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名人名言 > 正文

    网王之黑暗中的救赎 [黑暗中的自我救赎]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3 04:51:15 点击:

      摘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很多时候,别人无法到达你的心里,而能够拯救你的只有自己。对于那颗被禁锢的心,是让它在黑暗中继续沉沦,还是将它捞出泥潭重见光明,这个选择权,掌握在自己决定。黑暗中的人们,只有战胜了另一个自己,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赎。
      关键词:窃听风暴,简评,救赎
      中图分类号:I210.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如果说《辛德拉的名单》是德国人对自己良心的救赎,那么《窃听风暴》则是德国人对自己灵魂的救赎。横扫2006年的德国电影奖,一举囊括最佳影片、导演、制作、男主角、男配角、剧本、摄影七项大奖,并于2007年获得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的《窃听风暴》,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把我们再一次引入对人性的解剖与思考。
      沿用德国影片一贯的风格,以冷静的叙事手法和内敛的表演,使得整部电影犹如一条脉络清晰却又扑朔迷离的线索,平淡而又紧凑地铺展开来。没有好莱坞般火爆宏伟的场面,没有惊心动魄的打斗,没有动人煽情的独白。可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幕在眼前结束,那份从内心深处传来的伤感,震撼,感动,如一股电流,传遍全身,战栗全身,久久不能恢复平静。
      对于本片的主角维斯勒,影片一开始,从他对学生的授课和当年审讯时的穿插画面,以及后来潜入作家家中安装窃听设备的过程,都表现出了他工作的专业严谨和为人的理智冷静。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特工,对于安排给他的任务,他一向尽公职守。他的工作要求他不带一丝个人感情,我们可以看到,在他永远木讷平静的脸上几乎从来没有笑容。
      然而故事却开始向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就是这样的维斯勒,竟会被这次的监听任务所改变,他那副已戴上许久的冷漠的面具在不知不觉中被渐渐瓦解,击碎。作为窃听者的维斯勒在雷德曼家里布下了天罗地网的监听器,连再微小的声音也能够准确清楚地尽收耳底。而就在窃听作家夫妻的过程中,自己的内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真正的艺术家,先进的思想,丰富的社交、先锋派的小圈子,志同道合的友人,与才华横溢的演员妻子之间美妙真挚的感情,……作家身边一切的一切,都是维斯勒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事物。这让这位一向以工作为重的窃听者,对他耳里这个新奇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的时候,他还一丝不苟地记录他听到的任何东西,但慢慢地,他的报告开始写得简单而忽略,这时,对于维斯勒来说,窃听雷德曼已不只是工作,他已经沉迷其中,并开始对这个被他监听之人产生了一种近似于敬仰与倾慕的感情。
      在不知不觉中,维斯勒越陷越深,开始偏离了自己原先的“轨道”。这个久经沙场的特工,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作为一名旁观者,还是在暗中的旁观者,他竟然开始介入甚至影响“剧中人”的生活。他的大胆行为于是继续,当作家那位美丽的演员妻子陷入痛苦的抉择时,他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给予她鼓励和支持,劝说她保持真实的自己而不要为了自己的艺术而出卖肉体。他成功挽救了作家与女演员这两个他所欣赏,所敬仰之人之间的爱情,并为此感到欣慰与自豪。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出人意料,却又连贯自然。拦截情报,隐瞒动向,编造证词,欺骗长官,为了保住作家,维斯勒做出了一系列以前的他想都不敢想的举动,甚至最后,不惜自己的前途偷偷替作家转移了重要的证物。最后时刻,虽然没来得及阻止作家妻子的死亡,却使得作家幸免于难,而自己却因此被贬成为拆信员。
      什么都没察觉到的雷德曼,在经历了爱妻的死后,直到两德统一,柏林墙倒下之后才获知原来自己的一切都在政府严密的掌控之下。
      这就是影片的结局,极为平淡,极为简单,却感人至深,触人心弦。
      这部电影在中国被译为《窃听风暴》,但我认为,直译德文片名《别人的生活》或以《献给好人的鸣奏曲》为名或许更符合影片想要传达的精神实质。
      在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何为好人?就主人公维斯勒的出场来看,他绝对算不上是个好人。他是人人痛恨的秘密警察,甚至可以说是个冷酷无情的反动军官。他连续40小时审问嫌疑人,没有一丝怜悯和同情;面对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他毫不留情地在记录上画上一个叉。在雷德曼之前,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他而遭受痛苦,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他而走向毁灭。
      然而,我们又可以看到,受到触动的玛丽娅真诚地对劝解她的维斯勒说“你是个好人”;了解真相后的雷德曼提笔为多次暗地里帮助他的维斯勒写出了《献给好人的鸣奏曲》。或许就如佛家所言,善恶仅在一念间。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亦没有绝对的坏人。有的,只是自己的选择。维斯勒的选择,让自己从机器变成了人;他的选择,让这个人性最为艰困的黑暗时代里,也仍保留了那么一缕人性的温暖与曙光。
      从窃听者逐渐变为拯救者,主人公维斯勒的转变值得我们探究与深思。身为专业特工的他应该很清楚,任何情感的流露,都可能给他带来杀生之祸。可他为还什么甘愿冒这个风险,将这“叛逆”之事继续下去?在这过程中,是人性的本能?还是良知的发现?
      作为特工,维斯勒是一个完美的工作者。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每天却生活在孤独和窥视别人的生活当中,从来没有自我,可以说,他的生活中只剩下工作。面对来到家中的妓女,他希望她再多呆一会儿,此刻的维斯勒是可怜的。这个寂寞的单身汉,卸下冷酷的面具,也是一个渴求理解渴求爱的普通人。他无法从按钟点办事的妓女那里得到宽慰。独身一人的维斯勒,当他逐渐融入到作家夫妻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被那些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追求关于信念的一切美好事物所感染。具体是什么东西打动了这个男人,是艺术的熏陶?文化的感染?还是真爱的感化?生命的触动?或许都是。 在雷德曼身上,他看到了自己从未拥有却一直渴求的东西。越加深对他的了解,就越加发现自己精神上的空虚,越发加重对于自己生存价值的省思和怀疑。所以,他一系列的转变,不顾一切地保护可以算作与他未曾谋面的作家,在我看来,是这个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的窃听者对自己的救赎。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另一个人物,便是作家美丽的演员妻子玛丽娅·西兰德。影片中的玛丽娅真心爱着她的丈夫,但最后也不得不成为一个所谓的告密者。从出卖自己,到出卖别人,那是出自人性的软弱的一面。在强大的政治机器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如此脆弱,一切人性的表现都是可能的。她的两次洗澡,第一次是被部长侮辱后, 第二次是在自己供出打字机的隐藏地后。如果说第一次是要洗去身上的不洁,那么第二次则是想洗去心理上的负罪感。然而,终究也无法逃离内心的责难,只有选择以终结生命的方式来了结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脆弱却也仍保留了一点坚毅的她,为正被黑暗吞噬的自己所做出的最后的自我救赎。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很多时候,别人无法到达你的心里,而能够拯救你的只有自己。对于那颗被禁锢的心,是让它在黑暗中继续沉沦,还是将它捞出泥潭重见光明,这个选择权,掌握在自己决定。黑暗中的人们,只有战胜了另一个自己,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赎。

    推荐访问:自我 黑暗中