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请假条 > 正文

    读书种子年少时 什么劝告我们要趁年少时发奋读书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8 04:55:28 点击:

      范仲淹(989-1052年)  范仲淹小时候常去寺庙寄宿读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于是后世有“划粥割齑”的美谈。二十三岁时,范仲淹来到著名的睢阳应天府书院,昼夜攻读。一个父亲作高官的同学看他常年吃粥,便送些美食给他。他竟一口不尝,听任佳肴发霉。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才长揖致谢说:“我已安于划粥割齑的生活,担心一享受美餐,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他经常凌晨舞一通剑,夜半回屋和衣而眠。有一年,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书院所在地,整个城市轰动,人们争先恐后去看皇帝,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好友特地跑来劝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范仲淹随口说道:“将来再见也不晚。”第二年,他果然得中进士,在宫殿里荣赴御赐的宴席。
      朱熹(1130-1200年)
      朱熹之父朱松是理学创立者之一程颐的三传弟子,早年还曾拜见程颐。朱熹得此家学渊源,自幼颖悟。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问:“天的上方有什么?”其父大惊。朱熹八岁便能读懂《孝经》, 在书上题字自勉曰:“不若是,非人也。”在读儒家经籍的过程中,少年朱熹立下成“圣人”之志,他回忆说:“某十数岁时读《孟子》言‘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以为圣人亦易做。”朱熹十四岁时,朱松去世,受朱松三位醉心于佛学的道学家好友的影响,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对佛学也有浓厚兴趣。他十八岁时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朱熹少年时代“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二十三岁以后,朱熹数度步行几百里,向程颐的著名再传弟子李侗求学,最终完成“逃禅归儒”的转变。
      陆九渊(1139-1193年)
      三四岁时,陆九渊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穷际?”其父笑而不答,他竟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一度废寝忘食。陆九渊少时读《论语》,就怀疑孔子的学生有若的话说得支离破碎,没有条理。他还曾对人说:“我一听到有人读程颐的语录,就觉得不舒服。”又说:“程颐说的为什么与孔子、孟子的言论不相符合呢?”陆九渊十三四岁时,行为举止不同于其他的小孩,人们见到他都敬重他。有一天,当时他读古书到“宇宙”二字,见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然对儿时的问题有所领悟:原来“无穷”便是如此啊!人与天地万物都在无穷之中。他提笔写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由此,陆九渊“因宇宙字义,笃志圣学”。少年陆九渊还慨然有平天下之志。读三国六朝史,他对当时“夷狄乱华”感触颇深,后又听长辈讲“靖康之耻”,于是曾剪断指甲,学习弓马,慨然要为大宋朝廷复仇。
      吴澄(1249-1333年)
      吴澄五岁时,家人延请一位老师专门授课。他整天专务学习,读书常常通宵达旦。母亲担心儿子因此损伤身体,便定量供给读书所用灯油,只许他读至半夜时分。吴澄暗地到街市买回一些灯油,每天晚上,先按照母亲规定的时间熄灯,等母亲就寝以后,又悄悄燃灯苦读,并小心翼翼地把灯光遮蔽起来。十岁开始,他每天清晨诵习《大学》一二十遍,坚持了三年之久。“然后读《中庸》及诸经,则如破竹之势,略无凝滞矣。”十三岁后,他开始博览诸子百家。时有麻沙新刻《古文集成》丛书,吴澄家贫无钱购买,便想法从售书人那里借书来读,每本借满一月后按时归还。售书人问他每本书是否都读完,吴澄说:“你试抽书中的任何章节考考我吧!”售书人便随意点出书中某页某段文字,吴澄都能熟诵如流。售书人深为感动,当下便以一套《古文集成》相赠。十五岁时,吴澄已深知科举之业不足致力,于是专务圣贤之学,俨然以圣人之道自任,最终成为元代理学界朱陆合流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阳明(1472-1529年)
      王阳明十岁时,随父路过金山寺。其父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众人苦思冥想,王阳明已经作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皆惊。又让他做首赋蔽月山房诗,他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塾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但他学习并不大用功,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年轻时还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兵法秘笈,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十七岁时,王阳明到南昌与人成婚,可在结婚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进了道教的铁柱宫,遇见一道士在打坐,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王阳明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笑着说:“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
      阎若璩(1636-1704年)
      阎若璩出身书香门第,但幼年体弱多病,不仅口吃,秉性迟钝,甚至“读书至千百遍,字字著意犹未熟”。尽管如此,阎若璩少时仍自强不息,“潜心钻研,扶精剔髓,思成一家之言”。每当同学日暮抱书归家之后,他仍“独吟不置,必背诵如翻水乃已”,甚至“发愤将书拆散,读一页辄用面糊粘几背,既熟即焚去”。水滴石穿,积思自悟。终于,在十五岁的一个冬夜,阎若璩“心忽开朗,如门牖顿辟,屏障壁落”。从此颖悟绝人,更立志博览群书,曾经集陶宏景、皇甫谧的名言“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题于柱上,以此鞭策自己发奋学习。阎若璩二十岁时研读《尚书》,对《古文尚书》产生了怀疑,于是花了三十年时间进行考证,写成了著名的《尚书古文疏证》八卷,对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辨出伪迹一百二十八处,得出《古文尚书》二十五篇都是魏晋间伪作的结论,翻了一千多年经学史上的一个大案。阎若璩由此成为清初著名朴学大师。

    推荐访问:读书种子 年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