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请假条 > 正文

    【奥林匹克全球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本土化相互关系辨析】奥林匹克全球化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0 04:37:48 点击:

      摘要:奥林匹克全球化和传统体育本土化代表2种不同体育文化的发展态势。虽然从发展的角度看,它们之间呈现出一种宏观层面上的文化互动关系;但在现实中,二者则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等关系;因此,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复杂的联系和关系,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才能逐步摆脱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的“边缘化”局面。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语境看,立足于群众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机制,同时借鉴和利用奥林匹克文化发展平台进一步丰富休闲价值体系是实现传统体育文化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世界各国体育事业;奥林匹克;传统体育;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 G 80-05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50-04文献标志码: A
      奥林匹克全球化与传统体育本土化作为一对概念是伴随奥林匹克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文化、社会变革浪潮而产生的。奥林匹克和传统体育文化虽然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质,但在当代体育全球化进程中却表现出复杂的联系和关系。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二者表现出一种文化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传统体育作为东方体育文化的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特质,其本土化发展趋势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代体育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另一方面,传统体育只有在文化互动中才能够不断强化本土化发展。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一种强势体育文化,始终占据着主导或优势地位,而传统体育文化却日益淡出人们的视野,其“边缘化”趋势日益显现,这深刻体现出二者的不平等或不对等关系;因此,只有充分辨析奥林匹克全球化和传统体育本土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和联系,并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持续发展。
      1奥林匹克全球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本土化释义
      奥林匹克全球化作为描述西方体育百年发展历程、特征和结果的基本概念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从文化整合和发展的视角看,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并非简单地表现为西方体育的单极扩展过程,它还表现出另外2个基本的含义:1)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等不同共同体以奥林匹克作为一种文化平台而进行积极的参与、平等的对话和相互的交融;2)奥林匹克文化逐渐把各种资源(其中也包括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到自身全球化的现实语境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互动对话。准确地说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是从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快速地向世界传播的,尤其是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才真正成为世界认同的、标准化的文化形态。在这一快速发展时期,不仅现代体育的文化身份和价值体系得到确立和拓展,而且借助庞大的组织网络和多种社会文化资源,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一体化过程不断递进,其价值体系,例如世界和平维护、多元化的奥林匹克教育,以及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科技价值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一,从积极的角度看,由于奥林匹克文化本身所特有的与时代进步、发展相一致的理念和精神,使其全面主持着世界体育发展的命脉,尤其是在自然哲学、科学精神的指引下,逐渐形成了一种能够迅速校正本身错误、缺陷,从而不断完善自我的运行机制。其二,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始终是建立在“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所形成的实体体育项目之中,尤其是内涵的“工具理性”“科学精神”等思想内涵并没有走出“文化挟制”的阴影,它总是“强制着”我们“自愿”走入一种体育文化的认同之中,而这正是以西方文化秩序、价值标准作为基本点。其三,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社会的和文化的现实运动,始终包含了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权力意志,并且也正是依靠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广泛支持形成一种关联性目标而迅速进入到世界的各个领域。因此,其全球化态势的形成在根本上体现为:使自身成为一种标准化的文化和经济实体,从而实现在世界范围内整合的策略,它的最终结果就是能够在某种“普遍性”的设计中,瓦解自身文化结构中任何一种保持特殊努力的文化因子,进而以此策略完成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化”建设;但由于在这种“普遍化”的建设过程中人为地纳入了过多的“利益冲突”,使奥林匹克出现“人文危机”和“过度物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改变了其原始内涵而深陷泥潭。
      而传统体育文化本土化是指在发展过程中,根源于母体文化历史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化符号、信仰、价值观这一整套认知体系中的精神内涵、文化特质和文化因子重新得到了尊崇。具体而言:一是,中国传统体育在古代朴素哲学的指导下,逐渐将儒家中的“天人合一”观,道家的“无为”观引入自身文化实体的功理功法之中,形成一种具有理性精神和神秘价值意蕴的思想基础。具体表现在坚信“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和道法自然鲜明的内在价值观。这种“大道运行”的精神体系在本土化氛围的催生下,会进一步完善中华武术和养生双修、神形共炼的内功外炼理论,并会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进一步突出人的内在智能,从而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内心世界。二是,就文化特质而言,中国传统体育在母体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一种伦理文化,讲礼让,重“道德升华和逍遥”是其重要的特色。其2 000年的发展历程,无不渗透着儒家“礼”“义”“仁”学说,以及从属于这一道德范畴的“忠”“恕”“恭”“宽”“信”“敏”“惠”和严格的等级观念等内容,同时还进一步将体育纳入道德教育之中,将其视为一种培养人遵从礼仪、修持情操的手段和体现“仁”“礼”的方式。这种文化特质虽然不能够突出培养自身发展的竞争机制和项目实体的竞技性,但在本土化的理解中会得到新的认识;因为它所具备的“东方文化内涵”对限制现代体育过于刚性的发展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三是,传统体育的外在文化因子,即项目实体众多,例如气功、导引、武术、乐舞等,但大都以形神统一、身心和谐作为共同的技术要领。这些庞博的文化因子所形成的各种项目体系长期和中华民族(尤其是中原民族)的生活、生产、社会活动相联系。虽然这种联系受母体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而显得比较淡漠和不紧密,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排斥那些具有较强竞争性、对抗性、激烈性的身体运动项目;但这种局面在本土化过程中会得到重新的界定和升华,尤其是都市的喧嚣使越来越多的人冀望从传统体育中实现身心的“宁静致远”。从表面上看,传统体育本土化在现代体育发展的现实语境中有时会表现为对自身文化的理智保护和歌颂,有时则会表现为对外来体育文化,特别是西方体育文化和新兴体育文化的排斥,这就告诉我们在理解这一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剔除主观偏见,不能妄作价值评判。   综上所述,面对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这一充满矛盾的现实语境,中国传统体育的保护和发展似乎进入一个悖论中:寻求民族振兴的诸多努力,使我们不断走进并被纳入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体育全球化进程中。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传统体育不仅要进一步接受奥林匹克全球化,而且也可能被“同化”到这种文化秩序和结构之中,或是面对更为直接的碰撞而进一步走向边缘。其内在逻辑是,奥林匹克内在的文化逻辑,在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以最直观的方式得到了体现,传统体育以进入“奥运会”为代价所获得的“世界认同”,同时造就出一种“奥运帝国”的扩张可能性;所以,真正的危险不是传统体育是否能在文化结构和运行机制上与奥林匹克文化保持普遍的一致性,而是传统体育发展立场与建设的基本权利、价值选择和取向问题。这才是辨析奥林匹克全球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本土化关系的一个基本点。
      2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互动
      从理论上讲,奥林匹克全球化和中国传统体育本土化表现为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即互动关系,但从现实看,这种互动恐怕很难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出现;因此,在现代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对传统体育发展进行定位,并利用现代奥林匹克的既有平台充分借鉴、汲取优势资源才是当务之急。
      作为一个文化学理论,多元文化互动主要是指“不同类型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与相互推动。其中既包含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以及冲突的发生在客观上是不可避免的,有其特定的内在规律”[1] 。文化互动在形式上表现为文化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交往”是文化主体之间相互关联的实践活动。文化互动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不同文化搭配问题,即存在的共同文化张力和合力,这是二者和谐发展的基础。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内涵看,这一张力必然要彰显如竞争、超越、团队、合作、教育、公正等基本品质。同时,也要体现中国传统文明的精髓,如“和合”“天人合一”“仁义诚信”。将2种文化张力进行有机复合,便基本能够得出中国传统体育本土化发展的基本定位——“立足群众身心健康,服务和谐社会构建”。这是传统体育持续发展的导向,也就契合了马克思提出的“要以实现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每个人的最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为最高价值目标,要把有利于社会历史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这一定位是双向的:一方面,奥林匹克全球化为中国传统体育本土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平台和资源。毫无疑问,面对强势的奥林匹克文化,传统体育很难平等地进行对话和交流;因此,借助奥林匹克全球化来实现和强化传统体育本土化发展是必要的选择。深含传统文明的传统体育文化虽然也不乏具备优秀的、独特的、多样的文化特质,但如果要契合现代体育的发展,则必然要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改革。从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对传统体育进行内部变革是首要切入点,单纯从项目体系上作文章可能不够,制度变革也尚显单薄,其发展理念调试,组织机构整合,人才体系构建,多元化推广和发展模式确立等恐怕才是动力之源。另一方面,奥林匹克在中国发展,使二者的文化互动成为可能。客观上看,传统体育发展受到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全面冲击,但“对立冲突”并不是二者的恒久状态。从文化学的一般原理看,文化冲突、融合、调试最终都要通过文化主体表现出来。文化主体具有强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立足中国现实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各类主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个体间的、群体间,甚至是民族和国家间的文化活动交流,传统体育市场开发,各类资源信息整合共享等都是实现二者互动的有效举措。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调试和缓解因竞技体育过度物化所带来各种消极影响的有效举措。
      当然,这种互动发展并非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木”,它需要在立足国人多样性体育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有效的配合、运作机制来实现。作为现代体育引领者的奥林匹克全球化,发端于19世纪末第1届现代奥运会的举办。100多年来,其开创了世界体育历史发展的一体化趋势。这种一体化趋势的背后蕴含着西方近现代文化历史变革赋予它的原生动力:15—17世纪的文艺复兴(思想变革)—17—18世纪的政治变革(民主制度的形成)—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经济变革),而中国传统体育2 000多年来一直未能脱离母体文明,尤其是受儒家思想中的“礼系观”和“嬉戏观”更加深了传统体育始终无法具备“公平、民主”的文化地位和身份;因此,这2种体育文化发生、发展内涵的大相径庭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二者的不同走向。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对奥林匹克逐渐全面接纳,并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标志着奥林匹克已经深入到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之中,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体现出国民对奥林匹克的认知和推崇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面对国民这样一种文化心态,建立奥林匹克全球化与传统体育文化本土化发展的互动机制恰逢其时。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体育和奥林匹克都是人类共同文明的结晶;因此并非是谁吃掉谁,谁兼并谁的对立状态,而是如费孝通先生认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发展状态。这里既有精神层面、价值层面的文化互动,也有制度和物质层面的相互借鉴。奥林匹克全球化趋势并不排斥各民族传统体育的兴盛,而各民族传统体育的繁荣也有利于推进奥林匹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之间没有根本的矛盾可言,撇开任何一极都忽视了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二者所包含的辨证现实。
      其一,立足“服务国民身心健康”,建立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共同发展的协调机制。“资源整合”是奥林匹克全球化发展过程的一个显著手段;因此,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明的思想精髓也是奥林匹克文化发展必然要面临和经历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尤其是在近些年的“传统文化复兴”中重新确立了新的文化身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德服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贵和尚中”等哲学思想,以及重精神,轻物质;重过程,轻结果;重练内,轻练外;重整合,轻分解等文化特质,都能够成为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发展的新的载体。北京2008年奥运会“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3大理念的提出,都良好地标示了各类主体努力的成果。国际奥委会强调指出:“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强调普遍性并不意味划一标准的现代化或是文化上的单一化,更不是欧洲化或西方化,奥林匹克教育应该是更加多文化的和文化之间的。”“多元文化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核心思想,它所强调的就是“建立文化的协调机制,使各种文化在主旋律下求同存异、协调有序、兼容共生、雅俗共赏,使人民共同享受和谐文化的成果”[2] ;因此,这一协调机制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内容:一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构建思路;二是形成能够促使不同体育文明交流、对话的空间和平台;三是具备主体、组织机构进行各类交流活动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其二,奥林匹克文化的全球化推动着传统体育文化融合更新机制的建立。“融合更新”是当前传统体育面临的首要问题:一方面,奥林匹克全球化为中国传统体育完善思想体系提供了某种参照标准。自然,中国传统体育思想体系的构建需要多元标准,但可以把奥林匹克作为其中的一元。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提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这是对奥林匹克思想的经典阐释,它把“人本关爱”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体现出奥林匹克强烈的“泛人本主义”色彩。这一思想体系对于中国传统体育思想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众所周知,儒家思想体系赋予了中国传统体育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中国传统体育本土化振兴的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天然具有了许多保守、内倾、封建等级的色彩,这其中的糟粕是必须要加以剔除的;因此,中国传统体育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现实语境中,完全可以通过国民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的时代转变,参照奥林匹克文化的哲学思想体系,对自身的哲学思想体系进行重新深入的审视。另一方面,能够为传统体育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体制和创新机制提供参考模式。任何一种文化的长盛不衰都必须要具备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则、制度、规范,以及能够不断适应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的运行机制和应激机制。奥林匹克以自然科学作为指导确立了每个项目统一的标准、规则和制度,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能够不断“吐故纳新”的发展机制。中国传统体育在这些“泛科学化”的模式中应该能够得到启迪,单纯追求“精神和道德的逍遥”,而忽略了制度层次的“统一和同一”,必然会把自身的发展驶向一条单轨。
      3中国传统体育本土化发展的基本途径思考[3-8]
      面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优势地位,传统体育发展举步维艰,实难以采取对等的途径、方式实现全面振兴与发展。在这一困境中,如何找到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是目前传统体育本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从上述的发展定位看,有几点是必须要面对的。
      第一,充分借鉴奥林匹克文化的休闲价值,将传统体育纳入群众体育发展体系。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是现代体育发展的主导,它所代表的是人们对现代体育的一种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它所蕴含的一些积极品质,例如人本关爱、教育、休闲、提升生活质量和品质等是中国传统体育重点要借鉴和打造的价值体系,这从根本上决定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的选择。随着社会地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人重新以强势姿态确立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地位,他们的健康意识、品质意识和质量意识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开始对各种文化产生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休闲文化也开始和现代的中国民众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大众体育在中国方兴未艾。如果过于注重竞技体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而不考虑现代体育的人本关爱价值,则会造成民众的缺失,就必然会削弱体育文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力;因此,重点将传统体育纳入群众体育体系,只要是有益于大众身心健康、能够提升大众生活品质和质量的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不管来源何处,以何种内容、形式进行,都应该创造条件使其良性发展,让大众在实际的参与中选择,在选择中提高,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所形成的多样体育文化,应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挖掘和整理,离开了各民族文化的支持,传统体育本土化的振兴也就失去了发展土壤。
      第二,努力营造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效应。现代体育的发展很难脱离经济利益的纠葛,尤其是高水平运动会的申办和举行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整合;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就是文化,就算它作为一种商品也有着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传统体育本土化发展的初期恐怕还不能将获取经济利益作为主线。因为在大众尚未形成普遍的价值认同和需求时,其蕴含的市场或经济价值还不成熟。所以,在实现传统体育本土化振兴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一种经济实体所带来的一切资源,努力突出传统体育带来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要切实形成传统体育的发展体系,要在立足传统体育发展之源的基础上,拓展投入途径,充分挖掘其具备的情感维系价值、宗教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等,使其具备能够适应现代体育发展的社会价值体系。
      第三,采取多元的保护和开发途径。在实现传统体育本土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保护和开发传统体育文化,尤其是优势传统体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具体而言:一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寻找传统体育发展之根,要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和监督机制,坚决避免为求发展而破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的做法。二是,要进一步深入到传统体育产生的源头,从民间获得更为丰富和切实的文化素材,依托发源地的资源优势,合理形成发展原点向全社会辐射的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器械、服装、原始场地、内容规范等的保护和开发中,要注意合理地将现代体育“以人为本”理念和少数民族传统和风俗有机结合,进一步使之规范,利于推广。四是,在竞技体育和传统体育发展规划中,要注重二者的协调发展,要充分挖掘出传统体育所蕴含的艺术内涵、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以及所具备的商业价值,不断进行创新,拓展市场。
      第四,处理好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传统体育是东方体育的重要标志,是几千年来各民族在具体实践历程中,亲和大自然、适应大自然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实体,因此,必须积极加以继承和弘扬;但是,继承并不是照本宣科,要取其精华,摒弃糟粕,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打造和传播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要努力剔除蕴含在传统体育中的一些消极文化因子,使之走向现代体育发展的良性轨道。发展优势传统体育,必须在继承和借鉴其他优秀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为其纳入时代内涵,努力实现传统体育发展的创新机制。借鉴意味着要“引进来”,要以博大的胸怀吸纳一切优秀文化带来的营养,努力避免现代体育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危机,创造出具备“中国体育文化身份”的传统体育体系。创新意味着要“走出去”,要把蕴含了深厚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项目实体展现在世界体育的舞台上,尤其是要能够树立起自身的文化标识,为现代体育的诸多危机提供融合和消除矛盾的平台。
      4结束语
      奥林匹克全球化和传统体育本土化虽然代表了不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但它们都指向了“现代体育的和谐发展”。虽然从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具体语境看,二者表现出较强的冲突和不和谐;但从世界体育发展的整体态势上看,它们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一致性,即奥林匹克和传统体育之间的文化互动关系,因此,传统体育文化本土化发展只有立足群众身心健康,同时在充分借鉴奥林匹克文化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解决休闲价值体系构建、社会效应拓展、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创新等问题才能够真正实现其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俊.文化社会学视野中的文化与多元文化互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28(1):169-172.
      [2]陈崎嵘.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新发展[N].人民日报,2003-09-04(A9).
      [3]缪家福.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48-255.
      [4]金元浦.大学奥林匹克文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3-343.
      [5]宋亨国,周爱光.论体育全球化与新世纪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身份[J].体育文化导刊,2006,44(2):21-23.
      [6]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4,24(1):65-67.
      [7]司马云杰.价值实现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123-134.
      [8]赵林.中西文化分野的历史反思[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56-61.

    推荐访问:奥林匹克 辨析 本土化 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