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农村工作 > 正文

    农村老人娱乐方式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7 01:25:09 点击:

    摘要:当前,农村老人的主要娱乐方式是看电视、打牌、聊天、参加宗教活动、赶集等。文章关注到这一现象,并分析其制约因素主要在于基础设施、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及空闲时间等。另外,就如何丰富农村老人的娱乐生活提出了建议:政府方面应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监管;社会应创设敬老环境,群策群力;家庭应增加精神赡养,亲情陪护;农村老人应传承民间文化,自娱自乐。

    关键词:农村;老人;娱乐问题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023-03

    娱乐,指“使人快乐,消遣;快乐有趣的活动”。农村老人的娱乐问题,即农村老人在闲暇时间乐于做的事情,或者参与的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老人。探讨农村留守老人的娱乐问题,关注其精神生活,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农村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一、农村老人的娱乐方式

    中国的农村与城市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老人的娱乐方式上:城市的老年人在家可以看电视、听广播,出门则可以逛公园、去老年人活动中心下棋、打球、跳舞、放风筝等;而在农村,这些都几乎不被老年人所拥有,农村老人的主要娱乐方式有看电视、打牌(麻将)、聊天、参加宗教活动、赶集、睡觉等。

    (一)看电视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拥有电视机的农村家庭越来越多,闲暇时间看电视就成了大多数农村老人的主要娱乐方式。通过收看各种电视节目,农村老人一方面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消磨了时间,达到了娱乐的目的。电视在起到了娱乐功能的同时,也有一些局限,表现在:一是有些农村老人上学时间短,识字少,导致他们文化水平低,使他们不能理解和吸收一些电视节目的内容;二是有些农村老人,尤其是少数民族老人一辈子只说方言,不懂普通话,看电视有时也只是在看画面,电视能带给他们的娱乐就十分有限。另外,即便拥有电视,也有很多老人选择有时收看,有时不看,主要原因在于适合他们收看的节目太少。

    (二)打牌(麻将)

    改革开放之前,农民的生产方式以集体为主,公共生活也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民开始单干,公共生活日渐稀少,闲暇时间不少人便感到孤独和寂寞。牌桌可以增进农村老人的人际交往,消除其孤单寂寞,刺激大脑活跃并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但是农村的牌桌容易被扭曲为兴盛的赌博事业,通过扑克、麻将、牌九、纸牌等工具,赌博的形式五花八门,农闲和节日时尤为猖獗。赌博使原本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发生质变,诱发许多不良因素,在农村赌博造成的悲剧屡见不鲜:或输光多年积蓄,债务累累,甚而倾家荡产,偷盗抢劫。另外,久坐打牌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疾病,不利于老人的健康,因而,老人打牌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三)聊天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年人纷纷进城,农村逐渐出现了空巢化和老龄化。农村留守老人在默默操劳的同时,还要承受内心里对子女的思念、生活的压力以及孤独和寂寞的煎熬。聊天可以让老人增强自信、乐观开朗,适当消除农村老人孤独、紧张、害怕等不利情绪,因此,许多农村老人把聊天视为自己一大爱好。农村老人与子女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减少,他们聊天的对象一般局限在街坊邻居中与自己情况类似的同伴,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感到寂寞难耐时,相互倾诉成为他们的一大娱乐方式。

    (四)参加宗教活动

    在物质生活日见丰富的今天,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缺乏,农民除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精神文化生活无所寄托。他们的富余时间,尤其是老年人的时间愈显得富足,由于缺乏精神寄托,许多人就痴迷于一些宗教活动。其表现有两个:一是参与正规宗教活动。宗教具有精神寄托等功能,特别是对农村老人更是如此。他们通过参加宗教活动,交流感情、消除孤独,使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二是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近年来,封建迷信活动在中国农村表现得很突出,特别是一些文化素质低的农村老人便深受影响。其表现为:不惜钱财修庙建寺;测八字、看风水;婚丧嫁娶择吉日;遇病逢灾要进香拜佛,把自己美好希望的实现建立在对神的膜拜中。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农村老人迷信所带来的一大后果就是容易上当受骗。有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农村老人迷信的弱点,进行诈骗而屡屡得逞。

    (五)赶集

    在农村,“集”是指有固定日期开放的、为方便买卖活动而设的几个固定的市场。赶集,就是到集市上买东西、卖东西或者玩耍。由于农村缺少大型超市、公园、文化馆等基础设施,集市便成了农村人必不可少的地方,赶集便是他们十分热衷的活动。特别是对于空巢化和老龄化日趋明显的当今农村,那些老人们平日很少娱乐,有时想说话也找不到人。待到赶集这一日,他们不仅可以买卖一些生活必需品或农副产品,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而且还能欣赏到一些具有民族风味和地方气息的民间艺术表演。当很多农村老人都来到集市上时,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熟人,三三两两聊聊天、打打牌,满足他们对社会交往的需求。中国一些农村如关中、川西等将宗教资源与经济活动结合起来举办了庙会活动,每逢庙会之日,农村老人纷纷赴会(当地人叫“朝庙子”),先烧香,再观看表演,累了就捐少量现金或实物就可解决饮食问题,有吃有玩有消遣,因而引发了农村老人的欢迎。老人特别是老年妇女特别喜爱朝庙子,大多数老年妇女宁可省吃俭用,也要每月至少朝两次庙子。这些庙会的发起人和主要参与者都是农村老人,他们并不富裕,之所以如此热心,是因为他们能在这些活动中找到精神慰藉,获得社会地位。

    二、农村老人娱乐的制约因素

    如前所述,农村老人的主要娱乐方式是看电视、打牌、聊天、参加宗教活动和赶集等,与城市老人的娱乐方式相比较,这些娱乐方式呈现出简单、贫乏的态势。那么,制约农村老人娱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经研究,总结归纳如下:

    (一)基础设施

    目前,农村的老年活动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表现在:第一,数量不足。许多农村缺乏图书馆、书屋、娱乐健身室和休闲健身场地,即使是节日里农村一般也不组织任何喜庆活动。第二,质量不高。一些农村文化活动室等设施标准低,设备简陋,质量不高。如一些农村图书馆就是一个房间,两张桌子,几个凳子,由群众拼凑或者企事业单位支援的几百本旧书(其中还不乏《高等数学》等严重脱离农村实际的书籍)、杂志等物件,设备简陋,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农村老人的文化需求和娱乐需要。第三,利用率低。一些农村图书馆借阅率低,人气不旺。很多老人从未去过村图书馆看过书,甚至还有村民不知道图书馆的存在。一些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长期落锁,只偶尔开放,或仅供村领导使用,闲置率高,导致利用效率低下,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第四,参与度低。一些农村配置文化设施时忽视了农村留守老人的需要,缺乏适合老年人娱乐的项目,导致农村老人的参与率不高。

    (二)文化水平

    农村老人的文化水平制约了他们的娱乐方式。农村老人大多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贫困与社会战乱,受教育年限少,文化程度低,形成了先天性的文化缺乏。新中国成立后,农民靠力气种地,凭经验吃饭的生活习惯使农村人没有形成对文化的内在需求,所以文化素质未能得到提高,仍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另外,他们长期从事农业劳动,很少离开居住地进行交流提高,局限了他们的视野。所以,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情感需求也不强烈,体闲方式单一,活动区域狭小,呈现出整体素质不高的特征。

    (三)经济收入

    目前,中国农村老人普遍存在经济贫困现象。其主要原因有:第一,个人因素。农村老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身体状况、婚姻状况等是造成他们经济贫困的重要因素。第二,历史因素。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和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了农村老人积累少,养老保障不足,缺乏必要的资金储备。第三,社会因素。由于政策的偏颇,公共政策支持不到位,农村老人生活保障水平较低。目前,农村还没有建立起完全有效的保障体系,加之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是农村老人经济贫困的又一原因。经济上的贫困使农村老人经济依赖性强,温饱缺乏保障,生活水平很低,健康状况差,居住条件简陋。农村老人的主要开支是:日常所需、医疗费用、生产成本、孙子(女)花费……最后才是文化娱乐消费。许多农村老人之所以没有想过更好的娱乐方式,主要是因为许多方式都需要资金投入,尤其是外出旅游。因此可以说,经济贫困制约了农村老人更多的娱乐方式选择。

    (四)空闲时间

    农村老人空闲时间少,劳作压力大,制约了其享受正常娱乐生活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逐年加快,原本是农村种田主劳力的中、青年农民大量外出,种田的任务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农村留守老人身上。当城里的老人拿着退休金安享他们的晚年之时,年迈力衰的农村老人不得不耕种子女留下的责任田,起早贪黑地操劳,农忙季节还要进行超体能的劳作。为了给外出打工的子女减轻负担,许多农村老人还担负着孙子孙女的抚养和教育的重任。巨大的劳作压力,给农村老人带来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也使他们无暇参加文体活动。

    三、丰富农村老人娱乐生活的建议

    丰富农村老人娱乐生活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任务,全社会都应动员起来共同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努力。

    (一)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监管

    第一,加大对农村老年人活动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一批经济实用的文化活动场所,扩大农村公共活动空间,为农村留守老人构筑一个交流、活动的平台。同时加强宣传工作,使老人了解这些活动场所的开放时间、对象、可容纳人数,使用时应注意和遵守的规章制度等。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建农村老年文体活动队,把有共同爱好的老人分组编队,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形成老年人互帮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利用农闲和节假日,举办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如戏曲比赛、象棋比赛,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充分满足其精神文化需要。第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解决好农村老人的生活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第四,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保障农村老人在家庭中及社会上合法地位不受歧视和虐待。第五,发展壮大农村老年组织,为老年人精神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一个有力的组织保障。第六,村委会与夜大、老年大学、技校等组织挂钩,不定期开展老年知识讲座,向农村老人传授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新知识、新技术,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第七,鼓励农村老人发展生产,加强宣传,增强他们的致富信心,并为其展营造宽松环境,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同时提供技术项目、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使农村老人有所为、有所乐。

    (二)社会:创设敬老环境,群策群力

    第一,加强孝道教育。学校要对农村青少年进行孝道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尊老敬老的品格;各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媒体等通过表彰赡养老人的典范,强化农民的现代孝意识,形成一种尊老敬老光荣、不敬养老人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第二,开展帮扶活动。结合春节、端午、重阳等节假日,充分发挥教育局、老龄委、共青团、妇联等机关部门的影响力,倡导学生在假期为长辈做一件好事;动员外出打工经商子女回家为老人们送上节日祝福;号召全社会青年、妇女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老年人献一份爱心,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第三,发挥媒体作用。针对很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喜欢看电视听戏曲的娱乐方式,媒体尤其是地方媒体可以制作一些质量高的电视节目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需要。在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上可做灵活安排,不一定放在黄金时段播出,根据老人的生活作息特点,可以考虑在白天时段播出,同时利用电视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引导农村老人过上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第四,挖掘民间文化。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抽调文艺骨干下乡进行艺术指导,在农村开展一些唢呐、腰鼓、秧歌、太极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成立老年人文体活动队伍,在传播文明的同时,充实自身的精神生活。

    (三)家庭:增加精神赡养,亲情陪护

    农村老人需要亲情的呵护,精神的照料。家庭内子女应主动加强和老人交流,排解老人心中苦闷。第一,主动和老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力所能及地采取一些措施,减轻老人内心苦楚,让老人度过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在家务农的子女要尽可能多地抽时间陪老人,在生活上多关心照顾老人,更要在精神上安抚老人,如给老人过一个气氛欢快祥和的生日;出外打工的子女应加强和老人的电话联系,对他们嘘寒问暖。第二,多承担家务负担,减轻老人生活压力,增加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使老人从繁杂的事务中得以解脱,能够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四)老人:传承民间文化,自娱自乐

    中国民间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但在一些传统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许多传统民间文化正走向衰落。如福建南靖田螺坑村,“过去以家家户户懂山歌、唱山歌而闻名,如今村落里会唱客家山歌的竟然都是90多岁的老人,年轻人连听都听不太懂了。在广大农村,很多民间艺术面临‘人亡艺息’的困境”。因此,掌握民间文化的老人是农村文化的桥梁和骨干。农村老艺人要做好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增进艺术技能。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自娱自乐、活跃文化娱乐生活,也能促进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推荐访问:老人 农村 方式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