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名人名言 > 正文

    【刘人杰:仁者爱人的儒将】 仁者爱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9 04:49:16 点击:

      刘人杰,1944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简家陇乡堆头村。1965年7月考入解放军第二外语学院,196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炮兵某师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政治处主任、副政委,团政委,某师副政委;1985年10月后相继任某集团军高炮旅政委,广州军区某师政委,南宁军分区政委、南宁警备区政委,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98年8月任海南军区副政委。在地方先后担任过中共南宁市委常委、广西政协第八届常委、海南省人大第二届常委、海南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至1983年就读于解放军北京政治学院, 1996年至1997年在国防大学指挥员班学习。199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读书至乐
      刘人杰从小酷爱读书,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扎实的文化功底为他日后建功立业奠定了基础。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时,刘人杰生了一场大病,行走十分困难,但他坚持去学校上课。每天早晨由家人背送到学校,放学后,班主任老师再背送他回家,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到六年级下学期,刘人杰实在无法坚持只好休学,在家里一边养病一边自学。升学考试时,刘人杰克服病痛最终如愿以偿考上了。初中期间,刘人杰被评为全县优秀共青团员,他写的作文印发全县中学生当作范文。初中毕业时,刘人杰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全省唯一的一所农村省级重点中学——邵东三中。
      高中期间,刘人杰对语文、历史、书画、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更加刻苦,多次在学校和县里组织的作文、书法、器乐演奏比赛中获奖。班主任对刘人杰寄予厚望,曾赠五言绝句以勉励:“壮志逼高秋,文光射斗牛,迎难不畏险,必然变自由。”高中毕业时,刘人杰被解放军第二外语学院录取。
      在解放军第二外语学院,刘人杰不仅圆满完成外语主修课程,而且自修了军事、政治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军队教育、训练、管理方面的课程,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如毛泽东的《战争和战略问题》、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写下十余万字的读书笔记。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面目失精爽。”刘人杰坚信古人的训导。他的工作岗位和职务不断变化,但爱书、读书的习惯始终不变。他把读书学习看做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乐趣所在,他的藏书印刻的就是“至乐无如读书”。刘人杰工余休息时间几乎都用于读书学习,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坚持看书看报,这一习惯数十年保持不变。他读书的内容涉猎很广,军事的、经济的、政治的都读,还研读诸子百家、宗教经典。他撰写的学术论文和经验材料多达100余万字,有数十篇论文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中不少在全军获奖。他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来自一线的报告》,选入《中国当代思想教育艺术精华丛书》,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为该书作序。
      刘人杰爱读书也爱藏书。他家的书房,就像小型的图书馆,藏书近万册。他有个习惯,每到一地,都要到当地规模最大的书店去转一转,看一看,一是为了淘书,二是通过书店这个特殊窗口了解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刘人杰爱好书法,长期习书不辍,对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颇具造诣。他的书法理论文章《砚边絮语》对当今书坛的许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报刊发表后,受到书法行家的普遍好评。刘人杰楷、行、草、隶皆擅,其作品既凸显军人的刚毅,亦蕴含文人的深重,被众多单位和个人收藏。他出版了个人书法作品集《刘人杰将军墨迹选》。
      深思敏行
      刘人杰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工作指导上有很强的预见性、前瞻性,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任务面前,总是能抢占先机,掌握工作的主动权。20世纪80年代初期,刘人杰针对部队存在的作风松散、管理松懈的问题,狠抓部队作风纪律建设,大刀阔斧治松治散,使部队正规化建设有明显进步。对此,广州军区在该部队专门召开了有总部首长、军区各军师级单位主官参加的现场经验交流会,即著名的“衡阳会议”。为表彰刘人杰所做出的贡献,总参谋部给予他通报表扬,广州军区为他记三等功,并号召全军区干部向他学习。1988年7月20日,《战士报》以《不怕的人面前有路——某高炮旅政委刘人杰改革纪事》为题,给予了专题报道。
      在干部提拔使用上,刘人杰提出以“公开赛马”代替“伯乐相马”,率先将竞争机制引入部队干部队伍建设,鼓励教育干部“跑好自己任内的100米”。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的潜在动力,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放军报》于1988年8月24日至9月14日,先后分别以《跑好自己的100米》、《人生与军旅生涯的整体设计》、《让走者向留者展现希望》、《关心他们的小日子》、《公道廉洁的力量》为题,进行了连续深度报道。刘人杰因此先后到许多兄弟部队和院校介绍经验。
      上世纪80年代末,南疆自卫还击作战已结束10年,边境总体是平静的,但边防部队依然实行战时体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使边境口岸变成了既是战场又是商场,既是军事隘口又是经商窗口,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山上军人守卡子,山下商人数票子”的独特景象,个别边防官兵的思想一度出现波动。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边防师政委的刘人杰深感转变部队工作指导思想的必要性、紧迫性。刘人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提出部队工作指导思想由“以战备作战为中心”转变为“以战备训练为中心”、由“以抓战备教育为主” 转变为“以抓战备教育与经常性思想教育相结合为主”、由“以重点抓一线阵地建设” 转变为“以抓部队全面建设为主” 的建议。上级对刘人杰的建议给予了肯定,并很快做出了转变边防部队工作指导思想的决策。实践证明,边防部队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适应了改革开放大环境的需要,适应了进一步加强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需要。
      1993年1月,刘人杰任广西南宁军分区政委。当时的南宁军分区担任镇守530公里边防线的重任,改革开放后边境开放了118处口岸和13个贸易市场,部分官兵的思想受到影响,产生了“要想奔小康,赶快脱军装”的想法。面对这些问题,刘人杰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班排,与干部战士一起生活,了解基层官兵的思想动态,探索帮助干部战士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途径和办法。在军分区教导队,刘人杰了解到优秀教员倪效武的妻子韩素云,在山东省汶上县老家,为了不影响丈夫安心戍边,用自己柔弱的双肩,独自担当起护理常年卧床的公婆、抚养年幼多病的弟妹、耕种12亩责任田的重担,而自己因劳累过度罹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刘人杰敏锐地意识到,在市场经济思潮的冲击下,部队需要这样的好军嫂、需要这样的好军人。他一方面发动部队官兵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倪效武、韩素云夫妇解决家庭困难,另一方面以韩素云的先进事迹为教材,在部队中深入开展爱国奉献、安心戍边的教育。在刘人杰的积极推介下,《广西日报》、《羊城晚报》、《战士报》报道了韩素云的先进事迹。尔后,《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媒体,对韩素云先进群体的事迹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好军嫂韩素云爱亲人、爱家庭、爱军队、爱国家的先进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1994年12月,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妇联决定,以刘人杰为团长,组成韩素云爱国拥军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团,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报告团的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山东、广西、广东等省、市、自治区,做报告数十场,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引起强烈反响。1995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在京的6位政治局常委、16位政治局委员,亲切接见了刘人杰带领的报告团7名成员,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江泽民高度赞扬说:“韩素云的事迹,既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仁者爱人
      刘人杰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一直以来把高尚的仁爱情怀与崇高的使命完满结合起来,把仁爱变为关爱他人的具体行动,爱家人、爱部属、爱家乡。
      刘人杰幼年丧父,母亲历尽千辛万苦将他们6个兄弟姐妹拉扯大。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刘人杰走上工作岗位后,主动提出由他一个人担负赡养母亲的全部责任。母亲逢人便说:“我儿子是天下最孝顺的儿子,在旧社会我是最苦的人,现在我是最幸福的人。”
      刘人杰把家庭看作是生活的港湾、工作的加油站。刘人杰爱妻子、爱孩子,一往情深,始终不渝。年轻时,他长期在基层带兵,无暇顾及家庭。但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全力替妻子分担家庭重任,夫妻感情笃深,在军营传为佳话。刘人杰退休后,妻子生病,5年时间里先后6次做全麻手术。刘人杰每次都亲自在医院陪护,直到妻子完全康复,医护人员及病友都为之感动。刘人杰教子有方,对子女不仅要求严格,而且悉心培养。女儿在银行工作,精通业务,表现突出,被评为总行级劳动模范。儿子学业事业有成,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清华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被评为高级工程师,是全国家电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刘人杰深知带兵必须爱兵,关心干部战士是凝聚人心、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因素。1980年前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军队个别干部常因妻子、孩子、房子的问题分散精力,甚至不安心服役。针对这种情况,刘人杰提出了在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帮助干部过好家庭小日子”的口号。对于那些没有工作的随军家属,刘人杰一方面在部队大力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亲自找地方有关部门为部队家属安排工作。那时候,他口袋里经常装着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随军家属的姓名、特长,每逢外出活动或到地方开会,一有机会就与地方领导和相关部门协调,为随军家属寻找就业门路。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任职的某集团军高炮旅,所有干部家属都有正式固定的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建设。
      刘人杰20岁就远离家乡,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更加浓烈。他热爱家乡支持家乡建设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邵阳日报》曾以《殷殷故土情》为题进行了报道。1990年冬天,时任广西边防某师政委的刘人杰回家探望母亲,看到村民肩挑手提将农产品送到几公里外的集镇上出售,再一担担将农药化肥和日常生活用品挑回家,乡亲们的辛劳让他心疼不已,他不顾连日舟车劳顿,第二天就到县委、县政府汇报情况,争取支持,要求为家乡修路。后经有关部门研究同意,他亲自与交通部门的技术人员勘察设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条直通村庄的砂石路不久就建成通车了。
      刘人杰家乡有一条小河,横跨这条小河的三多桥修建于明末清初,既是文物古迹又是交通要道。但三多桥年久失修,风雨侵蚀得相当严重。1994年春,当地村民筹款筹工准备修缮。刘人杰得知后,立即将自己2000元存款寄给村委会,主动为修缮桥梁贡献一份力量。他还应村民的要求,题写了“江流万里入大海,桥连千村奔小康”、“虹截蒸江雨,风驰帝岭云”两副对联。为感谢刘人杰的鼎力支持,村民将他题写的对联镌刻在桥梁风雨亭上。
      堆头学校是刘人杰的母校,是利用一座旧宗族祠堂改建的。随着学生的增多,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急需扩建。1993年,校长曾桂安向刘人杰请求支持,他二话没说表示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帮助。他不仅自己主动捐款,并多次找地方有关部门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学校扩建完工时,曾桂安感激地对刘人杰说:“老校友真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将军!”
      退休后的刘人杰将军在家热衷临池,勤练书法,但祖国国防建设事业的巨大变化和家乡的飞速发展始终是他最关注的。他每天收看新闻联播,了解时事,经常与家乡的亲戚故交保持联系,关注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家乡人民衷心祝愿他长寿安康,也希望他常回家看看。

    推荐访问:儒将 人杰 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