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名人名言 > 正文

    【我主动交出了提问权】占据主动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3 04:45:53 点击:

      课堂提问是师生双方进行双向交流、及时传递和反馈教学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师生双向互动作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及时巩固练习,增进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主动权常常在老师手中,但在素质教育发展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素质”的今天,教师应更多地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探讨、研究中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向教师、向同学提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当学生从疲于奔命的答题中解脱出来后,其智慧就会用到他需要发展的那一方面。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课堂提问的主动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确立。
      因此,我尝试着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质疑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培养习惯,大胆质疑
      质疑问难的习惯需要老师一点一滴地培养。而小学一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如果从这个阶段开始,老师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思、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有了这个想法,我便开始尝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课堂上,我总会重复这样一句话:“请你们再轻声地读读课文,读的时候,像老师这样,把书平放在桌上,手里拿一只笔,细细地、慢慢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在有问题的地方打上小问号,这样能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当学生静下心来与文本零距离地接触后,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便真实地展露出来。在此基础上,放手让他们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并引领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延续、贯穿于整个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便是有效的教学——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这样做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也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还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在学习《春到梅花山》第一自然段时,学生就提出对“挨着”“晶莹透亮”“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等词句不理解,而这正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接着,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紧扣词句,形成画面,使学生充分感受、体会词语的意思,教学效果非常好。我想,正是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需求,他们听得才更认真,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二、启发想象,悟中生疑
      想象是海上的风,当我们的脑海拥有想象的风时,思绪的船便会快速地向前飞驰。一年级学生爱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点,努力激发他们展开想象,让思绪飞驰起来,让他们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养成敢问的习惯。
      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感悟司马光救人时的从容不迫,我要求学生利用插图,想象一下司马光砸缸救人时的经过。当学生真正展开想象时,便有人问:“如果那时旁边没有大石头,该怎么办呢?”正因为学生在想象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情况的危急,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抓住这一问题,我引导学生明白在任何危急的情况下,都要懂得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先自救,再求救。进而,我再次启发学生想象,沉着冷静的司马光如果发现没有大石头可利用,他会哭吗?学生一口否决,我追问,那他会做些什么?学生肯定他会想其他办法。于是我开始总结:发生事情后,只有沉着冷静的人才会发现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至此,我的教学在学生的悟中生疑后终于达到了本课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设定的目标——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沉着冷静的良好品质。
      三、读懂课文,疑中迁移
      苏教版小语教法要求“重迁移”,我在教学时也确实遇到过需要迁移的地方,这些地方我也力求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迁移。这样,不仅能检验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还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如在教学《人有两个宝》一文时,在课文结束前,由于学生领悟到双手和大脑的重要作用,进而联想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于是就有学生问:“老师,人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两个宝呢?”我喜出望外,因为这本来是我要提出的问题,现在由学生自己提出来,让我切身地体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于是,我先告诉学生,只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身体部位都称得上是“宝”,进而启发他们思考,人身上还有哪些宝,我们应该怎样用好这些宝。就这样,一切都水到渠成了,而那个发问的学生正是“挖渠之人”。如果我们的教学能使课堂中多出现几位“挖渠之人”,他们一定能带动全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将知识迁移。
      总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己见,听、说、读、思的能力提高了,就觉得学习语文更有趣了。我们教师要使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要善于质疑,习惯质疑,把质疑问难当成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来培养,这必定使学生受益终身。不仅如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

    推荐访问:出了 提问 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