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日本爱过 日本青少年还爱过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2 04:48:38 点击:

      2012年4月16日。日本极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表示,东京都政府打算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4月27日,石原宣称东京都政府即日发起为购买钓鱼岛的募捐活动,正式设立了捐款账户,并称“很多人想捐款”。6月26日,根据日本东京都政府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到6月25日止,购买钓鱼岛的募捐款项,约达到12亿497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捐款人数达到86160人。这自然让国人担忧,日本国内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是不是抬头了?与之对应的是,购岛发起人石原慎太郎则曾多次表明对日本未来充满忧虑,“日本已经堕落为个人主义之国,(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连带感已经消失了……日本没有爱国主义,也没有民族主义。”“你看奥运会的结果,这样的国家不会出优秀的选手。如果一个运动员对国家没有概念,对国家没有感情,他跑得也不会很快。”“日本没有爱国主义,也没有民族主义,二战前被天皇和军方鼓动起来的爱国主义,在战败后就结束了。现在日本缺的就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日本根本不存在右翼了。”石原慎太郎这些话最深刻的意义或许在于:日本右翼里面那种强烈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诉求已经失去了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基础。事情究竟是怎样的,日本青少年们还爱国吗,他们有了怎样的变化?
      日本青少年太关心国家、民族和政治
      日本青少年整体、团队、服从精神削弱
      日本战后对教育的重视,除了对专业知识、技术方面人才的培养之外,同时高度管理化、机制化了的教育体制培养出了日本整体民族的团队、勤奋、敬业的精神,在快速成长的发展态势下,这些精神不断输入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教育舞台中去。但后来的政府对教育环境进行的“宽松政策”给日本孩子们的国际竞争力带来了冲击。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很多学生到了初中一年级还不能正确读出一些常用汉字,而书写汉字的能力就更差了,因为在地理等科目的考试中地名只要写上拼音就算答对了。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等于几,这是一道小学六年级学生就应该会做的题目,但很多初一的学生还是回答说等于五分之一。最极端的是,竟然有初中生因为不懂时针和分针的作用而不会看时间。一位初一的女教师对学生们基础知识的匮乏感到头痛。在她看来,由于从2002年开始中小学全面执行每周上课五日的制度,以及引入综合学习的课程设置压缩了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时间,都使学生们不能通过反复练习牢固记住他们所学过的知识。
      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下使教育出版业看到了商机。某教材出版企业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的高中校方认为他们的学生应该从小学开始重学一遍。另外45%的高中校方认为他们的学生至少应该从初中开始重新学习一遍。该企业迅速编撰出一系列“重学”教材,目的就是为了给高中生补习拼音、算术和英文字母等基础知识。商家忙着赚钱,高中则加强了警惕。据《读卖新闻》调查,日本越来越多的地方教委决定废除或是缩减初中升高中推荐入学的名额,有的地方则明确规定初升高必须全部通过学习能力考试。
      在推行“宽松教育”的这些年中,公立高中逐渐扩大了推荐入学的比例以及考试之外的选拔方式,这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了为了应对中考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的教育方针曾多次变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的中小学也曾拼命地灌输课本上的知识,中高考的竞争压力非常大,校园暴力、逃学等问题层出不穷。随着社会对填鸭式教育的批判与日俱增,日本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逐渐转向“宽松教育的方针”,并在2002年的新学期正式开始全面实施每周五日上学制并推出学习内容大幅删减的教科书。但“宽松教育”制度的实行并不是设想的那样,不少中小学生在业余时间并非进行课外阅读或社会实践,而是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和看漫画。近些年来在国际性的学习能力测试中,日本中小学生的成绩普遍不太理想,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日本教育界和政府的关注。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最新版指导要领中,中小学校的教学时间和学习内容都有了大幅增加。看来,在实施“宽松教育”十多年后,日本又将面临一次重大的教育方针改革。
      所以,“宽松教育”带来了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导致学生学力降低;另一方面,学生们越来越趋向根据个人喜好、个人选择个性化的发展,这也削弱了强调整体、团队、服从、敬业等和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相契合的东西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分量。
      不太关心国家、民族、政治——“这一代日本青年对国家很失望”
      加藤嘉一:日本留华学生代表、作家、时事评论员等。他曾发表过如下观点:
      “我在日本待过18年,出生到18岁,那个时候我记得很清楚,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关于日本正面的,令人感到兴奋的、积极的新闻,跟各位很不一样吧(现场大笑)。国情不同,大家不要嘲笑,我是很认真的,很沮丧的,(新闻)全都是说日本不好的,经济下滑、通货紧缩、股票又下降,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证券倒闭,全都倒闭,还说美国打击日本,就像今天美国对中国一样,要遏制日本,到了今天就是忽略日本,我这一代人很沮丧,从来没有听说过好的新闻。所以我们是日本失落的、垮掉的一代,可以这么说。早在1910年代,日本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5%左右,就是到初中,后来教委改了法律,义务教育从6年变成了9年,我上学时非常认真地上课,虽然我们不像父亲他们那辈人有保障,去了大企业就可以终身被雇佣,但是依然抱着这种传统好好上学,在公司里好好干,退休之后好好过晚年的态度,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现在可能大家也看到了,比如说日本这几年的自杀率每年都超过3万人,十多年以来,很多年轻人在类似北京中关村这样的地方发生过很多事件,我们叫‘无差别杀人事件’,就是无所谓,谁都可以随便杀。后来就是宅男盛行,变成抑郁的不想出门的人,包括今天更年轻的人,他们不信任社会,不信任任何人。孩子杀了家长,家长杀孩子的这种情况非常非常多。这么一个情况下,我们已经看到了日本相对于中国正在衰落,没有办法。日本是老龄化社会,高龄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今天日本青年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是我们辛辛苦苦工作缴纳税金养着现在的老先生、老太太,社会保障嘛,并不是他们年轻的时候攒的钱养着现在的他们,年轻人正在交税养着他们,退休的人每个人要拿十万日元,五六千块这是我们要掏的。但是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我们现在担心的是:我们已经付出了,我们自己老了还能拿到社会保障吗?日本财政状况非常恶劣,和社会保障有关的法律规定政府始终搞不起来,今天日本的年轻人也同样非常纠结,这种情况下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在我看来,日本年轻人对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国家,缺乏一种关心,缺乏一种信任。我曾经在一些媒体上强调过,今天日本是一个无政治状态。老百姓不关心政治,这种政治不是说大家所想象的政治课的政治,而是说跟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也不关注。   我们有一个说法,日本年轻人是在半径5米之内生活的,就是只关心自己吃饭,不关心这个社会发生什么,也不关心这个国家往哪儿走,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大地震,大海啸,核辐射,遭遇千年一遇的大危机,这个时候怎么办?”
      日本右翼代表人物石原接受媒体采访表现出了失落:“到了今天,所谓的爱国或者忧国的思想表达,及为此而自我牺牲,必将更被认为是滑稽而受到排斥的。”
      日本青少年还备受责难,被批得体无完肤
      这一代日本青少年成长于“失去的二十年”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陷入了连续二十年的经济停滞,史称“失去的二十年”。经济长期萎靡不振,人口老化结构导致年轻人负担沉重,极大地限制了最适合创业和创新的年轻人的数量、能力、向上流动机会以及人脉关系,生活与成长于这一时代的日本青少年自然异常辛苦。
      3月11日,日本Fidelity投资信托公司公布了对2200名大学生进行网络调查的结果,显示有65%的人对日本的未来不抱希望。70%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国家的财政赤字问题非常严重,给年轻一代带来了过重的负担”,“就业压力难以消除”。当被问到“退休后最可靠的金钱来源是什么”时,65%的大学生回答“储蓄等靠自身努力攒下的资产”,而认为公共养老金可靠的人仅为15%。长期通货紧缩、经济持续低迷已经让日本年轻一代日益消沉,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
      日本少年的状况也同样不容乐观。据日本BENESSE教育研究开发中心3月10日公布的调查显示,只有一半的小学生和中学生认为,自己“将来有想从事的职业”,与5年前相比大幅减少。而对于“是否有成名、在世界范围内大显身手的理想”这个问题,选择肯定的人不足五分之一。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六成学生想过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
      对此,日本上智大学教授武内清说:“在经济不景气大背景下长大的孩子们,对未来很难抱有远大理想。”而一名日本年轻网友自编的诗,更是将年轻人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泡沫经济后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长大以后我们吹着孤独的口哨/唱着萧条的歌/开始学会自己走路。”
      被批为消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
      据日本《Postseven》近日报道,日本文部省发表调查结果称,在日本中学生对未来的设想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人“求稳、求安定”,仍然憧憬公务员和教师等安定职业。而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毫无计划,认为工作无所谓长命百岁就行,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么就应该做什么。
      众所周知,战后日本能够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与当时年轻一代的辛苦付出和自我牺牲,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有着很强的集体观念和国家意识。而今,他们后代,正变得愈来愈自我,愈来愈消沉,愈来愈缺乏斗志,愈来愈没有方向……因而被称之为,“消沉的一代”。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是赛车手、喜剧的电影电视演员;他们不喜欢数学和自然科学,立志成为美容师和电脑游戏制作者;他们经常炒掉老板改换工作;他们打扮得更像“外星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少年却追求安逸生活,以自我为中心,对国家和社会缺乏责任感。其中,有部分日本青年缺乏奋斗精神。
      在日本,98%的日本孩子会进入高中学习,日本现在共有约337万名高中生。但目前,这个群体却被广泛认为是“丧失活力、丧失热情、凡事都漠不关心”的一代,处于令人担忧的消极精神状态中。为此,日本社会正在大力呼吁和设法改变这一现状。
      日本青年的传统文化意识弱化,有相当一部分日本青年的业余生活显得较为贫乏,其内心世界更趋于封闭,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色情行业、色情书刊和音像制品的泛滥,更是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和青年问题,导致日本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二进宫”现象明显。
      日本青少年育成国民会议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只有48.2%的日本青少年愿意为国家作贡献,愿意“为社会献身”的青少年很少;对政治关心的青少年只占日本全国青少年的37.2%。
      另据日本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日本高中生中有1/3“感到孤独”,2/3的人认为“自己是废物”,7/10的人表示“人生没有目标”。
      有些日本大学生毕业后不找工作,仍愿吃住在家,不愿意出去赚钱。有的整天沉溺在网络游戏里,对出去工作的想法嗤之以鼻。还有一些日本青年,他们既不去工作,也不去上学或接受培训,人们称他们为“NEET”一族。
      日本许多青少年成长分析家认为,日本青少年之所以与他们的父母有如此大的差别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饥饿的滋味”。尽管日本现在面临着经济衰退的问题,但“消沉的一代”却过着日本历史上最奢侈的生活。
      日本一名经济学家不得不用“寄生虫”来形容他们。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工作,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日本的劳动力资源将面临枯竭的危险。有日本经济学家预测日本的熟练工人数量将会锐减,经济发展潜力也会下降。显然,这对于谋求复兴的日本来讲,是一个很坏的消息,青少年的状态决定日本未来的样子。
      日本青少年与中国
      80后、90后的处境其实很像日本青少年与中国80、90后“同病相怜”
      不难发现,日本青少年所面对的责难,跟近十年来中国80后、90后被猛烈抨击非常类似,而细致分析,则发现两国青少年的处境有很多类似之处。
      变动时代,都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加上迈进老龄化社会,日本青少年负担沉重,就业困难,为生存奔波;而中国改革逐渐由以往人人受益的“帕累托改进”改革,进入“改革成本由大众承担,改革成果由少数人占有的”的阶段,80后、90后被高房价、高物价、就业医疗教育问题压得喘不过气。
      都面对暮气沉沉的老家伙,代际冲突严重:同在东亚社会,两国长久以来都浸淫着父权文化,老一代人对时代变动缺乏开放、包容的心态,一旦时代变化的速度超乎自身的认识,便开始诚惶诚恐,进而对青少年妄加指责,认为国家看不到未来,与日本相比,中国社会老一辈对80后的责难、忧虑也不遑多让,这也是近十年来中国社会舆论场的一个主要话题。
      都面临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瓦解:日本战后高度管理化、机制化了的教育体制培养出了日本整体民族的团队、勤奋、敬业的精神,随着“宽松教育”的推广日益瓦解,在中国这种变化就更为明显,1978年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一日千里,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传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一天天受到冲击,到今天,80后、90后身上的意识形态色彩几乎已经消退。
      从国家、集体到个人、自我、权利本位:中自的青少年们越来越摆脱了以往国家、整体民族、集体之类宏大叙事的困扰,尊崇个人主义,日益变得自我,追求个人权利,追求自由。对于日本青少年而言,他们要面对和冲破的是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的现实,是日本社会森严的暮气沉沉的等级文化,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缺乏活力的官场权力文化;而对于中国80、90后而言,他们所面临的权力管制更加严格。
      总而言之,中日青少年越来越具有共同的特性,面对苦闷的现实,在通往个人权利、个人自由、自我的道路上左冲右突,殊途同归。
      理解日本,首先要理解那里的年轻人
      如果彼此发现,大家所面临的苦闷,所要艰难改变的现实很多是相似的,大家越来越变成具有共同理念,共同特性的现代人,这些共通、共同之处远比“中国人”、“日本人”的身份差异大得多,中日青少年可能会更加和善友好地看待对方。
      中日外交,是国与国的交往,但归根结底是两国人的交往,从全球化、信息经济的趋势而言,中国青少年与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青少年,他们身上的国别烙印会日益消减,而一些共同的现代文明特性会越来越多,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我们会面临更好的国际环境。当然,青少年越来越像,不代表中日友好水到渠成
      尽管日本青少年的国家、集体、民族主义意识减弱,但并不代表他不会加深对某一特定对象的讨厌程度,近年来,因为日中差距日益缩小、GDP被中国超越,日本民众心态略有失衡,加上日本民众感觉很多事情被中国压制,然后一些旅日游客在日本表现的素养并不高,一定程度上,日本青少年讨厌中国的程度加深了,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

    推荐访问:日本 爱过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