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林泉雅集,寄情山水——临沈周《魏园雅集图》所感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12-15 18:05:08 点击:

    胡元元(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沈周(1427—1509 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善山水、花鸟及书法。沈周出生在富裕的书香绘画世家,少时师从陈宽学习诗文,青年时期师从伯父沈贞,还有刘珏、杜琼、赵同鲁等学习绘画。其一生认真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交友甚广,从未应科举征聘,始终过着田园隐居生活。这应该是现在大部分人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有人这样评价他:沈周一生避仕不就,始终沉醉在书画中,他是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影响了整个明代画派的人,他也是趣味满满,按照自己意愿过完一生的人。

    了解过沈周生平就知道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沈周早年家庭富裕,但后来也逐渐困顿。除了来自于时常饥贫的生活,还有来自于亲友的相继离世。他活到83 岁去世,可谓长寿,但此间,他却送走了兄弟姐妹、父亲母亲、妻子长子,还有挚友史鉴等人。每一次离别,对他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作为著名书画家的他,一生都在写诗作画,沈周的绘画作品多予以赠人或出现在一些社会活动中,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寿礼、赠友、痛悼、纪念、有感而发等所作。例如,被专家定为国宝级作品的《庐山高图》,是沈周的代表作。这幅作品是沈周为贺老师陈宽的七十岁寿辰而准备的贺礼,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山水巨作,非常震撼。沈周借用庐山的崇高博大,来赞颂老师的品格、德行,诗画合璧,浑然一体。生活中的沈周平和近人,对于别人的请教,他会毫不吝啬地解答,还有人甚至拿着别人创作的赝品来找他题字,他也欣然答应。他的艺术作品承载了人们的情感,传递了生命的温度。沈周作为吴门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常表现读书会客、宴集送别、享游泉林等生活场景。1469 年,沈周与朋友拜访魏昌。大家“酒酣兴发、吟诗作赋”,沈周为此而创作《魏园雅集图》以表现聚会盛况。其描绘了一幅池边草亭内,四士席地而坐,童仆抱琴侍奉,庐外老树下,一人倚杖而来的生动景象。

    明代绘画著述非常丰富,不但数量多,而且品种多样。画史、画论、著录、画谱、题跋、笔记、丛辑等,都很发达,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明代绘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献材料与依据。

    画面中记录了五人山亭雅集之况。雅集,是明朝盛行于文人士大夫之间的娱乐活动、聚会,也是中国古代绘画文人画的一个传统题材。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关于“雅集”这一题材流传了许多的佳作。比如:《兰亭雅集图》《滕王阁图》《金谷园图》《西园雅集图》《玉山雅集图》《香山九老图》等,这些历史上著名的雅集,只要一看便会令人神往。

    《魏园雅集图》记录了成化五年(1469 年)十一月,沈周与刘珏同赴苏州访友人魏昌,祝颢、陈述、周鼎、李应桢也相继而至,雅集于魏昌园墅。画面中诗、书、画三位一体,《魏园雅集图》上的题跋占了整幅画面大约三分之二的部分,大家在画面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墨迹与印章,画中一共有七首题诗。每一首都表达了文人们各自当下的思想情感,从每个人的落款中我们能获得很多信息。如:画中祝颢题“城市多喧隘,幽人自结庐。行藏循四勿,事业藉三余。留客尝新酿,呼孙倍旧书。悠悠清世里,何必上公车”。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想归隐田园、归隐山水间的内心期盼。再比如,画面最后一首是魏昌收笔,交代了此次雅集时间,题跋中的“成化己丑 冬季日十月”就是公元1469年冬季(如图1)。

    画中景色表现了峰峦、林泉、茅亭、枫树、人物;
    题跋中的诗词凸显了雅集盛况、文人士大夫的野趣,以及雅集时间。景色,时间、人物、雅集就像是一部无声纪录片,后人可以根据上面的题跋,了解当时雅集之况,以及当时沈周和友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整幅画作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叙事性和纪实性,以及具备了一定的研究价值。当笔者在临写这幅作品时,就像是自己也身在林泉、亭榭之中,体验了一场穿越之行,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诗酒文会。

    (一)技法分析

    《魏园雅集图》笔墨朴拙稳重。笔墨既是中国画之精神,也是中国画的技法,在临摹《魏园雅集图》前我也临摹了沈周不同时期的一些小画,从中都可看出古代文人之雅趣。也能感受到沈周绘画风格的逐步探索与转变,从时间的发展来看,沈周的画法是一个由细变粗的转变过程。沈周早期作品多为小品,画风细致缜密、细腻秀美;
    40 岁以后笔墨渐趋粗放;
    到晚年笔墨浑厚豪放、粗简遒劲、稳重优雅。《魏园雅集图》就是沈周在绘画风格转变时期的作品,是他山水画艺术风格“粗沈”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沈周在这阶段的山水画法主要取法元四家之一的王蒙,还学习继承了董源、巨然的画风特点,采用了黄公望式的山体平台构图,取法王蒙的浓墨点苔,是一幅典型的写实性作品。在临习过程中我也学习并思考《魏园雅集图》中笔墨的表现与运用,画面整体用笔大气,构图简练,笔墨浑厚苍茫。山体层次丰富,画中山石运用了乱柴皴、披麻皴等,在山体的大轮廓中还运用许多交叉错落的线条来表现山的层次、凹凸变化,苍润中带有飞白,虚实结合,再以浓墨点苔,掩盖散乱皴法,让画面各部分景物做到整合统一。在临摹过程中,需要很好地控制笔墨的浓淡干湿焦,《芥子园画谱》中讲道:“画石之法,先從澹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画山石,最好先从淡墨画起,方便涂改补救,逐渐加深至浓墨。临摹时,山体并不是一气呵成,一笔浓墨下去并不能达到山峦苍劲的效果,而是经过反复多遍的叠加与修改,还有画面各部分间墨色的对比,才能达到画面笔墨的稳重与厚重,山石如此,树木亦是如此。但在表现树木时,墨色加染几遍,达到画面效果即可,只要能画出树干疏瘦,树枝脆硬的感觉,就是寒林景象了。画面看似笔墨简练,但在笔者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想要画好要细细揣摩并用心感受笔尖运行、墨色变化、对比关系、局部整体关系。

    《魏园雅集图》设色沉稳淡雅。这幅画描绘的是冬日景色,在画法上应笔简墨淡,设色少而清淡、冷暖结合,在把握作品色彩时,要进行主观判断,而不是再现自然形态的色彩关系。染色时,山体多以少许暖色加淡墨统染,中间偏黄的山体用淡赭石加淡墨染,右侧偏红的山体使用淡朱磦加淡墨染,有苔点或小树的地方用少许花青叠染,山体的台面用淡三绿染,这样山上就有了冷暖的结合;
    用淡赭石润染松身,用淡花青染松针,体现树木顽强生命力;
    画面中比较突出的枫树和人物衣服,用浓朱砂点染,更为醒目。在染山体、树木时不能规规矩矩统染一遍,而是随意粗略的皴擦,整体设色水多色淡,这样才能让景物显得更加自然、淡雅。

    《魏源雅集图》构图协调统一。《芥子园画谱》中讲道:“凡经营下笔,必留天地,何谓天地,有如一尺半幅之上,上六天地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主意定景。”五人在山间茅亭之中,饮酒作诗、抚琴高歌是这幅作品的主题。画中,雅集场景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分量很重,人物多为点景式,位于画面中间偏低位置,在雅集上方有一大片留白,留白作为中国山水画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在山水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画中山脚下大片留白代表泉水,远山前的留白代表云雾,都是画面构成中不可或缺的形态,表现出空灵意境,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如图1)。

    图1 沈周 《魏园雅集图》(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二)诗书画印相得益彰

    中国传统中,诗、书、画、印是四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四种艺术形式经晋唐与宋元后,完全突破了“画”艺术的单一模式,呈现出四位一体的绘画艺术,四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使艺术境界更加开阔,成为中国画的基本表现方式。

    沈周为中国山水画做出了两大贡献。首先是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融南入北;
    其次是把诗书画做了进一步融合,作品《魏园雅集图》诗、书、画三位一体。沈周作为一名书法家,画中自题:“扰扰城中地,何妨自结庐。安居三世远,开圃百弓余。僧授煎茶法,儿钞种树书。寻幽知小出,过市即巾车”。从《魏园雅集图》的跋文看,沈周字形瘦劲刚健,行笔更持重沉稳,斩钉截铁,笔法潇洒磊落。作为一名诗人,把思想寄托于诗句和画面中,这让他所作之画,更具有诗情画意和性情在里面,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笔者临摹的《魏园雅集图》作品中选用了祝颢的题跋的诗句作为了落款,作品中也精心挑选了两枚闲章。第一枚闲章盖在提祝颢的诗句前,为“翰墨缘”,是指诗文书画等笔墨遇合的机缘,笔者认为非常符合诗书画集于一体的《魏园雅集图》。另一枚印章为“野趣”,把他盖在画面左下角空白处,作为这幅作品的压角章,意表达文人雅士林泉雅集之野趣,表现了画面形式美感的同时,也达到了运用篆刻的语言阐释画面的意境表现人物的情趣,使得内容上更为丰富,画面内容及思想达到统一呼应(如图2)。如果说书法和篆刻在画面上是以一种视觉形式而存在,那么绘画中的诗文题跋,则是文人画的灵魂。诗文中抒发了文人隐逸情怀和归隐田园的美好向往,山水、诗文成为寄托他们思想的载体,将诗书画印四种艺术完美结合最终呈现在画面上。

    图2 胡元元 临摹 《魏园雅集图》(图片来源:作者临摹)

    人们为何要寄情山林?古人为何要画山水画呢?

    山水画是人以自然为对象的一种艺术创作。山水诗、山水画等往往是通过具象的东西反映作者的主观情思。宗炳的《画山水序》作为山水画论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山水画论的开端,也对后世画论有着重要影响。书中文字记录了作者对表现自然山水的看法,是探讨山水画起源的重要依据,讲了为什么要画山水,画山水的妙用。此书先结合古代圣贤爱山水的“仁智之乐”和山水是“道”的体现,总言山水之美,阐明山水画意义。“仁智之乐”指的是遨游山水的乐趣。

    谢赫的《画品》中提出了关于绘画的社会功能,和品评绘画作品及作者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其中的“气韵生动”是“六法”中第一条,指的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性格等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在作画时不拘泥于物体外表形态,而是多强调抒发作者主观的情趣和感受。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画家,他们有很多著名的理论和极具个性的画风,如倪瓒、吴昌硕、八大、王维、黄宾虹、石涛、龚贤、弘仁等。他们的风格流派虽差异很大,用笔、用墨、画风都各不相同,各有所长,自成一格,但在艺术思想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怀着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和对艺术的热爱,有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表达,来抒发传统的文人精神。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托物见志,皆是画家人生态度与生活情趣的自然表达与抒发。

    山水画其实是画家精神世界的投射,是画家对自身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中国古代山水画并不是单纯意义的风景画,而是更高层次的,表达人物的精神内涵,表达画家对自然的热爱。古人借山水以言志,他们通过山水画及诗词,把自己的美学思想、精神境界、内心志趣都在纸上表现出来。

    文章通过对《魏园雅集图》的纪实性、技法性、思想性的分析介绍了这幅作品,再通过两周的作品临习,使笔者对这幅作品以及作者沈周有了更深的体会和了解。笔者仿佛从纸上雅集穿越到古代林泉雅集,与古人品茶畅谈,非常的奇妙。

    临习古代优秀的传统绘画作品,是学习中国画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为的就是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汲取传统中更多好的营养,以传统的文化精神来滋养自我个性,充实内在。但临摹并不是“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临摹一幅作品不是照着画像,只停留于表面形态,这只是最初级的认识,我们应当看到这以外的更多的东西。艺术家李海峰说过:“临摹书画,最怕的是死临。临摹前一定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在临摹一幅作品时,应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画面的艺术特点、技法、思想、并认真观察画面、深入生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应走进自然,感悟内心,去探索、发现、感受并分析自然界中蕴藏的美,不断锤炼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这样才能创作出带有自己思考和性情的作品,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做积淀。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所写到,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象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我们要从自然当中汲取营养,深入自然,观察自然,体悟真山真水,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

    猜你喜欢 沈周雅集山水画 《清溪雅集》连云港文学(2020年6期)2020-03-17富春山居图小小说月刊(2019年11期)2019-11-21“雅集京华·诗会百家”全国第二届百家诗会征稿启事中华诗词(2019年2期)2019-11-15富春山居图小小说月刊(2019年21期)2019-11-13戊戌海棠雅集中华诗词(2018年7期)2018-11-08雒红强山水画作品艺术评论(2018年1期)2018-05-09沈周的气度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7年8期)2017-09-12真正的轻贱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6年7期)2016-07-22程灿山水画作品书画艺术(2015年2期)2015-07-13——中韩诗歌对话会">诗梦江南,沙溪雅集
    ——中韩诗歌对话会扬子江诗刊(2015年4期)2015-01-06

    推荐访问:雅集 寄情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