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张掖市廿州区瞭马墩“移民村”的变迁与启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12-12 23:05:02 点击:

    异地扶贫搬迁作为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保障民生和脱贫攻坚中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1990年,定西市响应国家“两西”建设的号召,从“苦甲天下”的通渭县迁出500多人口,搬迁至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瞭马墩村。30余年来,在政府扶持、党建引领与社会帮扶下,这个“移民村”历经土地改良、科学耕种、产业培育等脱贫致富探索,实现整村脱贫的成功经验为贫困村摆脱贫困提供了范本。

    为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异地搬迁作为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在保障民生和脱贫攻坚中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1990年定西市响应国家“两西”建设的号召,从“苦甲天下”的通渭县异地搬迁至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成立整建制的瞭马墩“移民村”,这个拥有500多口人的小村庄,经过30年的励精图治,如今嬗变成为全区有名的“四化”示范村。瞭马墩“移民村”的破茧成蝶的轨迹中蕴藏着哪些脱贫致富的启示呢?

    一、移民初始的现状和缩影

    30余年来,瞭马墩村作为异地搬迁村,“移民”是这个村集体的称号,亦是贫困与落伍的代名词。由于这里离黑河支流比较远,土质夹杂砂石、良田面积少,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发展基础都与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称的金张掖相差甚远[1]。“移民”最好的“家产”就是当初搬迁来这里时前人遗留下的“两墩子”矮小、简陋的土坯房——之所以称之为“两墩子”而不称为两排是因为每一“墩”都是自成一体,内设置七八个小间,每一小间内住一户,每户3~5口人不等;间与间之间没有门板,只是用破旧的门帘来遮挡,户与户之间仿佛一个大家庭一般生活在一起,远看就像个大泥土墩。对于初入这个村的老百姓来说,解决温饱、摆脱“贫困线”就是最大的愿望和求生的本能。

    二、移民励精图治、破茧成蝶的“三变”

    一是黄天变蓝天。1990年,150余户通渭籍和10余户会宁籍老乡满怀期盼,举家迁往瞭马墩村,没有前后院之分的土坯房,全村没有一户安装得起铁大门,最醒目的便是五间砖瓦构造的村小学!春天大风吹着黄沙满天飞,一场大风过后,简陋的家具上

    [1]赵霞甘州区沙井镇瞭马墩移民村的遁变[N].张掖日报,2019-9-16.

    布满了灰尘,就连灶台上的锅碗瓢盆也是个个换“颜色”;盛夏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没处躲;寒冬北风呼啸,每天清晨,墙壁上结满了冰碴,犹如冰窟。用村里老人们的话说:“荒凉的,这是马歇的地方,就不像个蹲人的地方。”所以,大家都叫它“瞭马墩滩”,这个称谓中透露着的心酸与荒凉可想而知。要在这光秃秃的荒沙滩安身,首先就得和风沙赛跑。要安顿好家,大家就要和天斗,开渠、整地、植树、种草,想尽一切办法固定飞跑的沙石。功夫不负苦心人,绿树青草荡涤了灰黄的沙尘。如今,瓦蓝的天空犹如一面偌大的镜子,映照着绿树红花映衬下的白墙红瓦,好不靓丽。

    二是沙地变良田。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对于祖祖辈辈以土地为根的庄稼人来说,要在这盐碱加沙化、零星“点缀”着红柳或其他沙生植物、四周不见一棵遮阴树木的荒滩上种庄稼,无异于天方夜谭。站在绿洲包围下的荒地,先后分四批迁移来的150余户的1000多口人心都凉了:这比起贫穷的通渭、会宁、甘谷还不如,不要说长庄稼,就是长棵壮草都难!其中20多户人家拎着行李义无反顾地返回了老家,10多户人家投奔到新疆、酒泉、安西、高台等地的亲戚家落脚,另有20多户人家“入赘”(落户)在附近的西古城村和林场讨生计,下剩的100户左右的人家几经犹豫,最终选择留下来。在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带领下,移民们鼓起干劲,铆足精神,与天斗、与地斗,誓要斗出一片新天地。鼓着一股吃饱肚子的干劲,男女老少全体出动,男人挖沙、换土,妇女平田、整地,孩子们拿着连枷打土块。由于没有人力小推车,再加上缺少劳动工具,只能就地取材,用芨芨草、红柳枝编织萝筐取土。就这样,硬是靠着人力抬着萝筐把一块块沙地、盐碱地换上了新土。同时,政府出资打了5口机井,及时解决了全村的灌溉和饮水问题。后来,经过不断地改良,荒漠终于变成了适于小麦、燕麦、胡麻、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良田。

    三是“客”人变主人。当事關乡亲们温饱的生存问题解决后,如何好好地生活就成了乡亲们的追求。由于“河东”老乡深受地理环境制约,生存方式基本以靠天吃饭的原生态为主,农业耕种缺乏科技指导。迁移至河西走廊中部,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大家的思维意识发生了转变:如何将小麦和玉米、黄豆、葵花、胡麻等农作物进行科学套种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如何修渠利用冷凉机井水灌溉?如何搞好家庭养殖……从未修砌过水泥U型渠的移民老乡们开始学习方言,积极跟本地居民融合、学新的技艺。在不断的接触中,越来越意识到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大家不仅自己学习新技能,同时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家户户克服经济困难,让孩子走入村上仅有的一所小学上学,二十多年下来,全村没有一个孩子辍学。尤其可贵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变迁,大家一直保持着书画之乡的优良传统,家家户户的孩子都练毛笔字,自学书画。如今,不足600人的小村庄,共计有43名大学生已经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另有将近130名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靠着过硬的技能在外地打工,每年仅务工性收入就高达千万元。村民切实感受到:异地搬迁扶贫和知识不但改变了生产和生活的思维,更主要的是改变了命运。

    三、“移民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留给我们的启示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在政府的引领下,移民村的老乡们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理清思路、修建道路、创新出路,多措并举开启了一场场脱贫革命,完成了一次次致富蜕变,从根本上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哨的脱贫致富目标。

    启示一:扶贫要瞄准靶位,用“突破瓶颈”的方式

    [2]《“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EB/OL](http://www.gxazzx.org.cn/html/2018/zcwj_0601/9719.html2015年11月29日[发改地区](2769)号)。

    推进。异地搬迁,不仅搬住址和人员,还要缩短“移民村”与其他自然村的距离,架起与外界交流的桥梁。秉持着“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摸准实情,瞄准靶位,对症下药。1998年,一条黑黝黝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路通了,移民村与外界的交流之路也通了。经商的、求学的、外出务工的人员来来往往,便利的交通带来了外界的信息,也改变了村里人的观念。现如今,昔日的石子路、泥土路被柏油路、水泥路所替代,通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外通内联,发挥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作用,切实“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有力保障”。[3]

    启示二:扶贫要开启思维,用“自我造血”的功能推进。扶贫先要扶志(智),大多数的贫困户思维中隐藏着许多冲破贫穷的希望和生机,只有充分挖掘和发现,才能有针对性地增强其“自我造血”的功能02000年春,乡政府发挥玉米制种基地区位优势,把玉米制种公司引进了村里,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加派技术员指导种植,当年,收入即有所增加。尝到甜头的老百姓精心侍弄庄稼,不仅种植玉米制种,还尝试番茄、甜椒、南瓜等各类蔬菜制种。现在,更是施展老百姓近年来种植蔬菜制种和玉米制种积累的经验,村里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以入股分红的模式搭建了连片蔬菜大棚,建成了产业“扶贫车间”,培养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真正实现“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4]

    启示三:扶贫个体要分类施策,用“融合联动”的措施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5]在实际工作中,当地政府引导驻村工作队采用“融合联动”,按照贫困程度采取由浅到深“倒金字塔”排序的方式,群众“点菜”、政府和帮扶单位“下厨”,保证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彻彻底底地落到实处。2015年,依托各方,总投资95万元,新建了2500m¥2的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文化长廊、舞台、体育健身路径一应俱全。既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强身健体的场所,又为喜爱民间书法、秦腔等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了展现的舞台,还为各类政策下乡搭建了交流提高的平台。现在,自从国家提倡走生态、节能农业路子,这个移民村在帮扶部门的帮扶下,村里带头实施小型节水工程,滴灌低压软管铺设到田间地头,科技施肥、科技种田成了村里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在追求农业走生态之路的同时,人居环境也驶上了环保节能的快车道:太阳能路灯、节能炕、水冲厕所、家庭式清洁煤锅炉也成为老百姓所追逐的时尚。

    启示四:扶贫要崇尚文明,用“和谐美丽”的愿景推进。作为全区典型的贫困村,在政府、联系单位、帮扶干部三级带领和帮扶下,2013年按照“以点带面、持续投入、扩散延伸、整体达标”的要求,拆危房建新房,全村整體修建改造危旧房,新建了村民小康住宅,并统一规划,在庭院门前栽种花卉和景观树木美化环境;在沿街的围墙上绘制富含教育意义的家风家训、经典故事、文明公约等,“将蕴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行为规范、价值标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融合起来”[6],引导和推动全体村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7],使异地搬迁村真正迈进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

    [3]杨传堂、李小鹏.坚决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J].中国扶贫,2020,(5):13-13.

    [4]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52页)。

    [5]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版,第137页)。

    [6]郑青文《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时事报告》2020年7月8日出版,第16页)。

    [7]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24页)。

    猜你喜欢 移民 《月球移民指南》科学导报(2020年82期)2020-12-23《月球移民指南》科学导报(2020年83期)2020-01-13当前世界移民状况如何?(答读者问)环球时报(2019-09-19)2019-09-19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环球时报(2017-02-10)2017-02-10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6年4期)2016-01-10

    推荐访问:张掖市 变迁 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