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农村工作 > 正文

    【钝感力】钝感力在线阅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4 04:29:51 点击:

      四十年前,那时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作家,加入了已故的有马赖义先生创办的一个名为“石之会”的文艺沙龙。   这个文学沙龙聚集了一批年龄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曾经获得过主流文学新人奖,或曾为直木文学奖和芥川文学奖候选人,但最终落选的尚未功成名就的作家。若是依照相扑级别来算,则属于刚刚上榜的一级力士的那一档。
      该沙龙有近三十名成员,每月一次的聚会通常在二十人左右,大家聚在有马先生的府邸,一边就着有马夫人亲自烹制的料理喝酒,一边随心所欲地交流彼此的创作心得,之后大家都作鸟兽散,所以是一个十分轻松的沙龙。
      后来,这个沙龙之中产生了五六位获得直木文学奖或芥川文学奖的功成名就的作家,此外,还有一位我认为最有才华的名叫O的男作家也是沙龙的成员之一。他那时就已在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了,只要读了他的作品,其才华便一目了然。
      然而,因为当时大家都是刚刚入行的作家,所以不可能有多少稿约。多数人都是按照编辑们“写出好的作品来了,请拿给我们”的吩咐,创作一完,就送往出版社。对于这些“毛遂自荐的稿件”,编辑每次几乎都是“那么,我读一下”这句话,然后就杳无音信了。我们等得不耐烦了,就主动打电话问编辑,得到的回答还是老一套,不是“这篇稿子还不能马上刊登”,就是“这里、那里需要修改”。尤其是当自己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遭遇退稿的时候,那种打击之大,常会令人变得非常消沉。
      当然我也有过同样的遭遇,在那种时刻,只能靠说“那个编辑根本不懂小说”、“发现不了我的才能,真是一个糟糕的家伙”等等来安慰自己,同时跑到新宿便宜的酒吧,埋头喝起闷酒。
      说实话,花了两个星期或一个月的时间,费尽心血创作出来的作品,就这样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不靠自说自话或借酒消愁,根本无法来排遣心中的郁闷。
      就这样埋头喝上三天三夜,酒醒之后摆脱了郁闷。“好啦,我要重整旗鼓”,这种愿望再次涌向心头。
      说起来,那位天赋不错的O先生,也有过被退稿的经历。
      “那个对小说一窍不通的臭编辑……”我那时以为他也会如此装模作样地抱怨一番,然后借酒消愁一阵子,不久便又会重新燃起创作的欲望。然而,O先生高于他人的才华,以及极强的自尊心,使他受到的伤害更深,于是便没有那么容易振作起来。
      我和他曾有一些交往,可就算我打电话招呼他:“你在忙什么呢?”他也只是无精打采地回答一句“哦……”,根本不知道他想说些什么。“你不用在意那些。”我劝解道。“嗯……”他仍然只是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我这才明白了他所受打击之大。
      新人作家的遭遇,我想现在依然一样,当时像我们这种无名作家,几乎没有编辑会主动打电话过来。因此偶尔接到编辑打电话来的时候,我们多少都会有些夸大其词,“眼下,我正在着手写一部全新的作品。”“这次的作品,我觉得有相当的卖点啊!”试图以此显示我们的积极进取,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但是,O先生却从不这样,他的回答肯定是翻来覆去、死气沉沉的几句。说实话,我去他的住处看他,他不是挠头就是叹气,一副阴郁暗淡的神情,根本没有创作新作品的欲望和斗志。
      那时我深深体会到,没有比那种多少有些才华但自尊心过强的家伙更令人担忧的了。
      正是由于以上情况,就算编辑打电话过去,也得不到想要的信息;由于创作没有进展,编辑便难以再打电话询问,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如此一来,O作家慢慢失去了发表作品的机会,几年后,在文坛的主流杂志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名字。他在文坛上消失了。
      后来我常常回想起O先生的事来。像他那样有才华的作家,为什么会在文坛上消失?
      每当我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各种思绪就会涌入我的脑海,不过最后都会归结到钝感力这个词上。
      说句心里话,O先生性格天真、敏感,容易受伤,又因才华出众,故十分自信,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其所受伤害也很大,会因消沉而难以东山再起。也就是说,他恐怕是一个“文学路上的少爷”。
      的确,像他那种性格的男人,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处于周围掌声不断的境遇中,他的才华也许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路顺风的话,O先生没准已经成为大作家了。相反,风向一旦发生变化,O先生恐怕就难以及时调整好心态,从打击中恢复过来的时间太过漫长,结果失去了重整旗鼓的机会。
      在此,我重新认识到的是,人们能否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才能。也就是说有才能的人并不一定就能成功。
      在文坛上,非要举出什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的话,那就是有益的钝感力。毋庸赘言,其前提是需要有一定的才华,而能让才华经过磨炼熠熠生辉的,正是坚韧的钝感力。
      假如O先生那时富有钝感力的话,不知他能成为一名多么优秀的作家。
      其实,这种事情不仅仅限于文学的世界,在演艺界、体育界,还有在各种各样的企业和公司工作的白领也同样如此。
      
      (摘自《经典美文》)

    推荐访问:钝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