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其它相关 > 正文

    试论钢琴组曲《巴蜀之画》_巴蜀之画组曲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1 04:31:06 点击:

      摘要中国钢琴作品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很多的钢琴演奏者开始演奏大量的中国作品。《巴蜀之画》就是一首极具中国特色的钢琴组曲,它带有很强的地方色彩。要想弹奏好这首组曲,需要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还要注重音乐的情感表现。钢琴演奏技巧是弹奏的基础,但并不是目的,所以要将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表现每一首音乐作品。
      关键词:创作特色 演奏技巧 情感表现
      中图分类号:J647.41 文献标识码:A
      
      组曲是西方音乐体裁之一,原指一种内分几个乐章的器乐曲,常采取舞曲风格。后常将几首或多首形式不一、音乐风格统一的乐曲连在一起。作曲家黄虎威先生从浩如烟海的四川民歌中精心挑选出6首小曲,取名《巴蜀之画》,并给每首乐曲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犹如一幅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使几首本不相干的乐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依据它们的速度、音调特征与风格,将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合,使听众通过标题来理解作品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丰富了人们的想象。
      一 鲜明的民歌主题
      《巴蜀之画》是黄虎威先生于1958年创作的一部音画式的抒情组曲,它以四川当地民歌作为音乐作品的主题素材,旋律亲切、朴实,充满民间风情。全曲由《晨歌》、《空谷回声》、《抒情小曲》、《弦子舞》、《蓉城春郊》、《阿坝夜会》6个小曲组成。其中1、3、5首描写的是汉族音乐:第一首《晨歌》,旋律源于蒲江民歌《割草歌》,小慢板,4/4拍,旋律平和,流畅。第三首《抒情小曲》,主题源自江油民歌《隔河望见姐穿青》,慢板,4/4拍,旋律优美,抒情,属于情歌。这首小曲的精妙之处在于末小节“g”音上的变化(第一拍#g,第三拍又还原)。第五首《蓉城春郊》的主题选自四川民歌《大河涨水》,稍慢,4/4拍与3/4拍结合的混合拍子,旋律徐缓,抒情。第二、四、六首描写的是藏族音乐:第二首《空谷回声》,主题取自茂县藏族民歌《山上的积雪,好似一朵花》,中板,2/4拍,旋律由级进和小跳进为主,富于动感。第四首《弦子舞》,主题出自阿坝草原藏族民间歌舞《弦子舞》,中速,2/4拍,此曲为商调式,属对比乐句构成的非方整性二句体乐段。这首乐曲特殊在,旋律开始于羽调,至第五小节第二拍,旋律音出现“fa”,由此自然转入下属调。第六首《阿坝夜会》选用阿坝草地藏族的民歌,中板,2/4拍,旋律热情、活泼,洋溢着快乐与幸福的情感。
      此外,第一首是《晨歌》,描写的是巴蜀之地的早晨;第六首《阿坝夜会》,描写的是夜色。6首小标题就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全面的展现了巴蜀之地一日之内、从早到晚的美丽风景。
      二 创作特色
      1 和声
      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淡化和声功能,突出和声的色彩性,刻意表现了中国传统音乐那种宁静、飘远、恬淡的意境。如《晨歌》、《空谷回声》、《抒情小曲》左手伴奏部分使用了大量的常规三度和弦;《弦子舞》第五小节、第十二小节用了附加音和弦;《抒情小曲》左手部分的“re fa la”和弦,通过“fa”音的升高与还原,表现了音色上的明与暗,营造出一丝浪漫气息。以主持续音或固定音型做和声背景,再如《阿坝夜会》左手的开始部分,以空五度的主音与下属音作为固定伴奏音型交替出现,描绘出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2 织体
      中国作品强调的是线性音乐。为了能在钢琴上演绎出具有中国韵味的音乐,作曲家很重视创作中对旋律的突出。在织体的设计上也是独具匠心,讲究简洁、质朴,与音乐形象水乳交融。例如《晨歌》,伴奏部分的节奏以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为主,表现出“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右手徐缓而出的旋律又似远处随风飘来的歌声。再如《空谷回声》,左手部分连续的五度音程进行,恰似寂静的山谷;而乐段重复时,为使音乐有新意,第五小节起将旋律以分解和弦形式奏出,音乐流动性加强,好似一丝微风迎面拂过,又似空气中弥漫的阵阵花香。
      3 写作特色
      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乐段重复时,都在音区上作了变化。如《晨歌》乐段重复时,音区移高,好似一缕阳光从晨雾之中逐渐升起;《抒情小曲》旋律部分在中、低、高三个音区的先后出现,将青年男女的人物性格与缠绵的爱情尽显无遗。《空谷回声》相同的音乐片段,在力度上作了对比,如第一至第四小节,前两小节采用mf,后两小节却用ppp,并采用弱音踏板,力度上的强弱处理形象的勾画出山谷中的寂静与回声。又如《蓉城春郊》第五至第八小节,在高音区用弱奏模仿鸟叫,耳旁似乎传来阵阵清丽婉转的鸟啼声。《弦子舞》则运用了移调重复,主题初现时在e小调,再现时移至属调b小调,旋律相同。运用了3/4与2/4拍的混合节拍,表现了藏族同胞跳弦子舞时,脚上错落有致的节奏变化。
      三 演奏技巧
      1 连音、跳音的弹奏
      作品中的《抒情小曲》第五到十一小节,左手变化成为主旋律,伴奏部分的织体变换成分解式六连音音型。弹奏时,不能在大拇指上出重音,右手伴奏要连贯,时值要均匀。这就要求指法正确,用大臂来积极带动手腕灵活的演奏。光靠手腕,不仅会很累,影响乐曲的速度和力度,声音就会不清晰。
      《弦子舞》中用到了跳音奏法。跳音按照触键的动作方式可以分为反弹力跳音和下弹力跳音。当音符比较密集,或是双音和弦的跳音时,我们就用下弹力跳音弹奏法。下弹力跳音,即触键的动作方向是由上往下,弹出跳音。弹奏时,掌关节稳定,将要触键的手指做好准备;肘关节稳定;用手腕抬起(而不是带起)手部,然后结合着手部本身的重量迅速下弹;指端刚一触到键面就立刻反弹回空中,用力随即结束。指端与键面接触那一瞬间越短声音也越短,音色也越富于弹性。
      2 双音、和弦的弹奏
      《晨歌》中的左手伴奏,《空谷回声》中的第一至第十四小节,都是连奏双音的伴奏音型。双音连奏的关键在于,第一个双音弹出后,必须努力抬起另外两个手指,主动触键,在辅以腕部随和的配合,做到两个双音既不重叠、也不间断。《空谷回声》中的第十五至二十小节改用非连奏的三和弦伴奏,这就涉及到和弦的弹奏。在弹奏和弦之前,要做认真的触键准备,三个手指平均的聚集力量,声音要整齐,力度要均匀,大指不要出重音,四五指不要漏音;触键时避免“拍”键或“砸”键;弹奏非连奏的三和弦的关键,在于手部要在琴键上方移动位置,无论移动距离大小,移动的起止都要沿一条或大或小的弧线运动。
      3 力度、速度的把握
      任何乐曲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力度、速度的变化,音乐是表现人的心情的,心情要在作品中通过一定的速度力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纵观全曲,每个小曲都有一定的速度,“慢―快―慢―快―慢―快”的速度贯穿全曲,形成了全曲的对比。当然,在每个小曲中,作者也进行了相对较多的速度变化。如《抒情小曲》的第五、十三、二十小节、《蓉城春郊》的第五、十四小节等,都有明显的速度变化。
      作品中的力度变化更是写作到了极致,几乎没有两个乐句的力度是相同的。弹奏时,需要在有了一定的手指控制能力之后,分析研究一下作品中全部的力度记号,弄清力度关系的整体布局。如《空谷回声》中的第一、二、五、六、七小节,力度是mf,三、四、八、九、十小节的力度是ppp。这就要求演奏者快速准确地弹奏出从mf-ppp的力度变化,来达到“回声”的效果。如《蓉城春郊》中,有大量的渐强和渐弱,找准渐强、渐弱的开始处和终止处,弄清渐变过程究竟是多大的范围。渐强的开始处,不要强,开始处强,后面再强就变得困难了。如第十四小节处,最强音是在第七拍上,前六拍要渐强,最后推向高潮。6首小曲的结尾都是渐弱的,要注意渐弱的开始处不要马上弱,开始处弱,后面再弱也会很困难,不能给人以结束或远去的感觉。
      4 踏板的运用
      (1)在弹奏强和弦时,可用踏板帮助,使之更有共鸣,更加响亮。脚的动作与手的动作同时或先于手的动作,踩下踏板。同时还要依着和弦或短或长的时值,用果断的抬脚动作,干净利落的放掉踏板。如《阿坝夜会》第十小节和第十四小节的最后一拍的主和弦的弹奏。
      (2)当旋律徐缓、悠长、抒情时,大都要使用踏板。如《蓉城春郊》的前五小节的左手以分解和弦的音型出现,旋律优美,舒缓。但要注意更换踏板,换和弦时一定要换踏板。
      (3)弱音踏板的使用。在《空谷回声》中,为了达到很好的力度对比,可以使用左踏板,但是不要依赖弱音踏板,要靠手指去很好的控制音量。
      5 模拟式音色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特别注意模拟音色,如模拟动物的叫声、模拟了自然界音响、模拟其他的乐器、模拟人声。如《晨歌》第二小节、第六小节处,在高音区由右手奏出的装饰音犹如一滴晶莹的露珠。《蓉城春郊》第五至第九小节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与颤音、第二十小节的前三十二分音符与后附点八分音符的结合,形象地勾勒出小鸟的啼叫,长达五小节的三连音更是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尽洒无遗。此外,《弦子舞》右手音程与和弦的跳奏、《阿坝夜会》第十四小节至第三十三小节伴奏部分模仿的是民间打击乐器的鼓点。通过织体的变化,将音乐画面所表现的静与动清晰地展现在听众眼前。
      四 钢琴演奏的情感表现
      《巴蜀之画》中虽然并没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但是它表现的是民族特色,地方色彩。只把乐曲表面的东西弹奏好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在学习弹奏之前,要很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至少要弄清楚作曲家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与画面,这样会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认识。在这些基础上,演奏者还要适当的加入自己的情感,给听众耳目一新,置身于巴蜀大地的感觉。
      1 正确的读谱
      正确的读谱不仅是音高、节奏读正确,还要搞清楚很多的音乐标记。如《空谷回声》中的力度标记、弱音踏板的标记;《抒情小曲》中的速度标记,第四小节的较慢,第五小节到第十小节速度加快,第十二小节又恢复原速。这些都直接影响对乐曲的理解与表现。
      2 抓住音乐特性
      音乐特性是实质,是领会音乐、把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它决定我们用什么方式、什么手法、什么情感去表现音乐。有的是抒情的,如《蓉城春郊》;有的是欢快的,如《阿坝夜会》;有的是安静的、诉说的,如《晨歌》。这就要求我们先要了解音乐的实质,再考虑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表现音乐,才能不与作曲家的意图相背离。
      3 《巴蜀之画》之内在魅力
      《巴蜀之画》是以四川民歌作为音乐作品的主题素材,旋律亲切,朴实,充满民间风情。表达了作者对巴蜀山水自然景色的赞赏和对家乡人民的热爱。6个小标题,含蓄地将巴蜀美景、从早到晚地展示出来,有的是静止多情的风俗画,有的是欢快活泼的歌舞场景,但通过写意的手法、精练的构图、潇洒的飞扬的音符、充满诗意的构思,刻画出巴蜀人民的生活场面。
      《晨歌》描绘出山区宁静的清晨景象,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空谷回声》运用了钢琴声音的力度对比,借助踏板造成的音色变化,又有平行三和弦增添了色彩,在不同的音响层面上表现了空谷回声。悠远空旷……,却又含着大自然造化的情趣。《抒情小曲》是一首情歌对唱,曲调抒情质朴。中段右手的高音音型似潺潺的溪水声,陪伴着歌声,显出内心的激动。《弦子舞》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藏族小伙子矫健的舞步和姑娘们优美的身姿。《蓉城春郊》乐曲描绘了川西平原春天的景色。中段由于节奏的加紧,和声又越来越丰满,逐渐形成一个高潮并再次出现乐曲开始时的旋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乐曲结束处听到远远传来的鸟叫声,更增添了春天的气息。《阿坝夜会》展现了节日热闹的场面。从傍晚一直到拂晓,藏族人民沉浸在欢乐的歌舞中。左手低音的节奏粗犷而热烈,震动人心。乐曲的结尾好似人群渐渐远去,但鼓声的余音却依然回响着……
      
       参考文献:
       [1] 华明玲:《朴素的音乐语言与深厚的民族情感――黄虎威钢琴作品研究》,《人民音乐》,2004年第5期。
       [2] 魏延格:《钢琴学习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3]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
      
       作者简介:董茉,女,1975―,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钢琴教学,工作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推荐访问:组曲 试论 巴蜀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