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农村工作 > 正文

    苏雪林《绿天》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苏雪林《绿天》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2 04:51:39 点击:

      摘 要:苏雪林的散文集《绿天》是自20世纪20年代末流传至今的一本畅销散文名著。在其品读过程中,读者仿佛进入如诗如画的境界,感受到极强的绘画美和音乐美,这样的审美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描绘类修辞和句式类修辞手法的纯熟运用,使其作品成为无可争议的美文。
      关键词:《绿天》 修辞 绘画美 音乐美
      苏雪林是“五四”文学思潮中涌现出的女性作家,以散文集《绿天》而蜚声文坛。从1928年到1959年,散文集《绿天》就再版十多次,可见作品在当时读者中的影响之大。《绿天》是用美文的形式书写女主人公甜蜜、热烈的婚后生活而集成的一本书,其中包括《绿天》《收获》《小猫》《鸽儿的通信》《我们的秋天》《小小银翅蝴蝶故事》六篇。阅读《绿天》,就像是一幅幅精致柔美的图画呈现在眼前,极具绘画美感;又像是一首首田园诗悦耳动听,极具音乐美感。《绿天》中富有韵律与诗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丰富的修辞手法运用有密切的联系,正是描绘类和句式类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使《绿天》真正实现了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无可争议的美文。
      一、描绘类修辞的运用
      品读苏雪林的散文集《绿天》,首先吸引读者的是那一幅幅花鸟鱼虫的自然风景图,这与她热爱自然有关,更加关键的是她善于借助描绘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描绘类修辞是对所书写对象作形象的描绘,这类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摹绘、通感,等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突出文章的形象感,提高表情达意的效果,增强话语的形象美和意境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比喻、比拟
      苏雪林在她的散文中,不管是喻人、喻物还是喻景,比喻句都可随手点染而来,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譬如在《鸽儿的通信之九》中:
      昨晚凉台上的梦,我便要将它比作一朵睡莲——银色月光浸着的池塘里的一朵睡莲。
      梦是朦胧的难以言状的,但苏雪林将其比作睡莲,将虚无缥缈的梦幻化为生动可感的睡莲,这是作者对梦的独特感受,清丽优雅,又那么贴切,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深刻且美妙的印象。
      又如《我们的秋天》中有这样一段:
      掀开了花绒毯子和粉霞色的小被,我已经看见了乍醒的婴儿的全身。……半覆桃花似的小脸,那两只美而且柔的眼睛,更蔚蓝得可爱。……有如颤在晓风中的蓝罂粟花。
      古诗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著名诗句,而苏雪林巧妙地将婴儿的小脸比作“桃花”,让人觉得亲切自然,形象逼真,引人怜爱。她又用蓝罂粟花来比喻婴儿的眼睛,这样的比喻辞格的运用更是让人意想不到,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比拟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成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拟人手法能够鲜明生动地描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事物的情态、逼真地勾勒景物特征,从而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又富有感情,给优美的图画增添了灵动之感。如《鸽儿的通信之三》中:
      近中午时……。园里的树,垂着头喘不过气儿来。麝香花穿了粉霞色的衣裳,想约龙须牡丹跳舞,但见太阳过于强烈,怕灼坏了她的嫩脸,巡逡地折回去了。紫罗兰向来谦和下人,这时候更躲在绿叶底下,连香都不敢香。
      这里是典型的拟人手法的运用,麝香花、牡丹花、紫罗兰这些花原本只是形象美丽的静物,但在苏雪林的笔下,花草全被赋予生命,花也有人的情感和神态,让人从中感受到生命的气息,同时也带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在《绿天》中,除了使用拟人手法,还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添了幽默的情趣。
      有时那只猫端端正正的坐在屋里,研究他的体育学,这只猫悄悄地——那样悄悄地,真像猫去捉鼠儿时行路——走进来,在他头上轻轻的打一下,或者抢过他的书,将他阖起来,迷乱了他正翻着的页数,转身就跑,那只猫起身飞也似的赶上去,一把将她捉回,按住,要打,要呵痒,这只猫,只格格的笑,好容易喘过气来,央求道:“好人我不敢了。”
      这里,字里行间透射出作者那纯真的童心。乍一看,就像是看《猫和老鼠》的童话故事,趣味无穷。苏雪林在作品中充分发挥了想象的翅膀,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将人的形象物化,对其新婚生活的拟物化处理,将自己与丈夫进行动物扮演,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夫妻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读者在这些平凡趣事中体会到轻松率真的情趣美并且为之拍案叫绝。
      (二)摹色
      苏雪林是法国里昂艺术研究院的学子,善于绘画。她对绘画的喜爱,在关注自然的时候就融入了画家的眼光,于是在其创作中,她运用了大量摹色的手法来书写自然。
      在文学领域,摹色属于摹绘修辞的一种,摹色即指通过文字描摹人、事物的外观色彩,可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且鲜明,画面更具绘画美感。《绿天》通过摹色修辞的点染,文字在作者的笔下就变得绚丽多彩,不仅增加了描述画面的形象性,并且渲染了气氛,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真的走进了美丽的田园之畔。看《绿天》中的一段:
      草里纠缠着许多牵牛花和莺萝花……还有白的雏菊,黄的红的大丽花,繁星似的金钱菊,丹砂似的鸡冠,都在荒原里争妍斗艳。秋花不似春花,桃李的■华,牡丹芍药的富丽……
      作者对园中景色的书写虽没有过多的笔墨,却充满了缤纷的色彩感,红的、白的、黄的、绿的、金的,各种颜色的花仿佛盛开在读者的眼前,争相斗艳,完美地诠释出温馥之感和别样的韵致。
      苏雪林描绘天空的情状也是多姿多彩的,她空闲时在画架前看到的天空是如画一般美丽的,在《我们的秋天》里这样写道:
      傍晚时到凉台的西边,将画具放好,极目一望,一轮金色的太阳,正在晚霞中徐徐下降,但它的光辉,还像一座洪炉,喷出熊熊烈焰,将鸭卵青的天,锻成深红。几叠褐色的厚云,似炉边堆积的铜片,一时尚未销熔,然而云的边缘,已被火燃着,透明如水银的融液了。
      “金色的太阳”、“鸭卵青的天”、“褐色的云”……这些原本只有画家才能描绘的色彩却在作者的笔下生动活泼起来,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陶醉不已。
      (三)通感
      文学上所谓的“通感”,是指作者将各种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互相转化,从而可以多层面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深层感受。尤其是散文有了通感的运用,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互相转换,打破了诸多感觉的界限,会在语言形式上产生联觉的美感,使作品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美。《小小银翅蝴蝶故事之二》中的一句:   绿沉沉的树影,浸在波间,湖水原已碧得可怜了。
      树影是视觉,作者却把树影写成“浸在波间”,运用了视触联觉,将视觉移植到仿佛可触摸到的触觉,使得树影更加清晰可见,也促使读者展开新一番的想象。又例:
      风过去,带来一阵阵岸上人家园里的紫丁香的芬芳,和沁人心田的凉意,轻轻驱去人们眼皮上的瞌睡。
      “紫丁香的芬芳”本是嗅觉,苏雪林却用“驱”这个字使嗅觉转化为触觉,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诗情画意油然而生,令人遐想,真可谓妙不可言了。
      苏雪林在《绿天》中大量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来状物绘景,将不同的感觉融合在一起,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散文语言,还使读者感受到立体的画面感,给人以美的艺术审美享受。
      总之,在《绿天》中,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了多种描绘类的修辞手法,用她的传神之笔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幅意境深远而且可感可触的美丽画卷。另外,在品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富有音乐感的诗意美,这是由于苏雪林采用了丰富多变的句法结构,营造了一种耐人寻味的音乐感。
      二、句式类修辞的运用
      句子是一篇文章语法结构的基本单位。因此,句式修辞也可以说是章句修辞,是文章所用修辞的中心部分,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环节。句式类修辞是指意思基本相同或者有差别意义的句子的选择和结合,主要是指对偶、排比、排偶、错综、层递、反复,等等。在《绿天》中,多样句式的灵活运用,起到了丰富的表达效果。如对偶句和排比句的使用能增强语势,形成整齐匀称之节奏感;错综修辞追求声韵的参差错落,它的运用使语言自然形成了行云流水的韵律美;不同句式的配搭运用,使得语言更加具有音乐感和诗意化,这样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使《绿天》俨然成为了一首首犹如天籁的田园诗。
      (一)对偶、排比
      在《绿天》中,我们会发现较多的对偶句和排比句。所谓对偶句,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句子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句要求结构一致,平仄相对,给人以整齐匀称之美感。几千年来,对偶句一直活跃于诗文中。苏雪林深受古典文学的熏陶,阅读她的散文,古典诗句常常跳入眼帘。这些古诗文的引用,看似只是随手拈来,但是却巧妙自然,恰到好处,毫无一丝做作之感,并且有自然和谐的韵律之美。
      如《鸽儿的通信之九》中:
      同坐在一篇云母石断阶上,四面望去,了无人迹,只有浸在空翠中间的你和我。我不觉低吟前人这样两句奇思妙想的诗句:“红心满地宫人草,碧血千年帝子花!”
      除此之外,苏雪林还善于用具有诗化的生动的语言穿插于词句之中,将古诗词句与白话很完美地融为一体,构成新奇独特的对偶句,贴切自然,妙趣横生。比如《鸽儿的通信之四》中的“菜蔬一畦一畦的绿,花儿一莳一莳的红”;《绿天》中的“乌鸦,休吐你的不祥之言,画眉,快奏你的新婚之曲”。在行云流水的文字里,作者巧妙地将富有古典意蕴的词语与白话融化在字里行间,并无矫揉造作之感,足见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排比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结构和长度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一口气说出的修辞方法。它的作用能够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增强感染力。用排比句来抒情达意,更能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扣人心弦,同时也能增添富有节奏的音乐感。如《绿天》《小小的银翅蝴蝶故事之五》中的两例:
      祝福,地上的乐园。祝福,园中的万物。祝福,这绿天深处的双影。
      我也知道你生性是爱花的,然而我们这里并没有花。你可以爱玉兰花,学它的纯洁;你可以爱紫罗兰,爱它的谦下;你可以爱红玫瑰,学它的芬芳……
      三个“祝福”将作者将自己对园景的喜爱融化在淡淡的文字间。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跃然纸上,情真意切;后一句没有对玉兰、紫罗兰、红玫瑰进行过多的描绘,而是运用简单的排比,将作者细腻的感情充分表露出来,使人读后深受感染。
      对偶句和排比句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显然形成了有规律的节奏,起到了增强语势的作用,产生一种朗朗上口的韵律感和音乐美,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二)排偶
      排偶是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排偶句不像对偶那样要求字数相同,也没有对句间音步平仄有严格的要求。排偶句的使用给人以匀称且富有变化的美感,为语句增加音乐感。苏雪林就擅用排偶句来营造这种艺术效果。对于这一点,赵景深曾评价过苏雪林:“她的文辞的美妙,色泽的鲜丽,是有目共赏的,不像志摩那样的浓,也不像冰心那样的淡,她是介乎两者之间而偏于志摩的,因为她与志摩一样喜欢用类似排偶的句子,不惜呕她的心血。”
      摘取《我们的秋天之画》当中的例子:
      荷叶上饮了虹光将倾泻的水珠,垂谢的蔷薇,将头枕在绿叶间暗泣,红葡萄酒中隐约复现的青春之梦,珊瑚枕上临死美人唇边的微笑。
      以上排偶句的使用,避免了重复使用同一句式的单调与呆板,使文字既有诗的凝练,又增加了文章语句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读者在欣赏充满诗意的园景的同时又仿佛感受到了流动的音乐音符,令人忍不住回过头再次细细回味。
      (三)错综
      在苏雪林的《绿天》中,既有整齐匀称之美的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还可以看到作者为了避免呆板和单调,将整齐的语句加以适当变换的错综的修辞手法。错综是一种有意使字面更换、结构参差的修辞方法,它力避同一词语和句式的反复出现,把本来可以写得整齐匀称的句子故意写得参差错落,使句式生动活泼,节奏富有变化,给人以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我们的秋天之画》中的这段文字:
      康屡次在我那张“夕阳双塔”画稿前徘徊,说间架很好,不将它画完,似乎可惜。昨晚我在园里,看见树后的夕阳,画兴忽然勃发,赶紧到屋里找画具。呵,不成,画布蒙了两个多月的尘,已变成灰黄色。画板呢,涂满了狼藉的颜色。笔呢,纵横抛了一地,锋头给油膏凝住,一枝枝硬如铁铸,再也屈不过来。
      从此例可以看出,各个并列成分结构不同,没有共同的词语,但反映的是并列事物的同一个问题。作者将笔、画布、画板这些画具分别来叙说,各个并列结构句式不相同,有长句也有短句,赋予变化,形成鲜明的节奏感,文字也显得生动活泼。但如果用一句话说明,意思虽然相同,但文字就显得呆板乏味了。长句、短句的参差交错使文字错落有致,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形成了一种鲜明的节奏美感而富有音乐性。
      苏雪林在谈关于作家的创作使命问题时曾说:“文学和艺术家的使命,是以丰富的想象、高超的意境、美好的人生、提高人们的感情和思想。他们要在荒地上撒布花种,要在沙漠里掘开甘泉,把这个荒凉的世界,逐渐化成锦天绣地的乐园。”新婚纪念册《绿天》是对她自己的创作观最好注解。她运用高超的想象力和艺术手法给我们营造出一个“锦天绣地”的婚后生活乐园图。这乐园图的字里行间充盈着绘画美和音乐美的审美艺术效果,从而使《绿天》中的每篇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产生耐人寻味的修辞美感,这给读者带来无限的审美愉悦。
      参考文献:
      [1] 苏雪林.绿天·棘心[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2] 贵志浩.话语的灵性——现代散文语体风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 苏雪林.苏雪林文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5] 刘继超,高月丽.修辞的艺术[M].北京:石油出版社,2002.
      作 者:周林妹,文学硕士,丽水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郭子君 E?鄄mail:guozijun0823@163.com

    推荐访问:修辞手法 苏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