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实施差异性教育惩戒:问题、成因及对策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12-16 22:20:02 点击:

    赵丹妮,呼颖慧

    近年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有关教育惩戒的问题层出不穷。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与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9 年11 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2021年3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正式实施。本文就当今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惩戒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差异性的视角进行分析和探讨,力图寻找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教师教育惩戒不当现象的对策,形成具有差异性的教师教育惩戒。

    (一)教育惩戒。《教育大辞典》释义为:“教育惩戒是对学生个体或是集体的失范行为进行的否定处分,通过教育惩戒达到制止失范行为发生的目的。”有人认为,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特别身份而对学生施加的一种教育措施,其目的在于借助适度惩罚达到戒除、矫正学生不合规范的行为,助其完成社会化的进程。在教育部2021 年发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表述为:“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虽然专家学者对于教育惩戒概念的认识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教育惩戒的共同特征却达成了共识:第一,核心内涵倾向于惩戒是对学生偏差行为进行的一种否定性评价;
    第二,目标倾向于通过强制力和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合范行为的产生;
    第三,实施主体均为学校和教师;
    第四,教育惩戒手段分为物理上或心理上的强制力。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教育惩戒是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基于教育需求,出于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在不损害其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依法对学生违反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的不良言行加以制止、管束和纠正,从而使其达到认识并改正错误、规范行为、预防类似行为再次发生的否定性评价的教育手段。

    (二)差异性教育惩戒。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这里的“材”就是人的差异性,该理论体现出要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明确提出差异化教育理论的国外学者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具有多样性和自身特点,形成个体差异性,应尊重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其最需要的、最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教育惩戒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理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际上,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可分为个体内的差异和个体间的差异。本文认为基于差异性的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正,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这种惩戒为了因材施教,强调对不同类别学生进行灵活、公正和有效的惩戒。

    新中国成立后班级授课制成了我国的主要授课形式。由于是班级授课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效就会显出差异,不同的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久而久之,就慢慢形成了我们平时在班级里所说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主要是从智力因素特别是从考试成绩来划分的,相对忽视非智力因素。差异性教育惩戒将综合考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特别是突破单纯从考试成绩划分学生类型的简单做法,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生命化”的教育转化。对于人数较少的优等生,教师在进行惩戒时应抛弃其学业成绩优异的“光环”,一视同仁,坚持公平性原则;
    对于人数众多的中等生,教师应合理辨析,坚持合理性原则与灵活性原则;
    对于表现极端的少数后进生,教师应避免冲动发火,遵循教育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

    课堂作为教师实施差异性教育惩戒的主阵地,理应发挥主导作用,稳定的课堂纪律是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

    (一)优等生——忽视必要的惩戒。优等生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好的学生,即学业成绩优异且相对稳定的学生或成绩处于中等以上且在老师眼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强,学习习惯较好,灵活机智,但偶尔也会缺乏自我约束力,一些优等生还会存在自负傲慢的心理和优越感,以此扰乱班级秩序。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一方面,教师对优等生存在不惩戒的现象。教师在惩戒过程中易受感情因素和学生成绩因素的影响,认为优等生偶尔存在或偶然发生的“不当”行为,不会对其未来发展产生影响,不会对学生群体“从众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继而忽视必要的惩戒。实际上,这种做法错失了对优等生的教育良机,使教育惩戒有失公平性。另一方面,教师对优等生从轻惩戒。大部分学校对于惩戒权的使用并未有具体的细则,所以教师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在进行教育惩戒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惩戒过轻或过重的情形。对于优等生出现的偶发问题,教师有意无意放宽惩罚尺度,只做象征性处理。这种做法使得优等生认为教师对其“宽容”,难以起到督促其正向发展的作用。

    (二)中等生——惩戒的行为不当。中等生指智力因素一般、非智力因素较好或智力因素较好、非智力因素一般的学生,即各学科总体平均成绩达到教育目标要求但没有达到优秀水平,学业成绩一般且表现平平的学生,他们是班级构成的主力军。中等生成绩和行为表现都相对平稳,但在班级教学活动中仍会出现一些违规违纪行为。惩戒问题如下:

    其一,教育惩戒使用不当,主观随意性强。教师没有特定的、有效的或系统的教育惩戒方法,多运用口头批评、罚站、罚打扫卫生、与家长谈话等简单形式。即便如此,在这些有限的教育惩戒方式的选择上也会感到茫然,甚至将教育惩戒与体罚相混淆,出现一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惩戒方式。

    其二,教育惩戒“一刀切”,因材施教流于形式。针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教师惩戒的手段和效果应有所差别。但在实施教育惩戒时,一些教师难以顾及学生的性别、人格特点、个性差异以及身心发展特征,使因材施教仅停留于教师口头。比如,针对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中等生,教师不区分时间、地点、场所,在语言内容和风格上毫无差别,处理不当。

    (三)后进生——不敢或过度惩戒。后进生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差的学生,即智力属于正常范围,在同类群体中,学习水平较低,学业成绩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自我管理能力和纪律性都较差,贪玩甚至不爱学习,平时表现也不稳定,教师在针对这类学生进行惩戒时极易产生问题。

    一方面,教师顾虑较多,不敢惩戒。对于犯错概率更大的后进生,教师实施惩戒权时受到外部环境约束。学校上级管理部门的处分、社会媒体关于学生极端行为的报道、家长的反对或不依不饶地追责、对待教师的道德绑架和网络暴力等因素,产生大量的负面效应,制约着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实施。

    另一方面,教师滥用惩戒或过度惩戒。教师在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时,极易冲动发火,教育惩戒就容易超出一定限度变为体罚,这样的不当惩戒易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面对性质雷同的事情,教师会不自觉地带有个人好恶。在遇到后进生一些偶发的小问题时,教师易将问题放大,甚至会冲动易怒、情绪失控导致过度惩戒。

    教师教育惩戒问题的形成,可以从内外因方面归纳,内因体现在教师自身的师生观惩戒观不正确、情绪调控和班级管理不到位、教育机智和惩戒艺术不足;
    外因体现在班级制度标准不健全、学校管理缺乏灵活性和贯彻性。

    (一)教师缺乏正确的师生观和惩戒观。教师的学生观、职业道德以及对教育惩戒权的认知影响着教育惩戒权的实施效果。一方面,缺乏正确的师生观,忽视学生权益。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多以主客体形式存在,部分教师在教育中以绝对权威漠视学生的正当权益,差别对待不同学生。对优等生的偏爱易导致教师不惩戒或从轻惩戒,长此以往易致使学生产生自负心理和优越感;
    对中等生的漠视,易使教师机械地进行惩戒,丧失了惩戒的灵活性;
    对后进生的偏见易导致教师过度惩戒,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缺乏正确的惩戒观,随意惩戒学生。传统教育中,教师惩戒权存在认识偏差,有意夸大处罚的尺度,甚至以体罚代替惩罚,导致滥用惩戒等现象。

    (二)教师情绪调控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不足。教师是教育惩戒权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情绪调控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也是影响教育惩戒权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面临来自家长、社会和学校的各方面压力,加之承担较多的职业角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调皮顽固的学生,此时教师的情绪管理容易失控,进而导致滥用惩戒或过度惩戒。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不足,欠缺技巧,就容易出现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

    (三)教师欠缺相应的教育机智和惩戒艺术。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有差异的惩戒是教育惩戒艺术和价值的体现。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权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因势利导,做到因材施教。然而,教师的教育素养参差不齐,缺乏教育机智,在实施惩戒权时缺少技巧和艺术性,未能考虑到惩戒的时间、地点和场景等因素,惩戒方式往往简单粗暴,忽视与学生情感纽带的建立,缺乏爱与尊重,长此以往,惩戒的有效性和教育性将大打折扣。

    (四)学校管理缺乏灵活性和贯彻性。学校管理的风格和形式决定一所学校的发展趋势,学校管理者对于教育惩戒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对于教育惩戒的理解和把握。一方面,部分学校由于管理上相对保守,缺乏变通和革新意识,因此在处理因教育惩戒产生的纠纷时往往简单片面,导致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成本增加,继而不愿采取惩戒措施。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缺乏政策敏感度,对于国家新政策、新要求研读不够,有意无意忽视教育惩戒领域的新变化,导致政策难以在基层落实,影响教师的判断。

    (五)班级制定的惩戒细则不明确不具体。班级内部教育惩戒细则的缺失及不明确是教师进行教育惩戒时具有随意性、缺乏针对性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班级都会有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但其制度大多较为笼统,对于学生出现违规行为后的惩戒方式涉及较少,部分班级规章制度虽涉及到学生出现违规行为后的惩戒方式,但其惩戒方式、程度和范围并未明确具体,且惩戒方式较为单一,大多倾向于扣分、罚打扫卫生等方式。

    基于差异性的教师教育惩戒,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师要通过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提升情绪调控能力,寻求惩戒艺术与智慧等策略来实现。同时要制定统一有效的班级惩戒细则,保障学校管理的灵活性,对于教育惩戒政策坚决贯彻落实。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惩戒观,确保公平的教育惩戒。教师是教育惩戒实施的主体,是承载教育惩戒的关键角色,教师的师生观和惩戒观对于教育惩戒运用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既要具备平等观念,打造民主、互助、合作、交往的双主体师生关系,还要具备法理观念,打造合法合规的教育惩戒。

    一方面,教师要发挥他人教育的作用,强化教师教育和培训,培植正确观念。应丰富教师培训的内容,增加师德和教育惩戒相关知识,提升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惩戒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惩戒观。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有关教育惩戒、教育法类的书籍和新闻等,积累有关教育惩戒的法学知识,形成对差异性教育惩戒的正确认识。

    (二)提升教师情绪调控能力,确保适度的教育惩戒。情绪调控能力作为有效调节和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有助于教师保持积极心境,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情绪调控能力,以利于实施科学的教育惩戒。提升教师的情绪调控能力,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坚持立德树人,关心学生发展成长,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心态;
    其二,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沟通,常怀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
    其三,教师充分利用“近因效应”,在指责批评学生的不当行为之后,及时予以心理安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惩戒的良苦有心;
    其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尽力发现优等生的不足点、中等生的敏感点、后进生的闪光点。

    (三)寻求惩戒艺术与智慧,确保灵活的教育惩戒。基于差异性的教育惩戒需要丰富教育智慧、把握惩戒艺术,灵活运用惩戒,提升教师教育惩戒的效果。第一,灵活运用多元惩戒方式,防止惩戒简单化。惩戒的核心在于育人,教师应将教育惩戒与其他教育方法有机统合。教师可运用“信号化惩戒”,例如一个眼神、手势或沉默片刻等;
    可以采用“愉悦惩戒”,例如让学生表演节目或者通过抽签自己选择惩戒的方式。此外,教师可将惩戒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例如教师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通过观察、表达感受和需求、提出要求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第二,充分运用教育惩戒时机,规避惩戒伦理风险。教师需灵活把握惩戒的教育场合与分寸。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避免在公开场合进行批评惩戒,要注意保护其自尊心,教师可以采用“语言性惩戒”,如“借喻明理”,言不必多,却又意蕴深远,悄无声息地起到一语惊醒梦中人的作用。

    (四)保障学校管理灵活性,确保合法的教育惩戒。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为基本单位形成群体合力,共同研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新政策法规,营造群策群力的氛围,最终确保教育惩戒合乎时代政策,合乎学校实情,使教师在教育惩戒过程中有理、有据、有节。此外,在管理上还要注重责任和标准的划分,形成次第有序、分工明确的管理机制。对于失范学生,基于其独立人格,要建立起明确的第三方听证制度、保密回避制度等。

    (五)制定班级惩戒细则,确保合理的教育惩戒。教师要恰当行使惩戒权,就需要明确教育惩戒的边界和范围,否则教育惩戒将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所在学校相关惩戒细则和本班学生的特点,联合家长、学生和学校,广泛征求意见,共同商讨制定出合理合法的班级惩戒细则。当然,班级惩戒细则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事件以及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

    猜你喜欢 惩戒班级学校 忘却歌含笑花(2022年3期)2022-05-27班级“无课日”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辽宁教育·教研版(2021年3期)2021-04-20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浙江人大(2020年1期)2020-02-02也谈“教育惩戒权”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中学生博览(2016年11期)2017-01-06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2期)2015-01-14以牙还牙小樱桃·童年阅读(2014年10期)2014-11-03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

    推荐访问:惩戒 成因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