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中小学教师如何应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12-05 23:55:02 点击:

    方芳

    近期,国内有关机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所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尤其是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上海等地一月内发生多起学生自杀事件。每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在给家人带来巨大伤痛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且心理问题的产生越来越低龄化,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需要构建良好的服务体系,用“心”呵护。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曾经以人一生百年为框架,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十个时期,其中18岁之前就占了六个时期,而这六个时期当中,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以家庭抚养为主;
    学龄初期(6-11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初期(16-18岁),孩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接受学校教育。因此,学校作为培养教育孩子的主阵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就有着责无旁贷和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学习类问题

    1. 厌学

    此类学生在校不愿意听课、不愿意完成作业,对学习持有反感态度,对老师关于学业的询问或任务布置经常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者对学习总是无精打采的。疫情暴发后,持续一段时间的线上学习,返校复学后,有些学生不愿到校上课,寻找各种理由请假,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劝其到校上课,会与家长发生激烈的争吵,甚至有过激行为。

    2.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心理问题往往出现在学生性格偏好上,对自己要求严格或是父母对其学习成绩要求较高的学生更易焦虑。他们的表现症状为,临近考试就会呈现精神紧张、无法入睡、做事丢三落四,不断纠结“如果我考不好会怎样”的问题;
    考场上会出现头脑空白、呼吸困难、冒虚汗等生理反应,无法正常发挥应有的学习水平。

    3.学校恐惧症

    因为某些原因造成对学校的恐惧,呈现出提到“学校”或到学校门口就会发生呕吐、痉挛、头晕等症状,无法正常入校学习。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

    因为没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存在情感交流障碍,师生关系紧张。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年龄小无法从行为上与老师进行对抗,造成学生出现寡言少语、性格越来越沉闷的情况;
    中学生往往就会表现出与老师激烈的对抗行为,出现逃学、辍学等现象。

    2.同学间的关系

    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在校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对于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会出现学生矛盾不断、冲突不断,甚至出现校园欺凌事件。

    3.与父母的关系

    家庭的教养、心理抚养方式等决定亲子关系的好坏。不良的亲子关系,造成家庭关系紧张,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继而影响学生的学业、人际交往等。孩子在青春期就会尤其叛逆。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男女关系的困惑

    现在的学生生理进入青春期的年龄稍有提前,这时身体的变化与心理成长处于不平衡状态,此时对于男女关系的处理会让他们困惑、迷茫,如若老师、家人处理不当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

    2.青春期自我认知不准确的苦恼

    对自我能否正确认知,包括长相、性别等也会令这一时期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现在的中小学生、高中生,面对困难、挫折时缺乏直面的勇气、锻炼和心理教育。很多的孩子是“玻璃心”,说不得、骂不得。面对挫折常会一蹶不振,甚至以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二、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内在因素

    1.生理因素的影响

    遗传基因的不同或营养、创伤等原因,使人表现出不同的神经类型或神经系统的强度。不同神经类型的人,对外界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反应能力是不同的。如黏液质的人,就比较敏感,容易多疑。

    2.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当人的身体出现不适或有恙时,往往容易歪曲事实,同时表现出各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例如:厌烦、激动、紧张、焦虑、恐惧等。如有的学生患上鼻炎,造成经常性的呼吸困难、夜晚难以入眠,情绪上就会出现烦躁、易怒、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很多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人往往都是睡眠问题引发的。学校尤其要关注的是特异体质学生。其中还有一类感统失调学生,表现为多动症、容易与人冲突、脾气暴躁,这类学生需要教师细心关注,并告知家长带其就医,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3.认知因素的影响

    认知因素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人的认知与反应脱节时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杭州一所学校组织春游,老师让一位学优生帮带一位比较调皮而不守纪律的学生时,学优生认为是老师欺负她,同学们会笑话她,情急之下跳楼坠亡。这就是错误认知未能及时干预发生的惨剧。

    4.性格的影响

    性格是一个人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它决定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决定个人的社会影响范围。甚至于有人总结: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会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反之,生活的道路越走越窄。

    5.家庭的心理抚养影响

    人成长的最初阶段0-6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情感的抚养、性格的教养都是在家庭中去完成的,家庭心理抚养的好坏,可以影响乃至决定人的一生。

    (二)外在的因素

    1.單调、重复的学习、生活模式

    长期从事某项单调、重复的工作,学习某些单调枯燥的内容,容易产生乏味心理,从而失去对本职工作、学习内容的兴趣,甚至还会出现厌恶感。学校中主要表现是机械性地重复抄写、死记硬背和进行“一刀切”的作业布置。2B99A91F-4743-4C7C-B7FC-1376C42F770B

    2.学习环境的变化

    学生的频繁转学或者老师的频繁更换,会给学生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3.人际关系紧张

    同学、师生、亲子关系的紧张易让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4.突发生活事件的影响

    学生的家庭、本人遇到突发事件,如至亲的突然离世、父母的离异、个人遭受伤害等,不及时疏导和干预,易产生心理问题。

    5.学业压力的影响

    父母在学业上的高要求、自身的高标准,会让在校学生在学业上有很大压力,尤其是高三、初三的毕业班学生。

    6.青春期心理问题

    三、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基础,可以从不同层面去理解:人际关系上体现为尊师爱生;
    社会关系上体现为民主平等;
    教育关系上体现为教学相长;
    心理关系上体现为心理相容。自然,从中我们会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亲近并信服。所以,当心理相容时,教师才能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敞开心扉,打开心结。

    1.学会用爱去感化学生

    爱是教育的本质。学校里有一名六年级学生,父母离异,父亲身患尿毒症,孩子平常跟着伯父生活。自小寄人篱下,加上父亲的关爱不够,导致孩子极度自卑,不太与老师、同学交流,有时同学与他开玩笑,他会过于敏感,与同学大打出手,晚上也不愿回到伯父家里,往往会在街上找个角落蜷缩一宿。新来的班主任细心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悄悄进行了家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针对他的特别关爱计划。从生活、学习上关爱他,帮他订购班服,中午带他回家吃饭,并对他进行作业辅导。老师发现他动手能力强的优点,借机让他为班级修理破旧的桌椅,鼓励他参加科技创新小制作等比赛活动。慢慢地,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好感,几次获奖经历让他找到了自信,脸上逐渐有了笑容。在一次班级颁奖中,老师请来孩子的父亲,父亲非常激动,轻轻抱住了孩子。那一刻,大家都非常感动,被一种浓浓的亲情、师生情和同学情包围着。

    2.学会尊重、理解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独立的思想,为师者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也不忘自己来时路,学会尊重、理解,不丧失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历史感与现实感。在我读小学时,因为被男同学欺负,满腹委屈跑到老师那儿去告状,结果被老师的两句话训得当场怔住了:“你就没有错吗?不要以为你爸是老师就了不起。”老师脱口而出的话一直到现在都是我心里的阴影,好多年后,我有事不敢再向老师反映,也不再和别人说我爸是当老师的。这就是师源性伤害。所以,我常告诉自己和老师们,莫忘自己曾经的经历,时刻提醒自己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孩子的内心”去感受,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处理事情。

    3.学会沟通

    会沟通,首先一点是教师要学会倾听。这有利于教师了解事情的始末,前因后果,能够得知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有利于对事情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和处理。学生在倾诉的过程中情绪也能得到宣泄和平复。倾听时,教师一定要少说话,目光亲切地注视孩子,并不时表达你的反应,让学生感受到你在认真倾听。其次,学会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当学生向教师哭诉、抱怨、表达愤怒时,当教师自己情绪激动时,都应做到先平复情绪,再处理事情。

    (二)开展心理筛查,一人一档,跟踪干预

    每年的开学季,我校会对初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和新转入的学生进行心理筛查。通过问卷、与家人的沟通和对学生的言行观察,摸排出特异体质学生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今年我校将购买心理测试软件,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对筛查出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建立一人一档,跟踪关注,及时予以干预。

    (三)家校高效沟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学生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形成合力方显成效,单方的努力收效甚微。5+2=0这个公式就是指学校五天的教育成效在两天不当的家庭教育下化为零。李玫瑾说过,人的心理问题与早年的养育息息相关。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也有这样的观点:“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因此,学生出现应激反应时,我们需要寻求根源所在,寻求家庭的支持。学校与家庭的高效沟通至关重要。

    1.学校成立家委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活动的组织,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学校的管理模式和育人理念,共同勾画学校发展的愿景。敞开门办学,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我们学校每年的读书节、亲子运动会、研学活动都会有家长积极参与。

    2.学校举办“家长版”育人大讲坛

    每学期,学校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育人大讲坛活动,让家长们分享育儿经验,讨论交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习惯;
    学校也会邀请心理专家给家长们开课,分享如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抚养。近年来,学校邀请专家为家长们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受到家长们一致好评。

    3.办好智慧父母研修班

    学校依托心理协会,利用好心理咨询师这支队伍,办好智慧父母研修班。智慧父母研修班为家校合作纯公益家长课堂,每期共8次课程,每周1节课,持续两个月。每次课程涉及1个家庭教育的重要主题,有家长自我心理成长、父母情绪管理、夫妻关系、亲子有效沟通、家长激励孩子学习动力秘诀等。学习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期有带导老师,课后有实践同步指导。至今已经开办了13期父母研修班。每位父母在专业的带导和实践同步指导下,育儿理念有了极大转变,育儿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四)建设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在拥有七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基础上,积极组织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培训学习。并引导老师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同时,我们更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五)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心理辅导活动相结合,构建阳光安全校园

    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一课时。教材内容既可以选用安徽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根据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设计课例,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学校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教育对象,组织开展多彩的心理辅导活动。如一年级新生入学心理适应训练、六年级学生考前心理辅导、留守儿童心理团辅、特殊儿童的心理关爱团辅、反对校园欺凌的心理建设辅导活动等。同时,我们还开展心理情景剧表演、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评比等。通过多样、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阳光心态,构建阳光安全的校园。

    (六)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普及,提前预防,但往往有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心理问题。这时需要学校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有心理热线、知心姐姐信箱。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可以拨打心理热线,寻求帮助,也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将心中的苦恼一一告知心理老师。当咨询师值班接访后,会视学生具体情况,采取电话咨访或线下咨询的方式,借助心理技术手段,遵循咨询规则,助力学生自助,逐步走出心理阴霾。沙盘游戏又称“箱庭疗法”,也是咨询师常用的一种咨询技术。通过学生利用沙具在沙盘中摆放出一种场景,咨询师从旁关注、记录,利用荣格心理学原理引导来访者借用意象,让意识与无意识对话,激发治愈过程,促人格发展。学生对于这种疗法更加容易接受,领悟也更加有效。

    习近平總书记说:“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有的很小的孩子心理问题一大堆。”这些问题属于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所以,不仅仅是学校,更需要尽快建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协同全社会之力,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培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专家、安徽省心理健康普及工作先进个人)2B99A91F-4743-4C7C-B7FC-1376C42F770B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家长 心理小测试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20年3期)2020-07-16心理感受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0期)2019-05-28家长错了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2018年19期)2018-10-27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1期)2018-05-10家长请吃药Ⅱ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犯错误找家长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5年7期)2015-09-23心理小测试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5年6期)2015-07-29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08年4期)2008-11-12

    推荐访问:如何应对 心理问题 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