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商鞅变法:秦国从此走向强盛 商鞅变法立木为信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2 04:24:34 点击:

         “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些特定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中国历史上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乾盛世”。这些盛世是怎么发生的?从这期开始,我们陆续编发一系列中国古代“盛事”的故事,看看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是怎样一次又一次走向繁荣颠峰的。
      秦的先世是周天子的“弼马温”,因为牧马有功,周孝王授予封地,成为在今甘肃西部一带的一个小国。西周末年,平王东迁,秦襄公因护送有功,受封为诸侯。地处偏僻蛮荒的西北一隅,秦国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为中原诸国所鄙视。也正因为这点,秦国国君很重视从其他诸侯国引进人才。秦穆公时,以五张羊皮为代价,从楚人手中赎出百里奚,任其为相。秦国逐渐富强起来:战胜晋国,将国土推进到黄河西岸;灭了十二个戎狄国家,开地千里,称霸西戎。
      
      秦孝公征贤
      
      秦孝公继位时,秦国受到东方强邻魏国的威胁,黄河以西穆公时拓展的大片领土又被魏人夺去。面对严峻的形势,孝公决定发奋图强。他首先发出一道“求贤令”说:无论是秦国人还是外来宾客,只要有办法使秦国强盛起来,就给他授官加爵,分封土地。此令一下,引来一位将要改变秦国命运的人――商鞅。
      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人称公孙鞅。他原是卫国人,又名卫鞅,商鞅之名是由其封地在商(今陕西商县)而来。
      商鞅当时是魏国大臣公叔座手下的小官――中庶子。公叔座很欣赏他的才能,在病重时将他举荐给前来探病的魏惠王,要惠王“举国而听之”。见惠王只是敷衍,他屏退左右,轻声说:“大王如不肯用他,就把他杀掉,断不可让他离开魏国。”过后他又后悔。急忙召来商鞅,让他速速逃亡,以免杀身之祸。商鞅却说:“大王既不肯听您的建议用我,又怎肯听您的建议杀我呢!”
      商鞅离开魏国,来到秦国,做了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宾客。经景监引见,他两次谒见孝公,秦孝公对其所说不以为然。商鞅再次求见,这一次却说得孝公大悦,对景监说:“这人不错,可以一叙。”此后多次召见,畅谈数日不倦,有时听得兴起,孝公还不知不觉离开坐席,凑到商鞅跟前。景监很纳闷,问是何故。商鞅说:“前两次我给君王说先王之道,也就是孔丘、孟轲所宣扬的‘王道’,他听不进去。第三次我给他说‘霸道’,也就是强国之术,对上他的胃口了。呵呵,这不正是我平素所学的吗。”
      
      农与战,强国之本
      
      秦国的东邻魏国在魏文侯时,重用西门豹、李悝等人,变革法制,使魏国富强起来,在诸侯国中首屈一指。秦孝公十分羡慕,早有变法之意,只是苦于无人辅佐,更恐天下议论。现在与商鞅畅谈强国之术,真有相见恨晚、如鱼得水之感。
      商鞅对他说:“犹犹豫豫,什么事都做不成。智者在新生事物尚未萌芽时,就要预见它的未来。成就大事的人必须有乾纲独断的魄力。为什么不能变法?圣人只问能否强国,不问是否合乎成法;只问是否有利于黎民百姓,并不拘泥于陈规旧俗。”
      孝公一听此言,连连点头,又问如何变法。商鞅将胸中酝酿已久的想法一一道出,秦孝公十分赞赏。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便不顾一切反对意见,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让他主持变法。
      商鞅敏锐地抓住了在当时国家强盛的根本:一是“农”,一是“战”。农,就是发展农业生产,非农不足以富;战,就是强兵,在商鞅看来,还须勇于出击,非战不足以强,甚至不能自保。
      商鞅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耕和征战。
      首先,取消贵族世袭爵位的特权,规定只有具有军功的人才能得到爵位;依爵位定尊卑等级,使“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其次,将社会上各种闲杂人员(包括从事“末业”的商人)驱向农田和战场。为做到这一点,商鞅规定:一,对于不从事农业生产的社会闲杂人员按人头征以重税;二,凡努力耕织而生产粟帛多的人,可以免除本身徭役。
      第三,鼓励开荒,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负担。这样就破坏了井田制的生产关系,提高了农民垦荒、生产的积极性,使秦国的耕地面积大幅扩大。
      第四,以严刑峻法安定社会秩序,保证农业生产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商鞅按照五户一伍、十户一什的方式将民户组织起来。实行“相坐法”,责令各民户互相监督,严禁社会斗殴。
      
      徙木立信和太子受罚
      
      法令制定出来了,商鞅怕秦国百姓不相信国家变法的决心,就命人在都城南门竖立一段三丈长的木头,张贴榜文说:谁将这段木头搬运到北门,就赏他50两金子。过往百姓指指点点,谁也不敢揭榜应命。有一个胆子大的人,把木头扛到北门,果然得到了50两金子的赏钱。秦国的百姓这才明白,朝廷说话是算数的。
      商鞅这才把法令公布出去。在新法施行的头一年里,举国哗然,数以千计的秦国百姓跑到都城诉说新法对民众生活的干扰。这事引起太子的不满,他故意违抗新法,阻碍其实施。没想到商鞅铁面无私,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要惩办太子。但太子是未来的国君,不能对他用刑,商鞅便以责罚太子的师傅来代替。太子的一位师傅公子虔被责打,另一师傅公孙贾遭受黥刑――在脸上刺字。数年后,公子虔再一次犯法,商鞅仍没有放过他,对他施以“劓刑”――将鼻子割掉。这样一来,秦国对新法有意见的,也不敢说出来了,只好老老实实照新法去做。10年下来,秦国面貌一新,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家富足;老百姓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受到各国尊重,周天子也将祭祀用的肉(胙)赠送给秦国。
      
      秦国新政后的扩展
      
      国内富足以后,秦国开始东进扩张,新近遭受桂陵之败的魏国成了它进攻的第一个目标。公元前352年,秦孝公派大良造商鞅率军进攻魏河东之地,包围魏国都城、河东重镇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安邑守军战败投降。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魏国将都城东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对秦采取守势。
      第二年,秦孝公再遣大良造商鞅率军进围魏固旧城(今陕西米脂),将其占领。公元前341年,魏国在与齐国作战中大败,周边各诸侯国再度乘机犯其边境。秦大良造商鞅也率军攻袭魏西部疆域,魏军组织反攻,被秦军击败。
      公元前340年,大良造商鞅劝秦孝公乘机攻魏,夺回河西之地,然后“据山河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成就帝王大业。秦孝公采纳了他的策略,即遣商鞅举兵攻魏。魏使公子�率军抵御。商鞅在魏国时,与公子�友善。两军相遇,商鞅函约公子�相见,议和罢兵。公子�不知是计,前往赴会。双方盟誓已毕,正饮酒时,秦预先埋伏的甲士冲出,俘虏了公子�。秦军乘势攻魏。魏军无备,遭受重大损失。魏惠王闻讯,十分惊恐,被迫割让大片河西之地向秦求和。这为秦国东出中原创造了有利条件。
      遭此大败,魏惠王诲当初没有听取公叔座的建议:任用或者杀了商鞅,可惜时机已经丧失。
      秦孝公没有食言,因其杰出的功勋,封给商鞅於(今河南内乡县东)商(今陕西商县东南)之地15邑,号为商君。
      公元前338年,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为秦惠文王。公子虔等人见报复商鞅的时机到了,便诬告他谋反。惠文王派遣官吏缉拿商鞅。商鞅逃到自己的封邑商,起兵反抗。兵败被杀,惠文王为泄当年被罚之恨,将商鞅尸体车裂示众,杀了他全家。
      商鞅变法涤荡了秦国的领主制度,发展了生产,使秦国一跃而为当时的“超级大国”,为几十年后秦统一中国的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访问:秦国 变法 强盛 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