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农村工作 > 正文

    [从细微处行动,,在赏识中养成] 21坚持行动养成记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9 04:42:40 点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可现实中农村孩子的养成教育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家庭的重视,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力”、“学校重‘智’轻‘德’”、“家校教育脱节”,为了实现我校提出的养成教育培养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笔者从“1+6目标制定,细化行为习惯的养成目标”、“言传身教,构建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日常生活,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训练”、“主题活动,搭建丰富多彩的养成平台”四方面开展了1+6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 1+6”养成教育 实践研究
      一、研究缘起
      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深刻形象地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奠基石。我们只有从小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才能培养出举止得体、道德高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促进其终生发展。因此,我们应扭转我们学校德育中的“倒金字塔”(小学共产主义,中学社会主义,大学才讲怎样做人)现象。应把重点放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从学生身边出发,从实实在在做起,由只重视“伟大”转向抓住“平凡”。
      然而,现在的学生行为习惯现状令人担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村的孩子。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地涌入城市,造成了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就拿我校二年级学生为例,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有31%,一方外出的有37%。他们在生活中处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平日里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甚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处处有爷爷奶奶护着、宠着。再加上农村老人普遍缺乏文化知识,谈不上具有科学育人的观念,即使是年轻的父母,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们对现在的知识更新缺乏认识,由于工作和劳动的关系,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新时代的知识信息,去观察指导自己孩子的行为表现,这更造成了大量农村家庭对子女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出现了真空地带。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既有刚步入学校大门的一年级新生,又有即将走出校门的九年级学生,年龄跨度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也完全不同。然而孩子们毕竟又生活在同一个校园里,平时的接触中对各种习惯养成在所难免的受到影响。在日常的点滴中,笔者发现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初中生,他们的自私、爱显摆、对待老师同学不礼貌、喜欢撒谎等坏习惯都成了小学生模仿的对象,有的孩子甚至认为像他们那样才是“酷”,才是“潮流”。可是对于这些现象学校并没能引起重视,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我们关注的大多是学生的学业情况,至于他们的行为习惯,如果班级中不出“大事”,班主任也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过去,人们常说学校进行的是理想教育,社会进行的是实用教育,家庭进行的则是实惠教育。而当前的教育现状是:无论学校实施什么样的理想教育,学生都很难从心底接受。因为有些不良的家庭、社会因素常常先入为主,学生耳濡目染,导致学生对学校教育的不解、不信、不从,在多元的价值选择面前无所适从。因此,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社会教育达到完美的配合和协调,是新时期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必须急切解决的问题。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提出了“基于‘1+6’目标导向的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说
      “1+6”中的“1”就是我校养成教育的总目标,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6”是针对于总目标下的行为习惯养成而提出的六方面具体内容:(1)文明礼貌;(2)守时惜时;(3)诚实守信;(4)乐群合群;(5)善于交往;(6)大方自信。
      (二)目标设定
      1.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学校实用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施策略,并形成适合我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以指导并推进学校工作。
      2. 学生能在反复中达成以上的六个目标,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3.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的校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三、研究实施
      (一)“1+6”目标制定,细化行为习惯的养成目标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为学生的行为养成提供了典范,但各项行为习惯都是较为笼统的表述,真正做到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做到有据可依,我校根据“低起点、小坡度”的原则,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根据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缺失对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然后根据细化后的目标进行激励性评价,让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二)言传身教,构建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具有独特的育人作用,它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以环境的特殊魅力教育和感染人,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通过环境影响,按照环境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并且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可以说,校园环境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与传统教育方式优势互补的作用。因此,我们就从构建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开始,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养成气息。
      1.师长携手建文明
      我们都知道养成一个好习惯很困难,但养成坏习惯再改会更困难,所以我们应该在小学生的性格形成期,着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孔子说:“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和家长首先自己要一一做到。
      2.文明环境潜育人
      学校利用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来感染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受到共鸣,从而带动自己的行动。走进我们学校你会发现,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走廊上贴有“微笑是最美的名片”、“言必行,行必果”、“美德是块宝玉”等温馨标语和名人画像。
      (三)日常生活,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训练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知行结合的结果。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时,如果只是一味地讲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的道理,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借助小学生容易体验到的事件和场面,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强化他们正确地认识,规范各种行为。   1.课堂教学巧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养成教育的主要路径。
      2.班风建设促养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创建良好班风的基础和保证。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班集体建设中的重头戏。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班级的量化考核细则,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外的内容也融入细则中。
      3.实践活动润养成
      对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是停留在表象和感性的认知上是不够的,真正理解文明习惯必须通过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形成。因此,我们可以抓住社会实践的体验方式,让孩子们真正的感受生活中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双方沟通共养成
      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曾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可见,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是多么重要。另外,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也要让家长检查、督促。因此,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要加强沟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会有效果。
      (四)主题活动,搭建丰富多彩的养成平台
      主题活动是日常生活的补充和延伸。为了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可以根据他们日常行为养成中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活动。下面就以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大方自信”为例进行说明。
      1.培养诚信的处事风格
      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的一句名言:“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要让孩子们从小讲诚信,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号上,那自然起不了什么作用,因此我校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1)读“诚信故事”
      结合学校校本课程,以及通过课外收集阅读,开展“‘诚信故事’大家读”活动。每位学生在一个学年内,至少阅读十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在具体阅读中感悟为人处事讲诚信的意义,并愿意自己身体力行。
      (2)识“诚信人物”
      通过开展“认识十大诚信人物”活动,让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故事书籍等途径,认识至少10位讲诚信的典型人物,了解他们的诚信事迹,并以他们为榜样,以他们的义举为荣,愿意向他们学习,做一个诚信的人。如彩票销售员林海燕,在巨奖面前不忘诚信经营的本色,把大奖教给中奖者,而且还拒绝了中奖者感谢她的几十万元巨款,成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也成为了同学们心中的偶像。许多学生表示要学习她的精神和做法。
      (3)做“诚信事情”
      在阅读故事、认识榜样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身体力行,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学校开展“‘诚信事情’我能做”活动,并在平时把自己做到诚信的事例记录下来,每学年自己评选出十大“诚信事例”,以肯定自己的诚信行为,激励自己继续努力。通过平时的记录鞭策,极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到做到,形成良好的诚实守信之风。
      (4)记“诚信佳句”
      通过学习,记住短小精练、富有哲理的倡导人们诚信处事的佳句,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处事行为。所以,我们开展“‘诚信佳句’人人记”活动,要求学生至少了解掌握10句。如“言不信者,行不果”、“没有诚实哪来尊严”、“失信就是失败”、“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身须以诚为本,治国必以法为基”等能很好的提醒学生诚信处事。
      2.培养自信的行为举止
      自信对学生性格形成、学业成功和环境适应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强烈自信心的驱动下能焕发出巨大的潜能。而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里的孩子,表现往往不够自信,因此,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增进和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其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开展了如下的主题活动。
      (1)“我对自己有信心”
      心理学表明: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低,对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往往会由于在学习、生活中经历了几次失败而怀疑自己,缺乏自信,不愿再为之付出努力。而自信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对自我的肯定与欣赏和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和欣赏。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我们就从鼓励学生自我肯定与欣赏入手,让学生通过自身特长的展示重新认识自己;通过遇到困难时,勇于克服困难欣赏自己;通过竞赛式的游戏证明自己;大声地对自己说“我能行”等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2)“成功离我并不远”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秘诀就是具备自信心,不怕困难,努力进取。一个演员如果怕摄影机,他就永远成不了好演员;一个科学家如果害怕失败,他就永远不会出成果。一个有自信的学生,才敢对老师和其他权威提出挑战,才能以多种思路解答问题。因此,我们在开展班会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失败和成功经历,再让同学帮助如何才能解决困难,最后自己说说你的困难能采用哪种方式解决。这样不仅使孩子们明白其实成功就在一次次解决问题里,让他们觉得自己离成功并不遥远,增强自信,还能增进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四、成效
      1.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发展
      自从学校开展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改变。每次与学生相遇我们总能听到“老师好”;走进我们的校园再也看不到废纸、零食袋到处乱飞的现象了;学生之间的打架、骂人或给同学起绰号的现象几乎也看不到了;大多数同学都能主动、友好的相处;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的品质更得到发扬……再看我们的校园,寝室安静,教室整洁,整个校园洋溢着浓浓的育人氛围。
      2.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改变
      开展养成教育以来,学校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而且在养成学生的行为习惯上下了苦功夫,这些努力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收获。现在走进学校,你会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行为习惯、品德修养得到了提升。同学之间不会因小事斤斤计较,有事也懂得互相谦让;不少同学还能争着为班级做事;同学间也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了。整个班级汇集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
      3.教师的育人观念和方法起了变化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许多教师都会认为应该先“教书”再“育人”,表现在教学行为上的“重智轻德”。而从我们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后,老师们的观念改变了,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逐步树立了“育人先育德”的思想。不仅如此,以前可能有人会觉得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应该是班主任的事情,而现在他们也从班风、校风的建设中感受到学生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主动参与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了德育工作的“全员化”。
      4.家校的沟通更加和谐
      教育好下一代是一门极其深奥的学问,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位老师的心愿,更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我校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践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校讯通、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不仅与家长合力督促学生的习惯养成,而且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努力,学校和家长已经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家校的合作更加愉快、和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艰巨使命,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我们要以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我们做个辛勤的园丁,在学生心灵的净土上播下良好行为习惯的种子,让它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吴持英.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策略[M].杭州出版社,2009
      2.潘德华.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养成教育[J].新课程学习,2009,(08)
      3.赵世书.强化农村寄宿制小学养成教育的意义[J].甘肃教育.2010,(06)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赏识 细微 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