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虚构与真实:元宇宙视阈下纪录电影的形态探索和纪录美学赋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12-13 18:50:08 点击:

    唐 卫 张贝妮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

    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改名为Meta,公司布局元宇宙开发,并声称元宇宙将是下一个前沿领域。一时间“元宇宙”概念变得炙手可热,各行各业纷纷受到元宇宙之风席卷。然而,元宇宙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最早出现在1992年科幻小说《雪崩》中,故事描绘了一个“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类似的概念在科幻题材电影中亦是屡见不鲜,诸如《黑客帝国》《失控玩家》等。元宇宙时隔多年后突然风行,可以说是互联网经济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一方面,支持元宇宙构建的5G、大数据、区块链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发展趋于成熟;
    另一方面,媒介升级迫在眉睫,信息化发展亟需进入一个更高的维度。

    技术革新和媒介升级一直深刻影响着纪录电影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与纪录片不断碰撞出新的形态。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数字复原技术下诞生了“CG纪录”,移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衍生出“微纪录”,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下备受瞩目的“VR纪录”正不断发展。不难推测,在元宇宙概念构想的未来,必然也会出现“元宇宙纪录”。纪录电影创作中技术手段的纳入,促进着纪录电影的转型和升级,不仅拓展了技术美学的内涵和价值,而且不断改变着纪录电影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方式。但是,关于使用数字合成、虚拟现实等技术是否打破了纪录电影“非虚构”原则,以及技术席卷之下,如何保存纪录真实性的探讨从未停止。元宇宙概念下,数字虚拟将是未来世界的常态,这似乎与纪录电影追求的真实更为矛盾。虚拟与真实激烈的碰撞下,纪录电影将会发展出怎样的全新形态。本文希望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元宇宙对纪录电影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何为元宇宙的虚构与现实

    毋庸置疑,元宇宙本身具有“虚实共生”的特点。但在关于元宇宙到底是什么的探讨中,尚未有定论。众多激烈的元宇宙讨论中,两大主要观点是:媒介技术论和空间生态论。前者认为“元宇宙”是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形态,与传统媒介发展到互联网媒介,同样是现实的虚拟化载体,元宇宙是互联网的高度整合与升级。而后者认为“元宇宙”是一种典型的虚实融合的社会生态,是吸收并融合了多种技术而产生的一种虚实相融的新型互联网社会形态。

    (二)纪录电影的虚构与真实美学

    美国影像艺术理论家迈克尔·雷诺夫指出当代纪录片须构建一种独特的美学,其核心便在于“虚构化的非虚构形式”。这一观点很好地阐释了数字媒介时代,纪录电影处理虚构与真实的原则,即形式上的虚构,内容上的非虚构。以2021年大受好评的纪录电影《九零后》为例,影片以访谈过程中亲历者的口述为主要内容,讲述西南联大的故事。在缺乏影像记录的年代,亲历者的记忆就是与真实的连接。其中,在弥补故事中画面缺失时,采用了CG数字合成技术,CG画面忠实口述的真实,虽然采用了虚拟技术进行视觉表达,但内容上非虚构的原则并未打破。CG纪录的形式,弥补了口述史缺乏画面联想,往往枯燥乏味的缺点,因此也获得受众的好评。回归纪录电影的根本意义,影像在内容上对现实世界的指示,是其文献价值有效存在的重要根基。而反向来看,形式虚构的意义在于,虚拟技术对影像的表达方式进行美学再造,避免其因对现实忠实还原而缺乏艺术和人文关照,即“对事实的创造性处理”。

    (三)元宇宙纪录的虚实共生

    “虚构化的非虚构形式”观点有两个方面,与元宇宙定义的两个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媒介技术论侧重于形式,更注重技术,空间生态论则指向内在,更具有人文色彩。

    但是,以往传统的技术革新中,数字虚拟影响的仅仅是创作部分的技法。即以真实内容为基石,以虚构手段服务于真实的表达。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纪录电影的虚实共生,是有限的虚构和毋庸置疑的真实。而元宇宙中,数字虚拟的影响将全方位作用于创作者、被创作者和观众,以及影片拍摄、发行、观影到售后的每个环节。虚构不再被控制在有限范围内,虚构与真实也不再泾渭分明。对虚实共生的解读,于元宇宙中,也会有新的发展:数字虚拟技术深度介入,技术美学不再只是复现画面的真实,而是重塑感知的真实。数字虚拟的真实,不再依靠物质实体体现“毋庸置疑的真实”,而是依靠技术(区块链、NFT等)构建的生态规则,以赋予数字独一无二的价值。

    基于元宇宙的媒介技术论观点,纪录电影接入元宇宙媒介,技术层面上拓宽了“真实”能够被记录和被感知的维度,对纪录电影本身的美学表现和受众传播模式产生着广泛且深刻的影响。

    (一)技术拓宽真实的美学

    元宇宙所涉及的技术种类繁多,其中,虚拟现实技术对影像技术美学的变革是最为显著的,也是元宇宙构建的基石之一。元宇宙中的电影相比传统电影最大的变革在于:引入时空维度和开启互动模式,纪录电影与电影相通,但纪录电影变革的方向,旨在利用虚拟技术拓展真实。

    元宇宙引入时空的维度,突破了传统电影平面化美学表现的限制。在传统电影中,时间与空间的调度依赖于蒙太奇等技巧进行镜头的剪辑、拼接和重组,以达到在二维中建立时空秩序感的效果。而元宇宙中,这一切将通过场景的虚拟建模构建来完成。时间与空间将变得更为具象化,人们不再需要通过镜头语言去“理解”时空,为到哪个现场具体搭建场景拍摄取景烦恼,而是直接“感受”与真实时空同样维度的虚拟时空中,甚至这种虚拟“感受”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例如,VR影片《切尔诺贝利VR计划》(图1),为纪念事件发生30周年而摄制。影片不再聚焦于残酷的历史画面,而是通过细致的全景三维建模和渲染,将身临废墟的震撼带给观众。从真实记录的角度而言,元宇宙纪录电影所捕捉的真实不再是碎片化、维度缺失的切片,而是整个全面、立体多维的场景。在元宇宙中构建的与真实世界数字孪生的纪录电影空间,其空间的构架与时间的流逝也更接近真实。影像所在的时空与受众所在的时空重叠,受众更能以事件的参与者或在场者的角度去观看电影,获得其他一切媒介影像所不可比拟的真实“临场感”。

    图1 《切尔诺贝利VR计划》

    而互动性是元宇宙重要特征之一,互动模式的探索也将同样发生在纪录电影中。互动模式意味着受众观影的过程不再只是一种单向的信息流动,加入互动反馈的机制,对影片的感官体验产生了全新的要求:更立体化、沉浸式的媒介环境,用户的媒介体验从“可读”“可见”“可听”“可写”逐步拓展到“可感”“可触”。

    例如,BBC的自然科学类VR纪录片中加入了探索机制,受众通过交互点与虚拟空间中的物体进行互动(图2)。操控手柄可受到触觉反馈,但是尚达不到真实的触觉模拟。“元宇宙纪录”对感官的真实拓展远不止机械化的触摸反馈,触觉、嗅觉甚至味觉等一切感官的真实,都将会成为纪录片真实体验的一部分。世界各地技术团队研发,诸如皮肤VR系统、气动触觉技术等,能够仿真传感真实的触觉。数码味觉接口可通过电流、温度刺激神经,使味觉体验数字化。以上种种。可以预见,人类五感的真实刺激体验,都将会纳入“元宇宙纪录”的技术美学范畴之中。

    图2 Life in VR

    (二)模拟真实的虚拟观影仪式

    纪录电影的院线回归,是当下纪录电影传播的趋势之一。自2017年纪录电影《二十二》票房破亿元,打开了院线之路,逐渐在影院中占有一席之地。纪录电影是电影的一部分,电影的诞生就是从纪录开始的,《火车进站》放映之前,爱迪生就发明了电影视镜。这种视镜仅供一人观看,无法共享,而卢米埃尔兄弟的放映机则实现了集体观影。电影院模式,即集体观影,在电影诞生以后就逐渐成为受众群体中的共同经验,也是一种独具仪式感的传播方式。

    最初的元宇宙观影,只是在头显设备中放置一块大银幕,这不免使之再度沦为只限一人观看的电影视镜。随着元宇宙平台建立,同样出现了完全模拟现实中电影院的“数字虚拟影院”。2019年发行的虚拟现实体验网络平台“Bigscreen”推出了院线模式,从空间、人物到互动都是虚拟的。观影环境模拟真实的影厅(图3),人们还可以使用虚拟形象在“影院大厅”互动(图4),完成类似于选片、购票、选座一系列流程。以现实世界场景为蓝本,通过复制手段进行构建,被看作是元宇宙的初级阶段。元宇宙搬迁传统影院的模式,一直被视作鸡肋模式。因为这对观影活动的视听体验增益几乎为零,且受限于现阶段的设备条件,如设备过重、3D眩晕等,长时间观影感受甚至不如现实中的电影院。

    图3 Bigscreen虚拟影厅

    图4 Bigscreen虚拟影院大厅

    但是目前,数字虚拟影院仍然是元宇宙中观影的主要形式,一方面,缘于复刻现实相较于重构与创造更为便捷;
    另一方面,则是电影受众现实中集体观影的经验和仪式感需求。詹姆斯·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中提出,传播(集体观影)它不是一种信息传递或影响的行为,而是共同信仰的创造、表征与庆典。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大流行期间,我们没有机会去电影院亲临现场,有了元宇宙的对接,家中观影也有电影院气氛,带上特殊设备,仿佛不是独自观影,仍旧有身处周围陌生观众包围的气氛中,自身观影热情得到进一步提升,有仪式感。虽然这时元宇宙中的影院空间和观众形象都是虚拟的,但在影院中本人观影的行为是真实存在的。人们通过复现现实的文化行为,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求现实世界中的行为所带来的满足感。

    这并不能够掩盖这种模式照搬导致的问题:对元宇宙观影模式的探索过于局限。元宇宙时代创造性的互动观影模式,让观众与影片之间实现了双向交流,却忽略了观影时观众之间交流的需求。这种交流同样也是与真实社会的一种连接,个人认同在集体观影中,还要兼顾集体之间互相交流的认同,使元宇宙纪录不至于陷入单机游戏的模式中,而弱化社会价值。

    (三)虚拟市场与真实效益

    基于NFT的虚拟市场开发,也包括在元宇宙的图景中。NFT也是元宇宙的核心基础建设之一,可以理解为元宇宙中用于数字资产交易的加密货币。NFT其价值得益于其独一无二的加密属性,为虚拟资产的确权与版权归属的验证提供了保障。

    虚拟商品与NFT市场的开发,早已在电影行业开始实践。2021年,电影《蜘蛛侠3:英雄无归》开启预售活动,向参与首映预售的观众限量赠送NFT藏品(图5)。预售活动异常火爆,起到了充足的宣传效果,该片最终获得当年全球票房冠军。国内也有2022年的贺岁电影《奇迹·笨小孩》推出系列数字电影头像盲盒(图6),不仅销售火爆,还在

    图5 《蜘蛛侠:英雄无归》预售NFT藏品

    图6 《奇迹·笨小孩》NFT盲盒

    各大平台引起热烈讨论,为影片带来了热度。除了作为电影配套宣传和周边开发的手段,为电影争取到真实的效益之外,NFT也成为电影发行的渠道之一。例如,曾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克劳德·朗兹曼:〈浩劫〉的幽灵》,有望成为电影史上首部以NFT形式发行的电影。这也为纪录电影这类发行不畅的小众影片,提供了一个有效可靠的选择。

    虚拟产品消费市场的开发还只是初级的元宇宙产业,建立在虚拟场景基础上文化消费与服务消费,才是元宇宙市场的高级形态。纪实电影作为具有文献价值的影像资料,对人类民族文化(民族志)、自然生物演变(人文地理)、人类文明进程(政治新闻)、历史人物(传记)等领域,都是有价值的记录。早前已有数字化纪录影像的档案保存,主要以网页平台对外开放,例如,“中央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元宇宙或将促进纪录影像档案馆、博物馆以及展览的建立与升级,深入社会文化活动领域,开发同样基于NFT的文化服务消费。NFT是通向元宇宙的转换接口:对于现实世界来说,NFT是基于区块链的传统艺术的出口,而对于元宇宙来说则是入口,既而成为连接世界与元宇宙的桥梁。

    根据元宇宙空间生态论的观点,元宇宙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态,与现实的物质世界相对,是一个与之平行的虚拟世界。元宇宙纪录电影就是指记录这种新型社会中人事物的纪录电影。

    (一)虚构世界中存在事实

    在未来,元宇宙对世界深度介入,将会深刻影响人类的生活。未来人类生活很可能是高度虚拟化,人们娱乐、学习、工作、社交等生活日常,甚至一些重要社会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在元宇宙中。可以说,元宇宙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必然会出现以元宇宙本身为题材的元宇宙纪录电影。

    元宇宙的本质是将现实世界数字化、虚拟化,一切事物的物质性不复存在,真实与物质性的关系可能被重新解构。不仅是表现手法这种形式上的虚构处理,拍摄对象本身和拍摄场景这些内容也成为“非物质性对象”。2022年圣丹斯电影节上映了一部名为《我们在虚拟现实中相遇》()的纪录电影(图7),讲述了诞生在元宇宙(虚拟现实社区VRChat)中的故事,该片可以称作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纪录电影”。

    图7 《我们在虚拟现实中相遇》

    然而,虚拟现实中的真实判定存在争议,所以,也有许多质疑其是否能够称为纪录电影的声音。但就像维特根斯坦所说:世界由一切发生的事情所组成,而一切发生的“事情”即为“事实”。影片中人们在疫情时代背景下,通过元宇宙交友、恋爱、学习、娱乐,进行着与现实无异的社交活动,此为事实。数字孪生的概念下,元宇宙中的虚拟个体与现实中的物质本体是密切相关的。包裹在虚拟形象之下的,是真实人类个体的情感与思想,物质肉身消失,但人类的意识仍使得个体具有独特性。更重要的是,导演更通过影片探讨了许多社会问题,包括原生家庭和身份认同等。影片虽然从导演个人的故事出发,但承担了纪录电影应有的社会记录功能。以此为元宇宙纪录电影的开端,像这样的元宇宙故事还有很多。这样的影片既是真实事件的记录,更表达了对元宇宙的一种观点,即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同样,是一种事实的存在。

    (二)摄影机消失与存在

    元宇宙纪录电影与传统电影拍摄有一个重大区别,不再需要大量人力在拍摄现场调度,甚至作为拍摄仪器必备的摄影机也可能“消失”了。虚拟现实平台往往会为每位用户提供摄录的功能,《我们在虚拟现实中相遇》就是完全使用虚拟相机的摄录功能拍摄完成的。事实上,元宇宙中的虚拟相机拥有非常专业的功能,完全能够支持高质量拍摄。由Hirabiki开发的虚拟相机插件VRCLens,就具备调节光圈、曝光、景深等细节参数的专业相机功能(图8)。

    图8 虚拟相机插件VRCLens

    在纪录电影史上,一个重要观点认为摄影机的存在具有入侵性,许多创作者就为了还原事件的真实性、保证被摄者不被影响,而致力于弱化摄影机的存在。主张“参与视角”介入的真实电影派,通过事先与被摄者朝夕相处的方式,降低被摄者的戒备,习惯摄影机的存在。而直接电影学派的主张则更为极致,摄影机必须像墙上的一只苍蝇一样不受注意,因此,他们会想尽办法隐藏摄影机,以便客观记录事件的全貌。

    摄影机在元宇宙中失去了物质实在,但保留了其作为拍摄记录器材的功能。理论上,元宇宙中摄影机不再需要,这也正符合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学派的需求。元宇宙中的摄录功能,与现实世界中的VR眼镜等设备绑定,通过佩戴者眼睛的视角连接元宇宙世界。所以,大多数时候,摄影机就是元宇宙中每个个体的眼睛。每个个体都可以参与并记录,在事实发生的同时,记录就已经实时进行。或者摄录功能可外置与设备视角分离,便于设置拍摄角度、位置和多机位拍摄。元宇宙中,摄影机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隐藏在虚拟拍摄空间的各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功隐形。这使得元宇宙中忠实记录的难度,相比现实世界中大大降低了。最终,摄影机从现实到元宇宙,其物质实在消失了,但记录真实的功能在元宇宙中得到延伸。所以,与其说摄影机“消失”了,不如说摄影机“无处不在”。

    (三)共创虚拟现实纪录

    共创、共享、共治是元宇宙世界的基本价值观。元宇宙中的参与者共同创造内容,共同分享成果是一个显著的特征。共创性与共享性出现,才是传统艺术文化彻底匹配元宇宙的标志特征。

    在元宇宙到来之前,图像获取就变得越来越轻易。从具备一些专业性的数码相机到智能手机,影像素材记录的功能越发简便。而元宇宙中记录的难度、拍摄和制作的成本都再次大大降低,令一切变得更加容易。纪实影像在当代艺术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令纪录片私人与公共、业余与职业、偶然与确定、主动与被动等诸多二元对立概念发生含混。虽然由记录素材到纪录电影,其间的创作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但创作主体开始下移是事实存在的。如Vlog等私人影像的兴起,Vlog承袭了私纪录片的私人影像特质,同时也可反作用于社会公共领域的反思性自我认同。元宇宙多元开放的社会生态下,共创的成果可以不需要依赖于权威性的放映平台资源,就展现在公共面前。私人作品也能完成到公共影像的蜕变,从记录现实、反映现实到最终影响现实。换言之,更多的人能过通过纪录电影创作的形式,去影响世界。

    纪录电影兼具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元宇宙中共创的虚拟现实纪录,最终能否完全被称作电影还有学术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共创达到何种水平,其社会价值已经产生,并产生影响作用于真实世界。同时通过这种共创激励,元宇宙虚拟美学中纪录社会的责任价值观,必定延伸作用于真实世界。

    回顾历史,纪录影像的发展始终受到时代影响,展现出鲜明时代互文性。元宇宙是数字化发展时代产物,对世界影响是席卷式的,纪录电影也不例外。元宇宙既在媒介和技术层面上延伸了人类的感官,又能促进数字世界的社会生态形成。纪录电影的创作与传播,能够单纯以元宇宙为媒介载体,也能以元宇宙的数字社会生态为题创作。从以上两个层面,元宇宙对纪录电影的内容与形式产生巨大影响。现阶段元宇宙仍旧处于发展中阶段,技术发展与社会生态的构建仍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影响之下对纪录电影真实性把控仍须辩证、灵活地看待。

    纪录电影发展至今,为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以及艺术文化发展提供大量的影像资料,是人们回顾和研究的重要资源。曾经数字影像变革了人类感知和获取信息方式,但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图像与文字。传统纪录面对元宇宙冲击同样如此,作为资料的文献价值不会被形式与构成的变革所取代。

    猜你喜欢 虚构纪录虚拟现实 虚构江河文学(2021年3期)2021-07-14虚构的钥匙诗林(2020年2期)2020-06-09出版纪录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10期)2018-01-29虚拟现实,让学习更“沉浸”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3期)2017-03-28View Master虚拟现实显示器中国经济信息(2016年1期)2016-01-09完形填空两则中学英语之友·高三版(2008年8期)2008-09-08

    推荐访问:纪录 虚构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