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农村工作 > 正文

    【前进中的焦点】 在曲折中前进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6 04:42:07 点击:

      “桂西北作家群”现象自2000年12月在广西河池提出至今已逾五年。五年多来,作家和评论家怀着饱满的文学热情,对这一文学群体进行了大量的、持续的给养,并取得了显著且丰富的创作成果。在“作家群”高涨的创作激情的推动下,这一群体也进入了非常活跃的阶段。
      作家有一个发现和塑造的过程,而作家群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对此研究也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五年多来,文学界、评论界和学术界关于“桂西北作家群”的研究情况及其特征,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广西作家协会、河池师范专科学校(今河池学院)联合举办“桂西北作家群”研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桂西北作家群”。2001年,《南方文坛》等杂志发表研讨会的文章,论述“桂西北作家群”的作品,宣传这一个大石山里不懈探索的少数民族文学群体。
      第二,“桂西北作家”的研究,经过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一是起步阶段(2000年12月至2001年3月)。“桂西北作家群”的提出引起中国文坛瞩目,在广西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文学界和评论界在认识的过程中,开始对这一群体进行研究。二是深入阶段(2001年4月至2005年3月)。“桂西北作家群”原创佳作迭出,频频获奖,据原作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开始热播,特别是“80后”作家2004年起无比积极地投入,标志着这一群体在队伍原有基础上形成了“海陆空”冲锋的阵容。文学界和评论界对这一时期逐渐涌现的新人新作给予了积极的扶持,国内评论家纷纷撰写和发表了一批关于新人新作的文章。三是高潮阶段(2005年4月以后)。河池学院成立了桂西北文学研究所,十余位专兼职研究员经常就桂西北作家作品研究,进行有益的探讨。由该所主持的《广西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读》新课程建设,顺利成为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一批立项项目,这对于提升桂西北文学的格调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桂西北作家群”现象研究中的成果。
      首先,报纸和学术刊物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检索《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2000年至2006年9月(数据库截止时间),检索词为“桂西北作家”和“广西三剑客”的文章有115篇,检索词为广西作家“潘琦”、“东西”、“鬼子”、“凡一平”的文章共有870篇。其次,近六年来各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数部涉及“桂西北作家群”成员的研究论著。如黄伟林的《中国当代小说家群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版),李建平的《广西文学50年》(漓江出版社2005年4月版),温存超的《秘密地带的解读》等等。
      二、作家群主要成员及新的变化
      (一)代表人物和中坚力量
      关于“桂西北作家群”成员的认识和研究,文学界和评论界基本上是随着这一群体的提出、发展和壮大,逐步由浅入深的。从包玉堂、潘琦、蓝怀昌、蓝汉东、韦启良,到石山浩、杨克、常剑钧,再到谢树强、韦俊海、李昌宪、任君、华南……他们以刚健、清新的风格写作,直面底层苦难的勇气和高尚的人道情怀,创作了一批经典的优秀作品。在峥嵘岁月里,经过时光不断地淘洗,至今,活跃的新一代作家的核心主要是在东西(田代琳,1966)、鬼子(廖润柏,1959)、凡一平(樊一平,1964)等三位小说家身上,围绕着这三位如日中天的代表人物进行研究后,对桂西北其他作家的了解又更进一步,通过阅读各自作品大体得知这第一阵是:红日(潘红日,1964)、吕成品、龙眼(周龙)等;第二阵是李约热(吴小刚,1967)、黄土路(黄焕光)、何述强等;第三阵是潘莹宇(1973)、王卓、黄坚、韦佐、谭自安、韦依、黄格、杨合、韦超然、龙照峰、陈大佐、阳崇波、蓝瑞柠、谭壮满、石肖永等;第四阵是蓝晶莹(1959)、蓝瑞轩、陈福国、周敏、石雍、覃涛等;第五阵是:燕红君(卢艳红,女)等云游在网络上的……
      上述这些人物里,有十一位是广西区党委宣传部签约作家。有十三位作家是出自瑶族自治县――都安(布努瑶族创世祖先密洛陀的故乡),蓝怀昌、凡一平等就是这个集群涌现的优秀代表。
      桂西北的作家们异彩纷呈、循环递进的创作,对桂西北文学作了丰富而又有营养的个性调和。系统对他们作品的阐发,无疑是对桂西北文学思想内涵的丰富,进一步发掘他们文学思想的背景和根源,将会更加接近文学的本质内涵;进一步弄清这一些内涵,对构建文化广西,追溯“百越文化”创造百越境界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新生力量
      “80后”作家的表现方式,文学界和评论界有一个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不过,2004年在“80后”作家的起步阶段,有些作家及评论家已经开始给予关注。“桂西北作家群”中以网络写作的创作和表现方式参与的“80后”作家,他们的作品往往有鲜明的现代感和强烈的娱乐性、针对性。
      他们这一潮是:费城(韦联成,1984)、卜安(黄甫安,1980)、牛依河(黄干,1980)、何不言(何兴中)、班少华(班华俭)、乌丫(黄忠免)、黄胜、周锦苗(女)等,上述写作者多数选择诗歌创作,如费城的“乡愁”、卜安的“感伤”等艺术表现已经初具特色。网络提供的自由、多元的空间以发表他们个人的作品和言论,但网络归根到底是虚拟的家园,能及时从虚拟世界的“神话”转移向传统纸质文学刊物的“80后”作家依然不乏其人,这一波是:费城、韦文君(女)、甘应鑫(1983)等。《思乡的石头》(费城)灵动的诗句中不时泛起哲理的光亮,《无羽之鸟》(甘应鑫)在“一种有强度的情感叙述中让人感受到不同时段里的理想、梦想和爱的神奇力量”(徐妍语);接踵而来的“90后”女作者是甘玮、韦茜茜,她们凭借丰富奇异的想象力而出类拔萃。这些“80后”往往出生在偏僻的乡镇,求学在繁华的城市,他们既有自上而下对社会弊病的批判,又有对美好社会人生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他们既有务实的人生态度和激进的个人行动,又有修身养性的强烈的人生愿望。这些特质和与他们创作的精神实质有着丰富内在的联系,表现在这些准诗人和准作家的作品之中,则或以张扬的个性抒发浪漫的情思和青春的憧憬;或是以高度的力感,赋予矛盾的世界和多变的人生以审美的意义。这些显著的美学特质使日渐丰厚的桂西北文学在整体格局上愈加朝气蓬勃!
      (三)创作实践和最新动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东西和鬼子分别以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1996)和《被雨淋湿的河》(1997)获得第一、二届鲁迅文学奖,潘琦和蓝怀昌分别以散文集《琴心集》和《珍藏的符号》获全国第五、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凡一平的长篇小说《跪下》一度成为畅销书,标志着桂西北作家在中国文坛的强势崛起,他们一直站在文学创作的前沿,团结着一支有生气的作家力量,并以自身的影响力引领桂西北作家汇入中国文坛。
      近三年来他们向读者奉献出来了长篇小说《后悔录》(东西),《顺口溜》(凡一平);中篇小说《大年夜》(鬼子),《戈达尔活在我们中间》(李约热),《黑夜无人叫我回家》(红日),《向阳生产队》(吕成品),《面子问题》(龙眼);短篇小说《你不知道她有多美》(东西),《青牛》(李约热);微型小说《上路》(蓝瑞轩);散文《两种生意同时做》(何述强);诗歌《生活的灰尘》(黄土路)等广受欢迎的优秀之作。其中,《后悔录》的发表和出版,学者和读者普遍地给予了关注。大多数学者和评论家都从艺术性的角度对《后悔录》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后悔录》书写了一个小人物曾广贤在禁欲和纵欲的年代里,用一生来犯错,又用一生来后悔的荒诞经历,并在新的叙事难度下为个人的不幸作了巧妙辩护。纵观现当代文学史人们会发现一个区域的作家和作品的巨大影响力,不是光靠一个作家一部作品能达到的,这需要众多的作家和众多的作品,需要长期的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相近的风格。
      三、创作进展及需关注的新问题
      六年来,“桂西北作家群”的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重大的进展:(一)各种作品数量逐年增多,2005年更是进入了一个长篇小说创作高峰期,这与广西文坛提出“从中短篇创作向长篇小说转移”的战略决策是分不开的,即文学紧密配合了构建文化广西的形势,在纵向、横向和内向等各种社会因素的交叉点中发展变化着。(二)创作题材不断拓展,涉及到的领域越来越广,创作反映了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情态变化。(三)创作上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剖析越来越深。比如东西的小说《后悔录》由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写到九十年代后期,对禁欲到纵欲年代的精神实质(“后悔”问题)作了深入的追问。(四)文学研究机构的建立,地方文学刊物的出版,网络文学论坛的出现,使创作和研究队伍的逐步扩大,使“桂西北作家群”囊括了各个层次各年龄段的作家和作者,后劲和冲劲较足,能够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当然“桂西北作家群”的创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创作者的学识修养存在不足和差距。有的作家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创作上通过不断阅读以自救;有的作家对写作诚心、专心和耐心不够又不善于反省和自我调整,抱残守缺,相互贬损。
      2.创作人数较多,有较高水平的作品较多,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质次的作品,如语言缺乏想象、叙述缺乏活力、故事缺乏人物等,加之散文、诗歌的创作严重滞后,报告文学创作的大而不当等等。
      3.重复别人和自我重复现象大量存在。在检索、浏览、研读关于桂西北作家的作品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缺乏特色和新意的“积压品”,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屡屡重复。
      4.作品缺乏对现实生活和人生际遇的关注和思考,人性关照和美学表达缺乏人文精神的理性。
      5.创作集群的出现与全国同期相比晚了十年,群体中守土作家的创作进度和质量在短期内赶得上,已经显露出难点和苦色。
      6.创作与评论本是同步并进的,创作发现世界的美丑,评论辨别作品的优劣,面对四十多位作家的作品,本土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过于停滞和屏声息气等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桂西北作家创作上的进一步提高。正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坚信,在构建文化广西的大好形势中,在认真总结后的执着前行中,必将显出我们“桂西北作家群”和谐而精粹的亮色!
      
      责任编辑杨玉梅

    推荐访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