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农村工作 > 正文

    生命的旅途 生命旅途经典语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5 04:50:28 点击:

      她是在东西方文化鸿沟之上架设桥梁的人。  描述20世纪初叶的华人文章,多半千篇一律,讲华工建筑铁路,文章的开场必定脱离不了“一个支那人坐在铁路旁,一位白人走过来,将他的猪尾巴辫子剪掉……”。若写中国女人,裹小脚,既可怜,又可憎;写男人则是唐山来的,脏兮兮,迷信拜神,沟渠边赌扑克牌……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赛珍珠写的两本小说《妇女的绣楼》和《大地》,才将真正中国人形象介绍给美国读者。“这位在中国长大,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传教士之女,算是第一位端正华人形象的美国小说家。”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副教授梁元生在一次演讲中如是评价。
      时值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120周年诞辰,在她曾经生活多年的江苏省镇江市,中国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举办了纪念活动。在将近一个世纪前,赛珍珠1931年出版的小说《大地》,塑造了当时占中国人口90%以上的农民形象。此书不仅成为风靡全球的畅销书,并且给她带来了诺贝尔文学奖。美国的一位历史学家认为,自马可波罗以来,还没有人像赛珍珠这样把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异常丰富地展现给了世界,并让西方人意识到中国人与他们并无本质区别:同样的情感与反应。
      与赛珍珠的小说创作年代相比,而今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在赛珍珠曾经生活过的江苏镇江、南京,江西庐山和安徽宿州等四地均建有赛珍珠纪念馆。
      无论你离我多么遥远
      1892年6月26日,赛珍珠生于美国弗吉利亚州,4个月大时,她随父母来到中国,先后在淮安、镇江、宿州、南京、庐山生活工作近40年。中国乡村绿色的群山和农舍、风味小吃、民间故事以及平民百姓的亲缘关系,一切都令她感到亲切。其精神上的遗留,即便在她远离“故乡”的那些岁月,依然活跃在赛珍珠的文学世界里。
      1934年,迫于局势,赛珍珠不得不永远地离开了她的“故乡”中国。她写道:“我突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大地,被连根拔起,而且再也不会这么深地扎下自己的根了。”
      赛珍珠的母亲卡莉是一位热情开朗的女性。在嫁给传教士赛兆祥的结婚当日,卡莉就跟随丈夫从弗吉尼亚坐火车穿越美国,然后从旧金山乘船前往中国。他们生育了7个孩子,其中有4个夭折,并且埋葬在中国。
      江苏镇江润州山顶的房子,是赛珍珠童年时期的家园。站在山头,今天的访客仍然可以看到长江江水和万瓦鳞次的市容。她跟随乳母去金山寺烧香,跟中国孩子一起做“官兵捉强盗”的游戏,听二胡演奏的本地小戏,爱吃镇江黑桥一带的烧饼。少年时代,赛珍珠就读于镇江著名的美国基督教会学校崇实女中。每天上午,她在家随母亲学西方课程,下午到崇实女中就读中文课程。1910年,赛珍珠只身赴美国读大学。大学刚毕业,她得知母亲生病,便毅然辞去了助教的工作回到镇江照顾母亲,并在润州中学和崇实女中任教。
      1921年秋天,赛珍珠的母亲离开人世。后来,赛珍珠和父亲赛兆祥将栖身上海白人公墓的3个小孩迁回镇江,与母亲卡莉、五弟弟克莱德一起葬于云台山西麓的白人公墓。
      1973年3月6日,在遭到中国拒绝她的访问请求一年不到时,81岁的赛珍珠忧郁地逝世于美国。一个简短的非宗教仪式后,她被葬在了离宾州住宅几百米处的一棵白蜡树下。她对自己的后事早有安排,墓碑上没用一个英文字母,只有她自己书写的“赛珍珠”三个篆体汉字。而下葬时穿的寿衣,是一件她平生最喜爱的中国丝绸旗袍。
      那些初始的本能的体验
      个人对于生命初始的体验往往贯穿一生。不管后来生活如何变化,那些留存在心灵深处的东西是不变的。赛珍珠在美国的居所位于宾夕法尼亚州都柏林镇。她的寓所是一幢美国建国初期式建筑。在入门处摆着两张中国式麻粟大靠背椅,客厅的地板上铺着东方特色的深蓝毛绒地毯,书房的墙璧上挂着一幅中国山水画……
      赛珍珠的乳母王氏虽不识文字,但对于神话传说知道得很多。赛珍珠对于讲故事发生兴趣,王氏老奶妈的影响应居首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水浒传》里武松杀嫂,《三国志》里的赵子龙单骑救主……后来赛珍珠这样写道:“乳母所讲的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那些故事使我爱中国,理解中国,并且使我相信中国民众和我们的血族相同。”
      赛珍珠在江苏镇江生活了18年,渡过了童年和少女时期。那段初始的体验贯穿了她此后远离中国的所有岁月。她终身没有忘掉中国,一是因为父母,二是因为它贯穿了她的心。赛珍珠曾回忆道:“中国乡村之美,以及中国人民的感觉,变成了我的一部分,是永远不会丢掉的一部分。”
      小时候,她经常到后门外农田里的坟墓堆里与伙伴们一起玩耍,经常会看到草丛里有尸骨。那些形状细小的尸骨,往往是一些死婴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唯一证据。当时,有大量的女婴一出生就被杀死并遗弃在荒野任野狗啃噬。年幼的赛珍珠静悄悄地控制住恶心,用泥巴筑成微型坟茔,按自己发明的葬礼给那些尸骨予以安葬。她每次外出总是带着网袋收集尸骨,还拿着竹子做的棍棒驱赶野狗。著有《埋骨:赛珍珠在中国》一书的英国著名传记作家希拉里·斯布尔林认为,“在赛珍珠后来的生活经历中,有许多事情她觉得无法面对,不能公开谈论,必须被埋葬。”
      某种意义上,赛珍珠是以“中国作家”的姿态踏入世界文坛的。1917年,赛珍珠与美国人约翰·洛辛·巴克博士结婚。婚后,她和丈夫住在一个小镇里。长期生活在中国农村的经历,与普通农民与农妇的密切接触,再加上天性中的同情心与洞察力,1932年,40岁的赛珍珠以她在安徽宿县(今安徽宿州市)生活的经历为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大地》,这使她一鸣惊人。《大地》所带来的震撼是美国出版界没有料到的。在此书出版之前,许多人还以为中国题材的小说在美国不会有太多的读者,但这本书成为当时破纪录的畅销小说。1938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诺贝尔奖历史上唯一一部描写中国农民的长篇小说。
      赛珍珠在自传《我的中国世界》中写道:“在南徐州居住的时间越长,我就越了解那些在城外村庄里的穷苦农民,而不是那些富人。穷人们承担着生活的重压,钱挣得最少,活干得最多。他们活得最真实,最接近土地,最接近生和死,最接近欢笑和泪水。走访农家成了我自己寻找生活真实的途径。在农民当中,我找到了人类最纯真的感情。”   难以理解的误解
      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英国作家吉卜灵曾经说道:“东西方永远碰不到一块儿!”赛珍珠笔下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缩影。当时的中国大地处于一片混沌之中,所有的变革均以牺牲普通中国百姓的利益为代价。而相比注重个人与自我色彩的西方精神,古老的中国更习惯于集体主义以及被动的服从。东西方文化的精神本质,由此拉出一道鸿沟。
      这片土地广袤无垠地展现在赛珍珠的周围。这里的人们在受苦,但是仍然听天由命地耐心等待。透过赛珍珠的笔墨,中国以一种强大的现实感包围了西方读者。这位美国女作家在现实的世界之上、之外的领域架设桥梁。不过,几乎每个西方面孔想要到达“真正的中国”时,都要面对一段中国长城的升起。这种自卫似的文化封闭性,使得西方文明也对中国遮住了脸。无论如何,东西方“两个世界”彼此之间难以理解的误解,使赛珍珠成为了“两个世界的公敌”。
      20世纪50年代,赛珍珠在美国被贴上了共产党的标签。她因为是中国的朋友而成为了自己国家的敌人。美国联邦调查局将她列入“红色危险人物”,对她的秘密调查案卷长达300多页,是所有被调查人档的美国作家中材料最多的一位,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与此同时,她的作品在中国也成为禁书,她长期被当作“反动作家”屡遭批判。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回忆说:“大约在1985年,当时我还是个大学生,购买了一本词典叫《小说家》,里面介绍了很多作家,其中就有赛珍珠。我非常惊讶,因为我发现一位美国作家居然与中国有如此密切的关系,而且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当时老师告诫我,别去研究她,因为学术界认为她是反华的美国作家。”
      今天的研究者们掌握了种种材料,但要准确地认清赛珍珠所处的尴尬境地还是很难。也许举个具体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1972年,尼克松总统宣布访华后,已经80岁高龄的赛珍珠重新燃起了回到中国的希望。她一方面托人转交访华申请给中国政府,一方面对媒体发布即将访华的消息。然而,1972年5月,她收到当时还在文革期间的中国政府通过某国务院官员转交的一封回信:
      “亲爱的赛珍珠女士,来信收悉。考虑到长期以来您在著作里采取歪曲、攻击、谩骂新中国及其领导人的态度的事实,我被授权告诉您我们无法答应您访问中国的请求。您的忠诚的二秘H.L.Yuan。”
      看了这封信,赛珍珠目瞪口呆。一方面受到加冕与垂青,另一方面却被政治的车轮碾轧,便是这位女作家所承受的一种时代命运。
      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徐迟在《纪念赛珍珠》一文中写道:“毋庸讳言,多少年来,我们对赛珍珠的评价总是缺乏全面、客观、辨证的科学态度。以至长久以来,我们对这位可敬又可亲的朋友是不够朋友的”。
      在介绍当今文学界对赛珍珠的研究动态时,希拉里·斯布尔林提供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注脚,“当我对我的朋友及作家同行说我下一部作品要写赛珍珠时,他们大都笑了,并转换了话题,因为这是个令人尴尬的话题。赛珍珠在西方基本被遗忘了。我要告诉西方世界,赛珍珠实际上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人之一,她早在1935年就在一篇文章中预言中国将来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亚洲的领袖。虽然当时的西方尚未发明‘Superpower’这个词,以后很长时间也从未有人敢这么想。”
      另外一种存在
      赛珍珠是一位勤奋多产的美国作家。据统计,她一生创作并发表了一百多部作品,涉及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包括舞台剧本和电视剧本)、传记、演讲等不同文学种类。此外,在赛珍珠的文学世界中,还有一件巨大而繁重的工作:把《水浒传》译成英文。她的英文译本《四海之内皆兄弟》差不多有60万字。
      在她努力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同时,一群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怀揣着赤子之心,对这个热爱中国的美国作家充满了敬意。20世纪30至40年代,赛珍珠的作品在中国一度出现过翻译传播的热潮。
      事实上,综观中国那一时期的文学翻译,绝大多数是翻译东欧、俄国、南美洲以及犹太作家的作品,对美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并不占主流。而国人对新兴的美国文化的了解,总是跟文学作品的翻译密不可分的。当时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敏感地发觉了赛珍珠作品背后的精神价值。她笔下的中国百姓在苦难和挣扎中从来没有得到生活的光亮,却是慷慨的歌者,为所有苦难吟唱赞歌。赛珍珠作品在中国的早期中文译著包括伍蠡甫翻译并述评的《福地》(上海黎明书局1932年7月1日初版),张万里、张铁笙译《大地》(北平志远书店1933年6月初版上、下册),常吟秋译《结发妻》(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11月初版),荒芜译《生命的旅途》(上海现代出版社1946年8月初版)等。
      来自关于《生命的旅途》译者荒芜的材料显示,1939年至1945年,荒芜在陪都重庆。他对“少年时在南京听到过的这个女先生的种种旧闻”一直无法忘怀。“她似乎比许多中国人对中国的感情还深。”荒芜曾这样评论过赛珍珠。当他有机会看到她的原版著作时,便毫不犹豫地拿起了译笔。
      他翻译的《生命的旅途》(长篇小说)初版,于1946年与沪上读者见面。关于此书当年署名的曲折译事,1949年3月2日,该书编者在“二版校后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本书的原文和译稿,最初是王玢先生从遥远的海外寄到了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的。我们当时将它拿给了荒芜先生,又经他重新译了一遍。在将译文交给我们后不久,荒芜先生也到旧金山去了。到纸型打好,正是(1945)8月10日,为胜利而狂欢的日子。所以,直到又一年以后,35年(1946)的8月,才将它携到上海出版。
      赛珍珠小说的语言特点、文体特色需要中文译者潜心研究。赛珍珠从小接受双语教育,童年时,她是先学会汉语后学会英语的。在其英文作品的表达上,时常出现汉语思维的使用习惯。赛珍珠本人承认,由于在汉语的熏陶下长大,她一辈子都适应不了“纯正的英语”。原著中随处可见赛珍珠的中国式英文,比如Morn-ing rice(早饭)、Noon meal(午饭),又如My son’s father(孩子他爹)、Long noodles(长寿面)。类似的双语转换,同时配合了赛珍珠在介绍和宣传中国文化、描写中国人生活情形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方言、俚语,在早期翻译版本中均有体现。如《生命的旅途》的译者荒芜,作为安徽人,对小说中的许多方言有一种特殊的乡音语感,这使得译文更加生动而准确。从翻译文字到翻译文化,赛珍珠小说中译本让当时的国人得以从另一个侧面、另一个视角去观察脚下的土地。

    推荐访问:旅途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