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请假条 > 正文

    【南国神草——文山三七】 南国神草文山三七价格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6 04:47:30 点击:

    三七之所以称为神草,是因为它有着动人的传说。据说三七本是天家神药,善良美丽的仙女同情人间的缺医少药,从天庭偷来为人治病,从此,神草三七下凡人间,拯救生灵。它虽是植物,却保持了天庭的尊贵,不能露天生长,还需要人们精心呵护三年,才能修成正果,成为灵丹妙药,治病救人。三七也不辜负自己的美誉,草长莺飞的季节,三七棚里“春苗如翠”,每株三七都撑着小伞似的左三右四的七片绿叶亭亭玉立;当秋风把稻谷染成一片金黄,健壮的成年三七也迫不及待地打扮自己,顶着近百粒宝石般的红籽缀成的圆盘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三七棚里宛如落下片片红霞,此时,生长了三年的三七成熟了。三七是我国较早发掘使用的传统名贵药用植物之一。属五加科人参植物,深藏于云南文山老君山原始森林,600年前被人们发现,认识,主要用于止血、愈合伤口,广泛流传于民间。400年前居住在老君山脚下的今平坝镇的人们将野生三七驯化移为家种,逐渐辐射周边,再传到文山州内各县。从此,这株发源于文山老君山的神草三七,以它神奇的功效造福人类。三七是异常娇贵的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只能生长在海拔1500——2000米的地方;它来自老君山原始森林,喜阴,只能接受自然光强的10——20% ,需要在人工搭建的荫棚下生长;喜湿,它离不开水,但不能多也不能少,适宜5°——20°向阳的坡地,而且种植过三七的土地要经过7年以上轮作才能进行再种植。世界之博大,中国之辽阔,它就选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这块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原产地。从远古走来的三七,穿越时间的隧道,由野生变为家种,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文山三七在官方民间皆被视为珍品,清朝时就蜚声海内外,也是地方官员呈献朝廷的珍贵贡品。在清代,三七一直列在田赋产物药属第二位。随着四季的更替,匆匆岁月又走过几百年。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三七的药用价值已从简单的生打熟补、止血等到目前药食同源,并开发研制了数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症的药品及保健品和化妆品。三七的种植及综合开发利用,已进入平稳、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1949 年以前,已有文山、砚山、马关、广南等地的部分农户栽种三七。不乏有因种植三七而发达的传奇人物。文山市平坝镇新发寨村的何仁正通过种植三七曾富甲一方。从上世纪的40年代至今,文山市喜古乡的余和谦、余子谓、余育启祖孙三代就与三七结下了不解之缘,80年与三七相依相伴,从未间断,至今已发展成为三七产业中的新秀“苗乡三七”。正因为有这样一些对三七不离不弃情有独钟的人们,三七虽在过去的60年间历经过三起三落的磨难,还是鲜亮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新中国的诞生,一切百废待兴,三七种植遇到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三七种植,并实行统购统销。1950年全州三七总产量是4000余公斤。1951年至1956年,全州三七在地面积已由785亩增至5850亩,增长了7倍多。产量由0.5万公斤增加到3.75万公斤,价格平均每公斤由77元增加到90元,农民种植三七的积极性高涨。1957年,文山州步入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州种植的所有三七均收归生产合作社统一管理。一大二公的体制并没给三七带来好运,三七是娇贵的植物,需要人们精心呵护才会给你高额的回报,不是一个三七棚,一条狗守护就能让你财源滚滚。由于管理不善,三七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一落千丈,1957年至1962年,全州三七在地面积2863亩,产量1.15万公斤,三七原料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面对三七供不应求的状况,1965年至1974年,省、州、县三级党委政府积极出台扶持三七种植的办法和措施发展三七,州、县、公社成立三七领导小组和三七生产技术指导站,金融部门给予资金支持,全州建起了993个三七联营场,又一次掀起种植三七的高潮。到1974年,全州三七在地面积已高达4.42万亩,产量为67.5万公斤。全州实现三七产值497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5%,三七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1975年,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全国普及大寨县运动,三七种植成了与粮食争土地的最大障碍,三七面临灭顶之灾。文山州党委(1975)第23号文件《关于集中劳动力,大办农业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生产队一律不准种三七。强行种植的,要做好工作,坚决犁掉,改种其它作物。”红头文件威力无比,1976年1月5日,省、州、县领导亲自到文山县的古木镇召开现场会,会议期间犁掉生产队的76.1亩三七。继之,全州各地也毫不留情地采取“牛犁三七地,火烧三七棚”的极端做法,5000多万株红籽同时被毁。到1983年,全州三七在地面积仅0.54万亩,产量6.58万公斤。三七经历了这场劫难,元气大伤。福祸相依,灾难过后转身就是幸福。1985年三七迎来了一个最温暖的春天。首先是三七经营管理放开,农民有了自主经营权,再是国内外市场三七原料供不应求,价格飙升,平均价格由1983年的每公斤88元增至221元,真正是黄土变成金。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很多在职人员也纷纷到地里搭起了三七棚,又一轮种植三七的热潮席卷全州。文山市古木镇的很多人家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种三七大发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镇,产生了一批十万元户、百万元户。1988年全州三七在地面积6.68万亩,1989年达7.1万亩,三七种植发展到了当时的高峰。继之三七加工企业也蜂拥而上,州内闪电般出现了147家三七加工企业,这在全省也绝无仅有。追逐疯狂的后面是恶魔,当城镇乡村飘着苦凉三七味的微风时,三七市场一夜变脸,供大于求,价格暴跌,1989年8月24日,是文山三七最黑暗的一天,三七价格由当时的每公斤200余元跌至20来元。凡与三七有瓜葛的人们都大亏,人们谈七色变,大片三七地又种上千年不变的包谷。很多刚刚起步的企业静悄悄人去楼空。1992年,全州三七在地面积锐减为2.8万亩。虽然市场经济残酷无情,但不是三七的过错。在这个世界上,惟有文山能种出好品质的三七。三七就是文山州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是我国惟一能够完全实施人工化、规模化、种植和具备产业化开发的少数中药材之一。党委和政府才是人民的坚强后盾,1993年以来,文山州委政府积极引导三七种植,已由零星分散种植转向大户种植,由普遍种植转向优质无公害的规范化(GAP)种植。逐步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区域化的优质三七格局,建立和完善了三七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三七之乡文山,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标准化优质生产基地。三七种植终于走上平稳发展的轨道。1993年到2001年间,全州三七在地面积4万亩左右,2005年升至12.4万亩,平均亩产达180余公斤,价格也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2010年,全州三七在地面积8.4万亩。如今,当满园的三七顶着宝石般的红籽时,是七农最快乐的日子,精心呵护三年的三七又到了采收季节,就要变成一叠叠厚厚的人民币。他们收拾完这一片流了三年汗水的地方,又辗转到另一片三七喜爱的土地上,种三七的人们,爱三七像爱自己的孩子,他们欣喜地看到,三七宝贝已牵着好日子踏歌而来。

    推荐访问:文山 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