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农村工作 > 正文

    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建设与思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2 11:50:19 点击:

    【摘 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学校学科课特有的育人价值和功能,既有利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和学校特色的构建,又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特色的前提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关键是师资队伍的选拔,保障是评价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我们取得了农村初中特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些成效。

    【关键词】农村初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4-0088-02

    课程与活动课程如何整合?在实践过程中探索一套切合实际的开展方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发挥应有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教育改革的推进,世界各国基础教育不断寻找和开创新的课程形式,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运动。2001年11月,教育部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次课程方案突出的特点是:均衡设置课程,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加强课程的综合性,重视各科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设置综合课程,即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加强了课程的选择性,主要体现在国家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提供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鼓励各地、各学校发挥创造性,办出教学特色。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阶段探索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学校学科课特有的育人价值和功能,既有利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和学校教学特色的构建,又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科课程建设,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加快课改步伐。

    一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特色的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超越教室、超越课堂、走出校园,走入自然和社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展开活动过程,而课程的资源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前提。因此,我们要考虑地方差异、社区课程资源和学校传统等基本因素,着重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实践活动中倡导活动主题内容要联系当地实际,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天然资源库”。我校地处农村,课程资源相当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原生态的文化资源,有独具特色的社会资源。课程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校不仅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内部各种课程资源,更要从社会生活中寻找课程资源。在农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一定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当地的实际为主。

    1.物质性课程资源的挖掘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注重体现地方、学校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地区的特色。横街镇的人文资源充裕:有浙江省首个农民书画社——山海书画社;凤凰山上有抗日名将陈安宝将军的烈士陵园;是印刷之乡;喷雾器出口基地。加之我校内有一口天然的池塘;被征用的粮田。因此,我校在校内开辟了一块“绿色菜园”,七、八年级每班分到一块地,菜园由各班自行命名,在菜园上种植什么瓜果蔬菜也让学生自己选择,并让班级团队种植和管理。在这些基础上,实验班还分小组合作,管理上分工合作,且收获的东西还可以带回家,与父母分享劳动成果。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农作物的改良,学会简单使用农业机械,掌握相关农作物知识。因此,我们说在农村开展活动主题一定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当地的实际为主。而且这些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能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

    2.文化性课程资源的挖掘

    我们在研究中,尝试着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放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去实施。充分利用人文资源,挖掘学科资源,不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每门学科除了必要的知识掌握外,还可以延伸出许多研究课题。语文学科、英语学科、科学学科、社会学科、音乐、体育、美术学科都可以产出许许多多的研究主题。如:体艺教育是我校的特色教育。每年的五月是我校每年一度的“红五月”“元旦文化庙会”,每逢此时,各个班都可以把本班的拓展课作品拿出来展示,学校组织评比,给学生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另外,我校还结合一些重大节日、纪念日,引导学生生成研究主题,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课题都是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文化资源。

    二 师资队伍的选拔是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特色的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对课程主要负责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也认识到,不可能每个老师都是全才,我们的课程要想更有效地实施,必须有更多的人员参与到课程的指导工作中来,学校教师、领导、校外专家、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相关部门的人员,都可以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学生本身也是课程实施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因此,要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特色,就必须充分挖掘社会的力量资源,研究“各尽其能”的策略。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能者为师。如:在2008学年第一学期的综合拓展课时,我们聘请了台州市青少年宫的专业教练,为学生辅导轮滑、跆拳道、空手道等综合实践活动课;聘请“山海书画社”社长吴恩明开设“国画技法”;浙江美院毕业生张霖开设“陶艺”;业余武术教练、企业家管云友开设“传统武术”。并挖掘校内资源,罗邦国老师担任太极拳的辅导老师,使太极拳成为我校拓展课的一种特色,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成为表演节目……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学生要以参观、考察、访问的活动方式去参与社会的实践性学习,包括田间劳作、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厂劳动等方面的生产劳动,使学生在社会情景和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

    三 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特色的保障

    1.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由教师本人、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学生家长等各方面人员参与,具体内容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科研成果等;教学能力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及与他人协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教学过程包括学期计划、课时计划、主题活动资料(如:计划、主题活动的选题、论证、实施、活动报告、评教等)、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的记载、各类总结等。

    我们特别关注学生对教师的“品头论足”。在课堂上主体是学生,学生最有发言权。学校设计了一张学生用的“评议教师教学行为表”,以学生的眼光来评价教师。在每一个专题研究结束后,或是在学期结束后,都会对学生展开调查,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的看法,从而对教师有一个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同时,通过这样的评价,也直接促进了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真切感受。

    2.学生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评价的重点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评价标准是“自我参照”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一,正面评价。在评价中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和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通过评价,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从而调适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研究和动手实践的水平。

    第二,重视过程。我们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上。分析和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侧重总结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不足”“以后怎样研究”等,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所起的作用。评价还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重视过程的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与综合、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

    第三,尊重多元。我们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演讲、绘画、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评价者可以是一个教师,也可以是一群教师组成的一个小组;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要做法。

    四 农村初中特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效

    第一,以科研促课程发展。梳理了学校教科研工作,把综合实践教研与科研融为一体,并把拓展课教师纳入课题的管理之中,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开展教学研讨。第二,形成了一些精品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不但有一定的活动资源,而且深受学生喜爱。如:罗邦国老师的“太极拳”、朱丹波老师的“养鸽子”、尤虎老师的“航模”、吴俊德老师的“风筝制作及放风”、张霖的“陶艺”、郑云贞老师的“自我保健”、李美芳老师的“越剧”等,它们成为了学校有效的课程资源。在新学期,我们还开展教外地同学讲地方方言的课,“阿斐讲白搭”“兰花的种植和养护”,更加受到学生的喜爱。第三,为学校培养了一批综合实践的骨干教师。第四,课外展示活动成常态。“红五月”和“元旦文化庙会”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传统节目。第五,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发展,并合理运用现有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业考试的“综合素质评价”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是发展学生“两体一艺”技能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罗祖兵.综合实践活动课:反思与重构[J].江西教育科研,2003

    [2]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崔明.农村初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析[J].安徽教育,2002(7)

    [4]倪娟、李广洲.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反思[J].辽宁教育研究,2004

    〔责任编辑:陈晨〕

    推荐访问:活动课 初中 实践 思考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