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名人名言 > 正文

    喜看稻菽千层浪:喜看稻菽千重浪拼音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6 04:47:51 点击:

      人们平时说的五谷一般是指稻、黍(shǚ黄米)、稷(jì谷子)、麦、豆。过春节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从对联上看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样的词语。不错,这就是农业文明深印在我们文化最底层的印记。
      最早的农业
      最早的人类过着跟大猩猩类似的生活,采集植物的果实、根茎和叶子,偶尔吃些肉食改善伙食。然而人类生来不是大猩猩,与大猩猩相比,人类基因跟大猩猩基因只有1%的差别,但是,这1%足以使人类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因为,人类发明了农业生产,并发展出一系列关于农业的文明。
      “畟(cè)畟良耜(sì),俶(chǜ)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诗·周颂·载芟》)描绘了我国古人进行农业生产的场面。“黍稷重,禾麻菽(shǘ)麦。”(《诗经·豳(bīn)风·七月》)描绘了五谷丰登的景象。
      当然,《诗经》所记载的事情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流域。考古学证实,距今8 500-3 000年,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佳适宜期,在我国称之为“中国全新世大暧期”或“仰韶温暖期”。有科学家研究结果证明:在相同的纬度上,中国的大暖期升高值是全球最大的地区,又是全球冬季升温最高的地区之一。这就意味着,在中国大陆,有充足的降雨和充足的日照,这是原始农业发展的最积极因素。
      从气候和土地资源上讲,“仰韶温暖期”,处在南北交接“生态过渡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黄土疏松肥沃,这些适宜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孕育起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温床。
      从物种资源上说,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一个过渡带——由南至北正处在自亚热带向暖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交接的生态过渡带。生态过渡带具有食物链长、生物多样性增加、种群密度提高等效应,且敏感易变的环境背景,客观上有利于物种的变异和进化,有利于早期人类对丰富的生物物种加以选择、驯养和栽培,从而有条件培育出优良的物种。
      到了仰韶文化时期,进入仰韶温暖期的鼎盛阶段,南北气候均较暖湿,季风降水几乎波及所有地方,植物生长空前繁茂,华北大平原湖沼进入盛大发展时期,黄河中游黄土与内蒙古东部沙地的古土壤全面发育,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原始农业进入了难得一遇的大好发展时期,出现了以粟作为主兼有黍、麦、豆、稻等作物并存的原始农业繁盛的局面。
      最早的作物
      原始时期最早培植的作物是“粟”。粟在古代时称之为“稷”,就是现在的谷子。从外形上看,粟与猫尾巴草非常接近。基于原始采集的经验,人们知道猫尾巴草这类植物会结出微小的含有蛋白质和淀粉的果实。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种植颗粒较大的果实,逐渐培育出粟作物。粟长出的苗,称为“禾”。古诗《锄禾》就是在种有粟的田地间劳作的意思。
      粟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使得原始时期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不再因追逐野生动物或植物资源而不断迁徙。由于粟的种植,人们跟土地捆绑在一起,人们定居于大地之上,搭建房舍,饲养动物,种植庄稼,并开始以一个定居者的身份观察世界,发展出丰富的农业文明。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历法的制订。我国最早的历法是夏历。由于“夏”是我国最早有历史记载的朝代,人们习惯上把这套历法称为“夏历”。其实关于历法的研究,应该是伴随着农业生产而进行的。夏历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历法之一。后来,为了指导农业生产,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人们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追随太阳的升落,研究出“二十四节气”。这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法。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是完整的太阳历;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是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物候与农业生产的最早的研究成果。
      “稷”这个字,就是由“禾”与“畟(锄头)”构成,揭示了原始时期大面积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早期的种植是“火耕”阶段,发展到“耜耕”阶段,人们才得以大面积种植粟作物。
      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作物丰收,人们开始祭祀土地神。这种行为称为“社”。为了说明土地和粟的重要性,人们把国家称为“社稷”。目前我国春节时期的很多风俗,都可以跟“社”联系在一起。比方北方的“社火”,南方的“舞龙”“火把节”等。
      稻之发源地
      除了粟,由中国人培养的(目前尚有争议的)农作物还有“稻”。上世纪80年代,我国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距今9100年。这是目前我国考古发掘中最早的稻谷种植的证据。但是,有些科学家推断,河姆渡地区,才是真正的稻谷发源地。河姆渡文化发掘证明,距今7000年前,浙江余姚地区已经有了非常先进的农耕文明。河姆渡时期的原始居民已经摆脱了火耕阶段,进入大面积种植水稻的文明时期。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秆、稻谷。稻秆出土时竟然还是黄绿色的,稻谷外形完好。出土的稻谷,其数量之大,世界罕见。由于从火耕阶段进化到耜耕阶段,需要漫长的时期,因此科学家相信,河姆渡时期的稻作发明,应该早于10000年。
      从世界人类的迂徙里程,可以证明,远古时期,有两支部落分别从北和南进入中国大陆。其中北方的一支发明了粟、豆、黍等作物,并且从西亚引进了小麦。而南方这一支,发明了水稻。
      也许从夏朝开始,中国大陆上已经是“喜看稻菽千层浪”的丰饶的大陆,田地遍布,村庄星列,处处炊烟,人口兴旺。这是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场面!

    推荐访问:千层浪 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