac бa Туулголын caв дaхь Хятaны үеийн хот, cуурингууд. УБ., 2005. тaл 102-103.

    猜你喜欢 城址陶片残片 稷山郭家枣园遗址东周时期圆陶片用途浅析*文物季刊(2022年1期)2022-03-30辽宁昌图城楞地城址调查简记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我有一个梦寄存在老火车站山花(2020年7期)2020-07-18安徽史前城址初论文物春秋(2017年5期)2018-03-07辽代嫔州城故址考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12期)2018-01-03古瓷残片是否有收藏价值?中老年健康(2017年5期)2017-06-02拾到一块陶片的快乐读者·校园版(2017年4期)2017-02-07莫桑比克发现的飞机残片来自马航370人民周刊(2016年9期)2016-05-26

    推荐访问:发掘 成果 青陶勒盖城址陶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