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教育与惩戒--我看“戒尺进课堂”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7-13 07:05:19 点击: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教育与惩戒--我看“戒尺进课堂” 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班主任双手捧着一把戒尺,缓缓走进教室,全班学生见到戒尺后集体起立,自觉向这把戒尺行拱手礼;紧接着,戒尺“入座”讲台,班主任也向这把戒尺鞠躬行礼。这是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二小学“戒尺进入课堂”活动的场景。近期该校启动了“戒尺进入课堂”活动,全校 36 个班级每个班都配备了一把刻有《弟子规》内容的标准“戒尺”。这一举措,引发了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热烈讨论。

     请以“我看‘戒尺进课堂’”或“我心中的戒尺”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给出材料的半命题作文。

     阅读试题时要特别注意副标题中的“副”字。构思时必须先确定好副标题:是写“我看(戒尺进课堂)”,还是写“我心中的戒尺”。

     如果确定写“我看(戒尺进课堂)”,重点就在“看”,要谈对戒尺进课堂的看法,最适宜写议论文;如果确定写“我心中的戒尺”,重点就在“戒尺”,要写出我所理解的戒尺的不同含义,可写议论文,也可写散文,还可写记叙文。只有先在思想中确定了这一点,才能接下来进一步思考文体问题和选材问题。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赞同的角度。可以传承和延续传统文化中比较优良的部分。学校可以让学生们在这些规则下管控自己的行为。让老师规范课堂纪律,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现实中的戒尺作为惩戒的工具,它还是规矩、规则以及法律意识。在家庭,它是家庭的家风,是习俗的规矩等。在学校,让学生从小就有规则意识,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规则。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戒尺”则意味着规则意识、法律意识。

     2.不赞同的角度。从学校看,引入程序不合法,使用戒尺就不合法。教师使用戒尺的轻重怎么把握?还是只是一个摆设,起不了多大作用?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作为惩罚,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惩戒方式,还需鼓励惩戒相结合。

     范文展示 教育与惩戒 ——我看“戒尺进课堂” 对于达州市大竹县第二小学“戒尺进入课堂”这件事,网上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表示赞同,说现在的孩子大多都很有个性,又调皮捣蛋,让戒尺进入课堂,对于维持课堂纪律,对于那些遵守纪律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也有人表示担心,戒尺进课堂最难拿捏的是尺度,什么时候使用戒尺?惩戒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具有不确定性。

     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多数教师都认为对违规学生施以恰当的惩戒是必要而且有效的;但实际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教师又大都不敢行使惩戒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截至目前,在“适当的惩戒”和“体罚”的界定方面,还没有出台一个明确的细则。在此种情况下,教师认为“必要而且恰当的惩戒”,很可能就会被家长和学生视为“体罚”,从而导致师生矛盾甚至家校矛盾的产生。在学校教育的问题上,很多媒体报道也有失偏颇,出现了一味强调学生的权利,而淡化纪律的现象。

     教师在这种观念的熏陶下,就会对惩戒教育避而远之,谁如果使用这种教育手段,就是教育观念落后。现在,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媒体,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学校,动辄对学校、对教师加以指责,学校、教师在此大环境下小心翼翼。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在繁重学习压力的挤压下,有的孩子呈现出心理脆弱、情绪焦躁等不良现象。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还怎么敢进行惩戒? 当前,我国中小学批评、惩戒、处分学生,有很多就由当事班主任、老师直接做出,这貌似十分直接、快速,可是,却缺乏程序正义,把属于学校公共事务的批评、惩戒和处分,演变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恩怨,直接导致被批评、惩戒、处分的学生(及学生家长),把矛头对准教师,制造师生间的冲突。

     惩戒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孩子懂得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并非仅仅为了“教训”和报复,因此,惩戒只能罚过失,不能罚尊严。一方面,惩戒的标准应该是确定、适度的,要让受教育者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惩罚,界限在哪里,并由此学会理性规范自身行为;另一方面,还应该将惩戒与鼓励结合起来使用,即在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时,还需要在其他方面给予一定的鼓励。在保障教育惩戒权的前提下,让惩戒成为有效的教育手

     段离不开多方合力,包括制定合法明晰的惩戒规则与实施程序,以及社会、家长对惩戒教育的理解。教育惩戒权的落实需要社会媒体、大众舆论,尤其是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教育惩戒权说到底不是教师需要,而是学生需要,是给学生正常成长以保障。

    推荐访问:戒尺 我看 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