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基于地域性的“古建测绘”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12-14 10:25:07 点击:

    周 亮,姜佳丽

    (湖南工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2019 年10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本科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课程建设,课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教学如何提升水平,如何在地方应用型高校促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新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课程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建筑学既是一门工程技术专业,也是一门艺术专业。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古建测绘”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古建筑测绘实践课程是带领同学们亲身探访地域古建筑,用现代的测绘工具记录古遗迹,运用图示语言表达古人的工匠技艺,是我们从课堂走近建筑的重要课程。基于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契机,我们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加快地域化课程实践改革,更多地融入地域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们地学习热情,满足新时代学科建设的需要。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阿尔伯蒂曾说过,“测绘经典建筑就是向大师学习。”古建筑测绘课程一直以来是建筑系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课,一般结合校外实习开展,很多老牌建筑系的测绘成果在保护传统建筑、传统文化方面都有积极贡献。如今面对本科教育一流课程建设的大背景,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古建测绘”课程面临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1)古建筑测绘课程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们的建筑学还一直沿用的经典的精英型人才排样模式,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更多的是接受现代建筑理论、建筑设计实践,很少接触古典建筑。当前的市场需求,也很少融入历史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很难对古建筑产生很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们建筑学专业教育所需要补充的。

    (2)古建筑测绘的地域乡土文化教育融入不足。我们的专业教育一般具有一定的通识性,很少有连贯性、系统性的地域乡土文化知识融入专业教育,我们更多地是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很少将地域乡土建筑地保护和传承意识与我们地建筑学专业教育相结合,关注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的优秀作品,却忽视了对乡土民居建筑的热情。而且,我们的实践时间较短,学生除了完成必须的课程任务外,似乎少了几分对乡土建筑文化的思考和责任。

    (3)古建筑测绘的支持保障力度不够。地方高校的古建筑测绘课程一般都是自己学院联系当地文物部门,高校教师团队制定测绘计划,组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我们的测绘工作缺乏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同时应该与当地熟悉古建筑的原住民多沟通。

    (4)从教学成果来看,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很多地方高校都没有先进的数字化测量工具,主要还是运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测绘成果都较为简单,以手工绘制的平面、立面、剖面图和大样图为主,图纸的精度还不够。我们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也不完善,没有对测绘过程、测绘成果的评价机制。整体上来看,测绘成果对于现有建筑周边环境、建筑内部结构等分析思考不够深入,测绘成果太过单一。

    2.1 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实践改革

    按照国家一流课程的建设标准,我们的古建测绘课程应该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标准来进行改革。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中。由于“古建测绘”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地课程,所以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乡土文化的知识,更要从建筑测绘实践去亲身感受我们中国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图1、图2)。从而调动大家测绘工作的积极性,领悟传统地域建筑保护的重要性,提升大国“工匠精神”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图1 学生探访耒阳市乡土民居建筑

    图2 学生测绘古民居建筑

    古建测绘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合,课程设计遵循的基本思路:准确把握课程“有什么”“缺什么”,深入分析“需要什么”,适度地融入课程日常教学。“有什么”即古建测绘课程内容有什么思政元素,我们应该将其放大了引入课程教学和实践;
    “缺什么”即原有的课程体系有什么不足的,例如可以增加地域文化知识,丰富教学;
    “需要什么”即高校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立德树人的德育内涵,这需要我们课程改革中深入挖掘。

    2.2 教学方式的改革

    创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立体化的空间学习环境,构建全过程学习体系(图3)。依托高校智慧树、雨课堂、大学MOOC 等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以网络平台为依托,运用头脑风暴、抢答、签到、作业考试等模块进行混合式教学,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实现全过程学习。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图3 《古建测绘》全过程学习空间环境构成

    重构递阶式教学体系。利用已有网络教学平台,结合我校教学实际,进行线上立体化学习空间建设,主要分为3 个阶段:①建设三基方案、试题库建设阶段。②重构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式教学阶段。③采用实践实训教学、采用实操考核代替卷面考试、课程课时全部改为社会实践教学阶段。

    课程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导向”的引导式教学模式,不断拓展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多样化发展。古建测绘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在测绘活动中,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寻找学习目标。

    2.3 引进先进测量技术,促进科学成果转化

    实践技术应该与时俱进,可推广数字化测绘,加大对课程教学的投入。这样既可以大大提高单体建筑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进一步优化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古建测绘教学实践除运用传统测量方法外,基于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引入三维激光扫面技术,精细测绘草图和数据用BIM 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建成以BIM 模型作为图纸信息的中心数据库(图4、图5)从而达到测绘实践成果的延续和传承,为后续“产、学、研”各阶段提供基础信息。同时,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数字化技能培训,在课程实践中培养锻炼BIM 专业人才,实现与市场对接,输送人才,逐步提供BIM 团队的专业服务,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图4 衡阳市铁路博物馆测绘模型

    图5 耒阳市石溪村古民居测绘模型

    2.4 构建“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

    教学成果也能实现信息化,满足市场古建筑咨询、修护、保护等需求,使古建测绘教学直接对接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以测促研,以学促产,实现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促学”,运用课堂教学理论知识进行测绘实践,全面检验学生的古建知识和建筑测量的技能。在古建筑测绘中,调研古民居建筑的空间布局、建造结构、雕刻纹样,培养学生对地域民居建筑的兴趣,激发新时代大学生对乡土古建筑的保护和研究的热情。“以学促研”,运用传统测量手法以及先进的测绘仪器,获得大量真实准确的测绘数据,为后期古建筑的保护、修缮、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以学促产”,通过精确测量,构建准确、完善的信息化数据库,可以为后期市场咨询、工程修缮的参考资料,同时也能为古建保护培养专业人才,形成后期的产业发展资源。

    2.5 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改革

    关注教学全过程,对“古建测绘”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针对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理论实践、多维度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不再只是以期末大作业论成绩,提倡“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从基本理论掌握、实践测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等多方位进行考核评价,改变以前课程考核“一纸”定论的局限问题。平时的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考核评分占40%,最终的测绘成果、分析展示占60%,这样的课程考核更具客观性。

    2.6 落实持续改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课程质量建设息息相关,而课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一流的课程建设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应该搭建多维度、多空间的教师发展平台,积极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促进高校专业教师团队的自我提升。学院可以实行鼓励教师采用“工作室”形式鼓励科研、项目团队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

    2.7 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教学改革体系

    在教学改革中,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知识积累与能力创新相结合”“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少而精”和“以学生为中心”等为教学出发点,突出能力培养的素质提升的课程体系。理论融合社会实践,强化课外社会实训教育,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古建筑测绘实践,以技入道。同学们以“建筑师”的身份探索建筑内部关系,分析潜在规律,通过对建筑实体测绘,还原设计和建造逻辑;
    以“测量师”的身份对建筑精确定位,熟悉工程测量的一般规律和要求。

    传统古建筑既是地域文化的符号,也是时代的印记。运用现代的技术测量传统,建立数字化信息库,既能留住我们的传统建造逻辑,也能激发我们对传统古建筑的思考。“古建测绘”作为我们高校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他对于保护地域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我国一流课程建设的大背景,我们基于地域性对“古建筑测绘”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未来通过在教学方法、测量技术、师资队伍、教学评价、成果转化等方向不断更新实践,相信我们地方高校建筑学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地域建筑保护、地域文化传承等方面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古建古建筑测绘 客家古建木窗制作样式与技艺表现特征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08-31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6期)2022-05-27塔•楼之韵炎黄地理(2021年12期)2021-01-04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时代人物(2020年22期)2020-11-18古建军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20年10期)2020-09-10城市地籍测绘与不动产测绘中的问题探讨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20年11期)2020-04-28中国古建筑视野(2018年18期)2018-09-26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知识文库(2018年1期)2018-05-14浅析影响地质测绘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23期)2017-11-28我国房地产测绘发展现状的浅谈科学与财富(2017年25期)2017-09-17

    推荐访问:地域性 教学改革 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